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瑾
春風漾茶香,春茶采摘忙。
一年當中,春茶最為珍貴,而春茶的魅力,也是自然的偉力使然。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整個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茶樹的春梢芽葉肥壯,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沖泡時更是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實在是讓愛茶之人不可自拔。
細細品味自然不必說,在春光中親自采茶制茶也不失為一種新體驗,春日里來采春茶,別有一番人文意趣。
嶗山,擁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三面環(huán)海,一面依山,植被豐茂,一年四季都有別樣的風景。就在這樣的仙山美景中,一抹靈動的“嶗山綠”在融融春日中如約而至。
“高山多霧出好茶”,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與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嶗山茶形成了葉厚、味濃、耐泡的特點?!跋缮绞ニ畭魃讲琛?,一口嶗山茶,濃縮了海上仙山的山海精華。除了天氣的影響,嶗山水質(zhì)清純,含礦物質(zhì)豐富,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yōu)良的條件。嶗山的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這些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造就了嶗山茶獨特的香味和口感。如果使用地道的嶗山山泉水沖泡,茶湯就更為甘香清澈,唇齒留香。
嶗山茶園主要分布在嶗山的各個鄉(xiāng)村,雕龍嘴村、青山漁村、曉望村、返嶺村、長嶺村等地,從采摘到制茶,口感的差別往往都在細微之處體現(xiàn),而想要喝到一口好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講究。一到春日采茶時,嶗山腳下的茶園就熱鬧了起來,采茶人在整齊低矮的茶樹中穿梭,以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為標準進行手工采摘,他們用一雙巧手逐個采摘茶葉,以保證茶葉的品質(zhì)和完整性。不只是手法,采摘的時間也很有講究,要避開中午陽光強烈的時段,以免葉片受損。
勤勞的嶗山人用自身的智慧,獨創(chuàng)了多道工序加工的嶗山茶制茶技藝,2021年11月21日,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嶗山綠茶制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成為嶗山茶文化中最具傳承意義的一部分。嶗山茶的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揉捻、烘焙等多個步驟。殺青是通過高溫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防止茶葉發(fā)酵;揉捻是為了塑造茶葉的形狀,同時適當破壞茶葉組織,使內(nèi)含物質(zhì)容易滲透到葉表面,更好地突出茶香;烘焙則是為了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葉變干,便于存儲。每一步的加工都滿懷嶗山人民對嶗山茶的熱愛與敬重。
好山好水好茶,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嶗山茶,是當之無愧“江北第一名茶”之美稱。
獨特的嶗山文化,賦予了嶗山茶獨具的文化價值。
嶗山茶相傳源于宋代,當時嶗山的道士從江南移植茶樹,親手培育出嶗山茶。明代官員藍田在《太清宮次邱長春韻》組詩中寫道:“危橋險徑幽人到,丹丘茶甌羽士家。”描述了凡是有煉丹丘爐和茶具設(shè)施的地方,便是道士的居住地。由此可見,嶗山茶在那時就已然成為道教的飲用珍品。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曾有記載,他在嶗山采集野生茶葉,以茶水換取路人的故事,可見嶗山茶在當時已頗有名氣,擁有與人“交易”的價值。上世紀50年代初,即墨文人藍水往游嶗山,借宿太清宮,當家老道給客人沏上一壺自制的茶,他品后記憶猶新,后續(xù)也在《嶗山古今談》一書中賦詩贊曰:“入口似龍井,味清色卻青。誰為添一品?新制續(xù)《茶經(jīng)》?!?p>
嶗山茶道不僅是一種飲茶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它強調(diào)與自然和諧共生,倡導簡約、質(zhì)樸的生活風格。品嶗山茶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儀式感賦予某個時間或某個時刻以特殊意義,把一件普通的事變得與眾不同。在品茗過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體會到山水之間的禪意與雅致。
隨著年輕人對健康飲品的追求,嶗山綠茶也變得更為符合消費需求。茶葉的外包裝出現(xiàn)了更多的便攜和觀賞功能,從外觀看來接近掛耳咖啡,皮質(zhì)的扣子能夠多次開關(guān),方便拿取,內(nèi)里是貨真價實的嶗山綠茶,包裝上還醒目地寫著“春采,產(chǎn)地嶗山”。離開老舊的包裝,嶗山茶也搖身一變,脫離了“中年人送禮”的范疇,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形態(tài)中,飲茶能夠把人從這種“高壓狀態(tài)”中抽離出來,使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得到身心的放松。
