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沈祖棻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024-09-12 00:00:00徐有富
名作欣賞 2024年9期

《沈祖棻全集·書札拾零 子苾日記》

張春曉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 年3 月出版

終于見到了新版《沈祖棻全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 年版),精裝五冊。其一為《書札拾零 子苾日記》,書札在原有36 通的基礎上,增補了69 通,日記(1975 年3 月21 日至1977 年4 月24 日)據(jù)手稿錄入,為首次整理出版。該書乃沈祖棻研究之第一手資料。本文即以該書為主要依據(jù),談點學習沈祖棻詩詞的體會。

第一流詩人之標準

涉江詞稿五卷,406 首詞,全為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作品,其主旋律就是歌頌愛國主義精神。這與其在大學與研究生階段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她在自傳中說:“在校時,受汪東、吳梅兩位老師的影響較深,決定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創(chuàng)作中寄托國家興亡之感,不寫吟風弄月的東西,及以后在教學中一貫宣傳民族意識、愛國主義精神。”

祖棻也是從關心國家命運與前途的角度來衡量詩人與詩歌作品的,其《致盧兆顯書》云:“嘗與千帆論及古今第一流詩人(廣義的)無不具有至崇高之人格,至偉大之胸襟,至純潔之靈魂,至深摯之感情,眷懷家國,感慨興衰,關心胞與,忘懷得喪,俯仰古今,留連光景,悲世事之無常,嘆人生之多艱,識生死之大,深哀樂之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夫然后有偉大之作品。其作品即其人格、心靈、情感之反映及表現(xiàn),是為文學之本?!保ā稌傲?子苾日記》第45 頁,以下僅注頁碼)這顯然也是她從事詩詞創(chuàng)作的目標。

祖棻在實踐中也做到了熱愛祖國,關心同胞,忘懷個人得失??箲?zhàn)期間,她流亡中曾收到妹妹的一封信,妹妹要她避居上海租界,她以詩代簡,予以拒絕,該詩題為《大場既陷三月,湖湘音問始通,芳妹書來要余浮海辟居租界,賦答五首》,其三云:“劇憐家國破,賸覺生死輕。復楚從三戶,偕亡愧此情?!彼抉R遷《史記·項羽本紀》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話,祖棻借此典故表達自己要和抗日志士一起,將日本侵略者趕走,而與家人一道躲在租界里避難是會讓自己感到羞愧的。該詩編者按:“大場于1937 年10 月25日失守,此蓋作于1938 年1 月末。”當時祖棻與千帆正流亡湖南長沙,兩人均未找到工作,暫時寄居在同為流亡者孫望的住處,可見困難重重。即便如此,她仍堅持要為抗日出一分力。祖棻隨后輾轉到重慶,創(chuàng)作了大量謳歌抗日英雄、愛國將士的詩詞,并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還有幾首新詩被譜成歌曲,廣為傳唱。千帆在《誦子苾近作十年春夢總成婆老去始知才已盡及短發(fā)亂梳頭諸句感嘆今昔不能入睡輒作小詩奉寄此亦少陵所謂老妻書數(shù)紙應悉未歸情也二首》其一曾特別提到“巴渝唱遍吳娘曲,應記阿婆初嫁時”。祖棻是蘇州人,“吳娘曲”顯然是指依據(jù)她寫的詩譜寫的歌曲。

