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血漿炎癥標志物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聯(lián)合使用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檢測中的性能,以期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方法:研究納入蘇州理想眼科醫(yī)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52例(52眼)AMD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進行檢查的健康者52例(52眼)作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OCT掃描和血漿炎癥標志物的測定,對比兩組炎癥標志物及OCT結果,分析血漿標志物與OCT單獨使用及聯(lián)合使用診斷效能。結果:觀察組白細胞(WBC)、單核細胞(MON)、嗜中性粒細胞(NEU)計數、淋巴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比值(NLR)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炎癥標志物診斷結果真陽性49例,假陰性3例,真陰性31例,假陽性21例;OCT掃描結果,真陽性44例,真陰性46例,假陽性6例,假陰性8例;聯(lián)用診斷結果真陽性49例,真陰性47例,假陽性5例,假陰性3例,三種方法Kappa值分別為0.869、0.769、0.884。炎癥標志物診斷敏感度為94.23%,特異度為59.62%;OCT掃描診斷敏感度為84.62%,特異度為88.46%;聯(lián)用診斷敏感度為94.23%,特異度為90.38%。結論:血漿炎癥標志物聯(lián)合OCT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檢測中顯示出較高的診斷性能,可以有效提高AMD的早期診斷準確性。
【關鍵詞】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炎癥標志物 診斷性能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Plasma Inflammatory Markers Combined with OCT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KONG Jing, FANG Haiy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25): -1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plasma inflammatory markers combined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Method: A total of 52 AMD patients (52 eyes) from Soochow Lixiang Ey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2 and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2 healthy individuals (52 eyes) examin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underwent OCT scanning and plasma inflammatory marker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O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using plasma markers alone, OCT alo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monocyte (MON) count, neutrophil (NEU) count, 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agnostic results for inflammatory markers showed 49 true positives, 3 false negatives, 31 true negatives, and 21 false positives. For OCT, there were 44 true positives, 46 true negatives, 6 false positives, and
8 false negatives. The combined diagnostic results showed 49 true positives, 47 true negatives, 5 false positives, and 3 false negatives. The Kappa values for the three methods were 0.869, 0.769 and 0.884,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as follows: inflammatory markers had a sensitivity of 94.23% and specificity of 59.62%; OCT had a sensitivity of 84.62% and specificity of 88.46%; the combined method had a sensitivity of 94.23% and specificity of 90.38%.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plasma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OCT demonstrates has high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detecting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early diagnosis of AMD.
[Key word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flammatory marker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Fundus Diseases and Ocular Trauma, Soochow Lixiang Eye Hospital, Suzhou 21502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25.038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主要影響老年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AMD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老年人群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AMD的病理機制復雜,涉及遺傳、環(huán)境、代謝、炎癥等多種因素[2]。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在就診時已進入疾病的中晚期,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開發(fā)高效的診斷方法是AMD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之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種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成像技術,廣泛應用于眼科疾病的診斷和監(jiān)測,能夠提供視網膜的詳細結構信息,有助于發(fā)現AMD的早期病變。然而,單純依靠OCT圖像進行AMD診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早期病變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尚需提高[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癥在AM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4-5]。血漿炎癥標志物與AMD的病理過程密切相關。