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25年,元大都,意大利人鄂多立克佇立在雄偉的城門前,凝望著這座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11年前,他從威尼斯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向東而來。他與大都的緣分,可以追溯到馬可·波羅。在那本著名的游記里,這位威尼斯商人斷言,如果羅馬教廷能夠早日派遣傳教士前往遙遠(yuǎn)的東方,元朝皇帝恐怕已經(jīng)皈依天主。無獨有偶,出生于大都的旅行家列班·掃馬千里迢迢拜訪羅馬教皇尼古拉四世,也帶來好消息:元朝境內(nèi)活躍著一批基督徒,就連忽必烈本人也對宗教有濃厚的興趣。在東西兩大旅行家鼓吹之下,羅馬教廷下定決心重新探尋東方,派出意大利教士孟高維諾前去一探究竟。但在教皇使節(jié)懷揣致忽必烈的書信抵達(dá)大都之際,那位名滿世界的大汗兼皇帝已撒手人寰,繼任者是忽必烈的孫子元成宗。
山水相隔,音書難至,孟高維諾斷斷續(xù)續(xù)寄回3封書信,自言受到禮遇,元成宗不僅封賞官職,還希望會見更多羅馬使者。在德高望重的意大利前輩召喚之下,自幼苦修的鄂多立克踏上追尋東方之旅,從威尼斯到波斯,再由霍爾木茲海峽轉(zhuǎn)入大海,乘船抵達(dá)印度,途經(jīng)錫蘭與爪哇,自廣州登陸。進(jìn)入元朝疆域后,他跟隨商旅路線,先后造訪泉州、杭州、南京、揚州等繁華都邑,驚嘆東方的富足與奢華之余,更對元大都的盛景平添幾分憧憬。
忽然,一個大膽的念頭冒了出來:端坐在皇宮里的那位威嚴(yán)的大汗,會是歐洲人尋覓200年的約翰長老嗎?據(jù)他所知,十字軍東征時代,一封署名約翰長老的來信震驚歐洲。約翰長老宣稱自己來自東方,是天下之主、君王中的君王,統(tǒng)治的國度里香甜蜂蜜和牛奶四處流淌,奇珍異寶遍地皆是。更重要的是,他信奉天主,愿與歐洲人共同夾擊伊斯蘭帝國。這位天降盟友讓羅馬教廷欣喜若狂,不斷派出使節(jié)尋找,可惜一無所獲。每當(dāng)聽聞東方的賢君或名將,歐洲人就不由自主地將他附會為約翰長老,耶律大石(1087-1143,在遼被金所滅之后建立西遼)、屈出律(?—1218,西遼末代皇帝)、王罕(?—1203,克烈部首領(lǐng)??肆沂沁|金時代蒙古高原上的一大部族)概莫能外。蒙古鐵騎襲來,歐洲人仍抱有一絲希望,幻想約翰長老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期待能夠化敵為友。約翰長老自然無法永生,但他早已化身為一個東方夢。鄂多立克是個務(wù)實之人,不太相信約翰長老傳說,但他追逐東方夢而來,必定要親眼觀察真實存在的大汗之城——元大都,或依馬可·波羅更鐘愛的稱呼——汗八里。
鄂多立克腦海里飄過爛熟于心的《馬可·波羅行紀(jì)》,威尼斯商人筆下足以容納6000人宴飲的壯麗宮殿,雕刻龍、獸、鳥的金銀宮墻,常青樹與琉璃礦石遍地的綠山,注滿美酒的金甕。半信半疑的歐洲人,時常譏諷馬可·波羅不過是小說家之言,畢竟威尼斯商人終年奔走異國,慣用浮夸辭藻吹噓奇聞。但鄂多立克一路走來,目睹中國南方都市的繁盛,早已相信馬可·波羅所言非虛。當(dāng)他終于走進(jìn)大都,竟發(fā)現(xiàn)真實景象比游記更勝一籌。
