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千載,一扇一搖,風雅徐來。
中國扇,自古以來取材廣泛。竹、木、紙、羽毛,乃至象牙、翡翠等,皆成其骨。
隨著我國古代絲織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以絹制成的紈扇,其外觀精致、華麗,深受閨閣仕女喜愛。隋唐時期,紈扇的形狀更為多元,除了圓形外,還有海棠、梅花等多種樣式。北宋時期的折扇更是為中國扇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方便實用的特點使其在民間廣為流傳。明清時期,扇文化達到鼎盛,文人墨客們紛紛在扇面上題詩作畫。
放眼當下,人們對扇子有不少個性化的需求,手藝人、制扇人、收藏者們也對工藝材料與扇面圖繪進行更加與時俱進的調整。
我們以“賞工藝、賞扇面”為切入點,對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扇子進行劃分與展現(xiàn):無論是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王星記扇、如意檀香扇,還是愈受百姓喜愛的蘇式團扇,甚至是立意創(chuàng)新的仿古扇,它們皆在輕盈搖曳間展現(xiàn)出不同的工藝、材料與設計。而工藝與扇面,也正是我國扇子在時代發(fā)展進程中極受關注的不同側面。我們希望通過一把把好扇,讓人們在欣賞、品讀的同時,感受中國扇的美與雅。
玉竹烤漆
折扇《華懿牡丹扇》《全竹纏枝紋扇》 京扇子
《華懿牡丹扇》的創(chuàng)作靈感為中國傳統(tǒng)牡丹元素,同時,有感于《洛神賦》與《簪花仕女圖》中畫師對牡丹的細膩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劉禹錫《賞牡丹》中“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牡丹花開。扇骨為天然玉竹材質,用環(huán)??酒峁に嚴L制牡丹圖案,雙面設計,強調細節(jié)感,更添靈動。扇面甄選真絲材質,匠心獨韻,花影婆娑。一展一合間,皆是詩意。
《全竹纏枝紋扇》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中國傳統(tǒng)紋樣纏枝紋。纏枝紋又稱“纏枝花”“萬壽藤”,由花卉、枝蔓和葉片三部分組成,寓意生生不息。扇形富有動感,設色優(yōu)雅,委婉多姿。螺鈿工藝打造四瓣花于大骨之上,流光溢彩,燦若霞光,深藏雋永的生命力。純手工漆繪的花莖呈波狀卷曲,彼此穿插纏繞,寓意常青吉祥、連綿不斷。
輕巧收合
《合歡扇》 王健
合歡扇是漢代的女扇,寄托著閨中人和合圓滿的心愿。班婕妤《怨歌行》有言:“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作者從明代折扇入手,搜集、研究扇子的史料,追溯至漢代的合歡扇,于是創(chuàng)作此扇。扇面為泥金加點彩,彰顯漢代的審美情調,華貴而不失質樸。扇骨是小葉紫檀,扇頭是滴油凝脂般的蜜蠟,扇釘是純凈無雜質的黑牛角,扇柄底部鑲嵌了四瓣細巧的螺鈿,在諸多細節(jié)處暗藏驚喜。
拉花燙花
檀香扇《運河十景》 朱芳煒
《運河十景》運用了檀香扇中的核心工藝拉花與燙花:拉花是以極細的特制鋼絲鋸在扇的篾片上按預先設計好的圖案拉出孔眼的技藝;燙花亦稱火繪或烙畫,FMfdeu91FrxKznxJV7hAuP+ntEoV2hjVgcPsC+wMiY8=是用特制的電烙筆在扇片上燙出各種畫面。燙花的筆頭呈圓錐形,通常由白銀制成。作品展現(xiàn)了大運河大氣蓬勃之勢。扇面清晰呈現(xiàn)出蘇州運河沿線的十大景觀: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等。細膩的燙花工藝繪烙出十景風光,拉花工藝以水波圖案作為底紋襯托。整件作品疏密有致,簡約達意,凸顯意象。扇骨則以黑檀木刻字,點明主題。
金銀緙絲
《 鳳梧牡丹》 盛春
《鳳梧牡丹》取桐葉式扇形,優(yōu)雅別致。緙絲扇面細膩如織,繪制有“鳳棲梧桐”圖案,鳳凰頭向牡丹,寓意富貴吉祥。扇頂以銅鍍金作為護頂,熠熠生輝;下部以花形作為護托,精巧絕倫。紫檀木扇柄嵌有銀絲“壽”字。更有香包懸掛,隨風輕擺,香氣襲人,雅韻悠長。此扇集工藝之大成,一搖動,不僅涼風拂面,更有香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盡顯雅致生活之韻味。作品根據(jù)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扇《清·黃色緙絲鳳梧牡丹圖面紫檀木雕字柄團扇》1:1復制,恢復了清宮藏扇的制作技藝。
金石篆刻 折扇《雁足燈穎》
三足周鼎 團扇《周作鼎》
瀟灑帶鉤 折扇《湘妃竹》
張曉亮
19世紀后半葉,“金石文化”不斷深入人心,尤其作為金石學參與主體的文人士大夫,金石文化已浸透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折扇作為文人士大夫的常用雅物,受其金石之好的影響,除扇面書畫外,在扇骨上雕刻金石者蔚為大觀。此扇長約28厘米,排口2.5厘米,以玉竹制成大骨,以烏木制成11根小骨,扇面拓印有漢代建昭三年的雁足燈及銘文。雁足燈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中晚期,流行于兩漢,多出現(xiàn)于漢代宮廷之內,此扇并附題跋考釋,使之成為一體,金石之氣躍然于扇,格調高雅,可玩可賞。
作品以周代鐘鼎拓本作為扇面,一面為拓印,一面書寫銘文。鼎上刻有“姜作鼎”三個字,該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鼎的拓本(刻在紙或布上的鼎的圖案)古韻十足,墨色淡雅,從中能感受到老一輩人對古物的獨特喜好。鼎的造型較為典型,有三只足,兩個耳朵狀的把手,肚子上雕刻著云雷紋和饕餮紋,這些皆是古代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圖案,顯得古樸莊重。
湘妃竹自明代便為制扇之上品材質,由于其產量稀少,在明清之時,以湘妃竹制成的扇骨就已經是官宦士人競相把玩的珍品,其上品與黃金等值,有“一兩黃金一兩竹”之說。此扇花斑明艷清晰,扇面有秦漢四品帶鉤(帶鉤是我國先秦以及兩漢時期人們在腰帶上使用的一種掛鉤),在圓鈕處均刻有文字,精巧娟秀。執(zhí)此扇于手,遙想那些游走于各國諸侯間的官員們,無論是得意抑或失意的文人墨客,自然也會像當今名士們一樣,身佩有著獨特審美品味、散發(fā)著強烈藝術氣質的浪漫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