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華 趙文瑜
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主旨,筆者整合人教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的《芣苢》和《插秧歌》兩首勞動詩歌,設計了詩歌鑒賞課。課前,筆者設計了“編排《芣苢》《插秧歌》情景劇”和“查閱資料,了解甲骨文、小篆中‘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字的寫法并繪制出來”兩項活動。課中,圍繞“誦、繪、演、辨、賽”五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了如下五個任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
任務一“誦”:聚焦語言,把握節(jié)奏,感知勞動過程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是從節(jié)奏入手,思考如何朗誦兩首詩歌,以更好地體現詩歌的情感和呈現的場景。為此,筆者設計了“自由誦讀,掌握字音及斷句”和“分組誦讀,選派學生代表進行誦讀比賽,體會不同的感情”兩項活動。通過以上活動,學生發(fā)現《芣苢》在句式上以四言為主,在誦讀節(jié)拍上多為“二二”節(jié)奏,通過重章疊句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回環(huán)往復之美,朗讀起來有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插秧歌》善用口語,淺白流暢,富有自然、新鮮的意趣,應按照“二二二一”的節(jié)奏朗讀,讀出抑揚頓挫之感。
任務二“繪”:聚焦動詞,營造意境,感受勞動畫面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是找出兩首詩歌在描繪勞動場景時用到的不同動作描寫方法。為此,筆者設計了“展示課前繪制的甲骨文、小篆中‘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字的寫法,并逐一解析”和“找出《插秧歌》中的動詞,描繪畫面,體會蘊含的情感”兩項活動。
學生展示了“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字的小篆體寫法及其含義——(采摘),(取得、獲得);(拾取、摘?。◤那o上成把地取下),(提起衣襟兜東西),(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兜東西),從中發(fā)現整首詩歌專注于采摘的動作,通過“采、有、掇、捋、袺、襭”等一系列動詞的變換,細膩地描寫出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的勞動場景。同樣地,學生發(fā)現《插秧歌》中的“拋、接、拔、插、喚”等動詞按照“拋秧-接秧-拔秧-插秧-呼喚”的順序描繪一家四口農忙時冒雨插秧時的緊張勞動場景,從中可以讀出勞動者緊張忙碌的神情和心理狀態(tài)。
任務三“演”:聚焦場景,把握感情,體會勞動之美
本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分角色表演情景劇,體會兩首詩歌不同的感情”和“分別給兩首詩歌加一個‘詩眼”兩項活動。
在情景劇《芣苢》中,多名學生扮演一群婦女,演繹呼朋引伴去采芣苢,在采摘過程中動作越來越熟練,越采越多直至滿載而歸的場景。一名學生旁白,以散文化的語言配以解說,共同表現女子采摘芣苢時的忙碌和收獲的喜悅。在情景劇《插秧歌》中,學生扮演農夫、農婦、大兒、小兒等角色,共同演繹拋秧、接秧、拔秧、插秧以及呼喚家人吃早餐、農夫應答等場景,表現勞動的繁忙與辛苦。通過詩歌內容解讀和情景演繹,學生找到了《芣苢》的詩眼“樂”(收獲的喜悅)和《插秧歌》的詩眼“忙”(勞作的繁忙)。
任務四“辨”:聚焦異同,提升能力,感悟勞動苦樂
本環(huán)節(jié)的核心任務是小組合作,從主題、勞動畫面、藝術手法、情感表達等方面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學生對比分析后,發(fā)現《芣苢》和《插秧歌》的共同點都是“勞動”主題,都善用動詞刻畫情景。不同點體現在藝術手法、勞動畫面、情感表達三方面:《芣苢》運用重章疊句,以回環(huán)往復的藝術手法描繪一幅婦女采摘芣苢、收獲滿滿的歡樂勞動圖,表達的是勞動者的歡歌;《插秧歌》運用比喻、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烘托等藝術手法,描繪一家人齊心協力、緊張忙碌的插秧情景,凸顯勞動本身的艱辛。
任務五“賽”:由古觀今,擴充積累,培養(yǎng)勞動精神
本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舉辦‘勞動經典詠流傳活動,積累有關勞動的經典詩歌,并談啟示”和“舉辦‘傳承詩意寫詩歌活動,圍繞勞動主題創(chuàng)作詩歌,傳承經典文化”兩項活動。
“勞動經典詠流傳”活動旨在擴展學生的古詩詞積累和作文素材積累,讓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與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皞鞒性娨鈱懺姼琛被顒又荚谀苠憻拰W生創(chuàng)作詩歌的能力,讓學生在表達交流中探討勞動的崇高與美麗,理解勞動在新時期的新內涵,再悟勞動之美。
活動中,學生精選《鋤禾》《憫農》《觀刈麥》《采蓮曲》《陌上?!贰顿u炭翁》等經典詩歌,通過集體誦讀感悟詩歌所反映的勞動精神。在此基礎上,學生創(chuàng)作了如下勞動主題詩歌:“誰在凌晨的街頭走筆/一襲橙衣揮汗灑露/激濁揚清的詩句/誰在曉風殘月里譜曲/一把笤帚輕撫慢撥/明澈干凈的旋律/啟明星牽引離去/漸漸模糊變矮的橙色/行人習慣性忘記/朝陽噴薄暈開路面/一些被忽略的秘密//太空翱翔著勞動揮灑的汗珠/地上徜徉著勞動優(yōu)美的旋律/文字記錄下勞動創(chuàng)造的歷史/勞動讓光榮更加絢爛多姿。”
(作者單位:襄陽市第二十四中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