不幸的是,祖棻于1940 年4 月初發(fā)現(xiàn)患了子宮瘤,這在當時被視為絕癥。在生死之際,她給恩師汪辟疆、汪旭初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信中說:“受業(yè)向愛文學,甚于生命。曩在界石,每挾詞稿與俱。一日,偶自問,設人與詞稿分在兩地,而二處必有一處遭劫,則寧愿人亡乎?詞亡乎?初猶不能決,繼則毅然愿人亡而詞留也?!保ǖ? 頁)作者將詞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則她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能取得突出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正因為她對國家的命運與前途非常關心,所以她對抗戰(zhàn)時期,特別是抗戰(zhàn)勝利后社會上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痛心疾首。如她在1946 年11 月11 日寫給盧兆顯等學生的信中說:“蘇滬一帶,生活之奢靡猶昔,而風氣之敗壞加甚,道德淪亡,秩序混亂,有不忍言者。民族前途,不堪設想!”(第40頁)這種擔憂,在她的詞中也強烈地表現(xiàn)了出來,如《浣溪沙六首》其四云:“眥裂空余淚數(shù)行,填膺孤憤欲成狂。人間無用是文章。 亂世死生何足道,漢家興廢總難忘。病帷驚起對殘釭?!边@樣的作品今天讀來,仍能讓人激動不已。語言學家趙洛生 1980 年 10 月 1 日致函程千帆說:“夜讀《 涉江詞稿》,至‘亂世死生何足道,漢家興廢總難忘’,百感交集,不禁淚下。”(《程千帆友朋詩札輯存》第十本)作家劉白羽說:“國破家亡之恨,銷魂呻吟之詞,古已有之,惟沈祖棻生于今世,寫于今時,她未停留在傷春悲秋,羈愁離怨,能于綺思麗句中寓天下興亡之志,故爾有追求,而追求得又那般痛苦,于是通過個人心靈,樹立民族魂魄,句句珠璣,字字血淚?!保ā队行标柼幱写撼睢?,《書與人》1996 年第2 期)。

祖棻已敏銳地預見到國民黨政權必然垮臺,她在1946 年12 月31 日寫給盧兆顯等學生的信中鮮明指出:“國事已不可說,一切已臨總崩潰的前夕,其危殆不堪設想,來日大難方興未艾也?!保ǖ?3 頁)實踐證明了祖棻的遠見卓識,由于國民黨政權腐爛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沒過幾年也就垮臺了。

十年寥落住荒村

1966 年秋天,千帆一家自武漢大學特二區(qū)被攆到下九區(qū)的簡陋平房中。它曾是武大20 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專家的專用車庫與司機的臨時住所,廢棄已久,祖棻在這里度過了她的晚年歲月,正如她在《漫成六首》其一首聯(lián)說的那樣:“三戶低簷接廢垣,十年寥落住荒村?!彼摹稇浳羝呤住菲湟贿€對當時彼處的荒涼景象做了描述:“憶昔移居日,山空少四鄰。道途絕燈火,蛇蝮伏荊榛?;枰辜湃缢?,暗林疑有人。中宵歸路遠,只影往來頻?!?/p>

該地當時的生活條件極差,首先是水患,如其《致蕭印唐書之三》云:“屋后高山深林,每遇暴雨,山洪奔瀉,時有泛濫之患?!保ǖ?24 頁) 暴雨也會導致屋漏,如其1975 年5 月15 日日記稱:“全夜雨,陣雷雨,早起仍大雷雨。廚房大漏多處,用多盆接仍不夠?!保ǖ?08 頁)這在她的詩中也有所反映。如《憶昔七首》其五云:“初到經(jīng)風雨,從容不識愁。忽聞山瀉瀑,頓訝榻如舟。注屋盆爭潑,沖門水亂流。安眠能幾夜,卑濕歷春秋?!?/p>

由于所居依山傍水,又很荒涼,故有害動物特別多,老鼠活動尤其猖獗,如其1975 年10 月3 日日記稱:“昨夜仍鼠患一夜,益猖狂,不能入睡。爬床頭床桿、電線,跑帳頂。手敲,口叱,開燈均已無用。半夜起坐藤椅上握手杖守擊,求其不在床頭鬧……才上床又鬧,至三時后疲極,始朦朧睡去。睡中仍聞大鬧,睡不安,仍數(shù)醒開燈?!保ǖ?08 頁)還有蜈蚣,如其1976 年9 月16 日日記稱:“夜早早還發(fā)現(xiàn)大門邊一大蜈蚣。約六寸多長,半寸多寬,二三分厚。從未見過如此大老蜈蚣。用火鉗夾燒死。如不發(fā)現(xiàn),被咬,其痛毒不堪設想矣?!保ǖ?71 頁)此外,《涉江詩稿》還提到“虺臥當門”“蠅飛蔽碗”(集270 頁)、“千蚊成市”(集305 頁)等可怕現(xiàn)象。

