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旭
摘?要: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安全與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等息息相關,不僅是中國抵御外部風險的重要屏障,更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推動科技安全納入司法保障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現(xiàn)有的公益訴訟制度、司法鑒定制度以及檢察監(jiān)督制度。在公益訴訟領域,要明確科技安全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通過構建科技安全禁令制度、運用懲罰性賠償規(guī)則等為科技安全損害提供保護和補救;在司法鑒定領域,要強調科技安全損害司法鑒定的公益屬性,科學配置鑒定機構與鑒定人員,建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工作機制,盡最大努力確保鑒定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在檢察監(jiān)督領域,檢察機關在公訴案件中,要對科技安全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并及時提出檢察建議,為服務和保障總體國家安全貢獻檢察智慧和檢察力量。
關鍵詞關鍵詞:國家安全;科技安全;司法保障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03116
英文標題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Judicial Guarante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View
Wang Zexu
(Law School,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security,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ecurit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rrier for China to resist external risk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a key element for enhancing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afety into the judicial security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xisting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judicial appraisal system and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fety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provide protection and remed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fety damag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fety ban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compensation rules. In the field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curity harms the public interest attribute of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scientifically allocate authentication institutions and authentication personnel,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working mechanism,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results of authentication. In the field of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procuratorial organs should maintain the necessary sensitivity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curity in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and make timely procuratorial suggestions, so as to contribute procuratorial wisdom and procuratorial force to serving and safeguard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英文關鍵詞Key Words:National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 Judicial Guarantee
0?引言
2024年恰逢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10周年,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構建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tài)、資源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其中科技安全的提出,是在國際經濟實力和國際科技力量對比發(fā)生明顯變化的背景下,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安全挑戰(zhàn)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需要。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核心科技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力量迅速崛起,在世界高新科技領域的話語權有所加強。司法制度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為重要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中國司法制度以應對愈演愈烈的國際科技挑戰(zhàn),解決科技安全領域的迫切需要,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1?科技安全概述
