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來節(jié)食,晚餐清減了不少,半只蘋果,一杯鮮奶,三片醬牛肉,幾粒西蘭花,糊弄腸胃一時滿意。夜里睡在床上,餓意一寸一寸上來,翻來覆去難以安寢,腦海里一碟一碟美味輪番登場,涼拌青豆杏仁、雪泥山藥羹、醬鴨脖、清蒸鱸魚、素三樣,越想越餓,越想越睡不著,索性起來掌燈翻書,轉(zhuǎn)移注意力。
書上說豬肉當(dāng)時價賤如泥,東坡自己動手煮豬頭肉,制紅燒肉,還自作誦詞:凈洗鍋,淺著水,深壓柴頭莫教起。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有時自家打一碗,自飽自知君莫管。又在海南蠻荒之地,打起了蠔蠣的主意,有文為證:“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shù)升,肉與漿入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笔尺^酒煮蠔后,還囑咐兒子蘇過“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的戲謔。在那樣蠻荒缺衣少食的艱難境地,坡公依然有耐心烹飪,依然妙筆生花,覺得他是史上最樂觀最會吃的文人。會吃的史上還有幾位,他們?nèi)绻唤橐?,可組一“清饞”男團。賈思勰種菜,張岱擇食材,袁枚出食單,曹雪芹烹制,東坡試吃,并作吃后隨感錄。當(dāng)然,東坡一人也可五項全能。
少時見過父親栽花種菜,春四月,土地解凍,松土、備壟、撒種、澆水、施肥,苗芽一點一點破土,小白菜一葉變作兩葉,漸漸長大,端上餐桌,年年如是,這依賴的是經(jīng)驗。賈思勰不然,他是科學(xué)種菜。不僅科學(xué),且綠色有機。古人多是一專多能,賈思勰不只是農(nóng)學(xué)家,還是文筆精當(dāng)?shù)奈膶W(xué)家。他不僅種菜,還用美妙的文字記錄了種菜的種種。
他了解地土,種植土壤得當(dāng)很重要,“春解凍,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土復(fù)解。夏至后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dāng)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p>
凡是在山地和低洼地開荒,七月里先將草割下來,待草干了便放火燒,第二年春天再開墾,這時草根已腐朽,墾地省力。耕墾畢,用鐵齒耙耙兩遍,撒播黍,接著耢蓋兩遍,明年,便可以用來種谷子。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兩年時間,才把一塊地養(yǎng)熟了。
有個遠(yuǎn)方親戚,辭職后到內(nèi)蒙古種植馬鈴薯。據(jù)我所知,他每年三四月份開始耕種,翻地、下種、灌溉、除草、打藥、再除草,到九十月份開始收獲,十一月就有大量農(nóng)場主來地頭間收貨。十二月到來年三月,內(nèi)蒙古天氣寒,地土結(jié)凍,地閑人也閑下來。第二年三月再繼續(xù)播種。如此往復(fù),并未見他如何養(yǎng)地土,只是耕種的作物品種每年一輪換。賈思勰不然,他善于養(yǎng)田土,如何使土壤更肥美呢,最好種上綠豆,其次是小豆、芝麻,要在五六月里密播,到七月、八月耕翻,將這些植物掩殺在地里面。明年春天作為種植早谷的子田,一畝可收成十石。肥力同蠶沙、熟糞一樣好。
種蕪菁,七月初種,從處暑至八月白露節(jié)都可以,早種的作腌菜,晚種的作干菜。撒種后,要用物蓋好,地濕時不要種,濕地蓋后緊實,長出的葉子會干焦。綠色有機關(guān)鍵在施肥,比如他說種蕪菁,除了地要好,還要有舊墻土作糞,若無陳墻土,就用灰作糞肥,施上一寸厚,灰太多了土?xí)^燥,苗就出不了。
