[摘要]王崧舟的教育理念富有新意,在語文教學領域獨樹一幟,引起眾多教師學習。因此,以王崧舟的“詩意語文”為研究對象,從“詩意語文”的研究現(xiàn)狀、相關理論概述、審美教育觀以及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啟示等方面,厘清王崧舟“詩意語文”有關內(nèi)容,對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思想進行歸納整理,以期為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提供有益啟示。
[關鍵詞]王崧舟;詩意語文;中小學
[作者簡介]楊淇婷(2000),女,西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部碩士研究生,從事學科教學(語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
核心素養(yǎng)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核心素養(yǎng)融入語文課堂,是當前我國語文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自2004年王崧舟提出“詩意語文“的教學思想后,他的“詩意語文”教學理念在語文界受到廣泛關注[1]?!霸娨庹Z文”教學方法是一種有實踐效果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王崧舟先生是“詩意語文”教學的先驅,本文針對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實踐,從國內(nèi)相關學者的研究中總結其研究現(xiàn)狀,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文獻對王崧舟“詩意語文”思想的相關理論概述進行整理,分析王崧舟“詩意語文”中的審美教育觀,力求更加深入理解王崧舟“詩意語文”理念,分析出王崧舟“詩意語文”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有益啟示,以期對王崧舟“詩意語文”理論的研究有所補充與發(fā)展。
一、王崧舟詩意語文研究綜述
當前,王崧舟“詩意語文”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已逐步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筆者對相關的期刊論文、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報紙文章等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出目前的研究成果。許書明和岳靖淞(2016)在《“詩意語文”的教學論審視》中提到語文教學應還原語文的本位,發(fā)現(xiàn)語文的詩意[2]。詩意的語文要立足于文本,善于創(chuàng)造情境體現(xiàn)詩意的涵養(yǎng)與創(chuàng)生,能夠喚醒學生的詩意生命以及陶冶學生的詩意美感。單學文(2015)在《詩詞欣賞教學與想象活動的組織》中表示,王崧舟老師的教學實踐在組織學生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以及形成師生和諧互動等方面,能給人不少啟發(fā)。付娜娜(2017)在《從詩意課堂中感悟語文美》中強調(diào)語文的本質是詩意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詩意的,語文教師應加強詩意滲透,還給孩子詩意的課堂,帶給學生詩意的享受[3]。林志芳(2014)在《王崧舟語文教學思想的基本特質》中明確指出,沒有“詩意”的語文不算語文,作為語文教育的一種理想境界,叫不叫“詩意語文”其實不重要[4]。汪朝(2010)在《“詩意語文”的教學論審視》中提到,“詩意語文”是當今中國小學語文教學領域的一個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點彌足珍貴,值得不斷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
總之,從王崧舟“詩意語文”的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經(jīng)有十多年的時間,關于“詩意語文”的教育研究,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大的成就。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王崧舟為個案,挖掘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思想,以期從中得到一些值得借鑒的教學經(jīng)驗,從而使“詩意語文”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從目前的研究資料看,大部分研究針對王崧舟的閱讀教學,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技巧方面,都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而且所用的材料也比較陳舊,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思想還處于一個持續(xù)的發(fā)展過程中[3]。為此,本文以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思想為切入點,對“詩意語文”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全面的探討,以期對當前的語文教育困境有所幫助。
二、王崧舟詩意語文教學理念概述
王崧舟先生沒有給“詩意語文”下一個明確的界定,也否認了學者們對“詩意語文”進行徹底解讀的做法。他認為,用“邏輯”和“定義”的方法,是無法真正掌握“詩意語文”的?!霸娨庹Z文”就是“詩意語文”,想要徹底解讀“詩意語文”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王崧舟先生所提出的“詩意語文”難以通過概括做定義,畢竟詩意語文的寶貴之處在于王崧舟先生智慧的語言教育思想和實踐[1]。
通過研究相關文獻可知,“詩意語文”不是一種流派,不是一種模式,也不是一種方式,它是由語文的特性所決定的一種美學形態(tài),因此,這也是詩意語文教學思想比普通語文教學思想更受推崇的原因。但是“詩意語文”仍然需要一個較為涵蓋的定義,依據(jù)馮鐵山對“詩意語文”的研究可知,所謂詩意語文,是以人自己的體悟與建構的直覺為基礎,將“詩”與當代語文教學相結合,在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多重交互中實現(xiàn)對學生主體性的全面尊重,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元交互,培養(yǎng)“詩情”,發(fā)展“詩思”,踐行“詩行”,積累“詩語”,從而達到“真”“善”“至善”的境界。因此,王崧舟的“詩意語文”教學理念可以概括為:它是一種超越風格和流派的教學現(xiàn)象,是一種追求語言教育的理想境界[4]。“詩意語文”是心靈的語言,是情感的語言,是孩子的語言,是生命的語言。
三、王崧舟“詩意語文”中的審美教育觀
王崧舟所倡導的“詩意”的語文教學思想,實際上就是倡導有“詩意”有審美的語文教學方法。他倡導“詩意語文”,目的在于還原語文的本來面目,立足于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語文生命成長。王崧舟先生“詩意語文”思想的概括如下:
