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金鳳 李志新 萬紅 王壽丁 慕玉梅
[摘 要]在“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在化學學科觀念的引領下進行科學探究,從宏觀、微觀和符號表征上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可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構建知識體系。而“任務群”驅動下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讓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從關注具體知識向關注學科觀念建構轉變,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學科觀念;原電池;任務群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8-0057-04
“任務群”驅動下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身于復雜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問題,能夠讓知識生成更加流暢自然,課堂更加充滿生機活力。本文以“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的教學為例,探討基于“任務群”的驅動性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多重任務的驅動下深度學習,從本質上理解原電池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教學主題內(nèi)容和學科觀念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化學反應與電能”主題下的重要內(nèi)容,在學習此內(nèi)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電解質的電離、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知識,對變化觀、微粒觀、能量觀有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可以充分展示化學中的實驗觀、能量觀、微粒觀、變化觀等觀念,與這些學科觀念相關的具體內(nèi)容見表1。
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形成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思想、觀點和方法[1]。學生通過學習“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重要應用,并從實驗觀、能量觀、微粒觀和變化觀等四個不同的角度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電化學反應原理和規(guī)律,進而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實現(xiàn)由知識到能力再到素養(yǎng)的轉變。
二、教學流程
本次課堂教學主要包含情境導入、原電池工作原理探究、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微觀探析、設計原電池等四項任務。具體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任務群”驅動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在實驗探究中認識原電池反應的本質,并通過搜集證據(jù)進行推測和論證。同時,在每一項任務下教師都設計引導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中探究,從離子反應的角度去分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理解電極反應的本質,探尋“變化”之因。
三、預期目標
化學觀念是內(nèi)隱于課程教材知識體系當中并隨知識層次的推進而發(fā)展深化的,是中學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靈魂[2]?!叭蝿杖骸蹦軌蛘{(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從宏觀、微觀和應用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轉化、遷移和應用,從而認識化學的應用價值。本次教學的認知角度和行為目標如圖2所示。
學生從宏觀的實驗現(xiàn)象認識銅鋅原電池,認識化學變化和能量轉化,獲得證據(jù),形成模型認知,進而形成實驗觀和能量觀;從微觀角度對原電池中的宏觀現(xiàn)象及其變化進行闡釋,發(fā)展變化觀和微粒觀;從知識應用的角度自主設計原電池,樹立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意識。
四、教學過程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中的“任務群”成為聯(lián)系具體學科知識和學科觀念之間的良好紐帶。學生在問題驅動下主動探究,既有助于具體學科知識的習得,又有利于形成化學學科基本觀念。
(一)“趣味實驗”導入主題
通過趣味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 ,引出學習主題:取出一張生日賀卡,旁邊引出兩根導線,導線連接一個用電光紙包裹的小盒子,向小盒子中先倒入一些蒸餾水,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然后再倒入某液體,觀察并思考。
教師:向這個小盒子中加入蒸餾水和某液體后,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
學生1:加入蒸餾水時沒有現(xiàn)象,加入某液體后賀卡燈光開始閃爍,并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說明有電流通過賀卡。
教師:第二次向小盒子中加入的是稀硫酸,為什么加入稀硫酸后燈光開始閃爍呢?
學生2:硫酸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可以電離出H+和SO[2-4],具備導電的功能,同時在兩個電極和導線的輔助下,整個裝置構成了閉合回路,從而形成了原電池,因此賀卡有電流通過,燈光開始閃爍。
教師:此時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學生3: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設計意圖:真實的情境可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盒子中有兩個金屬片(即鋅片和銅片),并介紹加入的液體是稀硫酸,使學生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電源,從而體會化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二)原電池工作原理探究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藥品,按照要求開展實驗探究,主要活動如下:(1)將鋅片和銅片分別放入稀硫酸中,觀察現(xiàn)象;(2)將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并接入檢流計,觀察現(xiàn)象;(3)將兩個電極都換為銅片,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4)將溶液換為蔗糖溶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5)將兩個電極換為銅片和銀片,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四組實驗的現(xiàn)象是否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學生4:將鋅片和銅片分別放入稀硫酸中,鋅片表面產(chǎn)生大量氣體,而銅片表面無現(xiàn)象,因為鋅能從酸中置換出H2,而銅不能。
學生5:用導線相連后,可以看到銅片表面產(chǎn)生大量氣體,檢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產(chǎn)生了電流。
學生6:將兩個金屬片都換為銅片,沒有任何現(xiàn)象,檢流計不偏轉。
學生7:溶液如果是蔗糖,檢流計不偏轉,因為蔗糖是非電解質,溶于水后溶液中并沒有電離出離子。
學生8:將兩個電極換為銅片和銀片后,沒有任何現(xiàn)象。
教師:這幾組實驗有何不同?你能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學生9: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1)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電極;(2)電解質溶液;(3)構成閉合回路;(4)可自發(fā)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教師:鋅和銅哪個更容易失去電子?電子的轉移方向是怎樣的?你能否結合學過的化學知識找出電池的正負極和相應的反應類型?