少時跟隨父親大人去鄉(xiāng)下,尤其冬天,雖說村子里的人都在貓冬,但有一事是從不耽誤的,那就是拾糞。數(shù)九寒冬,天剛蒙蒙亮,大雪還覆地三尺,路上的雪早已踩瓷實了,每家?guī)缀醵加幸粌蓚€人穿得厚厚的,戴著手捂子就出門了,拉著爬犁,裝著糞筐、鐵鍬,沿著豬狗牛馬走過的途路去鏟糞。東北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氣,糞早已凍得杠杠硬,一點臭味也沒有了,城里人嫌棄的,村人都當(dāng)成寶。趕在天亮前出門撿糞,才能撿到前一天牛馬留下的糞便,懶惰起床晚的,早就沒有了。天剛剛亮,糞筐就滿了,哈出的氣也將眉毛胡子都染了白霜,就拉著爬犁回家去,倒在自家糞堆上,糞堆一般在房前或者屋后,誰家糞堆大,證明誰家人勤快,來年地也種得好。勞動了一個寒冷的早晨,回屋洗洗正好熱乎乎的早飯也端上了桌,合家吃了早飯,才開始一天閑閑的貓冬生活。這樣的糞便也許比賈思勰的墻土和灰還要肥沃些,賈思勰的時代或許并沒有那么多的豬馬牛羊。如果天下都以此方法種菜,我們的食材都將是綠色有機的。
2
張岱著《陶庵夢憶》時,已是天命之年。他的《自為墓志銘》毫不掩飾說自己是個紈绔子弟(真佩服古人的坦蕩,紈绔也要紈绔得明晃晃,不虛矯,不偽飾),喜歡住好房子,有漂亮的侍婢伺候左右,還要有清俊的小廝整日廝混,著鮮衣,騎駿馬,吃美食,聽好戲,玩古董,養(yǎng)花鳥,是個十足的茶淫桔虐,書蠹詩魔。但一夜之間,清兵鐵騎直指關(guān)內(nèi),世族豪門瞬間而為流亡之民。于是躲進山中,提筆著述,繁華幻滅,昔日所為,如今惟有,都來紙上。
他是美食家,飲食里還夾雜著文化,有別于一般但知大嚼狂飲的饕餮之徒。他精于茶藝,善辨食、水的產(chǎn)地、品種,寫了許多描述食事茶事的小品文,如《乳酪》《蟹會》《露兄》《鹿苑寺方柿》《樊江陳氏橘》等,或清逸馨遠(yuǎn),或腴艷甘流,算得上美食文化的奇葩。
“夢憶”中還有《方物》一篇,一下子列舉了生平吃過的東西南北、天地四方近六十種吃食,馬牙松、羊肚菜、文官果、天花菜、帶骨鮑螺、馬鮫魚脯、黃雀、青鯽、鳩鳥、楊梅、莼菜、方柿、雞豆子、花下藕等等等等,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土里長的,紅紅黃黃黑黑白白,地方遠(yuǎn)的就花一年時間運過來,近則月致之、日致之。因而,他說“耽逐享樂,日日為口腹謀,罪孽固重?!彪m說罪孽,然而如今四方賓竄躥,寸寸割裂,向之傳食四方,不可不謂之福德也。如今處境艱囧,想起從前的奢侈口福,覺得那真是人間至福。僅是一張食物單子就寫成了一篇好文章,可見昔日奢華之甚。然而,世間好物不長,彩云易散,如今避跡山中,粗服布衣,早晚臨窗著述,也是消除業(yè)障,歸于清吉的安心之法。
雖說家境殷實,年輕時過于耽溺享樂,也幸好如此,才留下了這樣的食物單子,貧人是無法做到的。如今后人再讀他的文章,那些食材真是少有的精致佳品。我在北京寓居多年,年年秋風(fēng)一起,人家小院房前屋后一樹一樹的燈籠似的紅柿子,懸掛枝頭,吸引了無數(shù)過路人與飛鳥,令人忍不住流口水,也想爬上樹去摘兩枚坐地吃了。但沒見像張岱筆下的柿子那么挑剔完美的,他說的蕭山方柿,皮綠者不佳,皮紅而肉糜爛者不佳,必樹頭紅而堅脆如藕者,方稱絕品。鹿苑寺前后有柿樹十?dāng)?shù)株,六月酷暑,柿大如瓜,入口生脆如咀冰嚼雪,目為之明。我們雖無緣吃到這樣的柿子,但只消讀著文字,暑熱天里也覺得沁涼舒泰。他還順手留了一個方子,去除柿子中的澀味。土人以桑葉煎湯,等湯冷了,加鹽少許,入甕內(nèi),浸柿沒其頸,隔二宿取食,鮮美異常。
這個方子我也留給在京的友人,秋風(fēng)起,黃葉飛,午間小睡過后,陽光也懶懶地照著,蓬松著頭發(fā),趿拉著鞋子,搬過墻角的梯子,一步一步爬上樹去,慢悠悠地摘一筐紅得剔透的柿子,用此法使柿子口感鮮美無滯澀。當(dāng)然如今北京人也有很多自己的法子去除澀味,將秋柿與京白梨或紅富士蘋果同裝,袋子封口,置于向陽處數(shù)日,柿子也搖身一變,又柔軟又鮮嫩又甜美,毫無澀味。
年輕時確實像個公子哥,四處跑著尋鮮,也不是多能吃,富家子弟的閑雅生活而已。他父親在紹興鑒湖旁建了一座園子,名眾香國。池廣三畝,蓮花起岸,蓮房成百上千,新雨過,收葉上荷珠煮酒,香氣濃烈撲鼻。