再就是“文革”期間,物質供應極端匱乏,基本上是憑票計劃供應,而且還買不到。如其1975年3 月30 日日記稱:“病了更覺凄涼不便,且連面包也買不到,胸腹脹悶,擬吃易消化物,想吃冠生園豆沙包,何可得邪?一嘆?!保ǖ?76 頁)其《致施蟄存書之十四》也說:“商店副食品全無,醬油亦無,水果糖限購,每人二角?!保ǖ?93 頁)而且買米運煤、購物負重對體弱多病的老人來說也是艱難的。這種困苦生活在涉江詩中也有反映,如《癸丑秋冬之際山居偶成四首》其四云:“蓬戶經(jīng)旬閉,寒蔬不滿盤。山荒風雪勁,市遠米薪難?!?/p>

盡管生活條件很差,但一家人在一起,艱難的生活尚能對付。然而“ 千帆于 1970 年隨干部下放,至沙洋分校勞動”(第160 頁)。其通訊地址為湖北沙洋分校五七連養(yǎng)牛班。(第189 頁)1974 年2 月,外孫女早早出生,不久麗則攜女遷居廠中。其《致王淡芳書之十二》云:“小女因喂乳不便,且武漢交通困難,已遷居廠中,多年老病相依,今如失左右手矣?!保ǖ?6 頁)在祖棻獨居荒村的日子里,她必須獨自對付一日三餐,祖棻不得不研究煤爐熄滅的原因,其1975 年5 月12 日日記稱:“早起火已熄,大概因新煤本潮濕,又加水,而用力壓下,煤眼多塞入碎煤屑,故不燃,近來極少熄了?!保ǖ?05頁)她甚至還在日記中研究并記錄了腌咸菜的方法。(第289 頁)一位第一流的詩人,一位講解唐詩宋詞的專家,由于長期從事家務勞動,逐步被人當成了一個村媼。如其《答問》:“舊譜新詞意久疏,傳經(jīng)著論也成虛。偶逢年少來相問,村媼今年六十余?!睙o奈遺憾之情,溢于言表。

祖棻住在荒村的人生的最后歲月,既不能教學,又不能研究,而且“常懷龔詩避席之慮”(第179 頁),也不敢搞創(chuàng)作。但她后來還是寫起詩來,其《致高文書之二》談到了這件事:“棻亦二十余年來,未嘗寫作。1971 年冬至1972 年春,家居臥病,舊日川大學生王淡芳時以詩來,乃偶一作答。文化大革命初步結束,懷念故舊,遂有《歲末懷人》之作。自后暇時,偶亦作詩?!保ǖ?47 頁)她獨守孤燈,將這些詩抄寄給朋友,朋友間又相互傳抄,遂逐漸傳播開來。現(xiàn)尚存涉江詩稿四卷402 首,補遺57 首。如千帆《沈祖棻小傳》所說,祖棻的這些詩“為自己和親友在十年……中的生活和心靈留下了一些真實而生動的記錄”。

文章知己,患難夫妻

千帆與祖棻的婚姻頗受師友贊賞與祝福,如汪辟疆致函祖棻云:“千帆學術行誼,亦自卓絕,取儷吾弟,適成雙美。”(第11 頁)祖棻《千帆來書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難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嘆,感賦此章》一詩,對他們患難與共的愛情與婚姻生活做了總結?!昂蠋勆n黃值亂離”,戰(zhàn)爭年代,他們匆匆結了婚,之后便歷經(jīng)流亡之苦,在病危之時,祖棻《上汪辟疆、汪旭初書》中對二人的愛情與婚姻做了高度評價:二人“平居每以道德相勖勉,學問相切磋。夜分人靜,燈下把卷,一文之會心,一字之推敲,其樂固有甚于畫眉者”,“故我二人者,夫婦而兼良友,非僅兒女之私也”。(第8 頁)

