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學意蘊

2024-06-05 04:15:50熊治東
理論導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極為豐富和深刻的人學思想。人民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而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和評價主體。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資本邏輯的桎梏,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以“共同富?!比〈安糠指辉!?、以“公平正義”替代“工具理性”,秉承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彰顯了人的價值主體地位。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人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基礎,以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以開創(chuàng)人類新文明類型為指引,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進程。中國式現代化書寫了現代化建設的中國篇章,提升了現代化建設的中國境界,既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提供方向指引,也為人類以正確方式實現現代化“何以可能、何以可為”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鍵詞:人學意蘊;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B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4)05-0100-0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地方治理現代化綜合研究”(19ZDA113);湖北省高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第十批);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馬克思信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22Y079)。

作者簡介:熊治東(1987—),男,湖北利川人,湖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實現現代化是近現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總體性歷史趨勢和共同實踐指向,也是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向“現代”轉型的必然結果。在探索現代化的歷史征程中,各個國家或地區(qū)基于自身的歷史傳統(tǒng)、現實基礎有著不同的選擇,開創(chuàng)了不同的現代化模式。雖然現代化模式不盡相同,但人類社會現代化總體進程既有普遍性的面向,也有特殊性的影響因素,中國式現代化亦不例外。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22。這鮮明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西化”或“歐化”的再版、翻版,而是與中國歷史、現實緊密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生發(fā)于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探索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既是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國情和對現代化理性認識、深度把握的實踐結晶,也是對西方竭力宣揚的資本邏輯主導下“西式現代化”的根本超越,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中國意蘊。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義和核心旨趣在于實現“人的現代化”,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因而,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理性審視,必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理論視域。立足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視角全面審視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深刻把握和科學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實質、實踐方略的內在要求,也是在新征程中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需要。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主體立場

中國式現代化是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探索和建設現代化的歷史實踐中,比較、借鑒其他現代化模式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歷史、現實總結凝練出來的與中國國情高度契合的現代化,表征著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模式的理性自覺和深刻認知,凝結著中國人民的實踐智慧。人民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主體。

(一)人民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鑄就了中國式現代化

馬克思在批判和繼承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權思想、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意識理論、費爾巴哈人本主義、黑格爾絕對精神和世界歷史理論以及空想社會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構想基礎之上,科學揭示了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2]470。歷史是由現實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所創(chuàng)造的,不是自發(fā)生成的。雖然歷史產生的過程不乏偶然性因素,但是這個過程又寓于“現實的人”的活動中,由追求自己目的或意圖的“現實的人”的活動所構成。因此,歷史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的烙印。正如馬克思所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保?]295歷史不是個體目的或意圖的簡單相加,而是全體人民共識、合力的結果。在馬克思看來,人民是具有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能動存在。人民不是被動地存在于歷史之中,而是積極主動地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歷史、形塑歷史,有意識、有目的地影響和引導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主導著社會的變革和歷史的進步。人民不僅創(chuàng)造了自身存在和發(fā)展所需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資料,而且決定著歷史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走向。雖然歷史由人民創(chuàng)造,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民就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而是要在既定社會歷史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造,必須以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為遵循,不能脫離社會發(fā)展實際。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立足中國國情反復甄別、比較各種現代化模式利弊之后做出的正確選擇,是經過歷史和現實檢驗的符合人民意愿的現代化、滿足人民需要的現代化、彰顯人民地位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生成和發(fā)展過程離不開人民,人民在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中鑄就了中國式現代化,把中國式現代化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現代化實踐。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掙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掙得的。”[4]無論何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下的現代化模式及其取得的歷史成就都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在探索現代化的征程中,人民通過自身的生產實踐活動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變革,而發(fā)展了的社會生產力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發(fā)展政策、探索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道路和現代化模式。因此,人民是現代化探索的主體力量,決定著現代化的歷史演進態(tài)勢。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5]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和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并適時將其轉化成為推動現代化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和具體政策。鄧小平曾談道,很多事都是“群眾發(fā)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6]。現代化建設中的許多重要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都是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總結和凝練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特別重視人民在探索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反復強調“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7]77。正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和高度重視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既為一切現代化因素充分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和現實基礎,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生成于人民、發(fā)展于人民。