眼前的城市,僅外圍城門就有12座,周長40英里(約64.37千米)。大汗居住的宮殿另有宮墻,4up7EsIsrVdIvnHHmGvBfg==周長4英里(約6.44千米)。宮墻之內(nèi),就是舉世聞名的大汗宮殿,堪稱全世界之最美者。而宮殿旁邊的小山,正是馬可·波羅描繪的“綠山”。后來,鄂多立克才知道,那座綠山繼承自前朝女真人,寓意著蓬萊仙境,上面的小宮殿,更是以月亮女神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命名。綠山之外,大汗寢宮高高在上,由24根金柱支撐,連墻面都鋪滿質(zhì)地上乘的紅色皮革。最引人矚目的,是宮殿中央用寶石打造的大甕,據(jù)說價值4座城池。大甕邊沿以黃金裝飾,雕刻著兇猛搏擊的金龍。美酒佳釀從管道流進(jìn)甕里,只需拿起旁邊的黃金酒杯,就能開懷暢飲??上Ф醵嗔⒖俗约洪L年苦修,褐衣赤足,以面包和白水為食,無緣此等美味。
還沒來得及拜謁宮殿,鄂多立克就得知一個不幸的消息:元成宗早已辭世。不止如此,十幾年里,大都先后送走3位大汗,如今登上寶座的是忽必烈的曾孫泰定帝。就在2年前,元朝發(fā)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政變,一伙對政治改革心生不滿的蒙古貴族,在避暑結(jié)束重返大都途中,刺殺了年輕氣盛的元英宗(元成宗的侄孫)。鎮(zhèn)守漠北的泰定帝趁亂登上皇位,在大都繼承寶座,誅殺叛黨,穩(wěn)定住局勢。鄂多立克原本為親善基督教的元成宗東行。面對紛繁的變局,這位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依然不改初心,希望能夠當(dāng)面拜見大汗,喚醒大汗的宗教熱情。
若無重要人物引薦,面見大汗,談何容易?鄂多立克唯一能夠依賴之人,正是已在大都站穩(wěn)腳跟的孟高維諾。這位意大利同胞,既是羅馬教皇任命的東方大主教,又是侍奉大汗左右的寵臣,不僅能夠出入皇宮,還享有專座的待遇。借著這層關(guān)系,鄂多立克終于見識了大汗的威嚴(yán)和排場。朝堂之上,大汗端坐中央,左手邊是皇后,其下是一眾妃嬪,蒙古貴婦頭戴形似人腿的顧姑冠,上面裝飾著華麗的鶴羽和珍珠。右手邊則是將會繼承汗位的兒子,其下是皇親國戚。陪侍的還有4位書記官,小心翼翼地記錄大汗的一言一行。渾話連篇的伶人,不時說著逗樂的俏皮話,為宮廷威嚴(yán)的氣氛添加一些笑聲。除去這些親信之外,一群蒙古貴族子弟守衛(wèi)宮門,任何形跡可疑的人都會被捉住盤問。
鄂多立克在大都一住就是3年,入宮機會寥寥,更別提單獨跟大汗說上幾句話了。面圣的希望,只得寄托在大汗出宮或回宮的時機,好在泰定帝每逢出行,都要孟高維諾給予祝福,如此一來,鄂多立克總能收到同胞傳來的第一手消息。雖然統(tǒng)治漢地多年,蒙古大汗仍舊留戀草原,要在故土上都(位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lán)旗上都鎮(zhèn))度過盛夏光景。到了隆冬,北風(fēng)凜冽,大汗一行再返回大都避寒。鄂多立克得到大汗回程的消息,立馬動身前去恭迎圣駕。在他眼中,大汗儀仗恰是十字架形狀,前后各有一支騎兵開路與殿后,兩翼各有一支騎兵護(hù)駕。大汗與子孫、嬪妃位于十字中央,坐在一輛大車上,那里是沉香木與黃金打造的移動宮殿,用獸皮覆蓋,點綴著寶石。大車由4頭溫馴的大象和4匹披戴華麗的駿馬拉拽,衛(wèi)兵在四周辛勤巡邏,肩上站著12只獵鷹。不消說閑人免近,就連聒噪的鳥群飛過,衛(wèi)兵都會放出獵鷹把它們驅(qū)散,以免打攪大汗的清靜。此情此景,與馬可·波羅的記述別無二致。
