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保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02
當前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向前推進發(fā)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現代化種植技術在農業(yè)生產領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栽培管理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依托現代化種植技術,切實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推動了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助力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性作物,在南北方地區(qū)都有著廣泛的種植,為更好提升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就需要將關注重點放置在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方面,通過科學選擇品種、合理育苗、科學移栽和后期階段的大田管理,營造一個有利于水稻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以此來發(fā)揮優(yōu)質品種的生產潛力,提升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生長發(fā)育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水稻種植技術與中后期的田間管理措施,希望對更好地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有一定幫助。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產量與品質直接影響到大眾的生活質量。盡管當前現代化農業(yè)生產技術在農業(yè)生產領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但基層地區(qū)的很多種植戶在水稻生產過程中一直堅持傳統(tǒng)的栽培管理方式,種植管理環(huán)節(jié)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普遍表現為品種更新速度較為緩慢,品種適應能力較差,生產潛力不足,大田管理不科學,病蟲害嚴重發(fā)生,藥物使用不規(guī)范。由于種植環(huán)節(jié)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水稻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減產或者絕產的現象,品種生產性能不能夠全面發(fā)揮出來,嚴重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在今后水稻種植過程中,應該從完善種植技術方案入手,明確相應的栽培技術要點和技術規(guī)范,引導種植戶加強中后期的大田管理,構建完善且合理的種植體系,更好地推動水稻種植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一、水稻科學育苗技術
1、水稻品種選擇
安徽省東至縣在選擇水稻品種時,需要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生長周期適中、市場前景較好的水稻品種,以降低銷售風險,提高種植收益。目前在當地推廣應用較好的優(yōu)質高產水稻雜交稻品種有:瑋兩優(yōu)8612、和兩優(yōu)1177、深兩優(yōu)9616、韻兩優(yōu)絲苗、隆兩優(yōu)1307、野香優(yōu)海絲、荃兩優(yōu)851等;常規(guī)水稻品種有:玉珍香(中單晚品種)、黃花占(中單晚品種)、中早39(早稻)、金早09(早稻)、金早47(早稻)等;再生稻品種有:深兩優(yōu)867、新兩優(yōu)223、兩優(yōu)6326、豐兩優(yōu)香1號等。
2、水稻種子精選與消毒催芽
①種子精選
