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敝袊杏凭玫臍v史,古人非常注重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從中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正如梁啟超評論中國舊史所言:“是把史實羅列起來,看古人如何應(yīng)付事物,如何成功,如何失敗,指出如何才合理,如何便不合理。”因此,古人在議論中大量引用史實論證觀點,此法可稱作“以史為鑒法”。
《阿房宮賦》中,作者以秦國驕奢淫逸而亡國的歷史,論證統(tǒng)治者應(yīng)愛惜民生的觀點?!洞鹚抉R諫議書》中,王安石以盤庚遷都的史實,表明改革的決心。不少詩詞佳作中也使用“以史為鑒”,其表現(xiàn)形式就是“用典”,典型的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些史實的運用讓論證更具力量。而且以歷史事實作為論據(jù),更具有真實性,能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增強了說服力,也讓論證更具歷史的厚重感。
在運用此法進行論證時,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史實,深入剖析;也可以舉出多個史實,鋪陳排比;還可以點面結(jié)合,即以一個史實為主展開論述,輔之以多個史實扼要論證。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史實來源具有可信性。選例應(yīng)來自可信度高的史料,不能是歷史小說、評書等,更不可編造臆測。其次,史實的使用注意詳略得當。史實材料作為論據(jù)要圍繞論點學(xué)會取舍,論述簡潔明了、不蔓不枝。第三,史實的布排注意邏輯性。如運用多個史實材料時,應(yīng)按時間順序或事理順序依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