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下
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自稱于諸侯,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國,曰君。
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國,曰君。
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于內(nèi),自稱曰“不谷”,于外,自稱曰“王老”。
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稱曰“孤”。
【譯文】五官之長叫做伯,是主管國家某方面事務的重要官員。他們進見天子時,負責通報的要稱之為“天子之吏”。如果他們是天子的同姓,天子就稱之為“伯父”。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伯舅”。對于天下的諸侯,他們自稱“天子之老”。在他們的封國以外,自稱曰“公”;在封國之內(nèi),自稱曰“君”。
九州諸侯的首領,進入天子畿內(nèi),自稱曰“牧”。如果他們是天子的同姓,天子就稱之為“叔父”;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叔舅”。對國外,自稱曰“侯”;在國內(nèi),自稱曰“君”。
散處四夷的諸侯首領,如其朝見天子,負責通報的人就稱之為“子”。他們在國內(nèi),自稱曰“不谷”;在國外,自稱曰“王老”。
至于散處四夷的小諸侯,進入天子畿內(nèi),自稱曰“某國人”。在國外,自稱曰“子”;在國內(nèi),自稱曰“孤”。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于郤地,曰會。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約信曰誓,涖牲曰盟。
【譯文】天子背靠繡有斧文的屏風,面南而立,諸侯面向北而拜見天子叫“覲”。天子站在殿門與屏風之間,面南,諸公面向東、諸侯面向西而拜見天子叫“朝”。諸侯在約定的日期之前相見,叫做“遇”。諸侯在兩國交界處相見,叫做“會”。諸侯之間派遣大夫互訪,叫做“聘”。訂立彼此必須信守的條約,叫做“誓”。書面訂立條約,在神靈面前歃血宣讀,叫做“盟”。
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
【譯文】為人臣之禮,在規(guī)勸國君過失時,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有損其威嚴。如果多次規(guī)勸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兒子侍奉父親時,發(fā)現(xiàn)父親有了過失,經(jīng)過多次規(guī)勸也不聽,就應繼之以號泣,希望感動父親,使他知悟而改。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嘗。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嘗。不是世代相傳的醫(yī)生,由于其醫(yī)術不精,所以不服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