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被邀請參加一個商業(yè)活動,心里不想去,就說自己時間上有沖突。以為沒事了,結(jié)果過了幾天人家又來找他,說更改了時間,這下沒問題了吧?他這才說,自己真沒空。人家就不高興了,說都為你改時間了呢。
對方到底是不是為他改的時間,有待考證,但他拒絕別人不干脆,給人留下了把柄。
這位朋友有點像幾年前的我。我那時候年輕,總覺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絕人的事做得太難看。我用的套路經(jīng)常是先答應別人,然后臨時編出各種理由,表示確實想去但去不成。終于有一次,我惹怒了一個朋友,她說:“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總是這么猶豫不決,真的很討厭?!?/p>
我心里一驚,猶豫不決?我一開始就沒想去啊。
后來我觀察了很多人,發(fā)現(xiàn)所謂高情商的拒絕,無論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易生變。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xiàn)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
不敢干脆地拒絕別人,表面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人家難堪,其實是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你拒絕了,人家的心就碎了。其實任何一個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千萬別覺得對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會開口。
拒絕是不需要解釋的,解釋得越多,越容易給別人造成錯覺。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自己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到了第二天,別人又提出來,你說明天再說。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才說自己真幫不了這個忙,那人一定會勃然大怒,幫不了早說啊,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
拒絕別人不干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害怕給人留下薄情寡義的印象。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之間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義的高度,而是在規(guī)則之中運行。規(guī)則是檢驗靠譜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時間通知對方,這才是成本最小的人際交往規(guī)則。
別人選擇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絕,是把選擇權(quán)交還給對方。
我想讓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絕了,選擇權(quán)就在我手里,我可以選擇繼續(xù)追你,或者去追別人,不需背負任何心理負擔。如果你不拒絕又不答應,以各種理由拖延,選擇權(quán)就還在你的手里。這才是最大的自私與傷害。
即使在愛情中,我們都不是唯一的備選,何況其他事情上。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拒絕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適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說得再好聽,也是拒絕。拒絕并不難看,不敢拒絕的姿態(tài)才比較難看。你不想付出還想當好人,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摘自2024年第1期《戀愛婚姻家庭·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