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光
在近代科學(xué)史上,有三位科學(xué)家功不可沒。他們是:詹天佑、馮如、譚根。
1905年,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的艱巨工程面前挺身而出。當(dāng)他決定鐵路要在盡是懸崖峭壁的關(guān)溝地區(qū)通過時,外國人驚奇地說:“①中國修筑關(guān)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呢!”但是詹天佑最終用成功的事實回擊了他們的嘲諷。
勤雜工出身的馮如從小就胸懷大志。1910年,26歲的馮如駕駛著自己設(shè)計制造的飛機參加了國際比賽,戰(zhàn)勝眾多強手,榮獲國際飛行協(xié)會頒發(fā)的優(yōu)等證書。
與馮如同時代的譚根21歲時就自己制造了水上飛機,在萬國飛機制造大會比賽上贏得了金牌。有一次他駕機飛越菲律賓的一座著名火山,被公認為“執(zhí)全世界飛行家之牛耳的人”。
他們?nèi)瞬晃菲D險,登上了科學(xué)的高峰,他們用自己不凡的業(yè)績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聰明智慧,使自命不凡的外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人是有才能的。
中國人不僅有才能,還很有志氣;不僅愛科學(xué),而且更愛自己的祖國。
京張鐵路建成后,美國某大學(xué)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授予他工科博士學(xué)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頒授儀式。那時,詹天佑肩負著修建川粵漢鐵路的重任,便毅然謝絕了那所大學(xué)的邀請。馮如在科學(xué)上獲得成就后,外國人曾以重金聘請他。②可是馮如卻說:“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貢獻給祖國。”為此,他在1911年將自己在美國創(chuàng)辦的飛行器公司遷回廣州。年輕的譚根也始終不為名利所誘。1915年,他抱著宏大的志向,從美國回到廣州開辦航空學(xué)校。
詹天佑、馮如、譚根在我國科學(xué)史上是永遠值得記載的先驅(qū)。他們那種“功名難奪報國心”的崇高品格,至今仍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楷模。
(選自《光明日報》,有改動)
思考與交流
1.選文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列舉了哪幾個事例?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句①中,我們既能感受到外國人對中國工程技術(shù)人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感受到修筑關(guān)溝鐵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②通過對馮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表現(xiàn)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zhì)。
3.從詹天佑、馮如和譚根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涌現(xiàn)出許多像詹天佑、馮如、譚根這樣的科學(xué)家,選一個你熟悉的,簡單概括一下他(她)的事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