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在賀蘭山的植物江湖中,有很多身懷絕技的刺客,比如賀蘭山蕁麻。
蕁麻名稱出自《益部方物略記》,因其遍體多刺,人接觸皮膚會起風團,故稱“蕁麻”。而賀蘭山蕁麻,是蕁麻屬下屬分類17個成員之中唯一以賀蘭山命名的品種,它分布比較廣,在賀蘭山各大溝口都能見到它的身影。由此可以認定,在全國的植物譜系中,蕁麻是一個刺客群體,而賀蘭山蕁麻也隨時可能向我們亮出它的兇險。
暗器和易容是賀蘭山蕁麻的兩個讓人戰(zhàn)栗的基本功。讀過武俠小說或看過武俠電影的人都知道,刺客經?;燠E于人群中,趁人不備用暗器置人于死地。賀蘭山蕁麻也有這樣的本領,在賀蘭山,如果一不小心觸碰到它,就會被它的暗器所傷,接觸面就會像被蝎子蜇了一樣,瘙癢難忍,還會出現(xiàn)紅腫的小斑點。
這種瘙癢,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得很清楚:蕁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蜇,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魚。賀蘭山的植物當中,再找不出第二個擁有這么多功能的。
賀蘭山豐富的植被和昆蟲資源,為蝎子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條件。我一度懷疑,蕁麻的武功就是從蝎子那里學來的。為了對付蕁麻,大家除了敬而遠之外,還嘗試出各種手段。賀蘭山區(qū)就有一個有趣的說法,被蕁麻蜇到之后,趕緊擤一把鼻涕,抹在疼痛處就會緩解腫痛。這種做法具體有沒有用,我并不清楚,但這滑稽的做法足以證明人在蕁麻面前的無奈和掙扎。
擅長易容術的蕁麻,如果不用手背親自檢驗,即便它就站在你面前,你也無法確定它的身份。從表面上看,這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分枝少,有橫走的根狀莖,莖自基部多出,最高可達一米。長相上,和麻有些相似,但是靠近才發(fā)現(xiàn),細節(jié)處完全不同,特別是葉片。蕁麻的暗器就藏在葉片上,不過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會讓人放下戒心。
蕁麻將偽裝表演到極致,它有個過人之處——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葉腋,雄的生下部葉腋,稀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具有少數(shù)分枝,有時像麥穗,能長到成人一拃那么長。
蕁麻的性格變化不定,在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讓人捉摸不定的變化。比如,雄花在芽時直徑和開放后直徑相差很大;雌花小,幾乎無梗,退化后呈碗狀,無柄,白色透明;再比如,盛夏時蕁麻枝葉繁茂,牲畜和小動物們避而遠之;到了秋霜以后,蕁麻籽實累累,莖葉里的苦澀味消失,動物們競相采食。
變化就是蕁麻的偽裝,也是刺客的成長。這里要特別說一下蕁麻的花,如果你持續(xù)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蕁麻的花開得如此之潦草,有一種根本不想開,但是又不得不開的無奈,于是乎,它就隨意地開出奇怪的花,也不管蜜蜂和蝴蝶會不會有意見。如果沒有一些個性,怎么能當?shù)昧舜炭湍兀?/p>
刺客蕁麻除了隨時襲擊靠近它的人和動物之外,也有行俠仗義的時候。宋代的《圖經本草》說 :蕁麻全草可以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治病可以說是刺客身上不多見的美德了,據說,外國人也跟蕁麻保持著親密關系,從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就將其作為藥用。在歐洲,蕁麻作為一種大眾藥物用作利尿、收斂、止血、祛痰和催乳,用于治療關節(jié)炎、慢性皮膚病。
其實,將蕁麻的藥用發(fā)揮到極致的,還是我們身邊的諸多少數(shù)民族:朝鮮族用狹葉蕁麻全草治療貧血和慢性腸胃炎;四川涼山彝族用小果蕁麻治療風濕病及驚風;維吾爾族用麻葉蕁麻種子止咳;藏族用蕁麻地上部分治療“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傣族用其根治癬;瑤族用其全草治血管瘤;布依族用其全草主治風濕麻木……