千帆1970 年到湖北沙洋分校五七連養(yǎng)牛班養(yǎng)牛,二人垂老又過起兩地分居的生活,因而更加相互牽掛,相互勉勵,如其《歲暮寄閑堂》云:“一燈風雪夜,兩地歲寒時。傷別多因病,傳書每論詩。河清終有待,頭白誓相期。會向龍山見,歸來莫恨遲?!弊詈笠痪涮貏e感人,她明明急切地盼望著與千帆團聚,卻在詩中勸慰千帆耐心等待。其《致王淡芳書之四》即透露了個中訊息:“年余以來,二老弱病殘互相依賴,疾病相扶持,家務同料理,有事共商量,困難同克服,病苦憂煩互安慰,互助兩利,以度暮年?!保ǖ?3 頁)千帆一旦離開,她便覺得特別不適應,如其1975 年3 月22 日日記:“初醒朦朧間,猶以為千帆在家,擬問其夜嫌熱否。后知已走,殊覺凄然。起后須自管火,說話無人,殊感冷清,心中酸楚。”(第271 頁)

若讀詩有心得體會,她也會想到要與千帆交流,如其1975 年5 月9 日日記:“昨夜上床看《宋詩精華錄》,讀至后山之‘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不分明’‘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等句,仍令人如少年時之蕩氣回腸,掩卷沉吟,惆悵久之,恨不得與千帆共論之?!保ǖ?03 頁)如未按時收到千帆來信,她是會擔心的。如其1975 年8月6 日日記:“帆仍無信,可怪。甚憂念,恐病倒也?!保ǖ?74 頁)1976 年4 月27 日日記:“帆無信來,不知何故?甚盼念。”(第476 頁)

特別是在生病的情況下,會特別感到千帆的悉心照顧是多么溫暖,如《致王淡芳書之十七》云:“棻于二月下旬,曾患炎癥,檢查為四個‘+’號,醫(yī)護均以為嚴重,即針藥兼施,每日打兩次針,翻山行遠,疲勞萬分!加之心跳過速;春雨連綿,道路泥濘,困苦萬狀!幸歸來有千帆在家,爐火不熄,飯菜現(xiàn)成,棻即可臥床休息,否則更不堪設想矣。唯千帆終歲在鄉(xiāng)勞動,難得返家休息,復使之操勞家務,照顧病人,未免于心不安耳?!保ǖ?08 頁)文中老兩口相濡以沫之情溢于言表,讀之令人感慨萬端,唏噓不已。

1977 年6 月27 日,祖棻因車禍不幸去世。子苾既沒彌月,千帆即著手整理祖棻遺著,《涉江詞稿》《涉江詩稿》《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沈祖棻創(chuàng)作選集》《馬嵬驛》等著作相繼問世,后又指導外孫女張春曉編輯出版了《沈祖棻全集》,為這對患難夫妻的愛情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獨愛長篇題《早早》

朱光潛為涉江詩詞題詠道:“獨愛長篇題《早早》,深衷淺語見童心。”我們從祖棻的書札與日記中,略可窺見該詩的寫作情況。祖棻年老多病,獨對孤燈,枯坐斗室,難免有寂寞之感,親情對她無疑是莫大的安慰,特別是外孫女早早讓她充分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其1976 年2 月16 日《致游壽書》云:“逗孫為樂,足以解岑寂而復疲勞,乃老人之樂事。棻外孫女春曉,小名早早(因其早產(chǎn)),近亦漸懂事能言,頗逗人愛,因憶及姊言老人唯逗幼孩為樂之言,洵不虛也。”(第260 頁)其日記記載了不少早早趣事,可與《早早詩》相媲美,如1976 年6 月4日日記:“我午飯后及午睡起,共瀉三次,瀉后仍腹痛臥床不思動。囡(麗則小名)及早早走,我強起裝米泡一袋給早早帶去。早早抱我腿再三為我揉肚,告別走出又跑回我前,要和我親親?!保ǖ?03 頁)

