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象征美好寓意的豆腐菜品 攝影/ 王小剛
據(jù)史料記載,泰山豆腐宴歷史悠久,是伴隨著歷代古帝王在泰山的封禪祭祀活動中應(yīng)運而生的。貴為天子的古帝王為答謝上天的授命之恩,不辭辛勞登臨泰山,為表誠心敬天封禪前必“沐浴更衣、素食潔心”。伴隨著兩千年的泰山封禪祭祀活動,以泰山豆腐為主題的泰山豆腐“御膳”招牌應(yīng)運而生,影響至今。
泰山豆腐宴自漢武帝開始,便是封禪飲食中的主要組成。宋代豆腐宴的制作技藝更加高超,品種更加豐富;明清時期更是到了鼎盛狀態(tài)。豆腐宴歷經(jīng)千年,傳說先后有72位皇帝品嘗過,已融入了封禪程序中,實現(xiàn)了皇家御膳文化與泰安當(dāng)?shù)仫嬍硞鹘y(tǒng)的完美融合。在歷代傳承的過程中,豆腐宴不斷吸取和改良菜品制作工藝,又融入了泰山文化、封禪文化、民俗文化因子,逐漸形成了獨具當(dāng)?shù)靥厣拇硌缦?。如今,更是已?jīng)從皇家“御膳”被端上了大眾的餐桌。
泰安老式豆腐的制作工具 攝影/ 王小剛
有人說,世界上最治愈的東西,無非人間煙火。歡喜時,我們在食物中尋找幸福;悲傷時,我們在食物中尋找慰藉。現(xiàn)在我們能品嘗到泰山豆腐宴,必須得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泰山豆腐宴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吳士國。
正是吳士國和他的烹飪團隊,走訪名廚、查閱資料、潛心研究,不斷挖掘和豐富泰山豆腐宴,才有如此美味。
現(xiàn)在的泰山豆腐宴菜品種類十分豐富,講究營養(yǎng)與美味、菜品與文化的搭配。冷菜為四美碟、四配碟,擺放講究,兩兩相對。上菜的順序上也很講究,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都有嚴格的要求。選料用當(dāng)?shù)靥厣撂禺a(chǎn)和豆腐,以體現(xiàn)當(dāng)?shù)孛袼孜幕笆来鄠鞯亩垢幕岵藶槭乐鞑?,代表或祭祀或封禪泰山的十二位帝王,如“吉祥納?!北闶窃诶^承康熙年間的宮廷御菜“布袋雞”的制作工藝基礎(chǔ)上融入素食文化演變而來;“福氣滾滾”來源于傳統(tǒng)魯菜“干炸豆腐丸”,當(dāng)年乾隆皇帝曾品嘗此菜大為贊賞并取雅名“龍眼金球”,等等。可見,泰山豆腐宴是皇家御膳文化與泰山傳統(tǒng)飲食完美融合的見證。
泰山豆腐宴在制作工藝上,講究蒸、炸、煎、炒、扒、燴等,樣樣俱全。菜品品相上體現(xiàn)的是葷菜素食、素菜葷味,以素為主,葷素兼?zhèn)?,達到了吃魚不見魚、吃雞不見雞,只享其味不見其物的境界。泰山豆腐色如白玉,嫩而不散,入鍋煮食肉,以油烹之勝山珍,以鹽腌之勝海味,堪稱天下美食一絕。
如今,泰山豆腐宴(豆腐傳統(tǒng)制作技藝)項目,在2016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2021年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