(二)人民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

實踐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準確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及其活動。在馬克思看來,人通過自己在生產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作用來確證自己的歷史主體地位。也就是說,人的歷史主體地位是在改造世界的生產實踐中生成的。雖然歷史是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創(chuàng)造的,但歷史不會自動地滿足人的需要,而是要在對客觀世界進行實踐改造的基礎之上,才能滿足人的需要。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502實踐活動既是人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也是人改變世界的根本方式。正是在生產實踐中,人的歷史主體地位才真正得到確證。就其實質而言,歷史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綿延中的展開過程,實踐活動從根本上決定著社會的類型和歷史發(fā)展的進程[8]。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共同締造的。一是人民在生產實踐中開創(chuàng)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局面。新中國成立后,面對民貧國弱的局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畏艱難險阻、披荊斬棘,把實現國家工業(yè)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經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奮斗,初步建立了以重工業(yè)為支撐的工業(yè)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基本格局的逐漸形成,現代化建設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向著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方向邁進,涵蓋社會治理、經濟發(fā)展、政治建設、文明傳承、生態(tài)保護等諸多領域,現代化建設成就斐然。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習近平指出,現代化成就是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7]61。二是人民在生產實踐中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不斷豐富的現代化。從提出現代化建設的初步設想,到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具體展開和快速發(fā)展,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出場,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其根源在于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持續(xù)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及其經驗是現代化理論體系、理念支撐的基礎,并且隨著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快速發(fā)展和深入推進,必然會進一步豐富和深化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式現代化偉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人民的生產實踐活動,人民的生產實踐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提升了現代化的中國境界。

(三)人民在評價判斷的過程中深化了中國式現代化

人民既是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fā)起者和推動者,也是現代化建設成果的享有者和評價者。馬克思說道:“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保?]現代化建設交由誰來評價,決定了現代化發(fā)展“為什么人”這個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人民對現代化建設的評價,始終把人民滿意度、認可度作為檢驗現代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和衡量尺度。現代化建設道路是否科學、現代化建設舉措是否恰當、現代化建設成效是否卓著,都需要人民對之作出評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把人民作為現代化建設的評價主體,把人民是否滿意、是否擁護、是否高興、是否答應作為檢驗現代化成效的評價標準,才能充分激發(fā)人民參與現代化進程的激情、熱情,為現代化建設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立場。中國式現代化及其實踐成效,理應由人民評價,也必須由人民評價,這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人民評價主體的重要體現就是人民是否滿意和認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及其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持續(xù)多年開展的關于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滿意度的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持續(xù)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并且呈現出穩(wěn)步提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10]。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其選擇的發(fā)展方向、制定的發(fā)展策略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普遍認可和肯定。習近平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11]28。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的評價作為優(yōu)化現代化發(fā)展策略、調整現代化發(fā)展思路和手段的根本遵循,始終把人民的評價作為評判和檢驗中國現代化建設成效的基本準則,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獲得持續(xù)不斷的動力源,同時也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中不斷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階段。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本價值意蘊

中國式現代化將人置于現代化的中心位置,以“真正的人”的生成為立足點,秉承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復歸了人在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價值元主體地位,實現了對人的價值的真正觀照。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豐富人學價值論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展開提供了價值指引。

