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大都沒有對議論文的寫作知識進行系統(tǒng)且深入的學習。到了高中階段,我們突然對其提出高要求 ——寫出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思想深刻的議論文,自然會讓他們陷入困境,不僅會影響其考試的得分,而且會影響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此,筆者嘗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究其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給語文教師開展議論文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對學生所面臨的寫作困境的調查、研究
1.調查的對象
調查的對象為福清市某高中高一年級的學生。具體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取7名學生進行調查。2024年2月,對他們進行訪談。受訪對象都是自愿參與本活動,且能夠準確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受訪對象的信息如表1所示。
2.研究的方法
在本研究活動中,我們以“高一年級的學生為什么會陷入議論文寫作的困境”為核心問題。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又叫案例研究法,是指集中研究一個或幾個個案。其中,個案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組織,還可以是某一件事、某一特定程序實施的一系列過程。筆者將多個個案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對所選的個案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比較和分析,并由此得出結論。
訪談提綱如下:
(1)初中階段,關于議論文寫作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2)你在議論文寫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3)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4)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你做了哪些嘗試?
(5)在議論文寫作方面,你希望老師給你提供什么樣的幫助?
(6)你在議論文寫作中遇到的最難忘的事是什么?
訪談時間累計252分鐘,訪談的錄音和過程被轉換成6萬多字的文本資料。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在對結果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應用“Colaizzi分析法”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提煉,按照一定的順序和話題進行重構,并結合研究者的個人思考,最終歸納出高一年級的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沒有系統(tǒng)而全面地積累相應的寫作知識高一年級的學生所儲備的知識是雜亂的、零散的,他們很難建立起系統(tǒng)的寫作知識體系。一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幾乎沒有積累相關的寫作知識,只接觸到一些來源于閱讀材料的寫作術語,因而無法在寫作議論文的時候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具體情況如下:
生1: “我在初中的時候學習語文主要是靠刷題,做過一些與議論文有關的閱讀題,但老師在講評時主要是教我們解答閱讀題,而不是如何寫作議論文,因此我對議論文寫作沒有什么印象。”
生2: “高中語文教材只是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議論文,相關的范文也沒有幾篇,現(xiàn)在卻要求我們寫議論文,我們怎么寫得出來呢?”
生3: “初中語文教材里有提到“觀點要明確、論據(jù)要言之有物和論證要合理”等內容,但老師沒有系統(tǒng)地講解過?!?/p>
生7: “初中的語文老師讓我們背過幾篇范文,也讓我們模仿這些范文寫過,但我還是不太會寫。”部分學生儲備了一些與議論文寫作相關的知識,但數(shù)量有限,漏掉的知識過多。具體情況如下:
生1: “我想認真地學寫議論文,可是高中語文教材里與之相關的內容很少。等學到第六單元“議論要有針對性”時,我們才能了解相關的內容?!?/p>
生2: “高中語文老師傳授的寫作知識太多了,我消化不了。學到后面,將前面的全都忘了?!?/p>
生4: “我雖然掌握了一些寫作的方法,但在寫作中無法靈活地運用?!?/p>
生5: “我的卷面和書寫都過不了關,回頭看自己的文章,的確不行?!?.無法找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所學內容與所考內容不符部分學生在學習時非常隨意,無法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體情況如下:
生3: “什么是思辨,我不明白,以后會專門學習嗎?”
生5: “與議論文寫作相關的知識竟然有這么多,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也沒有什么聯(lián)系,要是有一本輔導資料可以幫助我寫作就好了?!?/p>
生6: “到底要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可以一點點地教給我們嗎?”
作文的評價標準沒有梯度。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我們便以高考作文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學生的文章,增加了其學習的難度,讓他們覺得所學內容與所考內容嚴重不符。
生1: “高一考試的作文都是按高考的標準來進行評價的,可是有的內容我們還沒學呢!”
生2: “我感覺學的內容和考試考的內容并不一樣。”
生4: “可以讓我們學什么就考什么嗎?我感覺學得還可以,怎么一到考場上就不行了呢?”
生6: “還沒有學的內容可以先不考嗎?”
3.沒有明確的目標,無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
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付出的努力大多是無效的。
生3: “平時老師會發(fā)很多作文資料,叫我們背下來,量太大了?!?/p>
生5: “都說積累很重要,可是我不知道該積累什么?!?/p>
生6: “我就積累一些好詞好句,但什么是好詞好句我也說不清?!?/p>
生2: “老師叫我積累我就積累,我積累的內容挺多的,五花八門,啥都有?!?/p>
生4: “我就抄一些名人名言,對其他的不打算多花時間?!?/p>
生6: “我積累的方法就是抄抄抄,抄滿一張紙。”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無法調動自己的積累。
生1: “一到寫作文的時候,我的腦袋里就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記得了?!?/p>
生3: “無法用到積累的東西,所以我更不愛積累知識了。”
生7: “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只能瞎編?!?/p>
三、有關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建議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困境之中,說明他們是想學習、提高的,只是長久地被困在其中,無法突破。在上述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與議論文寫作相關的知識
(1)做好初、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工作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好初、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工作。在引導學生寫作議論文之前,應先幫助他們把初中學過的知識梳理清楚,掌握到位。
縱觀初、高中語文教材,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些相關聯(lián)的內容: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觀點要明確》是密切相關的,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的《如何論證》與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議論要言之有據(jù)》是密切相關的,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的《審題與立意》與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審題立意》是密切相關的,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的《嘗試寫駁論文》《邏輯的力量》與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論證要合理》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新知識前,應帶領學生回顧復習初中所學相關知識,使初中、高中知識自然銜接。
(2)帶領學生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
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帶領學生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具體可以讓他們以“高中議論文”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索,參考相關的研究成果去梳理與議論文寫作相關的知識。
示例:
2.重組教學內容,根據(jù)學情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
(1)重組教學內容基于學情,結合新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與議論文寫作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重組:①如何積累寫作素材;②如何擬題、扣題;③如何梳理寫作思路,擬定提綱;④如何提出和表述論點;⑤如何通過舉例來論證觀點;⑥如何優(yōu)化論證的思路;⑦如何聯(lián)系社會生活;⑧如何講道理;⑨如何補漏洞;⑩如何修改文章。
(2)制定更加合理的評價標準
評價的方式包括自評和他評(含教師評價)。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更加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將其以評價量化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了“如何選擇論據(jù)”后,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寫一篇議論文,并按照以下評價量化表進行自評。
3.設置相應的主題與任務,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們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目標與方向,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
(1)設置相應的學習主題
比如,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以“時事熱點”為主題去積累寫作的素材。在指導他們積累素材時,可以引導他們從五個方面展開:①政治;②經(jīng)濟;③文化;④社會;⑤生態(tài)。
(2)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
還是以上面的主題為例。我們可以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寫作。
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擺脫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大事。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碩果累累。聯(lián)合國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在減貧方法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大約8億人成功脫離貧困,勤勞的中國人民用“中國式減貧”給許多國家做了榜樣。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經(jīng)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找到了高中一年級的學
生深陷議論文寫作困境的原因。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讓他們掌握寫作議論文的基本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