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軒
電影《紅船》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李大釗受邀到南開大學講課,臺下有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所質疑:“將外國思想引入中國,符合我國實情嗎?”
聽到這,李大釗用自己腳上的布鞋與學生們腳上的皮鞋作比喻:“穿洋鞋,一樣可以走自己的路?!?/p>
這堂思政課上的一番話,解開了學生心中的疑惑。
一棵樹,根正了才能長得好,根要是歪了,長得再高,風一吹就容易倒。對鑄魂育人來說,思政教育就是這個根。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特別記掛思政教育?!读暯皆谡憬芬粫刑岬?,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率先垂范,從2003年到2007年連續(xù)5年為高校和黨校師生作過5場報告或講話。在此后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多個重要場合,他數(shù)次就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如今,全社會已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意義。但現(xiàn)在的思政課堂,老師“上不好”,學生“不想上”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曾有老師調侃:“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彪m說得扎心,但很真實。
一場考試定績點
思政課作為一門“在頭腦當中搞建設”的課程,學習效果不一定體現(xiàn)在學期內,也不一定反映在試卷上,也許到了學生人生的某個十字路口,意義才會凸顯。
一些高校對思政教育的評價維度還比較單一,只用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許多學生認為思政課考試就是“背多分”“抄必得”,平時上課聽得快睡著,有的還翹課,全靠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
加之思政課的應用效果沒有那么立竿見影,讓學生產生“刷分課”“考試課”的印象,也就不會把思政課當作真正有用的“學習課”。
上課管講不管效
作為一門覆蓋全校學生的公共課,思政課老師授課任務重、工作壓力大是必然的。然而,有的老師卻沒有化壓力為動力,信奉“佛系教學”,采取“任務導向”,只管按時打卡“賺工分”,完成工作量、達成KPI。至于學生是否聽進去了、思考了、理解了,統(tǒng)統(tǒng)不甚上心。
只管課堂的“上半篇”,不管課后的“下半篇”,思政課的育人閉環(huán)缺了重要一段。當“單向輸出”取代“雙向互動”,思政課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更談不上教學相長了。
一份教案用N年
課還是那門課,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但講臺下的學生每年都在變,校園外的世界也日新月異。青年學生正處在思想最活躍的年齡,高校學子又來自五湖四海,腦袋里的問題、心里的困惑五花八門。但有的老師用一份講義、教案、課件“包打天下”,以“不變”應“萬變”,上課無非是把PPT念一遍。如此上課,自然跟不上時代發(fā)展。
往深里說,就是一部分思政課老師只把三尺講臺當“飯碗”,缺乏立德樹人的大情懷,不愿意下功夫、花精力,這樣的課程缺乏針對性、吸引力,也就成為必然。
原地打轉少積淀
很多思政課老師是從一座象牙塔走進另一座象牙塔,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師門”的“三門”教師。在走上教師崗位后,或是因為沒機會,或是因為不愿意走出校園,很少到社會生活中調研,肩上的“露水”和腳下的“泥土”都太少了。對社會了解不深、對人民感情不夠,課堂上缺少鮮活的故事,便只??菰锏睦碚?,像個“復讀機”。
還有的老師積淀不夠、底氣不足,在遇到學生的困惑時,選擇“繞著走”“挑著答”,難以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
淺嘗輒止缺深度
思政課是一門非常考驗教師水平的課程,能不能講出深度、講得透徹,體現(xiàn)著其“功底”。
思政課已成為大中小學一體連貫的教學整體,學生從上小學起,就開始接觸思想品德課、時事政治課等,如果到了大學課堂還只是照本宣科,學生自然也就失去了興趣。就像有的學生反映:“大學老師課堂上教的理論,在高中就已經學過,到了大學無非是再聽一遍,考前看看課本背一背就行了?!?/p>
紙面扶持難沸騰
思政課的重要性早已無需贅言,但在實際執(zhí)行層面,卻還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有的學校對思政課的扶持政策停留在紙面上,看上去很美,實際上仍然存在教師配備不足、課時壓縮嚴重等問題。在一些學校,思政課教師在職稱評審、課題申報等方面,名額少、比例低,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壓力很大。
自身不正引歧途
最值得警覺的是,一些思政老師自身價值觀有偏差,把西方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那一套觀念帶到課堂上,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比如,安徽省廬江中學所謂的“教學名師”曾在公開講座上傳播不當內容,引起輿論嘩然。還有的思政老師自身品行不正,陷入師風師德淪喪、學術不端、科研造假的事件中,這樣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
思政課是一個載體,里面裝的內容很多,小到為人處世,大到方針政策。思政教學清單越長,代表國家對青年一代的期許越大。
營造教學“好氣候”,需要各方一起“添柴加料”
上好思政課需要拓展“課堂半徑”,統(tǒng)籌學校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形成育人合力。要在社會大課堂中講好思政課。例如,杭州市啟用的新時代協(xié)商民主實踐中心,就是學生體驗協(xié)商民主制度優(yōu)勢的好載體,這樣的思政體驗課不妨再多一些。
找到評估“金尺子”,制定科學的“度量衡”
評估講臺上的老師,不能只用工作量、課時數(shù)與老師的優(yōu)良等次簡單畫等號,而要設計考量授課“真水平”的科學體系,讓學生評教、教師互評、社會評價在績效考核、職稱晉升中更有分量。評估課桌前的學生,知識點的考核的確少不了,但決不能止于每學期的一張考卷。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活動,乃至誠信友愛也不能缺失,都是思政課學習成效最直觀的體現(xiàn)。
探索實踐“最優(yōu)解”,把“大道理”講活講透
在移動優(yōu)先的時代,照本宣科講授靜態(tài)知識點,一定不會被年輕人喜歡。道理說了千百遍,不如實際做一遍,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有時候,實踐就是最好的老師。例如,“為百名烈士畫像”活動,號召全國十余所高校的師生一起為英烈畫像?;顒忧昂笱永m(xù)了大半年,學生參與采訪、溝通、繪畫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上了一堂思政大課。這樣的課,學生們有參與、學得進,更不容易忘。
擴大名師“朋友圈”,教學相長“同進步”
思政課教師多,但名師卻遠遠不夠。從星火到烈焰,就要讓名師成為“圈主”,打造名師工作室,推出精品示范課,開展巡回講評課等,以“傳幫帶”培養(yǎng)吸納更多的老師進入“名師圈”。在思政課中,師生是同步成長的共同體,教學也是整體提升的協(xié)作體,共享鮮活的教學素材、實用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本領提升的“共同富裕”。
靜心耐心“修內功”,當好學生的“知心人”
老師是決定思政課質量的關鍵點,須瞄準“當好社會學家”的目標,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去一線做“熱觀察冷思考”,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讓思政課“接地氣”。當然,這離不開學校的支持、社會的配合。思政課教師是要有“大情懷”的,要用真情來澆灌學生的心靈。
對思政課堂而言,出卷的是時代,答卷的是老師,評分的是學生;沒有固定套路,沒有現(xiàn)成答案。思政課如何講到學生心坎里,思政老師如何成為“心靈捕手”,關鍵還是要有真情懷、真學識、真調研、真本事,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摘自《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