(一)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立場

資本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元素,現代化建設必然要充分激活資本的文明面,發(fā)揮資本的積極效應[12]。這里的關鍵在于是激活資本的文明面為現代化建設服務,還是現代化圍繞資本增殖邏輯展開,由此形成不同的現代化模式和現代化道路。肇始于西方資本主義的“西式現代化”建立在資本增殖邏輯的基礎上,以滿足資本主體對價值和財富的無限渴求為目的,形成了以勞動剝削、殖民掠奪、商品傾銷、人身操控等為表征的資本主義宰制體系,把人視為資本主義財富積累的工具?!拔魇浆F代化”秉持“資本至上”的基本立場,把資本增殖邏輯視為其現代化的核心邏輯,無限制地追逐利潤和財富的最大化。這種以“資本中心論”為基本形態(tài)的現代化發(fā)展模式必然將資本、金錢置于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地位,其結果無疑是犧牲人民的正當和合理利益,使人民與自身創(chuàng)造的財富發(fā)生分離,人民并未在“西式現代化”進程中獲得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空間,而是在資本主義永無止境的剝削中成為資本的附庸。雖然資本邏輯主導下的“西式現代化”也扮演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角色,但“西式現代化”的出發(fā)點、落腳點、本質決定其不可能脫離資本增殖邏輯的軌跡,也不可能擺脫資本主義無限貪欲的歷史宿命??傮w而言,“西式現代化”在創(chuàng)造充裕物質財富的同時出現了財富分配不均和貧富分化的問題,在改變人的生存境遇的同時導致了人的異化與疏離,在宣揚所謂的美好生活景象的同時帶來了頻繁戰(zhàn)亂和生靈涂炭等,這種相互沖突充滿多種悖論的現代化及其存在的弊端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資本增殖邏輯的內在本性決定的。

中國式現代化克服了“西式現代化”存在的固有弊端,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復歸人在現代化實踐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意義上把人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導者、享有者和評價者。堅守人民立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取向,也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西方資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志?;仡欀袊默F代化發(fā)展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置于現代化發(fā)展的首要地位,所有的現代化建設實踐都圍繞人民展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1]27。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的力量,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愿景踔厲奮發(fā),畫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同心圓。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資本邏輯主導下以資產階級利益的實現為目標的“西式現代化”,而是強調現代化由人民創(chuàng)造,由人民共享,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決定其只可能是人民“公利”的代表者,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7]9。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式現代化”的根本區(qū)別之所在?!拔魇浆F代化”把人民置于現代化的“邊緣”,視人民為實現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民是現代化的“中心”,凸顯了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主體地位,主張現代化建設依靠人民,現代化成果為了人民,把人民從“西式現代化”的“邊緣”拉回到“中心”,實現了人民從現代化“邊緣”向“中心”的轉換,復歸了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主體地位,強調人民是現代化的目的,而不是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克服了“西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成就越豐富、人民獲得越少、幸福感越低的弊端。中國式現代化是引領人類現代化“歷史鐘擺”的新型現代化,蘊含著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和新文明類型。

(二)以“共同富裕”取代“部分富?!保褐袊浆F代化的價值底色

現代化既是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向“現代”轉型的歷史過程,也是人類社會擺脫物質相對匱乏狀態(tài)走向物質相對充裕階段的必由之路。從整個人類現代化發(fā)展的歷程來看,現代化階段與前現代化階段相比,人類對“物”的依附度和依賴性有著根本不同。人類對現代化的孜孜以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斷改變自身的生存境遇,不斷創(chuàng)造更多更豐富物質資料的過程,也是人類社會逐漸走向富足的過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時起便將消除貧困、破除分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自身持續(xù)不斷的奮斗目標,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1]22。顯而易見,這有別于西方資本邏輯主導的現代化。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資本的本質:“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就是增殖自身?!保?3]269無限地追逐利潤既是資本邏輯的結果和資本的本性,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主要圍繞資本增殖展開。然而,資本增殖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必然會加劇資產階級對廣大無產階級的宰制程度。因此,“西式現代化”只可能使極少部分人富裕,絕大多數人貧困。馬克思在揭露資本主義生產實質過程中洞悉到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并不必然帶來共同富裕,只有在變革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破除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根基,才能使共同富裕的實現成為可能。

