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石
冬天的性子那么謙和,亮堂堂的陽光輕輕灑下來,像一場溫潤的甘霖,把樓宇的裙裾熨得暖暖的。我們從街頭走到巷尾,踩過石頭畫成的“跳房子”,踩過炸蔥油餅的焦香。真的,我們嗅到了孩子們香甜的笑,它多么像蜜蜂嘴尖上珍貴的花粉。
白墻上,一朵朵黑色的花兒反季節(jié)地綻放著。它不會打鬧,它是由紙、通草和絨絹制成的一個個精靈。這不代表它沒有同樣鮮活的生命。恣肆地盛開著的,是小狗耷拉的腦袋,是張開翅膀的、那欣喜而俊俏的鳥兒,是一只只不知所措的、稚嫩的拳頭……
在這里,孩子們一個個的都開心極了,他們學(xué)著做手影,去探索,去求證。在陽光的照耀下,他們當(dāng)然明白,任何一雙手的背面,總存在著與光截然相反的影子。從擦亮一根小小的火柴開始,他們漸漸學(xué)會讓黢黑的影子生彩、發(fā)光。
一個身著白色夾襖的女孩子,臉蛋紅撲撲的。孩子們叫她“月亮媽媽”。旭園路上,她是小太陽幼兒園里可愛又可敬的園丁。有她在,這些姹紫嫣紅的鮮花總是開得那么爛漫、那樣耀眼。
那種刁鉆的“肯定”落在它身上,終將以否決告終。香樟樹,常綠闊葉種,生得平庸,生得自在,它承接不了太多雪那么認(rèn)真的柔情。
在教師新村的小院子里,它已經(jīng)長得很高很高了,我們從它的腳底下走過去,一定會瞅不清那些紅瓦的屋頂。那些冬天的鳥兒,它們都叫些什么名字?烏鶇、樹麻雀、白頭鵯、翠鳥……還有在圣潔的背景中紛飛的香樟葉子,說到底,它也是一種會嚷嚷的鳥兒,屬于一棵不向寒冷低頭的樹,屬于埋在樹洞里小孩子們的秘密,屬于冬天這片沉疴的土。
在這幅家宴圖中,香樟樹的賓客也是少不了的。爬山虎赤裸著黢黑的身子,被迫選擇并學(xué)會了爬墻。那些井蓋已生銹多年,像一只只趴在地上的老烏龜,它們堅實的龜背馱起了車輪咕隆咕隆的響聲,還有大家伙沒頭沒尾的玩笑話。最擅長折騰的,要數(shù)一位位退了休的老娭毑*了。她們常常起個大早,買菜,送孩子們上學(xué),然后就拐進(jìn)她們的“花園”,就在最里頭那棟樓的后背,一盆盆仙人掌、水仙、接骨木,它們笑盈盈地生長著。這些植物沒有淋過雨,可它們不愁吃,不愁穿。
香樟樹是湘北的老舊小區(qū)里最常見的樹了,它的葉子油滑,它的花朵是那么不起眼,它的籽被不小心踩了,是那樣臟。不過香樟樹,你且聽我說一句,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你過去是,且永遠(yuǎn)是我童年里,這個小院子的主人。
*老娭毑:湘語里指“老婆婆”。
嚴(yán)格說,王家河并不屬于旭園路,它在旭園路的旁邊。甚至在這座狹長的公園建成以前,它并不是一條河。它被一些頑強(qiáng)的堤壩堵住,也沒有直接流向南湖,就像南湖被堤壩堵住而與洞庭被迫分開一樣。
王家河以前是一條并不寬敞的水溝。
我們就是在它年輕的時候和它相談甚歡的。那時候,我們比厚重的書桌高不了多少,正值喜歡把書包甩得啪嗒響、把傘斜斜地靠在肩膀上的年紀(jì)。
我們總站在河邊,在喧囂的車流外顯得孤零零的。我們一塊兒商量著許多的“機(jī)密”:那個山頭屬于你,那個小島屬于我,那個坡屬于他……緊接著,幾個影子竄天猴一樣,齊刷刷地沖下去,沖到岸邊大喝一聲,就各自散了。不久,我們又覓得一些木棍回來。大家給它們?nèi)∶?,叫做自己的“尚方寶劍”,我們在河邊劈砍,把蒼耳做子彈,把書包做盾牌……耍累了些,我們就打水漂,比比誰打得更遠(yuǎn),或者靠著圍墻撒尿,比比誰尿得更高。
當(dāng)天色變得像橘皮一樣黃的時候,我們紛紛嘆起氣來,不舍的情愫爬滿一臉。我們悻悻地回家了。
每逢三月三,我們幾個閑不下來的孩子會聚在一起,在王家河邊摘地米菜,野生的,一簇簇的嗖嗖長,像小孩子泛黃的頭發(fā)?;丶伊?,母親便拿來煮雞蛋吃。其實,那些雞蛋的味道像是摻了中藥,并沒有多好聞。
但我們比誰都嚼得要更津津有味兒。
和許多其他的城中村一樣,亮山村是一個喧鬧的、有煙火氣的地方。
小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我有一對翅膀,帶我到蔚藍(lán)的天上去,我會坐在云朵上,興致勃勃地往下看,看上一整個下午,等待落日金黃的舌頭將我卷沒,看亮山村方方正正的體態(tài),看那些晾曬在樓頂?shù)摹⒏甙积R的衣物和被子,看人群隨著我乘云朵攀升而縮小成一粒粒的黑芝麻。
現(xiàn)在我有手機(jī)了,有手機(jī)軟件里的衛(wèi)星云圖。無聊的時候,我總愛在這里面飛翔,彌補(bǔ)我年幼時未竟的夢。從前,旭園路是有山的,但它被挖機(jī)挪走了。亮山村反倒坐落在地勢低洼的地方。我常常和伙伴們在它交錯的腸道中游行,時不時低下頭,收集各種煙盒,摘下它們形態(tài)各異的腦袋,折成一個個小小的信封。那時候,我們還在念A(yù)a、Bb、Cc、Dd,漢字也不會寫,但我們把齁甜的回憶都畫進(jìn)了這些小物件的肚子里。
亮山村外的門面是一切熱鬧的源泉,像它掛在脖子和手腕上的鏈子,上邊滿是五彩斑斕的寶石。這里有嘈雜菜市場、永遠(yuǎn)芬芳的花店,有許多我最愛的早餐店。
岳陽是個三省交界的地方,包容而開發(fā)。因此,那些店子的招牌可謂琳瑯滿目:津市牛肉粉、江西拌粉、武漢熱干面、荊州雜醬面、福州肉燕、魚丸等等……
那會兒我一天只有五塊錢,兩塊錢搭車,五毛錢一次,一共兩個來回。剩下的三塊,大多時候我會稱一小袋子?xùn)|北剁餅或者土家醬香餅,再買一顆鹵雞蛋。有時嘴饞了,我也會走路上學(xué),心一狠,端一碗熱氣騰騰的榨菜鹵粉,邊走邊吃。
無論怎樣,我都不喜歡找家里多要些錢,盡管我媽媽買菜用的那些零錢就放在鞋柜上的酸奶盒子里。
如今,很多有特色的小店和我的童年一起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連鎖蛋糕店、奶茶店之類。不變的是那個上了年紀(jì)的菜市場,依舊是熙熙攘攘的樣子。當(dāng)然,摟著它的亮山村仍舊靜靜地佇立著,像許多其他的城中村一樣,偶爾也會在深夜里咳嗽幾聲。
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那只不過是一些流浪的喵嗚或者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