子苾日記中約有十處提到了《早早詩》的寫作情況,1976 年6 月27 日:“又想念早早,想為她寫一首詩。”(第520 頁)次日便“寫出第一部分,待續(xù)”(第521 頁)。6 月29 日,“思續(xù)做《早早詩》,思已不屬,奈何!”(第522 頁)7 月2 日,“改定,抄錄《早早詩》一節(jié)”(第524 頁)。7 月3 日,“六時半,晚餐,一碗飯。飯后,頭昏。精神轉好,八時半后改《早早詩》,查字及韻,至十一時始上床”(第525 頁)。7 月5 日晚“九時,抄改《早早詩》畢,十時封火睡”(第526 頁)。9 月21 日,“天黑入屋,尚好,細讀自強信、詩,復將《早早詩》示帆”(第573 頁)。10 月15 日,“改添《早早詩》二句”(第584 頁)。10 月16 日,“早事畢,與千帆商改《早早詩》,由帆抄寄劉師(國鈞)”(第584 頁)。10 月22日,“增刪改定《早早詩》”(第587 頁)。10 月23 日,“早事早餐畢,抄《早早詩》……夜,抄畢《早早詩》清稿一份,抄近詩三頁清稿,已九時”(第588頁)。1977 年1 月28 日,“帆為抄《早早詩》及近作十一首,有多紙又抄二首,寄國武”(第623 頁)。從1996 年6 月23 日想寫《早早詩》算起,至10月23 日抄畢《早早詩》清稿,祖棻共花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其間經(jīng)過多次增刪修改,還征求過千帆的意見,與他一道商改。此外,祖棻還查對過辭典與韻書。可見,祖棻從事詩詞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是多么認真,這應當是她詩詞寫得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早詩》184 句920 字,僅錄數(shù)句,以見一斑:“隨母休沐歸,相親復相擾。奪帚爭掃地,脫衣喚洗澡。玩水瓶時灌,弄火鍋空烤。倒罐更翻籃,到處覓梨棗。帳竿當竹馬,手杖滿地搗?!痹缭邕@些幼稚可笑、天真無邪的舉動,給外婆帶來了無窮的快樂,一切煩惱都拋到了九霄云外。下面再舉《嬌嬰四首》其二為例:“細雨輕寒春事微,野桃未放綠陰肥。嬌嬰忽地驚呼起,笑指堤邊胡蝶飛?!笨梢妺蓩胧悄敲春闷妗⑻煺?、歡快,自然也給外婆帶來了活力、欣喜與詩意。

老覺交情重,別來相憶深

祖棻《乙卯新歲寄白匋四首》其四云:“老覺交情重,別來相憶深?!弊鏃笔且粋€特別重感情的人,寫了大量表達友情的詩,以《涉江詩稿》為例,在所錄402 首詩中,有270 首是酬答友人的,占比67%。

其《致施蟄存書之一》的最后,特別注明:“老年朋友,未能見面,書信往返,慰情勝無,亦暮年樂事也?!保ǖ?61 頁)接到朋友來信是祖棻最快樂的事,如其《致蕭印唐書之一》云:“傍晚忽奉兄函,大出意外,豈止空谷跫音,實是喜從天降也!樂何如之!頓覺宿疾若失,陳琳之《檄》,枚乘之《發(fā)》,不過是也。”(第217 頁)

祖棻與友朋書信往返,詩歌唱和活動常在晚上進行。如1975 年4 月13 日日記:“夜晚四山岑寂,鄰居閉門,空屋一燈,雖風雨凄冷,風雪夜寒,每移躺椅至燈前,讀古詩文或寫信,亦從不覺寂寞凄涼而傷感也?!保ǖ?87 頁)

