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喜歡看人炒板栗。老板用長鐵鏟將栗子和黑砂來回翻炒,沙沙作響,熱氣哄哄。老板不時地撒糖,板栗在這個過程中愈發(fā)锃亮,焦香誘人。接過剛炒好的板栗,夾雜著甜味的熱度透過紙袋傳遞到手上。大顆的開口板栗像在咧嘴笑,這種最好剝,稍稍一捏便能讓板栗肉囫圇脫出。小顆的板栗需得放進(jìn)嘴用牙咬出一條縫,再用手捏開,這樣往往無法完整取出板栗肉,對著縮在殼中的小塊板栗肉著急。一邊剝一邊吃,眼睛也不閑著,看看紙袋上的圖畫和文字——燕山板栗,可追溯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栗的出現(xiàn)非常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有栗的實物遺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歷史。殷商的甲骨文中有“栗”字。春秋戰(zhàn)國時期,栗樹被列為五果之一,并成為貢品。不過那時候的栗叫做木奄子。
關(guān)于板栗的記載就更多了?!对娊?jīng)》中有“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說明在陜西一帶已有板栗栽培。《禮記》提到“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栗飴蜜以甘之”,可見古人用栗子孝敬長輩?!秴问洗呵铩穼憽肮勒撸屑缴街??!倍鸥ψ髟姟叭氪彘詮揭瑖L果栗皺開。”明代吳寬喜食栗粥,專作一首《煮栗粥》:“腰痛人言食栗強(qiáng),齒牙誰信栗尤妨。慢熬細(xì)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清代郎蘭皋則在《曬書堂筆錄》中說:“聞街頭喚炒栗之聲,舌本流津。”
除了糖炒板栗,板栗也適宜入菜,如板栗燒雞,常常出現(xiàn)在家中餐桌上。雞肉鮮嫩入味,板栗粉糯香甜,叫人胃口大開。板栗燜飯是集大成者。爆香蔥花,臘腸炒出油,根據(jù)喜好加香菇干或胡蘿卜,與板栗和大米一起在電飯鍋燜煮。揭開鍋蓋,剎那間融成一股的肉香、油香、飯香、鮮香、成香彌漫開去,蒙上暖暖的秋日濾鏡。
板栗不僅在飯桌上大放異彩,也在糕點中獨占鰲頭?!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寫:“襲人聽說,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里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又拿一個,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边@栗粉糕即板栗糕?!肚灏揞愨n》載:“栗糕,以栗去殼,切片曬干,磨成細(xì)粉,三分之一加糯米粉拌勻,蜜水拌潤,蒸熟食之,和入白糖?!痹兜摹峨S園食單》中也有“栗糕”記載:“煮栗極爛,以純糯粉加糖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卑謇醺馐蔷沸∈?,常出現(xiàn)在宮廷茶點,板栗餅則是大眾美食,混跡于街頭小巷。板栗餅最早發(fā)源于福建地區(qū),多層薄軟餅皮裹住其中泥狀的板栗餡,食之香濃酥軟,餡心冰甜。
國外板栗則要歷經(jīng)“八十一難”才能做成點心,因為歐洲栗和大和栗果實堅硬、苦澀。中國栗子如果按法國或日本甜品的方式做,就非常容易碎裂、口感不佳。法國將歐洲栗做成高級甜食“糖漬栗子”,是從路易十四年代就開始盛行的宮廷甜點。用糖水和香草豆莢燜煮浸泡歐洲栗,熬至糖漿被吸干,加入朗姆酒或白蘭地,再進(jìn)行烘烤或自然風(fēng)干。這時還不可食用,尚需密封保存2周,等待時間的釀造。最終的糖漬栗子像是包裹著一層亮亮的琥珀,軟糯香醇。制作過程中碎掉的栗子可作栗子泥,抹貝果、烤蛋糕都是極好的。蒙布朗就是一款經(jīng)典的法式栗子蛋糕,用栗子泥和奶油制作的栗子奶油,以線條方式逐層擠在蛋糕上,加上一層薄薄的糖粉和栗子的點綴,層次分明,像一座覆雪之山。蒙布朗栗香濃郁,軟糯綿密,余味醇香。大和栗由于果實堅硬,經(jīng)得起長時間熬制,而且去掉澀味后會出現(xiàn)特別香氣,所以日本將其做成了“甘露煮”,即用日本傳統(tǒng)糖每天熬制大和栗、換糖換水,經(jīng)過了天左右煮成的糖漬板栗。甘露煮會散發(fā)特別的藥香味,嘗起來細(xì)膩綿軟。
栗子在漫長歲月中生長,成熟,脫落,終于有一天被人撿起,烹煮果腹。文明的發(fā)展、物質(zhì)的富足、精神的追求,讓栗子的吃飯延伸到更遠(yuǎn)。但它最初的味道仍然縈繞在秋日的街邊。樹葉逐漸金黃,在枝頭搖搖欲墜,板栗店前排起了長隊。應(yīng)季而食是生活的浪漫,板栗是秋日的焦香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