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海波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個清凈地,看天,觀鳥,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
——給即將踏春的你
四月含羞的春陽緩緩地從薄云里探出柔婉的光線,此時,天地萬物欣然,映照的是滿世界的多彩與斑斕。年少,春衫,氣象萬千,和春天一樣,是生命,是希望,是愛的代言。走!踏春去,跳進春海,和春天的美好一一合個影兒。
帶上一份美麗的心情,在自然美景中照出生命的力量。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永遠是我們靈魂的棲息地。只要走進她,她就會點燃我們內心的某種渴望,生命就會擁有前行的力量。
19 世紀,巴黎鄉(xiāng)下的一間小木屋,福樓拜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拼命地工作,不接待來訪,不看報紙,但我按時看日出,像現(xiàn)在這樣……”日出是一天中最純澈、最鮮亮的時光。浸潤在日出之中,便是對生命最虔誠的仰望,精神也更加明亮。
梭羅寫他心愛的“瓦爾登湖”,一切瑣碎事,都在春光的照耀下變得微不足道。太陽的光線形成了直角,溫暖的風吹散了霧和雨。就這樣,遇見春光,生命便以全新的面貌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春天的來臨,很像混沌初開,宇宙始創(chuàng),這是四季里最美麗的風景,是黃金時代的再現(xiàn)。走進春天,春風給你擁抱,陽光向你微笑,一片云,一朵花,一只鳥兒,一條小溪……都會一一和你問好。所到之處,美好研磨美好,靈魂自由呼吸,“咔嚓”一聲,定格的是我們生命中的感動和力量。
帶上一本喜歡的書,在先賢的思想深處照出生命的夢想。
人類的進化歷程長達300 多萬年,但讓人類社會真正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書籍的誕生。倉頡受“貔貅蹄印”的啟發(fā),造出了漢字,人類文明從此有了痕跡。
兩千多年前,孔子問他的弟子:“人生應當如何度過?”他最贊許的回答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标柎簳r節(jié),踏春而行,為美好的風景和美好的生命踏歌起舞。在順應時節(jié)的“課堂”里,閱讀自然,與先賢對話,俯仰天地,沐浴身心。
在遙遠的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在雅典城邊建立了一座“雅典學園”,師生在寧靜的環(huán)境里,共讀一本本好書,進行一場場自由的辯論,隨心所欲地交流和探究,讓知識與真理隨時隨地潛入心靈。
春天,百花吐蕊,時光清淺,帶上一本最喜歡的書吧,沒有一艘船能像書本一樣,把我們帶向詩與遠方。坐進春天深處,沉浸在文字的思想世界,與先賢對話,讓心中升騰的夢想與春光一樣燦爛。
帶上一份珍貴的友情,在靈魂契合處照出生命的知音。
煙煙霞霞,灼灼桃花,有一朵能放在心上,足矣。踏春的路上,有一個可以讓你把自己最赤誠、最開心的時刻分享出來的朋友,那將是這個春天里的一大幸事。
就像蘇軾和蘇轍,多年兄弟成知己。蘇轍就像蘇軾的解語花,知曉他的喜怒哀樂,共情他的悲歡酸楚。無論蘇軾的人生多么糟糕,蘇轍永遠與他共進退,為他奔走呼號,替他負重善后。在蘇軾的詩詞中,提及“子由”二字有229 次之多。軾與轍,一個是車廂前面作為扶手的橫木,一個是車行后留下的印跡,就這樣亦步亦趨,相伴前行。
先秦的伯牙,在荒山野地里彈著他最愛的琴,子期駐足傾聽,恍覺這琴聲“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嘆:善哉!高山流水,子之心而與吾心同矣!
當心靈與心靈有了契合,生命與生命相約,便可你許我以萬里春風,我許你以十里桃花,金風玉露一相逢,盡賞春光無數(shù)。
讓我們帶上行裝,快快出發(fā)吧?!斑青辏 薄斑青辏 薄斑青?!”
一切美好都在春天等你合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