朋友間書信往返與詩歌酬唱的主題就是交流情感、表達友誼。試舉她與游壽的交往為例。游壽,1929 年1 月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1932 年1 月畢業(yè)。沈祖棻1930 年秋考取上海中央大學商學院,1931 年秋轉入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1934 年夏畢業(yè)。游壽與沈祖棻同于1934 年8 月考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兩人在學生時代就結下了深厚友誼。游壽幾經(jīng)輾轉于1957 年10 月調至哈爾濱師范學院(1980 年改為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1959 年轉入歷史系工作。1975 年,游壽給祖棻寫了一封信,并附上一首詩:“冬初小恙高燒,夢子苾來訪不遇,唯見案上留詩。余出門追之,倦極而醒,乃一夢,成此詩,數(shù)月寄與:又見冰花滿窗欞,數(shù)盡飛鴻飛北溟。唯有故人頻入夢,留詩案上意叮嚀。”祖棻在1975 年4 月19 日日記中寫道:接游信,“言長意深,富于感情,讀之喜慰。反復閱看,老友交誼,固自不同。連日得諸老友信,無論長短,均舊情洋溢,非泛泛之比也”(第292 頁)。祖棻深受感動,特撰《得介眉塞外書,奉寄十首》作為酬答。其一表達了祖棻獲游壽信與詩喜極而泣的心情:“斷無消息廿年余,絕徼終傳一紙書。猶及生前相問詢,翻教老淚濕裙裾?!彪p方詩歌酬答又寫了許多詩。這些詩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回憶學生時代的崢嶸歲月,如祖棻《得介眉病中書賦答四首》其一云:“昔在南雍日,逢辰多勝游。梅開靈谷寺,櫻熟后湖洲。”在中央大學中文系求學期間,女同學們在詞學大師吳梅的指導與支持下,組織了一個梅社,專門練習寫詞。每人還選一個詞牌作為筆名,如沈祖棻筆名點絳唇,游壽筆名齊天樂?;顒臃绞绞禽喠髯鰱|道主,指定地點,決定題目,各自填詞,待作品交卷后,他們相互觀摩切磋,然后抄錄起來,交吳梅先生批改。南京的名勝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棲霞山、臺城、秦淮河等地,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與詞作。青春是美麗的,是難以忘懷的。

對往事的回憶常能引發(fā)對現(xiàn)實的感慨,如《介眉遠惠書物賦答十二首》其七云:“少年聽雨對床眠,兒女情多費錦箋。今日山中還聽雨,獨眠人老藥爐煙?!毖芯可厴I(yè)之初,祖棻與游壽同在南京匯文女子中學工作,而且同住一間宿舍,對床而眠,一面聽著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一面悄悄地講著兒女私情,那是多么富有詩意。而如今彼此皆已老去,自己還獨守空山,伴著藥爐煙,聽著雨聲,艱難度日。由于兩人的遭際大致相同,相互酬唱會在彼此的情感上引起強烈共鳴。

《謝涵君見惠手植玫瑰二首》也是友誼的贊歌,其一云:“感君帶露剪新枝,淡白深紅總相宜。最是夜來春氣暖,濃香一枕夢回時?!焙詈?,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歷史系,為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祖棻朋友,曾撰《懷念沈祖棻先生》一文,載《武漢大學學報》1985 年第4 期。詩題告訴我們李涵所贈玫瑰是親手種的。首句告訴我們,玫瑰是一大早剪下來的,還帶著露水,就立即送過來了,所以特別新鮮。次句寫所贈玫瑰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與搭配的,所以顏色豐富而和諧,可見李涵的友誼是多么深厚。三、四兩句從觸覺與嗅覺的角度,寫春夜的溫暖和玫瑰的芳香。這說明詩人從白天一直到夜晚都在記掛并欣賞著玫瑰,也說明友誼讓人感到溫暖,并像玫瑰花香一樣,沁人心脾。

袖底東湖絕可憐

祖棻《致王淡芳書之十八》談到她為庸醫(yī)所誤,九死一生,終于能夠活下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樂觀。(第111 頁)鄰居說她能活到七十歲,她認為這是對自己的祝福,還特地寫了一首詩,題為《久病初愈,忽又得疾,鄰人謂余尚可支持,必能壽過七十,因成此篇》。略云:“燈火明時開舊卷,湖山佳處寄閑蹤?!薄暗顾ツ昕傲侠恚磺蟾邏鄣烬堢?。”(第124 頁)