炎癥標志物的變化可以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tài),對AMD的診斷具有潛在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漿炎癥標志物與OCT聯(lián)合使用在AMD檢測中的性能,以期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分析蘇州理想眼科醫(yī)院的AMD患者和健康對照者的血漿炎癥標志物和OCT結果,評估其聯(lián)合診斷效能,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確診為AMD的患者52例(52眼)作為觀察組,選取本院同期進行檢查且無AMD的健康者52例(52眼)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觀察組經眼底檢查、熒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明確診斷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符合根據AMD診斷標準[6]。(2)年齡≥50歲。(3)對照組須眼底檢查、熒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排除黃斑變性或其他眼底疾??;且未患有其他可改變炎癥水平疾病。排除標準:(1)其他嚴重眼科疾病或手術史可能影響視網膜結構和功能的患者或近期有感染史;(2)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3)嚴重心血管疾??;(4)在研究開始前6個月內接受過重大手術。研究已獲得蘇州理想眼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基本信息:收集所有參與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等基本人口學信息。(2)血漿炎癥標志物檢測:采集所有參與者的外周靜脈血,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白細胞(WBC)、單核細胞(MON)、嗜中性粒細胞(NEU)計數、淋巴細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等炎癥標志物。(3)OCT掃描:所有參與者接受OCT掃描,獲取黃斑區(qū)的高分辨率影像。記錄視網膜內、外層高反射灶的數量及其他結構變化。
1.3 診斷標準
(1)OCT檢查顯示黃斑區(qū)色素上皮下高反射信號團,可突破視網膜色素上皮層,伴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水腫、脫離,中央視網膜厚度增厚,黃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外層視網膜及脈絡膜可見新生血管膜;吲哚菁綠血管造影檢查顯示造影早期黃斑相對弱熒光區(qū),造影晚期在其邊緣出現強熒光著染或局灶性的強熒光滲漏;熒光素鈉眼底造影檢查顯示黃斑區(qū)邊界欠清的強熒光團,出血呈熒光遮蔽。(2)血漿炎癥標志物陽性至少滿足其中之一:WBC>11.0×109/L;MON>0.8×109/L;NEU>7.0×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40.00%;NLR>3.00。(3)聯(lián)合診斷標準:OCT檢查診斷黃斑滿足變性或血漿炎癥標志物陽性滿足兩種血漿炎癥標志物陽性,即可判定陽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描述,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使用Kappa值評估分診結果一致性。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51~86歲,平均(76.54±8.61)歲;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50~83歲,平均(77.65±8.73)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血漿炎癥標志物比較
觀察組WBC、MON、NEU、淋巴細胞百分比、NLR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炎癥、OCT掃描及聯(lián)用診斷結果比較
兩組診斷結果中,炎癥標志物診斷結果真陽性49例,假陰性3例,真陰性31例,假陽性21例;OCT掃描結果,真陽性44例,真陰性46例,假陽性6例,假陰性8例;聯(lián)用診斷結果真陽性49例,真陰性47例,假陽性5例,假陰性3例,三種方法Kappa值分別為0.869、0.769、0.884。見表2。
2.4 炎癥、OCT掃描及聯(lián)用診斷診斷性能
炎癥標志物敏感度(94.23%)高,特異度(59.62%)低,陰性預測值(91.18%)高;OCT掃描特異度、準確率(88.46%、86.54%)高,聯(lián)用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炎癥標志物、OCT掃描單用,見表3。
表2 OCT掃描、炎癥標志物及聯(lián)用診斷結果比較(例)
檢測方法 檢出結果 金標準 合計
陽性 陰性
炎癥標志物 陽性 49 21 70
陰性 3 31 34
合計 52 52 104
OCT掃描 陽性 44 6 50
陰性 8 46 54
合計 52 52 104
聯(lián)用 陽性 49 5 54
陰性 3 47 50
合計 52 52 104
3 討論
AMD是全球范圍內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累及黃斑區(qū),影響中心視力,使患者在閱讀、駕駛和面部識別等日?;顒又杏龅嚼щy[7]。遺傳因素包括多基因變異和家族史;環(huán)境因素,如吸煙、高脂飲食和暴露于紫外線等也被認為是重要的致病因素[8]。此外,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癥在AM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著關鍵作用[9]。在炎癥過程中,圍繞血管系統(tǒng)的一系列局部反應旨在限制和消除損傷因子,同時促進受損組織的愈合。盡管炎癥主要是一種防御性的局部反應,但它也是一些疾病的基礎,具有潛在的危害性。眼底疾病的病因多種多樣,炎癥反應既可以是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其結果,與許多眼底疾病密切相關。AMD的早期癥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視力模糊、視物變形(如直線看起來彎曲)和視野中央出現暗斑等癥狀[10]。根據病變的不同,AMD可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干性AMD表現為黃斑區(qū)出現脂質沉積物,而濕性AMD則是由于新生血管的異常生長,導致黃斑區(qū)的滲出和出血,視力損害更加嚴重和迅速。OCT是AMD診斷的主要工具之一。OCT可以提供視網膜的高分辨率圖像,顯示黃斑區(qū)的結構變化,幫助發(fā)現早期病變。然而,單純依賴OCT進行AMD診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在疾病早期階段,OCT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尚待提高[11]。
本研究結果表明,單獨使用血漿炎癥標志物和OCT進行AMD檢測,各自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聯(lián)合使用這兩種方法提高了AMD的早期診斷準確性。AMD的病理機制復雜,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的損傷和死亡。視網膜的炎性微環(huán)境是這些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衰老和光氧化損傷等因素的誘導下,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網膜神經膠質細胞、血源性巨噬細胞及多種炎癥因子共同參與了視網膜的微環(huán)境變化,從而加速了光感受器細胞的損傷和AMD的進展[12-13]。研究表明,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在AMD的病理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4-15]。這些細胞不僅是視網膜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維持視網膜的正常功能中起到關鍵作用,在AMD患者中,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受到氧化磷脂等促炎因子的影響,產生強烈的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這種反應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凋亡和焦亡,并促使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加速AMD的發(fā)展。此外,有研究發(fā)現,淀粉樣蛋白β通過激活NLRP3炎癥小體在濕性AMD的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NLRP3炎癥小體的激活會引發(fā)一系列炎癥反應,進一步加劇視網膜的損傷,這種炎癥反應不僅限于局部,還涉及系統(tǒng)性免疫反應,從而解釋了血漿炎癥標志物在AMD患者中的顯著變化[16-17]。