水稻種子在播種前的曬種和種子精選是提高種子質量、促進健康生長的重要步驟。選擇晴朗、干燥的天氣進行曬種,然后選擇開闊、平坦的場地,如曬墊、曬網等,確保種子能夠均勻攤開。將種子均勻地攤開在曬墊上,厚度應適中,太薄可能曬太干,太厚則可能導致內部種子不易干燥。在曬種過程中要勤翻動種子,確保所有種子都能得到均勻的干燥,一般曬1-2天,具體時間根據天氣情況和種子含水量調整。曬種結束之后,要做好種子精選工作,選擇前觀察種子顏色、形狀和大小,剔除發(fā)霉、破損、變色的種子,去除雜草種子、雜質和其他非水稻種子。然后用清水淘洗,并除去病、秕谷,以提高發(fā)芽率、發(fā)芽勢和發(fā)芽整齊度。
②消毒催芽
種子精選完成之后,在播種前還需要做好消毒催芽工作,使用強氯精浸種時,常規(guī)水稻先用清水浸種12小時,雜交水稻用清水浸種6小時,起水晾干2-3小時,再用強氯精10克兌水5-8公斤浸種5-8公斤,浸種的時間根據浸種時的日平均溫度確定,早春總浸種時間一般為24-30小時,夏季一般總浸種時間不超過12小時;使用咪鮮胺浸種時種子精選后直接用25%咪鮮胺乳油5毫升兌水10公斤浸種6-8公斤,浸種時間不宜過長,早春24小時,夏季12小時以內,常規(guī)水稻惡苗病重的品種最好用25%氰烯菌酯乳油浸種。種子浸好洗凈后放入40-45℃的溫水中浸泡10-15分鐘,然后撈出置入瀝水帶中包好,早春還應保暖覆蓋,夏季可直接放入濕潤的環(huán)境中,以促進種子發(fā)芽,每天按時檢查種子的發(fā)芽情況,種子破胸前要保溫,破胸后要注意調整濕度和溫度,如有發(fā)霉、腐爛的種子,應立即清除,避免影響其他種子,當有70-80%的種子萌發(fā)露白之后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3、水稻育苗床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結構良好、透氣性強、pH值5.5-6.5、光照充足的地方建設苗床。育苗前使用整地機對土壤進行深翻,深度在15-20厘米左右,深翻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在整地前,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農家肥、堆肥等,床面寬度在1.2-1.5米左右,床高在15-20厘米左右,苗床長度可以根據需要確定。在苗床制作后,及時進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水稻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也要注意防止積水,避免影響根系生長。
4、育秧盤的選擇
水稻育秧盤是水稻種植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工具,主要用于培育水稻秧苗,常見的育苗盤規(guī)格有561孔、438孔等類型??紫对叫。砻缟L空間越小,但能夠保證秧苗的整齊度;孔隙越大,秧苗生長空間越大,但可能會影響秧苗的整齊度。尺寸大小通常有有30厘米×60厘米、60厘米×30厘米等尺寸。在選擇水稻育秧盤時,需要考慮不同品種的水稻對育秧盤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品種進行選擇。一般來說每畝地需要使用的育秧盤數量在40-60片之間,具體數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使用561孔的秧盤,每畝大約需要45片,使用438孔的秧盤,每畝大約需要55片。
5、水稻播種育苗
安徽省東至縣水稻育苗播種時間在4月底至5月初,播種前準備好育秧盤,使用專門的穴盤,將經過處理的水稻種子按照一定的密度播種到穴盤中,通常每穴播種1-2粒種子。將播種好的穴盤放入提前準備好的苗床上,灌溉透水,上方覆蓋地膜苗床,上方加蓋小拱棚,促進種子萌發(fā)。機插秧育秧要建適應的育秧棚,秧棚地塊可選擇旱地、水田或者已經硬化的地塊,秧棚中間高度3-3.5米,寬度5-6米,邊高2米,透明農膜覆蓋,早春可保溫,夏季防雨,棚內可安裝自動噴水裝置。機插秧每畝用種雜交稻4斤左右,秧盤25-30張,機械播種,暗化出苗露白即可置入育秧棚中,前7天要保持秧盤濕潤,中后期干濕交替,移栽前秧盤濕度不宜過大,注意防治立枯病和其它苗期病害。常規(guī)稻畝用種量6-7公斤,秧齡18-22天左右。選擇晴好天氣及時移栽。
6、育苗期苗床管理
育苗階段要注重做好大田水分管理,溫度管理,肥料管理。秧苗階段保持適宜的濕度是水稻幼苗生長的關鍵。過多或過少的水分都會影響幼苗的健康,一般確保土壤濕度控制在65%-70%。在出苗期至插秧前應通過調節(jié)拱棚內的覆蓋物(如地膜、小拱棚等)和通風來控制溫度,1-2葉期的適宜溫度為22-25℃,2葉期為22-24℃,3葉期為20-22℃。同時,穴盤育苗需要適時供應營養(yǎng),以支持水稻幼苗的生長,應根據水稻幼苗的生長階段,適量施用水溶性肥料,確保營養(yǎng)均衡。在水稻2-3葉期可以按照每畝使用1-1.5公斤的尿素進行將其配制成0.1%的溶液苗床潑灑,潑灑之后要及時灌溉清水,避免出現肥害。在插秧前1周,應通過晝夜通風煉苗,使幼苗適應外界環(huán)境,提高其抗逆性。
