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的闡述,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兼具實踐性、工具性與人文性。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應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文字運用與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文本欣賞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首先建議教師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對文本的關注,輔助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其次,采用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解析文本含義,讓學生深入文言文文本,品味文言文的內涵;最后,側重于說文解析與文本賞析,促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解讀方法與寫作技巧,進一步獲得更多學習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夠兼顧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激趣·喚醒學生活力
(一)借助資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文言文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文體,相較于現(xiàn)代文,文言文的閱讀難度更大。很多學生對文言文都不感興趣,甚至一提起閱讀文言文就會倍感壓力?;诖朔N情況,教師可以運用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放松心情,讓學生輕松地面對文言文的閱讀。教師可以根據(jù)文言文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文本資料、音樂資料等,利用多種資料創(chuàng)設輕松的閱讀氛圍,引起學生對文言文的關注,激發(fā)學習興趣。
以七年級下冊《陋室銘》為例,這篇課文是一篇經(jīng)典文言文,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廣為流傳。在這節(jié)文言文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引入兩首風格迥異的同名歌曲。一首是盧一帆版的古典樂曲《陋室銘》,另一首是“經(jīng)典詠流傳”中搖滾類樂曲《陋室銘》,前一首樂曲古樸典雅,以“只求心安寧”為主題,后一首激烈高亢,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課堂上,教師先播放這兩首樂曲,風格迥異的歌曲均體現(xiàn)了作曲人與創(chuàng)作者對《陋室銘》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學生們在聆聽這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時,自然會對同名的文言文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紛紛表示:“到底是什么樣的文章,能夠讓兩首風格迥異的歌曲都以它來命名呢?”
(二)組織游戲,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在初中文言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對課文閱讀的興趣是很容易發(fā)生變化的。無論教師在課堂開始時采用何種方法激發(fā)學生,他們的興趣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這就需要教師在文言文閱讀環(huán)節(jié)穿插有趣的活動,利用趣味游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文言文閱讀活動中,主動理解文章,主動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學習效率。
以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閱讀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源自《資治通鑒》,文章語言嚴謹、節(jié)奏緊湊,學生在閱讀時會逐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活動,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閱讀文章。教師先利用PPT展示關于課文的基礎知識,如通假字、一詞多義的選擇題,讓學生“闖關”,之后開展“譯文接龍”游戲,教師開頭以接龍的方式背誦課文、利用注釋翻譯課文,每人背誦且翻譯一句,整體接龍流暢的小組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
二、品味·深化學生感受
(一)認真細讀,品味文字含義
在文言文閱讀中,理解字詞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閱讀學習文言文,不能夠僅停留在理解文章的字詞含義層面,而需要細細品味文章中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深層次含義。這樣學生才能夠理解文言文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核心思想,形成深刻的學習體會。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當帶領學生逐步深入研究文言文中的特定語言文字,以細讀文章的方式品味關鍵字詞,體會字詞表象之下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以九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為例,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這句話大致的意思是:“張岱剛到湖心亭亭臺上,兩個金陵人便拉他喝酒?!痹谠闹袑懙氖恰袄嗤嫛薄坝鄰婏嬋蟀锥鴦e”,其中“拉”字、“強”字十分重要。在講解這句話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根據(jù)文章注釋翻譯這句話的意思,更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用這兩個字,7ee481524df42e583ebadf9820d810b0這兩個字好在哪里。教師提問:“從‘拉余同飲’這句話中,你們能看出什么?‘拉’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這個字是不可替代的嗎?若換成‘與’‘陪’呢?意思會變嗎?請細讀這段話,結合你的理解,說說這個字想要表達的含義?!睂W生細讀時,結合注釋認真理解每句話、每個短語的意思,并且根據(jù)教師的提示認真研究“拉”字的作用,品味出了“拉”字想要表達的“兩個人態(tài)度非常熱情”的效果,品味“強”字所表達的張岱很勉強、不太愿意飲酒的情感。
(二)展開聯(lián)想,品味文本語境
語境,就是指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在文言文閱讀中,品味語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學習質量。
以八年級上冊《三峽》課文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中有一詞語“清榮峻茂”。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章,學生們對這個詞語反復解讀,無論是將詞語拆開解讀,還是從詞語的整體角度解讀,都很難品味出這個詞語的深層含義。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篇文言文的整體語境,引導學生將這個詞語置于語境之中,結合語境品味其內涵。教師表示:“‘清榮峻茂’源自這部分文字——‘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埓蠹医Y合這段文字中所描繪的情境,說說是什么‘清榮峻茂’,‘清’代指了什么?‘峻’又代指了什么?”學生們從整體語境中理解這個詞,能夠更直觀地解讀詞語的內涵,品味這個詞語與句子本身共同創(chuàng)設的語境——“三峽江水清澈,樹木繁茂,群山高峻”,深入品味這幅美景,感受文言文的語境之美。
三、得法·豐富學生收獲
(一)說文解字,掌握文本解讀方法
文言文閱讀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僅結合教材解讀文言文文本,而要從文章的重點字詞角度人手解讀,同時從宏觀角度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這樣才能夠體會文言文情感的表達妙意。
以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課文教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真切感受文章的情感思想,著重開展說文解字教學,提出要求:“請使用工具書,對‘殘年余力’進行解讀。”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殘年余力’不是表示愚公老了,本身沒有多少力氣了的意思嗎?”教師反問:“是嗎?誰能解釋一下這四個字呢?”學生回答:“殘年,是指人老了的意思,也是表示愚公已至暮年。”教師道:“很好,這個意思對了。這個‘殘’字,我們查一下字典,明確一下意思?!睂W生查閱字典之后回答:“是剩余的意思?!苯處熥穯枺骸澳?,‘殘’與‘余’的意思是一樣的嗎?”學生紛紛結合字典回答:“是一樣的?!蓖ㄟ^說文解字,學生不僅細致入微地解讀了文言文文本,也能夠逐漸掌握利用工具書解讀文本的方法。
(二)賞析描寫,學習文本寫作技法
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中涉及大量的景物描寫,通常以俯視、仰視、遠眺等不同角度進行展示,也會將不同的角度綜合運用在一篇文章中,這種寫作技法對于學生而言極具借鑒與學習價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賞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寫部分,組織學生學習其中的寫作技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以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課文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中作者以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了小石潭中活靈活現(xiàn)的游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賞析其中的景物描寫部分。教師提出任務:“請以小組為單位,賞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f說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二者是如何結合的。”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嘗試模仿這種方法自主描寫一段景物,學習動靜結合的寫作技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言文閱讀教學更加復雜、閱讀難度更大,只有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關注文言文課文內容,積極反饋教師的教學。在今后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建議教師兼顧學生的興趣激發(fā)與閱讀指導,一方面,根據(jù)文言文內容選擇合適的資料,設計趣味游戲,調動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積極性。另一方面,組織學生細讀文本,讓學生結合文本字詞含義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品味文本的語言內涵與意境,讓學生形成豐富體驗。教師也需要利用文言文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逐漸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借鑒文本中的寫作技巧,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