一枝荷葉上能有幾滴水珠?需收多少枝荷葉上的水珠才能煮一杯酒?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但是那富家子弟就是有那樣的閑時閑趣,也有那成百上千的蓮房侍候著。更闊綽的是門外有一個大魚宕,橫亙?nèi)儆喈€,三百畝地是多大呢,一畝地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如果你家房子是一百一十一平方米,相當(dāng)于一千八百個你家房子那么大。這么大一個魚宕,一年四季要食各種新鮮魚,不是太容易了么。
張岱之所以能得各種上等食材,一是有實力財力,一是他挑剔,或者說要求嚴(yán)格。你看,他吃的橘,都是這樣來的。紹興陳氏家種的謝橘,就是東山謝玄后裔謝氏園的橘樹,有幾百株,到了秋天,采摘更是嚴(yán)格。青不摘,酸不摘,不樹上紅不摘,不經(jīng)霜不摘,不連蒂剪不摘,故其所摘橘,橘皮寬而綻,色黃而深,瓤堅而脆,筋解而脫,味甜而鮮。每年他都親自到陳氏園里買橘,寧遲,寧貴,寧少。買來之后,再用黃砂缸裝滿占城稻草(占城即今越南),把橘藏里面,十天后,草有些潮潤氣,再更換一波,一直藏到三月盡,他的橘可從秋天吃到春天,橘仍甘脆如新摘下來的。
以我們?nèi)缃裰l(fā)達,橘子買來一般存放一周也就爛掉了,雖說放冰箱里可久一點,但那味道卻不對了。我們既買不到謝氏后裔家的橘樹,也無法那樣嚴(yán)格采摘,也不能“寧貴”,更沒有越南稻。是以,我們不過隨便吃吃而已。不比張岱,把吃當(dāng)成了一件煞有其事的趣事。
最講究的一餐,你看他吃蟹,風(fēng)雅不比紅樓夢螃蟹宴差。食品不加醋而五味俱全者,是河蟹。河蟹到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墳起。紫鰲巨大如拳,小腳肉出,油油的,掀開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jié)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一道十月就和朋友們一道辦螃蟹會,午后相聚,煮蟹食之,人六只,擔(dān)心冷了泛腥,迭番煮之,這還罷了??墒?,你看他佐食,多精致。佐以肥臘鴨,朱乳酪。醉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果撰就是謝氏橘,還有風(fēng)栗,風(fēng)菱。飲以玉壺冰,蔬菜是紹興筍,飯是余杭白,就是余杭產(chǎn)的粳米,粒圓而白。真是天廚仙供啊。怪不得,他自己晚年避跡山中著述時,也說由今思之,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宗子夢憶一書,雖是回憶過往的繁華綺麗,但亦算是一紙懺悔書。當(dāng)然也有人說,張宗子從未后悔過自己年輕時的紈绔奢靡,一個少年公子,家境殷厚,就該過那樣鋪張的日子,況且如今,雖然繁華已逝,所有美食又可都來紙上,遺惠后人,有何可后悔。
3
赫赫揚揚的百年貴族,生活奢靡豪華,儀式感滿滿,是以宴席不斷,中秋夜宴,元宵夜宴,公子小姐的生辰,都講究得很。
讀紅樓會有一種感覺,紅樓中人幾乎天天都在宴飲。飲食,天地之大道,升斗小民如此,何況富貴尊享之家。只是,達官貴族飲食的含義早已超出了生理需求,吃的是排場,是禮儀和地位。一餐飯講究真是多,講時令,講稀缺,講精細(xì),講品味,講藝術(shù),一點馬虎不得,將天下菜蔬都占齊了,真是奢靡啊。
即便熟讀紅樓的人,其中講究的菜品也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茄鲞,小荷葉蓮蓬湯,鵝掌鴨信,酸筍雞皮湯,雞髓筍,酒釀清蒸鴨子,胭脂鵝脯,椒油莼齏醬等等等等,是不是有點聞所未聞的感覺。單這菜名,就是一篇文學(xué)氣息濃郁的好文章。至于袁枚的“隨園食單”,賈府看來是用不上了。