學生10:Zn更容易失去電子,電子沿著導線流向Cu,電流方向是從Cu流向Zn,因此Cu電極是電池的正極,Zn電極是電池的負極。
學生11:負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科學探究,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化學電源構成的條件和反應的本質,進而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問題的設置層層推進,使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化學變化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在探究中自我建構實驗觀和變化觀。
(三)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微觀探析
從微觀的角度解釋如下問題:(1)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哪些?(2)根據(jù)電子的流向能否分析這些離子的移動方向是怎樣的?(3)如何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方程式?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幾組實驗探究了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和電子的轉移情況。那么電解質溶液中有哪些離子?這些離子又是如何移動的呢?
學生12:溶液中的離子有H+和SO[2-4]。
學生13:負極失去電子帶正電荷,會吸引溶液中的陰離子,因此陰離子移向電池的負極;正極得到電子帶負電荷,會吸引溶液中的陽離子,因此陽離子移向電池的正極。
教師:能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正負極得失電子的情況書寫電極反應式?
學生14:負極:Zn - 2e- =Zn2+;正極:2H+ + 2e- =H2↑;總反應:Zn + 2H+ = Zn2+ + H2↑。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原電池反應的本質,需要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電極表面發(fā)生的反應和溶液中離子定向移動的規(guī)律等,以此引導學生在思考中自主建構微粒觀和變化觀,實現(xiàn)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完美統(tǒng)一。
(四)自主設計原電池
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的宏觀模型,自主設計原電池裝置。
實驗用品:鋅片、銅片、鐵片、石墨棒、電流表、導線若干、金屬夾、燒杯若干;橘子若干、CuSO4溶液、FeCl3溶液。
教師:能否根據(jù)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原電池呢?
學生動手操作,組裝原電池,裝置如圖3所示。
一些學生受課本的啟發(fā),拿橘子做電池,如圖4所示,其中圖4b是學生用濕巾蘸取NaCl溶液后將兩瓣橘子連在一起。
教師:為什么用濕巾也能有電流產(chǎn)生?
學生15:濕巾上的NaCl溶液可使電路閉合,從而形成電流。
設計意圖:學生在理解了原電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后,自然會產(chǎn)生自主設計原電池的意愿。因此,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原電池的設計,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將“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貫穿于化學教學中。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3]。通過“任務群”中的驅動性問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探究,并通過實驗觀察、模型認知、科學探究等形式,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學習所要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五、教學反思
(一)“任務群”驅動,保證學習效果
本課教學以真實的情境為依托,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探究,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練就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習能力[4]。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驅動—設計實驗—科學探究—分析討論—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深入研究問題,并進行探究和交流,從而將學生、教師和知識這三個課堂要素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二)巧設問題情境,提升教學效果
將問題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始終,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引導下探究、理解和分析,實現(xiàn)更多的自主性和參與性。例如,在對原電池工作原理進行微觀探析時,通過分析離子種類、電子流向、兩個電極得失電子情況、離子定向移動規(guī)律等問題,學生從微觀上理解了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巧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還能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認識知識的本質,為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突破學習難點提供可靠保障。
(三)架構起知識和素養(yǎng)的橋梁
化學學習要以知識為依托,素養(yǎng)為目標,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分析力、設計力、應用力,使知識在多樣情境中不斷遷移,從而達成建構化學觀念的目的。在教學中還要兼顧不同學生的不同優(yōu)勢以及個體水平的差異,通過搭建學習小組,及時讓學生共享學習成果,彌補自身學習中的不足。
化學學習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不是具體的專業(yè)知識,而是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化學思想觀念[5]?!叭蝿杖骸彬寗酉碌幕瘜W教學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進行自主探索,找尋科學世界的規(guī)律,在獲取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而使化學課堂不斷散發(fā)出“科學味”。
[? ?參? ?考? ?文? ?獻? ?]
[1]? 畢華林,萬延嵐.化學基本觀念:內(nèi)涵分析與教學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4(4):76-83.
[2]? 盧巍.對化學基本觀念及“觀念建構”教學的認識[J].當代教育科學,2010(18):62-64.
[3]? 李小靜.轉變學習方式:學科教室的應然追求[J].化學教學,2018(7):27-31.
[4]托爾普,賽奇.基于問題的學習:讓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M].劉孝群,李小平,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5]? 宋心琦,胡美玲.對中學化學的主要任務專論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學教育,2001(9):9-13.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