邁入茶壟,走進制茶間,游客也可以親身體驗嶗山茶的魅力。
茶田邊,茶園負責人會耐心講解采茶的技術(shù)要領(lǐng),采摘時應(yīng)用拇指及食指第一節(jié)夾住嫩枝,提手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了解基礎(chǔ)知識后,游客們就可以提起竹簍,變身“采茶工”,按照要領(lǐng)開始采摘,融入嶗山的春光中。
體驗采茶后,游客也可在工作人員的帶領(lǐng)下參觀綠茶的機械化生產(chǎn)車間,了解到不同機器在制茶步驟中的作用,以及同一批茶葉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能夠得到不同種類的茶葉。移步手工茶體驗區(qū)親自動手,使用手工揉捻盤、壓餅器、手動采茶機等工具參與手工茶制作。你可以觀察炒茶過程中,青翠的鮮茶如何隨著溫度的升高,一點點褪去水汽,逐漸呈現(xiàn)卷曲的形態(tài);也可以試著在炒茶鍋中揉捻新茶,助力茶葉均勻干燥;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制茶的過程中嗅聞那濃郁的、撲面而來的茶香。
對于孩子來說,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的海青茶研學項目就更為豐富了。
春山蔓發(fā),四野青綠,穿茶服、拜茶圣、采茶葉、學茶道,沉浸式體驗傳統(tǒng)農(nóng)耕種植,聆聽海青南茶北引的歷史,用傳統(tǒng)作揖禮向茶圣陸羽表達敬意,了解傳承千年歷久彌“香”的中國茶文化。孩子們可以在茶藝師的指導下識茶具、知茶禮、品茶味,體會傳承千年的智慧,收獲滿滿的儀式感。清明時節(jié),孩子們還可以拿起七彩畫筆與老師和家長一起繪制非遺手工,五彩的臉譜、小小的龍舟,滿載著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與春山相擁,與春茶共舞,與孩子開啟一場春日茶文化的研學之旅。
有著山海茶園優(yōu)勢的王哥莊街道自2005年起,每年都會以嶗山茶為主題,精心策劃嶗山茶文化節(jié)特色系列活動,讓市民游客參與到采春茶的氛圍中。市民游客除了茶園采風,還可以觀看茶藝表演、參加茶藝師培訓,與茶葉從業(yè)人員和愛好者共同學習嶗山茶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還有嶗山茶文化周、嶗山區(qū)年度評茶大賽、嶗山茶產(chǎn)業(yè)與文化發(fā)展論壇、嶗山茶攝影大賽、嶗山茶名茶特展、斗茶大賽、嶗山茶太清探源等精彩活動。
青島市嶗山區(qū)對嶗山茶品牌形象升級再造,以嶗山茶文化系統(tǒng)為基礎(chǔ),針對嶗山茶區(qū)域公用品牌多層次搭建框架,全方位挖掘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內(nèi)涵,持續(xù)打造輸出嶗山區(qū)“特色產(chǎn)業(yè)+文化體驗+節(jié)慶旅游”鄉(xiāng)村振興農(nóng)文旅融合的IP品牌。青島市積極促進茶產(chǎn)業(yè)綠色高質(zhì)量發(fā)展,廣泛開展消費聯(lián)動和產(chǎn)業(yè)協(xié)作,激發(fā)市場新活力,拓展消費新場景,壯大文旅新業(yè)態(tài),持續(xù)推動各區(qū)市的特色產(chǎn)業(yè)、文化體驗和節(jié)慶旅游等方面不斷突破提升,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和消費提振。
Picking Spring Tea in the Springtime
As the spring breeze carries the fragrance of tea, the rush to pick spring tea begins.
Among all the seasons, spring tea is most precious, and its allure is a testament to the wonders of nature. With moderate temperatures, ample rainfall, and the restorative rest of the entire winter season, tea bushes produce plump, vibrant, green buds and leaves that are soft to the touch. When brewed, they exude a lush green hue and a delicate aroma and deliver a taste that is both smooth and exquisite, captivating tea enthusiasts without fail.
It is wonderful to savor natures bounty on the one side; on the other side, personally picking and brewing tea amidst the spring sunshine also offers a new and enriching experience. Picking spring tea in the springtime adds a unique cultural charm to the s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