1.1?科技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18世紀末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顛覆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作坊;19世紀電氣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使電話、電燈、電車進入人們的生活;20世紀50年代之后,生命科學、航空科技、電子技術、核能、互聯(lián)網等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會物質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在每一次科學技術革新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國家抓住機遇從而實現(xiàn)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騰飛,成為時代的領跑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對比是由科技力量決定的,因此科技安全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當前,全球能源價格大幅飆漲,對中國糧食與能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急需以科技提高糧食產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確立了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zhàn)略[1]。利用科技培育良種,大幅提高糧食產量,使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始終高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真正做到以科技安全保證糧食安全。此外,中國加大對新能源開發(fā)、傳統(tǒng)能源利用技術的投入,科技發(fā)展賦能能源安全,極大改善了國家能源結構,不但減輕了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對中國的負面影響,而且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xiàn)。
1.2?科技安全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科技安全作為衡量國家科技實力強弱的重要標準,成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變量。世界主要國家圍繞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技術封鎖、科技立法等方面開展的競爭愈演愈烈。縱觀國際社會的發(fā)展歷史,凡在每一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機遇、保證科技安全的國家,都能夠實現(xiàn)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誡我們要重視科技安全。當前,人類社會迎來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中國已經在5G技術、航空航天、北斗導航等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各行各業(yè)因此獲益,實現(xiàn)了綜合國力的提升。
1.3?科技安全是抵御外部風險的重要屏障
當前,面對外部風險,保證科學技術在平穩(wěn)安全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在關鍵技術領域打破發(fā)達國家的封鎖,才能抵御外部威脅對政治、經濟、國防、生態(tài)等領域產生的負面影響。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fā)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2],科技安全已然成為抵御外部風險的重要屏障。
2?科技安全與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科技安全受到威脅、損害后及時獲得救濟、賠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減小損失,避免損害影響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行政執(zhí)法和提起訴訟是解決科技安全問題的兩種重要手段,但是在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制度暫時不存在的情況下,訴訟的作用較小。受制于資源、手段、能力的限制,行政機關能夠發(fā)現(xiàn)并且處理的案件有限,如果能以訴訟方式彌補行政部門執(zhí)法的缺口,對于科技安全的保護力度將會進一步提升。此外,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安全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一旦遭受侵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必然會遭受影響,甚至可能出現(xiàn)數(shù)量較大的實際損害對象。即便能夠確定實際損害對象,該對象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獨自提起訴訟。為彌補公共利益無人保護的空白,需要建立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制度,由特定主體負責提起訴訟,代表公眾維護國家的科技安全。
2.1?科技安全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性質定位
2.1.1?科技安全民事公益訴訟具有執(zhí)法的類似性質
科技安全民事公益訴訟雖然稱為“民事訴訟”,以訴訟的方式展開,但其根本目的和本質是制止侵害科技安全的行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在這一點上同執(zhí)法活動有類似的性質??萍及踩袷鹿嬖V訟是以司法的方式來執(zhí)行《科學技術進步法》《網絡安全法》《數(shù)據安全法》等科技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是相關法律的公共實施。
2.1.2?科技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是執(zhí)法手段的重要補充
引入公益訴訟制度可以在行政執(zhí)法之外創(chuàng)設另一種維護科技安全的方式,彌補執(zhí)法資源的不足,使更多的損害科技安全案件能夠被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隨著有關科技安全立法逐步完善,執(zhí)法部門的執(zhí)法流程也在漸漸完善,與司法部門相比有著更豐富經驗。因此,在現(xiàn)階段承認科技安全民事公益訴訟的補充性并無不當。
