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散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散文閱讀一直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境遇尷尬: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不遺余力地大談特談;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考試中能拿到分數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教授的不當,包括“教學理念落后,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在教學中肢解教材,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模式化”等;二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包括“閱讀量少,缺少深厚的閱讀積淀”“思維被動化,缺少自我思考能力”等。對此,教師應該如何走出誤區(qū),提升散文閱讀教學的質效呢?
加強對文本的解讀
文本是什么?文本就是我們的教材。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一種教材就是一種文化,編者意圖不同,選擇的教材范文也就不同。不可否認,現行教材中有一些文章似乎不太適合拿來做閱讀教學,也因此,社會上對語文教材的批評頗多。但對于我們每個普通的教師來說,如果你沒有魏書生老師那種勇氣和眼光的話,最好還是認真系統(tǒng)地揣摩編者的意圖,好好鉆研教材。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要引導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其中,教師能否很好地與文本對話尤為重要。散文閱讀教學不同于詩歌、小說、戲劇等,如果不好好揣摩作者在文本中想要表達的情思與感悟,很可能就會產生誤讀,這對于教師來說是最要不得的。學生由于閱歷淺薄產生誤讀情有可原,教師這個領路人卻不能犯錯。因此,個人以為,對于散文的閱讀教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師自身的基本功,積極與文本對話,深挖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fā),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
摒棄閱讀的功利性
其次,散文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教什么?如何教?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教一些技巧和方法。很多教師所傳授的技巧和方法的確令人贊嘆,學生似乎也很容易操作,得分率也較高。然而,這種技巧和方法很多時候是與閱讀割裂的,學生并沒有掌握散文閱讀的核心,即便了解了很多方法,在考試時也是無從下手,這也就是為何在課堂上學生都能跟著老師用某種方法把課文分析得頭頭是道,考場上換一篇文章卻仍是“霧里看花”。試想學生連文章都沒讀懂,到哪里去找關鍵句、去找文眼呢?也難怪學生一下課就把那些所謂的方法拋到了爪哇國。對于學生來說,調整閱讀心態(tài)、認真去讀文章才是真正的要旨所在。在這里,我姑且稱之為“0度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和作者通過作品進行連接,讀者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體驗作者的情緒波動,從而能感同身受、同頻共振;同時,經過基于個人經歷和價值觀的解析,實現自我精神的成長。所以,在散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要想讀懂文章,就必須實實在在地進入文章。段意、主旨、語言鑒賞之類的先放一邊,首先認真去讀,去感悟,去掉所有附加的東西,不將之當作課文來讀,只作為一種文學作品,沒有壓力、沒有任務地去讀。為什么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閱讀一些文章時基本不會存在什么理解障礙,而到了課堂、考場卻總是讀不明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閱讀的功利性。所以,對學生來說,一定要學會摒除雜念,單純閱讀。事實上,讀懂了,理解了文本,后面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讀”的關鍵還在于擴大閱讀量。當前,學生閱讀量過窄,導致整個語文學習都難以為繼,因此,擴大閱讀量對于現代學生來說迫在眉睫。事實上,要想改變整個教育界語文學習的現狀,這絕對是不二之法。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方法和技巧不重要,在有了一定的閱讀量、讀懂了文章之后,一些方法總結和技巧指導是必要的。但對于閱讀基礎薄弱的學生,尤其是起始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還是少講為妙。
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們的散文教學不應當太急功近利,局限于單純的技巧培養(yǎng),而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可以逐步形成一種閱讀習慣,進而提升審美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名人效應以及學生樂于自我表現的心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散文的興趣;還可以利用學生對電影、電視的熱情,由此及彼地引導他們讀一些高水平的散文。散文不同于其他文體的特點就是便于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散文教學更應該指向對人的情感和品質的培育。學生只有人格健康,才能在閱讀中快速調動既有知識進行同化,同時又能靈活順應、接納并整合新知識。而知識上的獲得感又可以進一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學生愿意主動閱讀,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實現良性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慢慢地感受作品描繪的形象,用自己的心靈細細體味散文語言所傳遞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現當代散文的教學,當實現“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境界。它需要教師摒棄錯誤的思維、僵化的模式,用自身的情感去引領學生成長,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當下,如何走出教學的誤區(qū),讓學生愛上散文,發(fā)揮散文的價值,需要每個語文教師進行反思。道路依然漫漫,吾輩應該繼續(xù)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