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愷馨
4月19日,第22屆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這是亞洲最大的綜合模型博覽會,參展的作品有近2/3是軍事類模型。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節(jié)目中心融媒體部的一員,我接到通知:要在博覽會現(xiàn)場進行移動直播。
直播前一天,在現(xiàn)場踩點過程中,陳澍的一件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
陳澍在軍迷圈里頗有名氣,他用一雙巧手“神還原”了許多軍事名場面。這次展會,他帶來的是場景模型《大好河山,寸土不讓》,作品用時整整一年,手工制作152個人物模型,再現(xiàn)了喀喇昆侖那場英勇戰(zhàn)斗的場景。
之前,這件作品一直處于保密階段,這次是首次展出。
寫下這篇文章時,我還能清晰地記得第一眼看到這個作品時的震撼。
為了確保直播效果,我和陳澍在前期溝通時,只是簡短地聊了聊。但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談話,讓我們兩人都有些淚眼婆娑。
第二天,直播如期開始。陳澍是我直播中采訪的第4位嘉賓,我們聊的第一個問題是他的創(chuàng)作初衷。
陳澍說,一年前,他看到一張照片,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正以標(biāo)準(zhǔn)的軍姿,靜靜地佇立在陳紅軍烈士的墓前。那名戰(zhàn)士看到拍攝者后,轉(zhuǎn)過身眼含熱淚地說了一句:“謝謝你來看陳營長?!?/p>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陳澍。
從那時開始,陳澍就想用一件作品,讓大家了解那場戰(zhàn)斗,了解我們的軍人是多么辛苦、多么不易,他們?yōu)楸Pl(wèi)祖國和人民,即使?fàn)奚苍谒幌А?/p>
真情總是相通的,聽到這里,我的眼眶已經(jīng)有些濕潤,但為了直播順利進行,我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陳澍還告訴我,整個作品中,他最喜歡也最感動自己的部分是陳祥榕烈士。當(dāng)時,陳祥榕看到營長和連長被圍攻,毫不猶豫地沖上去擋在營長陳紅軍身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我要救我的營長和連長!”因此,陳澍在作品中定格了那一瞬間。
“他當(dāng)時只有19歲??!”這是采訪中陳澍對我重復(fù)最多的話。說著說著,他哽咽了,我的眼淚也奪眶而出……
是啊,陳祥榕只有19歲,在本該被人庇護的年齡,卻勇敢地擋在了戰(zhàn)友的身前。
因為“身受”,所以“感同”——我,曾經(jīng)也是一名軍人。
2018年,對我來說是人生中最為特殊的一年。那一年,我遞交了征兵報名表,在參軍原因上鄭重寫下了四個字——“保衛(wèi)祖國”。
就這樣,我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我的青春也開始與家國相連。
很多人問我,“當(dāng)兵苦嗎?”“值得嗎?”我的答案始終不變——苦,但值得。因為在部隊,我真正懂得了責(zé)任與信仰。
還記得剛?cè)胛闀r,每一次緊急集合,我們都被要求在隨身攜帶的挎包里放一張白紙和一支筆。
當(dāng)時,我很不理解,都要上戰(zhàn)場了,紙和筆還有用嗎?后來班長告訴我,那是用來寫遺書的……
場景模型《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局部)。
一次,部隊組織“三信一書”活動:假如明天上戰(zhàn)場,你會說些什么?
“爸媽,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要為兒子感到驕傲,不要忘記你們的兒子是為國犧牲的!”“我自愿前往前線,執(zhí)行最危險的任務(wù)!”……這是戰(zhàn)友們的心聲。
而我,也毫不猶豫地寫下:“忠于國家,不計生死?!?/p>
陳祥榕的媽媽在知道兒子犧牲的消息時說:“我沒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兒戰(zhàn)斗的時候勇不勇敢?”
他的連長回答:“祥榕勇冠三軍!”
作品中,陳祥榕的照片旁擺放著他最愛吃的橘子和他的頭盔。頭盔上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格外醒目,那是還不滿19周歲的烈士犧牲前寫下的誓言。
當(dāng)時,班長問陳祥榕:“你一個‘00后新兵,口氣這么‘大?”
陳祥榕回答:“班長,這跟年齡沒關(guān)系,我就是這么想的,我也會這么做?!?/p>
他用生命兌現(xiàn)了自己的誓言。
因此,每次想起“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時,我心中不免泛起陣陣漣漪,也回想起服役時的自己。
短短八個字,卻道出無盡的勇氣和忠誠,寫下滿腔的熱忱與信念。這不僅是陳祥榕的誓言,更是所有共和國軍人的承諾。
因為我曾是他們,所以我懂得,也更理解他們。危險在前,他們不會逃避。向前!向前!向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因為他們身后是祖國和人民。
采訪快結(jié)束時,陳澍說,整個作品直到展覽開幕前一天上午才全部完工,而他打磨的最后一件物品,是營長陳紅軍破碎的眼鏡。
這副眼鏡并不起眼,即使采訪當(dāng)天我離作品如此之近,若不是陳澍指給我看,可能我也不會注意到。
制作這副眼鏡的時候,陳澍也進行了很多次心理斗爭:到底要不要做?因為制作十分復(fù)雜,而且它小,長只有5毫米,可能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
但最終,陳澍做了出來,他說:“如果不做出這副眼鏡,我覺得對不起他們。”
聽到這里,在感動之余,我心里還多了一些欣慰和感激?!败姁勖?,民擁軍”這句話,不是一句生硬的口號,它總有最鮮活、最生動的詮釋。
直播結(jié)束后,我返回現(xiàn)場找到陳澍表達感謝。臨走時,他告訴我,如果要用一句話表達作品的主題,那就是“人民不會忘記”!
這讓我想起之前對陳祥榕姐姐的一次采訪,她說出了自己堅持走進校園,一遍遍講述弟弟英勇事跡的原因。
“雖然每一次提起弟弟犧牲,我需要緩很久,但每一位烈士都值得尊敬,應(yīng)該去宣傳報道,讓大家記住他們?!?/p>
讓更多的人看到、聽見、記住英雄,更好地傳遞能量和感動,不僅是記者的職責(zé),更是我——一名退役軍人的使命。
他們的故事,我們記得,山河記得,永遠記得。
(原載于2024年4月23日“中國記協(xié)”微信公眾號,略有刪節(jié)。作者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實習(xí)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