2.2?原告資格的認定
2.2.1?限制行政機關的原告資格
行政機關設立的目的就是維護公共秩序、實施公共管理,本身就具有公益屬性,行政權力天然帶有公共利益的色彩。行政機關在相關領域有維護和保護公益的法定職責,例如在懲治環(huán)境污染、維護生態(tài)平衡、確保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具有廣泛的行政權力[3]。這就意味著行政機關根本不需要通過司法途徑來維護公共權益。除了國家之間動用政府力量進行科技競爭、科技制裁的情況,實施侵害科技安全的主體多為跨國科技公司、機構、個人等民事主體,這類主體與行政機關處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機關可以通過處罰、強制等行政行為進行更有效率的治理。因此,行政機關作為原告提起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將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2.2.2?明確檢察機關的原告資格
科技安全事關國家發(fā)展大計,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代言人,提起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具有完全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在調查收集證據、支付訴訟費用、提供專業(yè)人員、協(xié)調社會資源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能夠應對科技安全案件的復雜要求。但是要保證檢察機關作為原告的謙抑性。我國在《民事訴訟法》《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和司法解釋中,對于檢察機關的定位始終是“法律監(jiān)督職能作用”“督促適格主體依法行使公益訴權,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只有其他組織、機關不去提起公益訴訟時,檢察機關才可以作為原告介入并提起訴訟。立法這樣規(guī)定,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高效率、低成本地達到保護公共利益的目的[4]。所以在科技安全受損害后,檢察機關首先應當督促行政機關利用行政權力維護科技安全,或者督促有關社會組織提起科技安全公益訴訟。
2.2.3?鼓勵社會公益組織積極承擔作為原告的責任
我國在消費者保護、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都有成熟且完善的公益組織,他們在提起公益訴訟、保護公共利益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目前沒有與科技安全有關的公益組織,加之科技安全案件對于科學技術知識儲備、資金實力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暫時不具備依靠社會組織提起科技安全公益訴訟的條件。在總體國家安全背景下,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及政策,由政府牽頭設立科技安全公益組織,為科技安全公益組織提供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支持,鼓勵該類組織作為原告提起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同時,訴訟中會面臨一些程序問題,各級律師協(xié)會可以積極承擔責任,配合科技安全公益組織,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2.3?構建“科技安全禁令”制度
科技安全公益訴訟案件事關國家安全,具有現(xiàn)實的緊迫性,并且這類案件往往涉及技術前沿領域的問題,復雜程度不言而喻。原告取證、法院調查、鑒定機構鑒定等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僅僅依靠訴訟程序發(fā)揮作用難以滿足科技安全保護的迫切需要,因此需要探索建立科技安全禁令制度,預防損害結果的發(fā)生和擴大,防患于未然。
2.3.1?科技安全禁令的頒布條件
傳統(tǒng)意義的訴前禁令是指申請人為及時制止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的侵權行為,或有侵害之虞的行為, 在起訴前請求法院做出的禁止或限制被申請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強制命令[5]。在科技安全公益訴訟制度下,在科技安全受損害前或者損害伊始,由原告向法院申請頒布科技安全禁止令,及時制止損害發(fā)生或者防止損害的擴大。在此語義下,科技安全禁令的頒布條件如下:第一,向法院申請禁止令的主體必須具有原告資格;第二,申請人需有證據證明被告的行為具有嚴重危害國家科技安全的可能,或者正在實施危害科技安全的行為;第三,被告的行為不加以阻止將對科技安全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法院應該嚴格審查科技安全禁令的適用條件,以防止申請人濫用權利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2.3.2?科技安全禁令的執(zhí)行
如果損害科技安全的行為通過禁令得到阻止,并且經過評估沒有造成實質、潛在的影響,此時便不再需要進入訴訟程序,最終達到節(jié)約司法資源、降低社會影響的目的。禁止令執(zhí)行需要相關行政部門的協(xié)助,科技部門、公安機關等協(xié)同工作,確保禁止令的執(zhí)行力度與有效落實。
2.4?懲罰性賠償規(guī)則
懲罰性賠償是由受訴法院對侵權行為人做出的賠償數(shù)額高于實際損害數(shù)額的一種懲罰,具有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等諸多功能[6]。目前,在公益訴訟領域應用懲罰性賠償規(guī)則較多的是環(huán)境保護公益訴訟,法院的判決不僅包括金錢賠償,還會要求行為人承擔生態(tài)修復的責任,通過支付費用或者提供勞務的方式來實現(xiàn)[7]。即使環(huán)境侵權人所造成的直接損害較低,也可能會面臨高額的懲罰性賠償,不但達到了懲罰的目的,也很好地預防了其他主體再實施類似的行為[8]??萍及踩艿綋p害后,對于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有更加突出的潛伏性特征,此時可以借鑒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經驗,賦予原告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一旦原告勝訴,法院判決被告不僅承擔直接損失,還要承擔受當前科技水平制約尚未顯現(xiàn)的間接損失,增加科技安全破壞者的違法成本,警示教育其他主體不要實施類似行為。