即便如此,當(dāng)看到御駕臨近,鄂多立克依然決心冒險一試。為了避免被衛(wèi)兵驅(qū)散,他把十字架綁在一根長木桿頂端,高高舉過頭頂,希望被遠(yuǎn)遠(yuǎn)瞧見。但大汗坐在移動宮殿里,一時無法注意到遠(yuǎn)處的細(xì)長木桿。情急之下,鄂多立克大聲唱起用于慶祝新年和贖罪的歌曲《伏祈圣神降臨》。圣神并未降臨,歌聲倒是成功地驚擾了圣駕。好在大汗為人和善,沒有怪罪這位莽撞的基督徒,反而令人召他上前說話,問詢所唱是何方音樂。鄂多立克畢恭畢敬地舉著十字架走來,原本躺臥車中的大汗趕忙起身,將價值連城的皇冠摘下,謙遜地親吻十字架,又從他的手中接過香爐,虔敬地焚香叩拜。鄂多立克在大都學(xué)到一個規(guī)矩:不能空手拜見大汗。因而,在十字架和香爐之外,他隨身帶了幾個蘋果。禮輕情意重,大汗接過兩個蘋果,吃了一個,留下一個,算是接受歐洲來客的祝福,片刻之后就做出送客的手勢,以免他被隨行的車馬誤傷。
盡管只有匆匆一面,夙愿得償?shù)亩醵嗔⒖艘讶恍臐M意足。不過在大都生活的日子里,這位基督徒也清醒地觀察到,大汗對待各色教徒,都不失體面。在大汗周圍,不止有孟高維諾,也有信仰堅定的穆斯林。大汗曾下令限制僧侶和道士斂財,卻也同樣寬容佛教和道教。他包容漢地佛教,同時也敬重藏傳薩迦派佛法。大汗謙恭的姿態(tài),只是出于天下共主的身份。他尊重基督教,卻并不信奉,縱使親吻了十字架,也只是對基督教“有些興趣”罷了。想通這個道理,鄂多立克的3年大都生活就不算虛度。
此時,鄂多立克又肩負(fù)起新的使命。駐扎大都30年的孟高維諾垂垂老矣,自感時日無多,希望鄂多立克代自己拜見羅馬教皇,請教廷再派一批教士前來,守住多年奮斗的成果。這位旅行家只得匆匆告別元大都,重新上路。2年之后,鄂多立克終于回到羅馬,教皇聽聞他帶回元大都的消息,不禁喜上眉梢,立刻差遣50人隨他再次東行。然而,漫漫路途、萬里煙塵已經(jīng)嚴(yán)重侵蝕了他的體魄,尚未來得及動身,鄂多立克就病倒了,只能爭分奪秒,奮力掙扎著向教友口述自己的東方之行。1331年,回到歐洲一年之際,旅行家病入膏肓,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送這位傳奇人物最后一程。當(dāng)他閉上雙眼之際,虔誠而狂熱的信徒蜂擁而上,撕碎他身上的布條、剪掉他的發(fā)須,帶走一切神圣的痕跡。他的尸骨被收進(jìn)神龕,供千萬人崇拜。他的神圣,源自游歷東方。
不久之后,遠(yuǎn)在西歐,一本游記名聲大噪,一位曼德維爾先生以毫不遜色于馬可·波羅的筆觸,講述自己在中國、印度等地漫游的奇妙旅程,著重描摹美麗、高貴、富庶、商賈云集的大都和擁有無限權(quán)力財富的大汗,令那些懷抱夢想的年輕人如癡如醉。百年之后,許多探險家仍對他筆下的大都心向往之,他的熱心讀者之中就有熱那亞水手哥倫布。但又過了百年,有心人發(fā)現(xiàn),那位被譽為“最偉大的亞洲旅行家”和“英國散文之父”的曼德維爾先生,似乎并不存在,至少不曾抵達(dá)中國。游記里關(guān)于東方的生動文字,全盤摘抄自鄂多立克口述,只是加以潤色和修飾罷了。在剽竊與洗稿里,鄂多立克的遠(yuǎn)行陰差陽錯地在文學(xué)世界得以永生。
(責(zé)編:李玉簫)
鄂多立克(?—1331),意大利人,與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尼科洛·達(dá)·康提并列為中世紀(jì)四大旅行家。在元代來華的旅行家中,鄂多立克對歐洲的影響力僅次于馬可·波羅。他口述的《游記》(中譯本名為《鄂多立克東游錄》)以包括拉丁語、意大利語、法語和德語在內(nèi)的多種語言形式在歐洲廣為流傳。
元成宗(1265—1307),名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年號大德。《元史》稱他﹃善于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