二、水稻移栽技術
1、大田整理
移栽之前要做到科學整地,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水稻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深度一般為10-15厘米,做到上實下虛,保障整地后土壤松軟,利于根系生長。同時,田塊內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以利于均勻灌水,另外在移栽前一天整地時,每畝追施餅肥30-50公斤,配方肥25-30公斤。要求做到淺水插秧,寸水活棵。
2、科學移栽
東至縣位于長江南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水稻是該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移栽時間通常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水稻品種和栽培模式來確定。一般而言,東至縣早稻的移栽時間一般在4月底到5月中旬,中稻的移栽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到6月初,晚稻的移栽時間一般在7月底到8月初,機插秧移栽時秧齡一般在20天左右,人工移栽的30-35天左右,葉齡在3至5葉期,秧苗生長健壯,顏色鮮綠,葉色正常,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水稻移栽期間推薦采用機械化插秧方式,選擇使用水稻機械化插秧機開展作業(yè)。一般情況下,水稻插秧株距控制在13-17厘米,行距設置在25-30厘米,插秧深度在1.5-2.5厘米之間,行進速度通常設置在每小時插秧3-4畝地。插秧后要檢查秧苗的直立度、間距均勻度、漏插率、漂苗率等,高質量的插秧應確保每株秧苗都能直立生長,秧苗間距適中,無漏插和漂苗現象。通常情況下,機械化插秧之后大田的漏插率低于5%、漂苗率低于5%、均勻合格率應達到85%以上。
三、水稻大田中后期管理
1、水層管理
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對水層管理的要求不同。插秧后,保持田面水層3厘米左右,以利于秧苗生根和成活,避免水層過深,防止秧苗窒息。插秧后10-15天秧苗返青,此時需要適當降低水層,保持田面水層1-2厘米,以促進秧苗生長。分蘗前期,保持田面水層2-3厘米,以利秧苗分蘗。拔節(jié)期是水稻生長的重要階段,此時需要保持田面水層3-5厘米,以滿足水稻對水分的需求。抽穗期要保持田面水層5-8厘米,以促進花穗發(fā)育和籽粒形成。同時,揚花期是水稻花粉散布的時期需要保持田面水層3-5厘米,以利花粉傳播。灌漿到成熟期應當采用干濕交替灌溉方式,這樣能夠促進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提高結石率,增加利眾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應該注重做好大田的排灌工作,收獲前5-7天要及時進行斷水,方便機械化收獲。
2、科學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第一次追肥在水稻返青期,通常在移栽后的5-7天,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鉀5公斤。第2次追肥在水稻分蘗末期烤田后復水前,通常每畝追施高塔復合肥5公斤左右。當水稻進入到抽穗期之后,應該結合秧苗的生長情況及時追施穗肥,如果葉色暗淡退黃則則表明氮肥缺失,要及時看田塊、看苗追施少量氮肥。如果秧苗生長相對較為旺盛,通常不需要追肥。
3、病蟲害防治
①殺蟲燈防治
殺蟲燈是一種利用光源誘捕害蟲的物理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危害。選擇合適的水稻殺蟲燈例如紫外線殺蟲燈、藍光殺蟲燈等,然后將殺蟲燈安裝在稻田中,通常沿田埂設置,每30-50米設置1個殺蟲燈,通常每公頃設置1-2盞,殺蟲燈的高度要略高于水稻植株,以便于誘捕飛行的害蟲。根據水稻生長階段和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設定殺蟲燈的光源類型、亮度和使用時間,一般殺蟲燈在晚上開啟,可設置為每晚8-10小時。使用期間應該定期檢查殺蟲燈的工作狀態(tài),清潔和更換光源,確保殺蟲燈的正常運行。同時,要定期收集和處理誘捕到的害蟲,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②色板防治