3?科技安全與司法鑒定制度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安全包括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科技風險治理“三位一體”[9],在此語義下,凡是損害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科技風險治理的因素,都屬于對我國科技安全的損害。司法鑒定在科技安全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司法鑒定具有客觀性和公正性,能夠避免主觀臆斷和主觀偏見的影響,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其次,司法鑒定具有專業(yè)性和技術性,能夠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科技安全損害進行深入分析與評估,為相關部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此外,為了保證法官審判案件的科學性與公正性,需要依托司法鑒定制度對涉及的專業(yè)性問題進行鑒別與判斷,并提供鑒定報告。但是,基于科技安全類案件的特殊性,現(xiàn)有的司法鑒定制度尚無法滿足鑒定活動的需要。
3.1?明確科技安全損害司法鑒定的公益屬性
科技安全司法鑒定制度作為科技安全與法律領域的重要交匯點,承載著維護國家科技安全、保障公眾權益的重要使命。其公益屬性不僅體現(xiàn)在為公眾提供公正、客觀的科技安全鑒定服務,更在于通過其專業(yè)性和權威性,推動科技安全的整體提升和社會秩序的和諧穩(wěn)定。當前,我國司法鑒定機構分為3種類型:一是偵查機關內設的鑒定機構;二是依托國有事業(yè)單位設立的鑒定機構;三是依托社會市場主體設立的鑒定機構。
第一種類型因“自偵自鑒”容易缺乏公正性和中立性而廣受詬?。坏诙N類型的鑒定機構雖然擁有業(yè)界前沿的專業(yè)知識,但其主業(yè)不是鑒定工作,所以沒有主動參與鑒定業(yè)務的積極性。因此從2005年開始,為了利用市場競爭的優(yōu)勢來提高司法鑒定的質量和效率,國家致力于推動司法鑒定市場化[10],最終形成了市場化的非公益性制度架構。為了保證司法鑒定的中立性和客觀性,市場化是司法鑒定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司法鑒定所具有的本源的表征應當是公益性[11],鑒定機構的公益性與市場性并重逐步成為社會共識。對于一般的司法鑒定案件,市場性與公益性并重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安全具有受損主體特殊、影響范圍廣大的特點,尖端領域科技安全受損害甚至會對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這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相較于其他案件,如果科技安全損害鑒定放任市場調節(jié),必然會產生市場私益與社會公益之間的沖突。
科技安全受損案件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必然會產生高昂的鑒定費用,為了保障科技安全損害鑒定的公益屬性,國家應該成立科技安全訴訟專項基金,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戶,相應鑒定費用均由基金賬戶承擔,確保鑒定活動不受高額成本的影響。同時可以對鑒定機構進行專項補貼,使其減免相應的鑒定費用。
3.2?科學配置鑒定機構與鑒定人
3.2.1?配置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
2008年中央政法委員會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遴選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的意見》,2010年遴選出10家“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12]??萍及踩珦p害案件鑒定涉及到許多前沿領域的新技術,不僅需要借助實驗室設備,更需要有專業(yè)的鑒定人員來進行操作,當前的10家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不一定完全有能力獨立進行科技安全損害的鑒定活動。為了使鑒定更具有權威性,可以成立專門鑒定機構,同時在原有的鑒定機構基礎上進行專業(yè)化改革,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安全領域的鑒定能力。
3.2.2?完善鑒定人準入制度與人才培養(yǎng)體系
首先,設立嚴格的準入條件,鑒定人不僅要有豐富的相關科學技術知識,更要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科技安全涉及國家安全,鑒定人員必須經過更加嚴格的政治審查方能參加工作。其次,改革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針對科技安全損害司法鑒定設置相應的專業(yè),培養(yǎng)專業(yè)的科技安全損害司法鑒定人才。
3.3?建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工作機制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安全損害評估是一個涉及面較廣的系統(tǒng)性工程,嚴重的科技安全損害案件有可能會涉及到司法、教育、商務、農業(yè)、國土甚至國防等多個部門,如果將所有部門都牽扯到司法活動中,那么對于誰負責主持鑒定工作會出現(xiàn)爭搶、推諉的情況。對于特殊領域的司法鑒定活動,應該出臺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來確定主要的管理部門。例如,在環(huán)境污染鑒定領域,2018年司法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共同發(fā)布《環(huán)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登記評審細則》,該細則確定了由司法行政部門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主管部門共同牽頭組織進行環(huán)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資格審查工作,環(huán)境保護部門輔助司法行政部門對環(huán)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質量進行保障[13],這樣使各個部門的責任更加明確,既有主要牽頭部門,又有協(xié)助保障部門。科技安全損害司法鑒定的工作可以借鑒該經驗,由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科學技術部門、國家安全部門等進行輔助、監(jiān)督,各部門協(xié)調統(tǒng)一,共同建設和管理科技安全鑒定機構。
3.4?落實專家輔助人制度