這兇險之物,除了對人的病癥有醫(yī)治效果之外,還曾搭救過賀蘭山下的羊。
二十年前,賀蘭山西麓的阿拉善左旗部分牧民家的羊,得了一種怪病,主要癥狀是啃食自己身上的羊毛,俗稱山羊惡性食毛癥。按照相關資料的說法,由于賀蘭山西麓多年干旱,草原上長的全是耐旱的植物,羊終年啃食它們維持生存,常年處在饑餓與半饑餓狀態(tài)。入冬后為了使羊多長絨毛給羊補喂草料,每天出牧前補喂玉米秸稈,晚上歸牧后補喂玉米,最后導致羊患上了吃毛癥。最嚴重的癥狀是全身的被毛被啃吃殆盡,為了保暖,牧民還要給羊穿上“衣服”。山羊惡性食毛癥嚴重威脅到當?shù)仞B(yǎng)羊業(yè)的發(fā)展,牧民們嘗試用身邊的食物救治,最后發(fā)現(xiàn),用雞蛋補充蛋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成本太高。而最合適的治療藥物,恰恰是一身毒刺的刺客蕁麻,治療方法很簡單:將采集的野生蕁麻全草曬干,研成粉備用,將蕁麻粉用水沖好,給羊灌服,或將蕁麻粉拌入草粉中讓羊自由采食,羊食毛癥最后神奇消失,一段關于蕁麻的佳話留在了賀蘭山下。
除了藥用價值外,南方人還發(fā)現(xiàn)了蕁麻身上的食用價值。人們發(fā)現(xiàn),這性子暴躁的蕁麻,只要投入到滾燙的鍋中,就完全沒了脾氣,毒性也隨之消失。這是刺客最悲情的時刻,易容術和暗器已經毫無意義,蕁麻經歷了滾燙的3分鐘之后,刺客的一生就宣告結束,小刺和莖葉煮熟后入口,能感受到一中“危險的美味”,我沒有吃過蕁麻,在此引用一段食用者的描述:其味微苦帶甜,肉質柔軟,奇香無比,吃進嘴里時會有一股涼涼的感覺,算得是人間極品。據說,此味如果再加上一碗煳辣椒蘸水,滋味完全又是另一番風情。我順著火鍋的線索一路查下去,發(fā)現(xiàn)蕁麻除了可以涮火鍋,涼拌,還可以做菜豆花,搭配起來也是一絕。看看,刺客連“死”也悲壯而凄美。
人從植物身上獲得,不僅僅是味蕾的感受,還有生命意義的啟發(fā)。宋代著名兒科醫(yī)學家錢乙,就和蕁麻之間就有一段美談——
錢乙幼年喪母,父親在他三歲時東游海上再無蹤影。姑媽將他帶回家撫養(yǎng),姑父是一名醫(yī)生,把他收為義子,并教他學習醫(yī)術。錢乙聰穎勤奮,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醫(yī)學知識。姑父建議他到外地拜師繼續(xù)學習,以求更大的發(fā)展。錢乙卻搖頭說道:“我在這里學到的東西就足夠了,患者的頭疼腦熱我都能醫(yī)治,何必去外地學習呢?”姑父沒有應答,只是帶他到山上采草藥。彼時,姑父指著一株草藥問他名稱,錢乙辨認半天之后才確定是蕁麻。錢乙家的院子里就有蕁麻,種在一個破罐子里,植株很矮不說,葉片也非常小,和如扇的葉片完全不同??吹藉X乙的表情,姑父意味深長地說:“破罐子很小,所以在那里長出來的蕁麻也只能那么大;而山上土地遼闊,蕁麻也就能肆意生長,自然長得株大葉肥?!币幌?,如醍醐灌頂般讓錢乙醒悟了。后來,他毅然外出拜師學醫(yī),不斷深造,終成為當時著名醫(yī)學家。
蕁麻啟發(fā)了錢乙,讓他成為中國醫(y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蕁麻也啟發(fā)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里·埃德蒙·馬丁遜,讓他寫出了小說代表作《蕁麻開花》。作品以半自傳形式記述了他的苦澀童年生活:馬丁出生于20世紀初瑞典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他四歲左右,家里生意破產,父親撒手人寰,母親棄家出走。小馬丁被送到社區(qū)拍賣會,交予愿意從社區(qū)領取最低報酬的人家收養(yǎng)。他被從一個農場移交到另一個農場,始終生活在陌生人中間。卑賤如蕁麻,風摧雨殘,仍頑強開花;被生活虐待的馬丁日漸長大,在書本和自然中找到了希望與慰藉。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點評道:“這段苦澀經歷的描寫始終閃爍著詩的光芒,后來便成了瑞典童年敘事的常見范式?!蔽蚁虢栌貌⑻赘倪@句話,以此來總結賀蘭山蕁麻:它張狂的表面之下,始終閃爍著植物的光芒,因為多端的變化和多種用途,后來便成了賀蘭山怪異植物的典范。是的,刺客蕁麻,以獨特的方式生長在賀蘭山,用怪異和價值,守候著賀蘭山,守候著“刺客”的別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