“舉象”,把詞語還原為其所表示的形象,然后用可視化的方法去理解。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直觀和表達,對語言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它的奧妙和特征。例如,王崧舟在《慈母情深》一文中,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看見過的皸裂的手,帶動學生認識和了解文中的媽媽形象,從而在學生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在語文學習中更輕松。
“造境”,也就是以“舉象”為基礎,把不同的意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語文情境,使之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在《荷花》一文的教學中,王崧舟通過播放視頻,請學生說說自己看見的荷花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了探究心理,從而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描述的荷花形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王崧舟指出:“文字本身是沒有感情的,它是僵死的符號,所以你要還原它,你要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你要投射自己的感情?!毕嗤囊痪湓?,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交流環(huán)境下,可以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意義,所以,教師要結合作者的經(jīng)歷分析感情,結合自己的感受進行理解,就是“入情”[5]。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教學中,王崧舟最后讓學生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大火中被燒毀的圓明園,并由此聯(lián)想到,當時中國人憤怒又無助的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憤怒和強烈的愛國情懷,能夠增加學生的印象,強調(diào)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情感的投入。
“會意”,從字里行間能明白體會到其中的含義。這里的“明白”,更接近于古人所謂的“理趣”,它是一種對事物內(nèi)在邏輯的探索。感悟和理解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義、意味及意趣。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通過帶領學生理解“閑人”的心境和形象,又結合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閑人”難得,從而讓學生感受并學習到蘇軾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求氣”,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對語言的韻律與神韻進行探索,掌握其“氣”。例如,王崧舟老師在《匆匆》一文中,引導學生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結構,去探究同一句話在文章不同位置中表達的感情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韻律與神韻的微妙,能夠更深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從而高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尋根”也就是對語言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文化遺產(chǎn)、精神主題進行發(fā)掘。在《愛蓮說》一文的教學中,從講述周敦頤喜愛蓮花時很少有人喜歡蓮花,在周敦頤之后,才有更多的人也愛上蓮花,引申到后人所愛的蓮花之意,并將此舉闡釋為文化和文化傳承,引導學生理解愛蓮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掌握《愛蓮說》的價值取向,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這六個方面,既是對一部文學作品進行闡釋的根本途徑和步驟,又蘊含著建設中學語文審美教育課堂的智慧,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和運用。
四、“詩意語文”教育思想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在語文詩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課文中所蘊含的美,激起他們的求知愿望,讓他們有一種特殊的學習經(jīng)驗,再以這種方式內(nèi)化,讓他們?nèi)徱曌约簝?nèi)心的美,從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的。
(一)以學生為中心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也是課堂的主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建立在學生原本的生活體驗之上,要以學生為中心。王崧舟認為,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會意”,即把詞語具體化為意象。這既要求教師自己對課文的全面了解,又要求學生對課文有良好的控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作為出發(fā)點,把枯燥無味的語言變成生動的畫面,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掌握。其次,王崧舟也對“入情”有所闡述,在文本中處處都可能蘊含著作家的各種情感,讓學生理解“情”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基礎的語言文字知識外,還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感受情趣和情感,以此來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心靈共鳴。共情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而且還能幫助別人。王崧舟提倡“詩意語文”,主要目的是倡導“人”自身的復歸??偠灾?,語文教師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關注學生的需求,不能為教而教,而是基于學而教。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最終的目標不在于考試成績,而在于更長遠的將來。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則反映出國家正穩(wěn)步地推進素質教育。美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方式,反映了被觀測對象之間的主體關系。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結構的不同,他們對語言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硬塞給學生,而應使用恰當?shù)姆绞?,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王崧舟的詩意語文之所以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很大原因就是學生能享受到上一堂有審美有情趣的語文課。因此,中小學教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內(nèi)給學生一些“美”的熏陶,讓學生在“美”的課堂中學習語文。