專家輔助人制度是指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讓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專業(yè)問題發(fā)表見解??萍及踩痉ㄨb定形成的鑒定意見必然包含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專業(yè)的思維方式以及表達方式。其固有的技術性和科學性使得一般的訴訟參與者無法與鑒定人進行有效交流。從功能上看,將專家輔助人制度落實到科技安全類訴訟案件,具有補強當事人的訴訟能力的價值。當原告或者被告針對鑒定意見提出問題時,鑒定人只要運用一些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專業(yè)術語稍加解釋,就能巧妙化解,使得雙方當事人的質證活動難以繼續(xù)推進。專家輔助人制度的基本任務就是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借助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知識來補足當事人的質證能力,防止在質證過程中出現(xiàn)過于專業(yè)的問題而導致質證流于形式。在科技安全受損害的案件中,專家輔助人可以憑借自身的科技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重新審視鑒定意見,發(fā)現(xiàn)其中可能存在的錯誤,排除當事人的疑惑,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和重新鑒定的情況。其次,具有輔助法官判斷案情的價值。將專家輔助人制度落實到科技安全受損的案件中,可以幫助法官更好地理解鑒定意見中的具體內容,做到“兼聽則明”,化解法官對鑒定意見中某些問題的疑惑??萍及踩惏讣绕胀ò讣邔I(yè)性,專家輔助人的引入,不僅可以在審查鑒定意見時為法官提供智力支持,還可以幫助法官在自由心證的過程中衡量鑒定意見證明力的大小[14]。在日常的審判實踐中,就有法院聘請專家學者參與訴訟的實例, 這也說明了現(xiàn)代司法對專家輔助人的現(xiàn)實需求[15]。
4?科技安全與檢察監(jiān)督制度
面對復雜、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科技安全檢察監(jiān)督制度旨在化解司法活動中出現(xiàn)的科技安全風險和隱患,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檢察機關屬于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有權監(jiān)督相關領域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檢察機關有權打擊侵犯科技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并通過檢察建議的方式糾正行政機關的不當行為,及時督促科技安全公益組織發(fā)揮作用,維護國家法治建設的同時為國家科技發(fā)展提供健康、有序的環(huán)境。
4.1?提起和支持公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共十章,四百五十二個條文,四百八十三個罪名,其中沒有關于危害科技安全的準確罪名,按照罪刑法定原則不能以“危害科技安全”的罪名定罪量刑。但是科技安全的內容涵蓋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公共安全以及科技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等諸多方面,檢察機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嚴格審查案件中危害國家科技安全的因素還是相當必要的。在國家安全領域,對為境外間諜組織竊取我國科技成果的行為零容忍;在知識產權領域,嚴格保護我國科研機構、科技公司的科學技術專利;在網絡犯罪領域,嚴厲制裁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侵犯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犯罪分子。同時,嚴格保護科研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檢察機關在考慮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時候,宜將以上情況考慮在內,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及時提起公訴,請求法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使通過犯罪手段危害國家科技安全的責任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4.2?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檢察建議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最大的特點是實踐先行[16]。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檢察建議逐漸從社會治理領域進入民事、行政訴訟中,最終實現(xiàn)民事、刑事與行政訴訟全覆蓋。通過檢察建議的方式,檢察機關在服務科技發(fā)展、保障科技安全、參與科技領域的綜合治理等方面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服務和保障總體國家安全戰(zhàn)略貢獻檢察智慧與檢察力量。具體而言,檢察建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作用。
4.2.1?再審檢察建議
再審檢察建議包括民事再審檢察建議和行政再審檢察建議,其中民事再審檢察建議屬于原創(chuàng)性概念[17],是基于我國現(xiàn)實國情獨創(chuàng)的全新民事檢察監(jiān)督制度,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無論是民事再審檢察建議還是行政再審檢察建議,對于與科技安全有關的訴訟案件,檢察院如果發(fā)現(xiàn)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具有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再審情形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如果發(fā)現(xiàn)調解書中的內容損害科技安全和社會發(fā)展利益的,必須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但科技安全類案件往往疑難復雜、社會影響深遠,法院和檢察院應當加強溝通,實時分析和交流在辦理科技安全類案件時出現(xiàn)的普遍性、導向性問題,減少因法律和案件的不同認識導致的司法資源浪費。
4.2.2?糾正違法檢察建議
檢察院在有關科技安全訴訟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法院、行政機關有違法行為,可能影響法院公正審理和判決執(zhí)行的,檢察機關應及時提出檢察建議予以糾正。在正式的檢察建議發(fā)出之前,檢察機關可以采取約談的方式糾正法院、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或者違法行為[18]。作為一種高效的管理方式,約談不僅能夠對行政機關的行為產生強有力的影響,更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能夠滿足科技安全保護的需要,在糾正違法檢察建議中具有重要作用。
4.2.3?公益訴訟檢察建議
