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傳奇的旅行家,讓世界見識了中國人的膽識與勇氣。他開辟了人類徒步世界的先河,歷時7年、走過數(shù)萬里、途經(jīng)40多個國家、受到20多個國家元首的接見……
他就是人類歷史上徒步環(huán)游地球第一人——潘德明,不僅以足跡丈量了世界,更以其獨特的方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收藏。
從1930年至1937年,祖父潘德明的《名人留墨集》以及在旅途中寄回家的信件無疑是遺留給子孫最重要的精神財富。這本集子至今留存的93封書信不僅記錄了他的旅行足跡,也體現(xiàn)了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旅行家的認知。通過這些線索的串聯(lián),祖父當年環(huán)游世界的故事逐漸浮現(xiàn)在后人面前。
1930年夏天,祖父在《申報》上讀到一則《昨日亞細亞步行團出發(fā)記》的報道:“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七位男女壯士組成步行團,立志要用雙腳走遍亞洲,步行團出發(fā)前作出如下壯闊的宣言:
在歷史上背負了五千余年文明和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頹廢,成為青年們普遍的精神病態(tài),我們覺得時代的精靈,已在向我們歡呼,我們覺得毫不客氣地,把這個偉大的重擔,肩負起來。我們決定以堅毅不拔的勇敢精神,從上海出發(fā),逐步實踐我們的目的,在每一個步伐中,我們要顯出大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要在每一個步伐中,給世界以極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們預定的途程的最終點。
這則宣言瞬間點燃了祖父隱藏已久的激情,這一年他2 2歲,正是最富有冒險精神的年紀,原本只將旅行視為時髦的他第一次意識到,這也將改變國人的精神,他決定要追隨這些青年而去。
在一封1 9 3 0 年的信件里我讀到,祖父與這支隊伍匯合后,陸續(xù)有隊員因旅途的艱辛退出,行至越南時,步行團僅剩三人。祖父在信里說道:當時各地僑胞贈送的旅費數(shù)目驚人,如果步行團在南洋群島一帶華僑聚集地走一遍,得到的錢一輩子也吃用不完,因此步行團其他兩位成員便以此為目的收攏路費,而祖父建議向西行,那里華僑稀少或幾乎沒有華僑居住,但卻是步行團在華僑面前大吹特吹要去的地方。終于,曾經(jīng)轟轟烈烈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剛邁出國門,便因路線分歧只剩祖父孤身一人。
在1931年的書信中我讀到,當時新馬地區(qū)的華僑稱祖父為“為國環(huán)球的人”。當時唯一與著名僑領陳嘉庚齊名的華商、南洋地區(qū)永安堂的創(chuàng)立者胡文虎,成為了最早資助他旅程的人,他創(chuàng)立的《星洲日報》大肆報道祖父的旅行,胡文虎也成為第一個在留墨集上題詞的人:“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著你腳車的輪跡?!?/p>
祖父到達新加坡后,計劃去印度,出發(fā)前他必須得到駐外領事的簽字,然而卻被新加坡領事館拒絕,理由便是步行團分裂時的原因:某些人拿了周游世界的名,向南洋的富翁騙了很多旅費以后就回家了。
1931年春天,日本關東軍參謀正鼓吹全面蠶食計劃;席卷整個江南的大洪水也即將到來;湘贛地區(qū)國民黨軍隊與紅軍的拉鋸戰(zhàn)近乎白熱化。面臨來自旅行本身和家國危亡的雙重壓力,祖父不甘心放棄自己的計劃,他在名人留墨集的扉頁寫道:“余此行乃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的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霜雨雪,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德明堅決的一往無前,表現(xiàn)我中國國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必欲達到目的而無退志?!被蛟S是這一段話讓世界看見了中國真正的青年精神,最終領事館同意為祖父辦理出國簽證。
1931年4月,祖父跨越馬六甲海峽,來到印度第四大城市加爾各答,拜訪了印度詩人泰戈爾。后經(jīng)介紹,他與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圣雄甘地見面。那時,甘地正領導全國范圍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將在絕食期間親手編制的一塊三色布(印度國旗)贈予祖父,并對他說:希望我們兩國迅速地自強起來。甘地的贈言讓祖父的旅行目的變得更加清晰起來。曾經(jīng)出于個人夢想的旅行,開始具備關乎民族復興、中華崛起的非凡意義。
