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春華
古人云:“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能永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個心情,可見舒暢之心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多么重要。然而,筆者退休后在與一些老人交往中發(fā)現(xiàn),有的老人要么對自己過去的坎坷經(jīng)歷耿耿于懷,整天悶悶不樂;要么在家里家外,動不動就發(fā)“無名火”;要么愁完了女兒的婚事,又愁兒子的工作、孫子的學業(yè),沒完沒了的惆悵及擔憂成了不少老人的精神負擔。其實,操勞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們應(yīng)多替自己想想,擺脫心靈羈絆,保持樂觀情緒才是上乘的延年益壽、安度晚年之道。因此,老年人需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做到“四樂”。
一是“交友之樂”。俗話說老人有“三寶”:老本、老伴和老友。老年人最忌孤獨,應(yīng)走出家門,擴大交際圈,多交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可常和老同事、老戰(zhàn)友、老同學們聚聚,敘敘舊,散散心。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杯清茶,一壺老酒,邊飲邊品邊敘,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閑聊中,不知不覺氣也沒了,愁也消了,眼界也開闊了,笑容也露臉了。朋友是患難之交,是情感慰藉,是心與心的溝通。老年人還可交些忘年友,同年輕的朋友在一起,也會萌發(fā)童心。常到兒女家走走,兒孫繞膝,天倫之樂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心寬之樂”。老年人大都歷經(jīng)風雨坎坷,名利恩怨皆應(yīng)看淡些,想開些,做到處變不驚,遇事不怒,輕松灑脫。好心情是防病益壽的免疫劑,是健康的伴侶。與親友、同事、鄰居相處,應(yīng)當胸襟寬闊,以仁愛之心待之,諒人之過,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揚人之長,豁達大度,寬以待人。
三是“愛好之樂”。閑暇正是好學時,老年大學開設(shè)的各項課程可使老人們沉浸于藝術(shù)的情趣之中。有的愛好書法,于筆走龍蛇中練氣聚神;有的愛好對弈,于相互“拼殺”中比勇斗智;有的愛好看書看報,于書海遨游中增知明理;有的愛好寫作,于筆耕中陶冶情操;有的愛好花鳥,于花香鳥鳴中愉悅性情;有的愛好垂釣,于河畔翠柳下靜心養(yǎng)性。這些愛好都會給老人帶來無窮的樂趣和享受。
四是“知足之樂”。對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不合理事情,不要想不通,而要想得開;對周圍的人和事,不要要求太多太高。如果養(yǎng)老金不高,就精打細算,合理安排支出;如果子女不孝,不如多想想當初撫養(yǎng)子女原本是為社會盡責。老年人要運用心智力量,把注意力從不愉快的事物上轉(zhuǎn)移開,不相互攀比,不將榮辱得失放在心上。知足者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貧也安然,富也安然,坦然平和,寧靜致遠,無憂無愁,豈不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