是否肩負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是否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奮斗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式現代化”的重要區(qū)別所在。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待,而且是中國共產黨向全體中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創(chuàng)造了從積貧積弱到全面脫貧的奇跡,提前高質量完成聯合國規(guī)定的減貧任務,實現了從國弱民貧到國富民強的偉大歷史性跨越,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塑造了良好的國際形象。中國共產黨探索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輝煌歷程。實現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指向。與“西式現代化”實現少數人的富裕不同,中國式現代化追尋的富裕既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少部分地區(qū)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雖然在中國式現代化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共同富裕的表現形式、實現程度存在著顯著差異,但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遵循和價值堅守不曾發(fā)生任何改變,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三)以“公平正義”替代“工具理性”: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遵循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應然的價值理念和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和現代化發(fā)展程度的重要價值尺度。公平正義既是現代化的表征,又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然而,作為現代化發(fā)源地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并未引領人類社會的公平正義進程,反而充滿著諸多不公平和非正義現象。馬克思立足政治經濟學視角,深刻地批判了“西式現代化”對勞動者創(chuàng)造財富的不正義掠奪和對勞動者生存空間的無限擠壓,剖析了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存在的不平等交換、不平等分配等問題,并揭示資本主義生產、交換、分配過程中不正義現象的根源在于生產資料私有制。馬克思說道:“在雇傭勞動制度的基礎上要求平等的或甚至是公平的報酬,就猶如在奴隸制的基礎上要求自由一樣。”[14]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僅僅將人視為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工具,而不是把人視為“人”,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不可能與自身平等,而是資本的附屬品。韋伯也對“西式現代化”進程中工具理性的過度張揚進行了批判,指出工具理性“決定于對客體在環(huán)境中的表現和他人的表現的預期;行動者會把這些預期用作‘條件或者‘手段,以實現自身的理性追求和特定目標”[15]。資本主義工具理性的擴張必然會導致價值理性的缺場,其結果注定是資本主體為達到資本增殖目的而不擇手段,這毫無疑問會使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榨更加徹底。工具理性的泛濫是“西式現代化”的重要弊端之一,其給人類文明造成的“發(fā)展之痛”不勝枚舉,如社會撕裂、價值迷失、貧富懸殊等成為“西式現代化”發(fā)展中不可逾越的“卡夫丁峽谷”。

“西式現代化”對工具理性的高揚,勢必把占有生產資料、物質財富作為社會的基本信條和行動準則,這必然給人類帶來不公正和非正義。中國式現代化屬于“后發(fā)外生型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充分汲取和借鑒了其他現代化模式,尤其是“西式現代化”的經驗,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16]。實現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本質規(guī)定。只有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奮力譜寫新篇章提供堅實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公平正義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強調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7]。為此,黨中央通過制定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鄉(xiāng)村振興等舉措,解決發(fā)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歷史難題;通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實行收入分配體系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問題;通過強化依法治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科學立法、依法行政、文明執(zhí)法、公正司法,破解司法領域長期存在的頑瘴痼疾等,極大地提升了人民對公平正義的感知。因此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是充滿公平正義的現代化。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11]40。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式現代化”,個體在現代化進程中享有的權利是公平的、履行的義務是公平的、發(fā)展的機會是公平的、規(guī)則的約束是公平的。中國共產黨把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貫穿至現代化建設的全部實踐過程中,在司法、教育、醫(yī)療、住房、就業(yè)、社會保障等領域全面貫徹落實公平正義基本原則,并將其作為社會的核心價值指向。

三、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旨歸

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也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主題。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把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投身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強大精神力量,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和為民服務的真摯情懷,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崇高的精神品質。

