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關鍵詞】初中音樂;減負高質;多面創(chuàng)生;學思融通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5-0095-02
“雙減”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要走進學生自在、真實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在詩性智慧的熏陶涵育中放飛自我。
一、以學生為中心,找到音樂學習的不竭動力
1.回歸學生:我的課堂我做主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將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獲得探究成功的成就感,并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探究中取得新的成功,增強探究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最大限度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比如,在《彼得與狼》的教學中,在學生欣賞了這首交響童話之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對不同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進行表演創(chuàng)作,包括輕快活潑的小鳥、捕捉獵物的貓、走路蹣跚的鴨子、機智勇敢的彼得等,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對音樂本身進行理解并表達的過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不僅鍛煉了表演合作能力、音樂研究能力,同時也產(chǎn)生了更多的欣賞興趣和對于音樂欣賞的期待。
2.放飛自我:我的心靈會歌唱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地去“聽”,在“聽”的基礎上,使學生產(chǎn)生感觸、感受,進而領悟作品的內涵。教師應用音樂去撞擊孩子的心扉,震撼他們的心靈,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達。這樣,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夠積極地思考,并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
如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德國著名作曲家舒曼的名作《夢幻曲》時,不作任何提示,也不說出曲名,而是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反復聆聽、品味,使其充分投入音樂。聽完音樂之后,學生爭著發(fā)言,有的說:“我覺得自己好像駕著飛船在太空遨游。”有的說:“我想起了小時候,依偎在媽媽的懷抱中聽故事。”這樣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二、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找到減負增效的實踐路徑
1.從“單線灌輸”到“多面創(chuàng)生”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和文化理解素養(yǎng)是初中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具體的要求融入可親可感的音樂作品中,運用多面創(chuàng)生的方法,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視角觀察、審視音樂的要素,要求學生用適切的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2.從“成人外塑”到“自然內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學生本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以音樂為載體,讓他們的天性和靈性充分得到呵護和釋放。
音樂活動不僅指聆聽、歌唱,還應該有游戲、語言、律動、表演、演奏等多形式交互的豐富體驗。教師應盡可能地去發(fā)現(xiàn)和研究適合學生的音樂元素,用音樂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如團隊游戲,歌唱加朗誦,歌詞、旋律、節(jié)奏創(chuàng)編,表演,集體舞,打擊樂伴奏,等等。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并實踐,每位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中找到位置,發(fā)揮潛能。同時,課堂不僅要有美妙的旋律、輕快的節(jié)奏,還要有真善美的熏陶。
三、課內外學思融通,找到藝術素養(yǎng)提升的無限可能
1.從“零散活動”到“系列課程”
學校教育最主要的場所是課堂,生動有活力的課堂基于教師對課程的開發(fā),而教材開發(fā)正是課程開發(fā)的支點。針對音樂校本課程和初中生學習的特點,教師可開發(fā)主題式、品析式、賞析式、辯論式、遷移式等一系列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新范式。比如,學校的校本材料“名曲欣賞”包括“中國民歌欣賞”“經(jīng)典名曲欣賞”“梨園名曲欣賞”“ 外國民歌欣賞”“校園歌曲欣賞”5個模塊,既豐富了學校的教學資源和課程資源,解決了音樂欣賞課堂內容枯燥、學生話語缺失、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懷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了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組建形式多樣的音樂社團,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展示自我。音樂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建立文藝隊、開展課外輔導等,學??啥ㄆ陂_展詠比賽和集體文藝比賽等活動,還可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樂隊等興趣小組,指導學生排練節(jié)目,參加演出和比賽。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面向大眾進行表演,不僅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而且還能夠提高其學習興趣、陶冶情操。
2.以“讓學引思”促“學思融通”
“雙減”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高品質發(fā)展。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新課標的重要指標,其落實需要廣大教師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依托,以“讓學引思,學思融通”為抓手,整體推動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變革。教學活動不應該只是教師一個人教的過程,還應該是學生共同參與的自主性過程。只有教師做到開放教學、激活課堂,才能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實現(xiàn)對知識更深層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