色板防治水稻蟲害的原理是利用昆蟲的趨色性,將害蟲誘集到集色板上,從而達到減少害蟲數量的目的,害蟲在尋找配偶、覓食和避敵時,常常會受到顏色的吸引,通過大田當中設置色板,可以有效地誘捕害蟲,降低害蟲數量,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色板防治水稻蟲害主要適用于稻眾卷葉螟和稻飛虱等,色板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運用細節(jié)需要根據所要防治蟲害種類選擇相應的色板。例如,對于稻縱卷葉螟,應選擇黃色色板,對于稻飛虱,應選用藍色色板,將色板放置在水稻田間,距離地面10-15厘米,色板面積應根據田間面積和害蟲密度來確定,通常每畝設置20-30個色板,色板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沾然灰塵或吸引到其它昆蟲,影響誘捕效果,因此需要間隔2-3周更換1次。
③性誘劑防治
性引誘劑防治水稻蟲害的原理是利用性引誘芯誘捕雄性二化螟成蟲,將害蟲誘集到誘捕器里,從而達到減少二化螟雌蛾孵化害蟲數量的目的。雖然性引誘劑是一種化學物質,但正常情況下是由害蟲自身分泌的,人工釋放是干擾它們的正常繁殖,使正常的雌雄比例受到破壞,繼而使幼蟲的出生率下降,誘捕器安裝誘芯后插入田間,每畝一個即可,高度根據水稻不同生育適當調節(jié)。
④害蟲天敵防治
害蟲天敵是指一類能夠捕食或寄生害蟲的生物,它們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常見的害蟲天體主要包括了寄生蜂,如稻螟寄生蜂、縱卷葉螟寄生蜂等。同時還有捕食性昆蟲如螳螂、蜻蜓、食蚜蠅等。另外,一些鳥類也是害蟲的天敵如燕子、喜鵲、貓頭鷹等。在稻田周圍種植樹木或設置鳥巢,可以為鳥類提供棲息和覓食的條件,幫助防治害蟲。此外,某些微生物制劑,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綠僵菌等,可以寄生在害蟲體內,導致害蟲死亡。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噴施微生物制劑,防治螟蟲、稻瘟病等病蟲害。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以釋放害蟲天敵、噴施微生物制劑等方法進行適行防治。例如寄生性害蟲天敵可以在害蟲危害高峰期到來之前及時釋放每畝釋放量控制在2-3萬只,每間隔7-10天使用1次,連續(xù)釋放兩次,能夠有效防范多種害蟲的繁殖生長。但要注意,在利用害蟲天敵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害蟲天敵的保護,如避免使用對害蟲天敵有殺傷作用的農藥,為害蟲天敵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等。
⑤化學防治
以綠色防控為核心,在高效栽培的基礎上,推行高效低毒農藥進行綜合防治。水稻整個生育期用藥次數控制在2-3次以內,第一次在水稻分蘗盛期,主要預防稻薊馬和二化螟,防治二化螟的藥劑可用800倍1%甲維鹽或者用1000倍5%氯蟲苯甲酰胺兌水噴霧,稻薊馬可用800倍50%吡蚜酮兌水噴霧。第二次在孕穗前期,主要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和稻飛虱,防治紋枯病、稻曲病可用24%噻氟酰胺懸乳劑600倍液兌水噴霧,防治二化螟可用800倍1%甲維鹽或者800倍5%氯蟲苯甲酰胺兌水噴霧,防治稻飛虱可用600倍50%吡蚜酮兌水噴霧。第三次用藥在水稻破口期,主要防治稻瘟病、稻飛虱,防治稻瘟病可用500倍30%三環(huán)唑懸乳劑兌水噴霧,防治稻飛虱選用藥劑和使用方法同上。
綜上所述,水稻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應該從科學選擇品種、合理育苗、科學移栽以及大田管理等幾方面入手,營造一個有利于水稻生長發(fā)育的種植環(huán)境,滿足水稻根系和植株的生長需求,保證養(yǎng)分、水分供給充足,同時要將關注重點放置在水稻病蟲害的針對性防范方面,構建綜合性的防治措施,將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避免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
(作者單位:247230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