(三)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教學任務就是要加強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使學生逐漸認識并喜愛,從而增強其文化自信與文化修養(yǎng)。古詩文有著豐富的詞匯和句短意深的特點,它是古代人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人在漫長的歲月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文化,包含了我們國家豐富的歷史文化,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
語文教學要使思維與思維不斷地碰撞,營造出一個動態(tài)的、生動的課堂,使學生在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中體驗文本中呈現(xiàn)的不同的人生境界,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的思維素養(yǎng)。在教學中,通過“問”和“答”兩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認知上的矛盾,產(chǎn)生思維碰撞。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一些教師會走進誤區(qū),認為只有數(shù)學課需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語文課不需要,這其實是錯誤的。語文學習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素養(yǎng),進而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效果。王崧舟老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設計很多巧妙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語文課。
(五)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語文鑒賞是一種積累運用文本,把握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一種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手段。王崧舟先生的“詩意語文”教學,以“讀”為中心,營造“文”境,主張在“文”“師”“生”三個層面上去發(fā)掘“美”,為“師”“文”“生”架起了“語言”的橋梁。王崧舟先生的諸多經(jīng)典課堂實錄,為當今語文教育提供了豐厚的“語言境界”。培養(yǎng)學生語言素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可以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誦讀與背誦的目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文字甚至段落所傳達的意義和神韻的一致性,這也是語言教學中的口語化需求。要感受到語言的美和韻味,首先要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對漢語表達的訓練,要避免單純的講解,使課文顯得支離破碎,削弱其藝術感染力。比如《荷花》一文,其文字結構嚴謹、標準、精致、生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樂于閱讀,感受語文之美。王崧舟通過“冒”這個詞,啟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設想自己是一株含苞的蓮花,將自己代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使“冒”與“長”在更為感性、具體的教學平臺上找到其關聯(lián)和差異[6]。通過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有了與眾不同的學習經(jīng)歷,而且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鑒賞、表達自己的語言。由此可見,“詩意語文”思想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啟示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王崧舟所倡導的“詩意語文”是獨特的教育方式。他的詩意語文教育理念,不是指教師為求詩意而做的華麗的導入語、過渡語、啟迪語和把結尾在課堂中“朗誦”出來。王崧舟的詩意語文并非指語言的精致化,那些提前設計背誦出來的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學生在那一刻只能被教師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所震撼,這種形式主義并非王崧舟所提倡的“詩意語文”,而是一種詩意化的語文?!霸娨庹Z文”就是富于思想和感情的感染力,能使學生在情景中感悟語言的韻味,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高層次的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是獨一無二的,是很難復制的。這種課堂教學的藝術,是王崧舟教師自身的學問品質與能力品質的累積與沉淀,而要營造出一種詩意的語文課堂,必須具備較高的學問與文化素養(yǎng)。語文教學要和詩意聯(lián)系在一起,但這并不是說,要從文本中再進行一次審美教育,也不是讓教師將語文課堂變成一門與現(xiàn)實完全脫離的高深的美術欣賞課,而應該是一步一步地逐步推進,讓學生從品讀文本到領悟更深層次的意境。語文是一種詩意的藝術,“詩意語文”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尚在探索與實踐中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從人文角度關注學生的語言生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春梅.王崧舟“詩意語文”教學理念與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2]許書明,岳靖淞.還原語文的本味 發(fā)現(xiàn)語文的詩意——王崧舟《慈母情深》評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6(Z2).
[3]付娜娜.從詩意課堂中感悟語文美——王崧舟《威尼斯的小艇》教學品鑒[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1).
[4]林志芳.王崧舟語文教學思想的基本特質[J].江西教育:教學版(B),2014(01).
[5]韋藝.王崧舟“詩意語文”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20.
[6]劉心煒.王崧舟“詩意語文”對于構建中學語文美育課堂的啟示[J].漢字文化,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