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愿意獲得他人的一些忠告,并且熱衷于尋找無處不在的道理:書、TED演講、生活顧問、網(wǎng)絡(luò)媒體,甚至出租車司機的幾句睿智話語……而我,則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智慧來源——看訃告。之所以會有這一“閱讀愛好”,是因為我深受法國藝術(shù)家麥拉·卡爾曼的影響??柭趲资昵熬陀锌从嚫娴牧?xí)慣,她說:“在每天的早晨,一天生活即將開始之際,我都習(xí)慣于看幾眼報紙上的訃告,這樣做能讓我更清楚何為生活真諦。”
最近,我學(xué)會了怎樣在自媒體發(fā)布作品,便開始分享從訃告里學(xué)到的人生經(jīng)驗。
20世紀(jì)50年代,俄克拉荷巴州的杰瑞·塔勃,少年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dǎo)致癱瘓,他的訃告極為打動人心:“在杰瑞七十多年的人生中,疾病一再地打擊著他,晚年時胸部以下已毫無知覺。你認(rèn)為他會因為疾病而坐等救濟、怨天尤人甚至嫉妒別人的行走自如嗎?不,杰瑞從沒有倒下過,他將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看作是上天的恩賜,一直都在努力,日復(fù)一日。”事實也如此:杰瑞·塔勃精彩的故事很多,他曾經(jīng)在法學(xué)院讀書,也獲得了美好愛情……
有的人疾病纏身,最終留在人們記憶當(dāng)中的卻是他們不被命運打敗的精神和奉獻(xiàn)給世界的快樂。埃德娜·杜布克女士晚年時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行為失常,但在家人為她寫的訃告中,都是她生前有趣的一面:“她把糖藏在口袋里,然后到處找;她有一副非常好的假牙,卻不知忘在了何處;她和見到的每個人說笑,時常笑到尿濕褲子;她以前學(xué)過法語,說話時總會加上幾個法語單詞;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有音樂響起,她就一定會跳起舞來……”
有一位即使面臨痛苦也一直保持真誠的母親,當(dāng)兒子科迪·霍蘭德死于車禍后,她在訃告中寫道:“科迪·霍蘭德于2020年離開了我們,因為他酒駕,而且沒有系安全帶!記住,千萬不要酒駕!必須系上安全帶!”這個訃告有“揭短”之嫌,因而引起了一些人的異議。而這位母親說,霍蘭德愛他的親朋好友,愛他的卡車、摩托車、小動物,他也深受親朋好友的喜愛。但是回憶一個人,如果逃避令人痛心的那一部分,就不是真誠的回憶。人非圣賢,沒有誰能保證一生從不犯錯。所以,無需用洗白一個人的方式來表達(dá)尊敬。她這樣寫,是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還有一位艾達(dá)·基林女士,她的訃告是這樣寫的:“艾達(dá)·基林女士在67歲時,因意外事故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兒子,她幾近崩潰。一天在女兒的鼓勵下,她參加了一場5公里長跑活動,并且跑得很賣力——她感覺自己如同從一個陰暗的黑洞中尋找陽光一樣向前奔跑著,從此愛上了跑步,并且堅持了幾十年。去世時,艾達(dá)·基林女士享年106歲?!?/p>
克服艱難困苦,并不僅僅是超級英雄才能做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記得住的,往往不是他們財富的多寡,也不是他們有多高的地位,而是生活中一些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這些“小事”,能夠給后來人的生活增添深度,增添奇趣和快樂,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摘自2024年第6期《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