讓劉姥姥萬分驚訝的那道茄鲞,是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按照賈思協(xié)種菜法,四月才下種,五月茄子尚是茄花,還未打包,賈思協(xié)在山東種菜,曹雪芹在金陵,地氣較膠州半島暖,往后推一兩月,金陵的四五月,應(yīng)是膠州五六月,正是茄子剛打嫩包時候,為了鮮嫩,也只好忍痛揮霍摘下,把小兒拳頭大小的小嫩茄包兒,皮和瓤子去盡,只留凈肉(一個小嫩茄包,能有幾分凈肉?唉,這吃的不是茄子,是調(diào)調(diào)),切成頭發(fā)細(xì)的絲兒,曬干了。拿一只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細(xì)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干。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瓷罐子里封嚴(yán)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雞瓜是什么,就是雞胸脯肉,因其長圓如瓜形,故名雞瓜,母雞身上最潔凈的一塊肉了。
若說吃茄子,我老家的吃法也是當(dāng)仁不讓的。那時哪有雞瓜給你配茄子,母雞早晚還在太陽月亮下瘋跑,撿拾牽牛花掃帚梅的花籽,預(yù)備長大給家里下雞蛋呢。一只母雞一年下二十枚雞蛋,第二年不死,依然如是。三個雞蛋炒一盤菜待客,十幾盤菜呢,余下的還能拿到集市上賣掉換鹽巴醬油。待老到不能再下蛋了,才舍得殺掉,一大鍋老母雞燉蘑菇,待客還拿得出手。那時候,一只母雞全身都被精打細(xì)算,榨干最后一點能量,才完成使命。
我小時候,最常吃的茄子做法就是腌蒜茄子。夏末秋初,茄子已經(jīng)吃了一茬,第二茬剛結(jié)茄子扭,備腌菜壇子一個,瓷的,絳紫色,圓口,深大約一尺,壇口直徑約七八寸,這算是大小適中的。菜園里茄子秧上新鮮摘下的嫩茄子,我老家叫茄子包,洗凈,曬半干,去水分,上鍋隔水蒸熟,熟而不爛,再陰干半天,這時蒜醬也備好了。準(zhǔn)備蒜醬也是個細(xì)致活。初秋新下來的嫩蒜,最好紫皮蒜,獨頭蒜,味道夠勁兒,剝皮搗碎,搗出蒜的黏汁,加鹽,添適量水,濃淡相宜,盛在大白瓷碗里備用。蒸好涼干的茄子一側(cè)撕開一條口子,用羹勺將蒜醬抹在茄子內(nèi)部,抹勻再合上,一條條擺在壇子里,一層一層摞起來,直到壇子口,密封,放置陰涼處,半月即可食。
那時,冬天青菜很少見,蒜茄子、蒜角瓜,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飯菜,我老家人總說,茄子必須遇上蒜,味道才出得來,茄子沾了蒜味,蒜帶了茄子香。蒜茄子在我記憶中,相當(dāng)于紅樓宴席上的茄鲞。
記得寶玉挨打那回嗎,重傷之后,病弱無食欲,巴巴地想吃小荷葉兒小蓮蓬兒湯,聽這名目,就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賈母一迭聲地遣人去做,只見婆子找來四副湯模子,都一尺多長,一寸見方。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的模子,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蓮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樣,打的十分精巧。薛姨媽見了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若不說出來,我見這個,也不認(rèn)得這是做什么用的。薛姨媽家也是富可敵國,居然也不認(rèn)得,可見稀罕。就像鳳姐說的,雖不算高貴,只是太磨牙了,就是一種面食,只是做起來工序繁瑣。所謂小荷葉兒小蓮蓬兒就是先將面揉捏成面團,再用模具將面印成荷葉、蓮蓬、梅花樣子,再借點新荷葉的清香,所謂新荷葉,就是初生的小嫩荷葉哦。鳳姐說的,全仗著好湯。這個湯又是好幾只母雞打底兒,另外添了東西,做出十來碗來。一點子面湯,這罕見的用具,這烹制的工序,你說絮煩不絮煩,稀奇不稀奇,只有這樣的高門冠帶之家,才有閑情如此張揚費事。