(一)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現代化的目的為何?現代化的使命為何?這是人類探索和實現現代化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無論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交往方式的現代化,還是城市化、工業(yè)化、信息化等,就其實質而言都是人的現代化的不同存在樣態(tài)和不同表現形式。實現人的現代化既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議題和中心任務,也是現代化發(fā)展的動力基礎??傮w來看,無論是“西式現代化”,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屬于人類社會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組成部分。然而,“西式現代化”過程雖然在客觀上帶來了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產力的進步,提升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本質決定了其只能是少部分人在充分享有資本主義生產創(chuàng)造的相對充裕的物質財富基礎上的現代化,是以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基礎的現代化。因此,“西式現代化”既不是以實現多數人的現代化為實踐指向,也不是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的,而是以實現資本的無限增殖為追求,以滿足資本主體的無限貪欲。中國式現代化是真正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是無差別的、普惠式的現代化,把人當作現代化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現代化是一個持續(xù)綿延的過程,與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社會生產力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為實現人的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何種類型的存在“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3]520。人的現代化能否得以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現代化程度和水平。現代化的社會生產力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產品不僅能夠滿足人的多維需要,而且還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生產力的現代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社會生產力的現代化作為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關鍵抓手,把人的現代化程度、人的現代化水平作為檢驗社會生產力是否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尺度,實現了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生產力現代化的同向共進。由此可見,實現人的現代化與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同一個歷史過程。

(二)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基礎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協(xié)調發(fā)展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特質。只有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交往和自由個性等各方面共同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均衡發(fā)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必然要求發(fā)展內容的全面性以及發(fā)展方式、發(fā)展維度的協(xié)調性。馬克思深刻地批判和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勞動異化、資本剝削給人帶來的單向度發(fā)展、片面發(fā)展和畸形發(fā)展,使人“生來只適宜于從事片面的特殊職能的勞動力得到發(fā)展”[13]404。這種不平衡的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使人成為單向度的存在,而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完整的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不協(xié)調性作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表征,旨在通過解決社會發(fā)展面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難題,推進實現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對現代化建設協(xié)調性和平衡性的高度重視。就物質文明建設而言,物質生活是其他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物質文明是其他一切文明的根基。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2]591。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把物質文明建設置于現代化建設首要位置,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激發(fā)經濟發(fā)展的內在活力和實踐動能,促進各種經濟要素的充分涌流,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待。中國式現代化在物質文明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真與善、實然與應然有機統(tǒng)一,展現了物質文明建設的平衡性和協(xié)調性。從精神文明建設層面看,滿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維度。中國式現代化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xié)同發(fā)展、協(xié)調共進,著力推進人民精神生活的塑造和人民精神世界的豐盈,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1]23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核心內容,把人民精神生活是否充實和富有作為檢驗現代化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筑牢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精神根基。從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層面看,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和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國式現代化重視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發(fā)展,反對只盲目追求經濟高增速而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損耗和自然資源消耗的片面現代化,主張人與自然均衡發(fā)展,把現代化建立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性和可承受性基礎上,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實現民生福祉與生態(tài)保護相協(xié)調,促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有機統(tǒng)一,把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轉化為增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人與自然協(xié)調的具體舉措。

(三)中國式現代化以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需要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歷史產生的重要基礎。馬克思指出:“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保?]531馬克思在對人類社會進行“解剖”的過程中發(fā)現,人的需要不僅僅停留在滿足“第一需要”的層面,還持續(xù)拓展著需要的邊界和層次,進而驅使人不斷延伸實踐活動空間、豐富實踐活動內容,不斷確證自身的本質力量。馬爾科維奇也說道,人是“一種能夠從事自由的創(chuàng)造活動,并通過這種活動改造世界、實現其特殊潛能、滿足其他人的需要的存在”[18]。人的需要的豐富和滿足是人本質力量得到充分彰顯、充分占有的過程,構成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動力因素。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停留在某一階段靜止不變的固定狀態(tài),而是持續(xù)變動和深化的歷史過程,其中必然蘊含著對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和變革的新需求新期待,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持續(xù)不竭的動力源,內蘊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踐邏輯。實現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規(guī)定,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動力和落腳點。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一方面破除了“庸俗唯物主義”把物質利益需求視為人的唯一需要的片面觀點,克服了資本主義物質至上的局限,另一方面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創(chuàng)造的物質基礎為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提供了保障,使人擺脫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束縛和需要異化的桎梏,邁向更加全面、豐富的需要的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展開把人從“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的奴役中解脫出來,逐步趨向于“自由個性”階段,使人成為真正的主體性存在,進而獲得人全面發(fā)展所需的時間和空間。