血漿炎癥標志物反映了機體的全身炎癥狀態(tài),AMD患者的血漿炎癥標志物顯著高于對照組,AMD的病理過程中炎癥反應起著重要作用。炎癥標志物的敏感度高,炎癥在早期AMD中已經開始發(fā)揮作用,使得這些標志物在早期階段就可以被檢測到。然而炎癥標志物的特異度較低,由于其他炎癥性疾病也會引起類似的血漿炎癥標志物升高,從而導致較高的假陽性率。OCT是一種非侵入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技術,能夠提供視網膜的詳細結構信息,在AMD患者中,OCT能夠檢測到視網膜內、外層的高反射灶及其他結構變化,如視網膜色素上皮的脫離、視網膜水腫和黃斑裂隙等[18-19]。這些結構變化在AMD的早期階段就開始出現,使得OCT成為檢測AMD的重要工具。然而,OCT對早期病變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有所局限,特別是在識別一些微小或不典型的病變時可能存在困難。聯(lián)合使用血漿炎癥標志物和OCT,能夠彌補各自的不足,提供更全面的診斷信息。血漿炎癥標志物可以早期反映出AMD相關的全身炎癥狀態(tài),而OCT則可以提供詳細的視網膜結構變化信息。兩者結合,提高了早期AMD的特異度,減少了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發(fā)生。這種協(xié)同作用解釋了為什么聯(lián)合診斷的特異度高于單獨使用任一方法。從AMD機制來看,AM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涉及多種復雜的病理過程,包括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免疫系統(tǒng)紊亂和血管生成等[20]。血漿炎癥標志物,如WBC、MON、NEU和NLR的升高,可能與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癥反應有關。這些炎癥標志物在血液中的變化,反映了機體對AMD相關病理變化的系統(tǒng)性反應。此外,視網膜作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一部分,其病變不僅局限于局部組織,還會引發(fā)全身性炎癥反應,這也解釋了血漿炎癥標志物在AMD患者中的顯著變化。炎癥反應貫穿于多種眼科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了解炎癥反應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將有助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雖然控制炎癥是醫(yī)學中的基礎內容,但由于炎癥反應在眼科疾病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控制炎癥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綜上所述,血漿炎癥標志物與OCT聯(lián)合使用在AMD檢測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性能,可以有效提高AMD的早期診斷準確性。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樣本量較小、研究為回顧性設計等,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采用前瞻性研究設計,以驗證和推廣這一聯(lián)合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眼科醫(yī)師分會眼底病學組.中國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臨床診療指南(2023年)[J].中華眼科雜志,2023,59(5):347-366.
[2]楊主敏,劉圣慧,陳鑫,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1,18(19):168-171.
[3]蔣炎,許斐平,汪竟成,等.OCT影像人工智能讀片與醫(yī)生讀片對識別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一致性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22,22(5):741-745.
[4]李鑫洳,沈婷,鄭青青,等.NLRP3炎癥小體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3,33(4):389-392.
[5]洪亞茹,林婷婷,王林妮,等.炎癥反應在眼底疾病中的作用[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20,29(4):70-75.
[6]邵毅,溫佳怡,令倩.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2022年英國皇家眼科醫(yī)學會指南解讀[J].眼科新進展,2023,43(2):85-88.
[7]戴虹,盧穎毅,趙晶.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治療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中華眼科雜志,2024,60(3):215-219.
[8]許迅,劉堃,蘇莉.《中國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臨床診療指南(2023年)》更新點[J].中華眼底病雜志,2023,39(11):879-882.
[9]畢鴻昊,郭惠怡,陳強.自噬與炎癥小體相互作用對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22,32(6):482-486.
[10]毛蕾.不同劑量雷珠單抗玻璃體腔注射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2,19(26):39-43.
[11]劉春,蹇文淵,段俊國.人工智能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領域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23,33(11):62-68.
[12]張琦,趙磊,孫運祥,等.外周血炎癥指標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相關性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23,51(12):1237-1240.
[13]車敬斌,王建民,高健,等.NLRP3炎癥小體表達與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后黃斑結構改善的關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3,103(4):265-270.
[14]王雨薇,李旌.視網膜小膠質細胞介導副炎癥失調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發(fā)病中的作用[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21,39(11):1021-1024.
[15]齊赟,高珊,史強,等.Amyloid beta通過激活NLRP3炎癥小體在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發(fā)病中的分子機制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0,35(4):551-554,567.
[16]孫夢莎.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3炎癥小體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9,37(4):316-320.
[17]陳露,謝平,胡仔仲.NLRP3炎癥小體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的作用[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22,40(1):73-77.
[18]楊主敏,黃星,劉淑卿,等.OCTA評價康柏西普對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治療效果[J].貴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6(5):596-599,605.
[19]張鵬,孟永,宋碩,等.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23,37(8):621-630.
[20]尤雯,曹明芳.腫瘤壞死因子-α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1,19(32):184-187.
(本文編輯: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