1932年,祖父從波斯、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寄回家17 封信,我從信里看到祖父穿越印度原始叢林與荒無人煙的阿拉伯大沙漠,遇到過猛虎、強盜以及種種險境。他隨身攜帶一面銅鑼,遇到猛獸時就敲鑼將其嚇退。在阿拉伯沙漠遭遇強盜綁架時,強盜搜到這面銅鑼,卻并未搜到槍支之類任何武器。強盜以此判斷祖父是一位善良的旅行家,竟然把他送出了沙漠。
祖父途經(jīng)埃及時,遇到了中國派往埃及留學的第一批留學生。他們翻譯了《阿拉伯通史》以及家喻戶曉的《一千零一夜》,將阿拉伯文化傳入中國。與我祖父相遇后,四個年輕人為其旅行精神感動,一路同行了兩個城市。
1933年,我從祖父自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瑞士、法國等地寫回家的信里讀到,他途經(jīng)保加利亞時,感染了疾病。保加利亞政府擔心這會影響到國家聲譽。于是,保加利亞國王要求全國最好的醫(yī)生為祖父治療,并要求必須將身體調養(yǎng)到比病前更好,才準許其離境。
1933年夏天,曾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訂將山東青島割讓給日本人的和平協(xié)議,引發(fā)了后來的“五四運動”的外交家顧維鈞,在祖父前往法國愛麗舍宮拜訪法國總統(tǒng)勒布倫后,邀其會面。后經(jīng)引薦,拜訪了當時在法國養(yǎng)病的張學良將軍,他在留墨集上題下“ 壯游”二字,并給祖父買了一張去美國的歐羅巴號船票,希望他去美國看看。
1934年,祖父抵達美國,與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會面,羅斯福對他的旅行表示了極大地贊賞,并推薦其加入世界探險者協(xié)會。信中提到當時美國的科技讓人驚嘆。恰逢芝加哥世博會期間,祖父受邀參觀了福特汽車生產(chǎn)線,當時工作人員送給祖父一個小盒子,里面裝有12種制造汽車和飛機的原材料。這對他的觸動很大,他看到了人類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改變世界,如何通過文化的交流促進了解。而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家,這些制造汽車與飛機的原材料也都擁有,中國人應該在世界舞臺上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次經(jīng)歷確立了祖父未來的目標——組建蒙藏科考隊,深入有著豐富資源卻無人踏足的地區(qū)進行探索和研究,將自己旅行世界的經(jīng)驗與啟發(fā)轉化為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
1936年,由于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祖父決定放棄訪問日本,以此表達對法西斯入侵的抗議。他改道從東南亞進入中國云南,為組建科考隊開始為期四個月的地質考察,家信中提到他與當時車里縣(今景洪)的縣長徐世琦合作,利用自己周游世界的經(jīng)歷和知識成功解決了思茅地區(qū)瘴氣問題。9月,他從昆明出發(fā)到安南河內及海防一帶,與當?shù)厝A僑商議并獲得了海外華人的資助,蒙藏科考隊自此有了正式的經(jīng)費。
1937年3月,祖父在桂林拜訪了著名中國現(xiàn)代畫家徐悲鴻。徐悲鴻親自為他題詞“丈夫壯志”四字,以此激勵祖父繼續(xù)追求他的夢想和抱負。7月,祖父抵達南京,申請進入蒙藏地區(qū)的通行證。然而,由于日本對華的侵略戰(zhàn)爭迫在眉睫,形勢極為不穩(wěn)定,因此南京政府建議他先行返回家中等消息。
不幸的是,祖父抵達上海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抗戰(zhàn)全面開始。蒙藏科考隊的計劃不得不宣告終止。這是他人生中最為迷茫的時刻。面對那些對他寄予厚望的同胞,他感到無從交待;對于那些為了幫助他實現(xiàn)夢想,慷慨解囊的海外華僑和國內政要,他更是不知如何面對。經(jīng)過7年的環(huán)球旅行,他曾確立的人生目標如今化為泡影,在自責和挫敗感中,祖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潘子明,將過往的輝煌深埋心底,不再向他人提及,并將組建蒙藏科考隊所籌集的十萬美元經(jīng)費全部捐獻給國家用于抗日。他旅行世界的故事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2024年7月,筆者在所工作的上海立達學院傳媒學院圖書館設立“壯游天下——潘德明展覽館”,展出祖父旅行途中的名人留墨集選、信件、照片、雕塑等藏品共計10 0余件,展覽將成為該校的常設館。祖父所定格的高光時刻,是美妙生命的啟迪,是頑強精神的鼓舞,是挑戰(zhàn)極限的真人秀,當激勵今天的中國青年心,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去開辟祖國更加壯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