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開學季,北京的“課間10分鐘”變成了“課間一刻鐘”。
8月30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fā)《優(yōu)化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校課間時間指導意見》,指出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將對課間安排做出整體統(tǒng)籌優(yōu)化,原則上落實15分鐘課間時長。
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定,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每天的課間活動分為小課間和大課間,此次調(diào)整中,小課間增加的時間主要從大課間里優(yōu)化調(diào)整出來。調(diào)整后,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的小課間為15分鐘,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鐘的大課間。
除了北京,其他城市也在對課間時間進行優(yōu)化。今年4月,天津市教育部門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每天上、下午要各安排不少于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并確保小學生15分鐘課間活動時間、中學生10分鐘課間活動時間。在青島市李滄區(qū),從2023年11月開始了學校小課間活動改革,在小學中試點推廣15分鐘小課間。
從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優(yōu)化課間時長的表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各地延長課間時間有一個共同目的——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活動。
去年以來,消失的“課間10分鐘”曾受到媒體廣泛報道。當時一個走紅的視頻里,課間10分鐘期間,七成左右學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校園里也空空蕩蕩。
多地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孩子小課間不能去操場玩耍,甚至不能出教學樓,只能上廁所或在走廊內(nèi)安靜地活動。家長們擔心孩子缺少課外鍛煉、強制久坐損傷身心健康。
今年兩會期間,如何尋回“課間10分鐘”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厲彥虎建議適當延長中小學生課間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鹽城市第一小學督導室主任陳宏斌則提出,學??梢砸蛐R虻亻_設一些符合學校發(fā)展特色的體育活動,如足球、籃球、跳繩等,保證孩子動起來。
一些學校禁止學生出教室,最大的原因是擔心學生出現(xiàn)安全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于素梅曾對媒體表示,部分學校通過約束孩子課間活動,來達到方便管理、減少麻煩的目的,而這樣的做法和管理方式是欠妥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由于缺乏依法調(diào)查、認定責任的學生校園傷害事故責任認定機制,一旦發(fā)生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學校、老師就會面臨被追責的問題,為減少發(fā)生安全事故,學校和老師就對學生進行“圈養(yǎng)教育”,約束、限制學生在課間離開教室到走廊與樓下活動。他還表示,課間10分鐘消失的另一根本原因是學校沒有堅持依法規(guī)范辦學,學科教師拖堂、擠占課間時間加班加點上課。
因此,熊丙奇認為,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課間15分鐘也有可能消失。
他提出,還是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保障。首先要改革對學校的評價機制;其次要建立健全責任認定機制,要依法界定學校、教師在學生意外傷害事故中的責任,“如果學校、老師已經(jīng)盡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責任,學生在課間活動中出現(xiàn)意外傷害,是由于偶然因素或自身原因,則明確學校、老師不承擔責任,而是由保險理賠,這就可減輕學校、老師的安全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