檢察院如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對科技安全、科技發(fā)展負有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怠于履行職責,使得國家科技安全利益受損,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督促依法履職的檢察建議。如果行政機關在接到檢察建議后仍怠于行使職權、不糾正違法行為,檢察機關為了維護科技安全利益,應當及時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4.2.4?社會治理檢察建議
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行政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è)等主體存在科技安全治理的共性問題和不足時,由檢察機關向各個主體提出檢察建議,協(xié)調各個部門的科技安全防范治理工作,優(yōu)化全社會的科技發(fā)展路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檢察機關要做好社會調查與專業(yè)咨詢,對于疑難案件和專業(yè)性較強的案件要充分咨詢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提升意見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確保檢察建議能夠真實、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19]。
同時還需要簡化檢察建議提出程序。當前,檢察系統(tǒng)內部對監(jiān)督工作的規(guī)定頗為復雜。一是審批程序較為嚴格,不少工作都需要報請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二是工作標準要求較高,尤其在調查取證方面盡量向訴訟標準看齊[20],這就導致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需要時間和過程。而科技安全類案件往往具有緊迫性,對科技安全有益的檢察建議提出越早,對國家的科技發(fā)展越有利。檢察機關可以嘗試簡化科技安全檢察建議程序,賦予檢察官更大的權力。針對簡單案件,如行政機關、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è)、科研學者等存在的瑕疵行為,檢察官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予以提醒,無需啟動復雜的辦案程序。
5?結語
本文從公益訴訟、司法鑒定、檢察監(jiān)督等多個領域思考科技安全損害案件的司法保障路徑??梢钥吹?,在我國現(xiàn)有的公益訴訟制度基礎上稍加調整,創(chuàng)造性地適用禁令制度與懲罰性賠償規(guī)則,可以實現(xiàn)訴訟領域的有效保護;通過科學配置鑒定資源、借助專家輔助人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科技安全案件的鑒定壓力;檢察機關除了提起公訴以外,借助我國特有的檢察建議制度,能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安全保護之路。但是,科技安全保護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未來利用好現(xiàn)有司法制度的同時,仍需加強科技安全立法、執(zhí)法、監(jiān)察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最終實現(xiàn)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科技風險治理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常欽.人民時評: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N].人民日報,2021-11-16(05).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3]?劉學在.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解析[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1(2):15-23.
[4]?蔡虹.檢察機關的公益訴權及其行使[J].山東社會科學,2019(7):104-109.
[5]?劉晴輝.正當程序視野下的訴前禁令制度[J].清華法學,2008(4):137-143.
[6]?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0(4):112-122,206-207.
[7]?王莉,郭玲.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正當性及適用規(guī)則調適[J].海峽法學,2023,25(3):65-77.
[8]?鐘瑞友,王波,路志鵬.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探究[J].中國檢察官,2023(15):56-59.
[9]?周寧南,翟一鳴,李艷.新安全格局下的科技安全:重要意義、現(xiàn)實挑戰(zhàn)與對策思考[J].國家安全研究,2023(4):34-51,164.
[10]?于淇川,侯德福,劉技輝,等.司法鑒定市場化下的公益性危機及其應對[J].醫(yī)學與法學,2023,15(3):92-98.
[11]?李蘇林.我國司法鑒定公益性問題省思與改革探究[J].中國司法鑒定,2019(3):55-61.
[12]?郭華.健全統(tǒng)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思路轉向[J].中國司法鑒定,2015(1):1-7.
[13]?蔣亞娟,肖歌予.環(huán)境損害司法鑒定制度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21(3): 10-20.
[14]?宋麗娟.關于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發(fā)展完善的探討[J].中國司法,2015(8):43-45.
[15]?李永泉.功能主義視角下專家輔助人訴訟地位再認識[J].現(xiàn)代法學,2018,40(1):157-167.
[16]?秦前紅,王雨亭.檢察建議類型的制度反思及功能性重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3(6):90-101,184-185.
[17]?范怡倩.論民事再審檢察建議制度的三重困境與出路[J].中國法律評論,2023(6):94-109.
[18]?石賢平,劉旭東.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jiān)督程序的制度構建[J].行政論壇,2023,30(3):144-153.
[19]?曹化,蔣昊.社會治理檢察建議促進訴源治理[J].人民檢察,2023(S2):125-126.
[20]?秦前紅,陳家勛.打造適于直面行政權的檢察監(jiān)督[J].探索,2020(6):68-83.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