說到這小荷葉湯,倒想起數(shù)年前,婆母大人來家小住,常做的一種面魚兒湯。大白瓷碗一個,白面粉半碗,清水若干,攪拌均勻,碗的下半部分是面糊,上半部分是清水,陳放半個小時,面糊已不再是糊狀,而是很筋道的面筋兒。鍋里入清水煮沸,用筷子將碗里的面筋兒一次一次撥入鍋中,鍋里的面筋變成了一條一條順滑的小魚兒,在沸水里翻滾,游來游去,當(dāng)面魚兒熟透,盛入白瓷碗中。熱乎乎的面魚湯,吃起來,面魚兒筋道,面湯有淡淡的面粉香。這是純粹的面湯,既不需要母雞陪襯,也沒有新鮮荷葉提味,是早餐桌上的平民食物,吃來胃里極舒暢。
還有呢,薛姨媽家糟的鵝掌鴨信,鴨信就是鴨舌,一只鴨子一條舌,湊成一盤得多少只鴨子,這也就珍貴了。寶釵探春要吃的油鹽炒枸杞芽,三二十錢,便宜易得,家常菜,金尊玉貴的閨閣女子,錦衣玉食,吃膩了海味,換個口味,清淡爽口。探春和寶釵都愛吃的素菜,春天采摘枸杞之嫩葉,用油鹽清炒,有滋腎養(yǎng)陰、清肝明目、退熱解毒之功。晴雯愛吃的豆腐皮包子,寶玉在寧府吃過,覺得好,特意給晴雯留著,可見對晴雯的寵愛和稀罕,應(yīng)該不會常常吃到。據(jù)說是把豆腐皮包上金針、木耳、青菜、香菇、或豬肉、雞肉蝦仁,加上油、鹽、姜絲、糖、麻油蒸成,包子餡也罷了,關(guān)鍵是包子皮難做。秦可卿生病時提到的棗泥山藥糕,類似飯后甜點,賈母是個有品位的人,也非常懂美食,她送給秦可卿的應(yīng)該對秦可卿的病有食療作用,克化得動似的。大棗補血,山藥補腎氣,且做成細(xì)膩的糕點,已病體難愈的秦可卿才能克化得動。
襲人愛吃的糖蒸酥酪,王熙鳳喜歡的火腿燉肘子,賈母養(yǎng)生的牛乳蒸羊羔,寶玉愛吃的蝦丸雞皮湯,在薛姨媽家吃的酸筍雞皮湯,柳家的給芳官送的酒釀清蒸鴨子,胭脂鵝脯,史湘云做東道的螃蟹宴,王夫人給賈母準(zhǔn)備的椒油莼齏醬,等等等等,哎呦呦,真是數(shù)不過來。這每一種菜肴所有食材上等不說,烹制起來都不下十幾道工序。平常人家,哪里有這個錢,誰有這份閑工夫。
劉姥姥游大觀園,音樂止,酒也都有了,賈母帶著劉姥姥散悶,一時,丫鬟請用點心。抬了兩張高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nèi)兩樣:這盒內(nèi)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瓤鵝油卷,那盒內(nèi)一樣是只有一寸來大的小餃兒,賈母因問:什么餡兒。婆子道:螃蟹的。賈母聽了,皺眉說:這會子,油膩膩的,誰吃這個。蟹肉鮮美,剁成泥當(dāng)餃子餡,再把餃子油炸,外酥里嫩。我聽著已經(jīng)想吃了,可賈母只是皺眉。又看那一樣,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也不喜歡。而此時的劉姥姥,因見那小面果子都玲瓏剔透,各式各樣,便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兒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么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給她們做花樣子去倒好。
一餐飯吃得盡是人情世態(tài),貧富冷暖。賈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家太上老君,玉盤珍羞早已吃膩,見到吃的直皺眉頭,發(fā)自內(nèi)心地沒胃口,但必須有八碟子八碗的陣勢,那是她們的身價,吃的不是飯,是尊榮。如果將螃蟹餡餃子給劉姥姥,一年怕也吃不膩。這頓飯上,吃出了劉姥姥底層人的謙卑,以及為了生存不動聲色的討好技能,這是底層人在長期生活中練就的生存本領(lǐng),放得下身段,摸得透富人的心理,擱在如今她一定是個金牌心理咨詢師。
賈母王夫人不在家。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巴,大家給寶琴、邢岫煙等四人過生日,一頓酒酣拇戰(zhàn)后,寶玉半日沒見芳官,便尋至房中,見芳官面向里躺在床上,寶玉拉他起來,芳官趁便說,你們吃酒不理我,寶玉笑說,咱們晚上家里再吃?;貋砦医幸u人姐姐帶了你桌上吃飯,何如?芳官道,藕官、蕊官都不上去,單我在那里也不好。可見,即便是賈母這個大家長不在家,賈府一般的吃宴,這些小戲也是上不得桌子的,一張餐桌,等級可見??墒?,即便這些上不得臺面的小戲兒,吃食也是考究得令人咂舌。且看:芳官說餓了,已叫柳嫂子做碗湯,盛半碗米飯送來。說著,只見柳家的遣人送了一個盒子來。揭開里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比兩百多年后的我們吃的好。