1966 年秋,祖棻一家被迫移居山角湖邊,生活條件極差。但是,她也看到了彼處瀕臨東湖,風光無限,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舊屋兩間,面山對湖,日出星沉,當窗可見。夏夜屋外納涼,則明月高照,清風徐來?!保ǖ?24 頁)故其“時至湖邊,欣賞大自然美景,一散心胸”。在其日記中,有不少贊美東湖的文字。如1975 年4 月9 日日記稱:“七時三刻,即出外至湖邊散步,在鐵療(鐵道部東湖療養(yǎng)院簡稱)墻外石級上立有一刻鐘,眺望湖山,覺煙波浩蕩,景色無邊。近山平野,青翠籠蔥;遠山遙樹,煙霧迷濛。湖波渺渺,遠處白帆緩駛,景色如畫。近日常朝夕至湖邊散步眺望,覺百觀不厭,且朝夕陰晴,又各有不同,而皆極其美,惜無東坡詠西湖之才,能道出東湖之美也?!保ǖ?83 頁)1975 年5 月9 日日記復稱:“至湖邊一轉,大風吹浪,水聲淙淙,綠浪鱗鱗,小舟顛簸于波中,又是一番光景。水聲時而清越,時而洪壯,隨風之大小。古人‘聽風聽水譜霓裳’,有以哉?!保ǖ?03 頁)

她還特別喜歡用嬰兒車推著早早到湖邊玩,如1975 年5 月26 日日記:晚飯后,“我和囡推早早至湖邊,一直過橋轉彎到湖邊,采黃野花,大家甚高興”(第316 頁)。這樣的情景自然也被她寫入詩中,如《湖橋三首》其三:“三兩行人靜不嘩,最憐春曉趁朝霞。小車轉轂推孫女,解指堤邊索野花?!贝嗽娡ㄟ^還不會說話的小外孫女,用手指索要堤邊野花這樣一個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的美是任何人都難以抹殺的。而這種美,往往只有像沈祖棻這樣淡泊名利的純粹的、高尚的、具有很高審美品位人才能發(fā)現(xiàn)與欣賞。

千帆七律《雨中為子苾求藥,時擬游湖》云:“行春莫怕欹危步,袖底東湖絕可憐?!?祖棻全家也偶爾偕游東湖,如1996 年10 月18 日日記:“八時半,威克、囡、早早、帆同騎自行車去湖心亭,一路玩及野餐。威克回頭車來接我再去。”(第585 頁)祖棻還寫詩記述了此次游湖活動,題為《威克、麗則夫婦攜雛侍余及千帆游湖心亭》:“湖亭遙在水中央,輕彀環(huán)堤載酒漿。一路新松疑滴翠,千山老桂暗飄香。晴波浩蕩隨人遠,野色蒼茫引興長。病起自夸腰腳健,更登高閣賞秋光?!保ǖ?84 頁)歡樂之情,溢于言表。

沈祖棻詩詞集一版再版,一印再印,深受讀者喜愛。 學者也給予了崇高評價,如葉嘉瑩說:“沈先生她不但是一個詞人,而且是一個學者,所以她不但是‘詞人之詞’,而且是‘學人之詞。’”“沈先生真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她各種的體式、各種的內容都寫得非常好。”(《從李清照到沈祖棻——談女性詞作之美感特質的演進》,《文學遺產(chǎn)》2004 年第5 期)祖棻祖籍浙江海鹽民間還成立了沈祖棻詩詞研究會,會刊已出到第31 輯。隨著《書札拾零 子苾日記》的出版,沈祖棻研究必將更加深入,并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作 者: 徐有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 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嘉兴市| 大同县| 舟山市| 井研县| 平湖市| 西贡区| 诸城市| 南宫市| 浏阳市| 雅安市| 喀什市| 绩溪县| 诸城市| 修武县| 洪雅县| 仁寿县| 安乡县| 灵璧县| 芮城县| 军事| 车险| 合水县| 怀仁县| 上林县| 金堂县| 托克托县| 天津市| 武冈市| 洛隆县| 厦门市| 八宿县| 连山| 葫芦岛市| 武邑县| 淮滨县| 龙川县| 梓潼县| 平乐县| 永修县| 香河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