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足夠出彩,才能引人注目,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如果其中沒有出彩的點,文章將難以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因此,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巧運匠心,為文章“添彩”。下面,筆者就介紹幾種方法,以期對同學們寫作有一定的幫助。
一、設置懸念,讓文章讀來引人入勝
設置懸念是為文章“添彩”的一種好方法。那么,如何設置懸念呢?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倒敘
魯迅先生在《祝?!分芯屯ㄟ^倒敘故事設置了懸念,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在小說中,他先交代祥林嫂在祝福聲中寂然死去卻無人過問的事,再從頭開始講述這個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自然就會產(chǎn)生這樣一些疑問:祥林嫂是誰?她和“我”有什么關系?她是怎么死的?為何會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作者通過倒敘故事來設置懸念,讓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2.提問
閱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們會懂得如何通過提問來設置懸念。當林沖從店小二的口中得知陸謙來到滄州并和管營一起密謀后,自然知道他們對自己不懷好意。可是,沒想到管營卻派他去看管草料場。
這就讓林沖百思不得其解。 “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通過提問成功地設置了一個懸念,讓讀者想要一探究竟,了解陸謙等人到底想要干什么,究竟給林沖設下了什么樣的圈套。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一步步展開,我們就會明白陸謙等人的歹毒用心,讓林沖看管草料場,是想用火燒掉草料場,燒死林沖(即便燒不死林沖,也會讓他因失職而被處死)。作者借林沖之口提問,很好地為故事設置了懸念。
3.制造誤會
提起制造誤會,我們能想到一篇經(jīng)典的小說 ——《驛路梨花》。在小說中,作者通過制造誤會為小說設置了懸念。 “我”先是誤把瑤族老人當成是小茅屋的“主人”,后來又誤以為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梨花,最后從小姑娘的口中得知,梨花已經(jīng)嫁到山那邊去了。作者通過制造誤會來設置懸念,很好地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在文章中設置懸念,可以使文章更加出彩。2023年,有一名同學圍繞“故事是有力量的”寫作考場作文,便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讓自己的文章從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
他在文章中寫道: “我認識一位有故事的老人,他的一生便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他的故事是有力量的……你認識這位老人嗎?” “我”口中的老人是誰?這位老人有著怎樣的故事?他和故事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他的故事有著怎樣的力量?隨著文章的一步步推進,我們會明白:他口中的老人就是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其陷入過絕境,在絕境中奮起,步入順境,在順境里取得輝煌……這些故事里藏著力量,藏著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我們不能讓這些精彩的故事被遺忘,一定要講好這些故事,讓這些故事代代相傳。在文章中,作者通過提問來設置懸念,告訴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二、巧用修辭手法,讓文章富有文采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設問等修辭手法,為文章“增色”,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
比如,有一名同學在文章中寫道: “吹滅別人的燈,真的能讓自己的燈更加明亮嗎?阻擋別人的路,真的能讓自己走得更遠嗎?答案都是不能。可是為什么還有人偏偏要做這樣的傻事呢?”該同學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強調了“我們要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
又如,有一名同學在文章中寫道: “什么花最美?或許你要說牡丹最美,因為它‘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或許你要說蓮花最美,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或許你要說菊花最美,因為它‘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然而我要說,它們都不是最美的花。最美的花盛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色彩斑斕,耀眼奪目。這花便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兒花!”該同學在文章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借自然界中的各種花引出中華民族的“女兒花”,為后面贊美中國女子作了鋪墊。
的確,恰當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三、 “畫龍點睛”,讓文章更加靈動
“畫龍點睛”重在“點睛”。在寫作的過程中,如何為文章“點睛”呢?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在《陋室銘》中,作者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為文章“點睛”,點出“惟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之中,觸目皆成佳趣”,展現(xiàn)了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是《阿房宮賦》中的點睛之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引人深思。
有的同學在文章中寫道: “孫、劉聯(lián)手,在談笑間使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在歷史上留下了以少勝多的傳奇;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努力,創(chuàng)建了歷史上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政黨,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可見,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弊詈笠痪湓挓o疑是文章中的點睛之筆。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時地用一句話點明文章的主旨,揭示文章的主題,以此來為文章“點睛”。
當然,可以在寫作中運用的寫作技巧絕對不止以上所說的三種。大家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為文章“添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