器具的使用上也有匠心,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在就餐時提到的各種翡翠盤子、掐絲戧金食盒、楠木桌子、象牙筷、烏木鑲銀等,就極為華麗,非常強調(diào)美感。一般人得熬多少年,也買不來其中一個器具,翡翠、楠木、象牙……都是昂貴的奢侈品。又比如鳳姐拿出來逗劉姥姥的十個大套杯,光是其做工材料就極為精致,采用的是黃楊根子整剜的酒杯,杯壁上雕鏤著一色的山水樹木人物,并且還有草字以及圖印,已不是杯子,而是藝術(shù)精品。還有做小荷葉蓮蓬湯的器具,“四副銀模子,都有一尺多長,一寸見方,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蓮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樣,打得十分精巧。”然而如此潑天富貴,后來竟是富貴不白頭,世事水東流。
4
東坡是五項全能,他在黃州時,在黃州城外的東坡上自己開荒種菜,自己用豬肉烹制美味,吃后還自作《煮豬頭頌》,“凈洗鍋,淺著水,深壓柴頭莫教起。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有時自家打一碗,自飽自知君莫管?!彼稳孙嬍炒蠹s崇尚清淡,如此大葷的豬肉不受青睞,黃州豬肉更是價賤如泥土,貶謫于此的東坡,便用這廉價的豬肉親自下廚烹起了美味。并有打油詩記錄:“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焙髞碇筘i頭頌屢被演繹,便燒制出了美味的“東坡肉”。
一次,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書以示客云:“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麥心面,作槐芽溫淘。糝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鲙,既飽,以廬山康王谷簾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后賦,亦足以一笑也?!蔽铱戳巳绱司鲁苑?,如此文雅坦蕩襟懷,也不禁會心一笑也。
后蘇東坡再貶至海南瘴霧蠻荒之地,幾無美味可食,朝廷送糧船只不到,常有缺糧之憂,困頓中,他便在當(dāng)?shù)厥a(chǎn)的蠔蠣身上打起了主意,其《食蠔》一文,言及食蠔樂趣:“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shù)升,肉與漿入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笔尺^酒煮蠔后,還留下了“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的戲謔。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雖一貶再貶,且越貶越遠(yuǎn),然公襟抱開闊,從不曾患得患失。如此津津樂道于吃,此乃東坡式的抗訴,是對不公的調(diào)侃,是逆境中的樂觀無畏,更是對權(quán)勢宵小的不屑。
東坡肉、東坡羹、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等等,凡六十六種,多研制于貶謫之所。長江繞郭知魚美,桃花流水鱖魚肥,日啖荔枝三百顆,真是食不厭其煩。東坡好吃耶?
責(zé)任編輯 包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