(四)中國式現代化以開創(chuàng)人類新文明類型為指引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人類文明也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得到快速發(fā)展。長期以來,西方文明在資本增殖邏輯和擴張邏輯作用下肆意向其他國家或地區(qū)輸出自身的文明觀和價值觀,不斷侵蝕和消解著其他文明生存的空間,由此引發(fā)了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是否可以共存的爭論。以亨廷頓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基于“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認為不同的文明類型是對抗性的[19],否認不同文明共生的可能性。由此,西方世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所謂的“零和博弈”和“修昔底德陷阱”等論調,根源在于西方現代文明蘊含的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現代文明的狹隘性和對抗性,主張不同文明之間交融共生,倡導不同文明之間包容、互鑒、平等,反對文明沖突甚至兵戎相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1]23。追求和平發(fā)展是人類共存共榮的前提,也是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核。以和平發(fā)展的方式走向現代化,而非“西式現代化”秉持的“國強必霸”邏輯和奉行的以擴張、對抗、沖突為表征的現代化模式,是由中華文明涵養(yǎng)的和平因子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堅守的和平發(fā)展立場決定的,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現代文明的根本超越,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在人類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總體進程中堅持人類共有價值的基本立場,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各國的前途和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以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接納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以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取代文明隔閡和文明沖突,從而揚棄了西方的對抗性、排他性文明邏輯,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互動的新模式,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習近平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1]24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開創(chuàng)的新文明類型以辯證方式把握不同文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不同文明形態(tài)在開放包容的文明場域中實現由文明自識到文明互識再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20],深刻回答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共生共進、共存共榮何以可能、何以可為這個重大的時代課題,締造了引領人類文明總體發(fā)展趨勢的新文明類型和文明范式,為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精神歸依和文明支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25.

[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熊治東.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與境界:第十八屆“馬克思哲學論壇”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137-140.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196.

[10]威廉·鄭丹·哈沙,崔曉冬.哈佛大學長期研究:中國民眾對政府滿意度明顯上升[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0(5):88.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熊治東.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成邏輯和世界意蘊[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12.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15]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第1卷[M].閻克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4.

[16]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6.

[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93.

[18]馬爾科維奇,等.南斯拉夫“實踐派”的歷史和理論[M].鄭一明,曲躍厚,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23.

[19]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161.

[20]王巖,吳媚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內在邏輯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1(11):12-19.

【責任編輯:何妮】

猜你喜歡
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論壇(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tài)的世界意義
人民論壇(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的戰(zhàn)略思維
山東青年(2017年4期)2017-09-26 15:21:42
牢記人民至上?確保黨媒姓黨?堅持黨性人民性相統(tǒng)
采寫編(2017年1期)2017-04-22 20:05:06
“人民至上”的真實含義與內在要求
讀懂穆青 弘揚穆青精神
新聞愛好者(2014年9期)2014-10-08 01:37:10
鄧小平開創(chuàng)“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黨建(2014年9期)2014-09-24 21:39:45
高台县| 彭泽县| 扶余县| 雷州市| 淄博市| 民县| 安吉县| 大城县| 洛宁县| 天气| 永定县| 五指山市| 静乐县| 新安县| 合阳县| 望江县| 公安县| 通渭县| 寿阳县| 嘉义市| 碌曲县| 聂荣县| 宾阳县| 利辛县| 沙河市| 遵义市| 枣庄市| 藁城市| 周至县| 梓潼县| 和田市| 鹤峰县| 叶城县| 新昌县| 桃园县| 龙口市| 弥渡县| 文安县| 陈巴尔虎旗| 于都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