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商周時期誠信觀念

2024-04-20 04:49莊雯
關鍵詞:鬼神誠信學報

摘 要:誠信,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一,它在個人修養(yǎng)、社會教化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被歷世所推崇。縱觀以往的論述,大多集中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信”思想,忽視在此之前就有的“誠信”觀念。實際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信"思想之所以興盛,得益于商周時期“誠信”觀念的溫潤。商朝時期,時人崇尚祭祀占卜,對鬼神抱有敬畏之心,誠信觀念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西周時期,社會推崇道德,講求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伴隨著禮樂制度的確立,誠信觀念逐漸孕育發(fā)展,延伸到社會交往活動中,從以神為本位到以人為本位。從歷史的角度看,探討“誠信”觀念,有助于追溯、梳理先秦倫理道德思想。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德治與法治的統(tǒng)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誠信;道德;誓;允

中圖分類號:K223;K224;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2-0010-06

中華誠信精神源遠流長,關于誠信的起源問題,綜合起來有兩家之說。一是春秋說。閻步克認為“信”觀念發(fā)達始于春秋,具有信用的品德即為“信”,表現(xiàn)形式為信守諾言的責任與義務[1]。徐難于認為春秋時期,才出現(xiàn)“信”的道德倫理概念,春秋以前缺乏培育“信”觀念的土壤[2]。上述兩位學者提到所謂的“信”觀念,實際上就是誠信觀念。他們認為商周缺乏誠信觀念的生存環(huán)境,直到春秋戰(zhàn)國之際,才出現(xiàn)適合其生存的土壤。二是商周說。唐賢秋認為商周之際已經(jīng)出現(xiàn)誠信觀念,將誠信拆分為兩個層面,一個作為道德活動,另一個為道德概念?!罢\信作為一個道德概念的提出和作為道德活動的存在不是同步的。作為一種道德活動的誠信,要遠遠早于作為道德概念的誠信而存在了”[3]。馮時提出,周人的誠信思想跟商朝的巫卜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吧倘藢τ谏竦木次肥顾麄儾荒懿粦延姓\信之心,而這種心理不僅孕育了真誠待神的樸素誠信觀念,而且直接發(fā)展出具有人本思想的信”[4]。綜上所述,殷商時期的誠信觀念,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植根于神權(quán)政治,處于萌芽階段。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重視道德教化,提倡以刑輔德,誠信逐漸擴展到人與人間的交往關系,誠信開始作為一個道德概念出現(xiàn)。

一、“誠信”的起源

(一)釋“誠”和“信”

“誠”字從言成聲,本義表示為真實無妄,大多用語言表達。“信”字,從人從言,表示語言的主體是由人發(fā)出的。正如《易傳·系辭上》中提到的“言出乎身”,其本義表示為言語真實?!墩f文·言部》釋“信”曰:“誠也。從人從言。會意。”段注《說文》曰:“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罢\”與“信”互訓還見于《爾雅》《白虎通》等。先秦時期“誠”和“信”單用比較常見,合用較少,而且兩者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細微差別?!罢\”多講求個人內(nèi)心意、行相一致,更多地注重個人品質(zhì)。而“信”講求雙方交往過程中的互動,言語真誠是雙方交流的基礎。先秦時期“信”的詞義為綜合性引申方式,“‘信就開始引申出‘誠信、信用‘相信、信任‘證實、應驗‘的確、確實等不同的意義。這些引申義都是從本義直接引申出來的,相互之間是并列關系。其中,‘誠信、信用義引申出‘信約、盟約義和‘按期、準時義”[5]。“誠信”兩字最早連用,出現(xiàn)在《管子·樞言》中,“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贝笠鉃橄韧踝钪匾曊\信,擁有誠信的人,天下都愿意與他結(jié)交。誠信含義可以理解為:誠實守信,不食其言。通俗地講,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指待人接物真誠正直、實事求是;另一部分是指信守承諾,言而有信。

信的古字為 ”,馬敘倫釋“”為“信”,“本書從言之字與從口之字聲義多通,而謀謨之古文皆從口,則此是從口人聲,為信之異文?!墩f文》本作古文信,校者改之,故鍇本作古文信省也”[6]。商代晚期母爵銘文中的“”,從字形來看,與信的古文“”極為相似,“”應為“”。西周晚期的胡叔鼎也出現(xiàn)了“”,“弔(叔)(信)姬乍(作)寶鼎”?!?E:\24年學報\哲社2期\2024.tif>”為“信”,信是姬的名字。張亞初亦認為,“金文信氏之信書作,始見于西周”[7]。《史記·伯夷列傳》中“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的伯夷,其名字為“伯夷名允,字公信”[8]?!抖Y記·檀弓》記載,“幼名,冠字”,孔穎達疏曰:“名以名質(zhì),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盵9]人出生三月需要取名用以區(qū)別,成年后講究禮儀,不能貿(mào)然稱其名,所以為了方便稱呼,需要冠字。名與字可以互訓,即所謂的“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10]。《顏氏家訓》中也提到,“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11]。由此推測,商周之際,誠信觀念已經(jīng)應用到姓氏方面,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信”字在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二)傳世文獻中的誠信觀念

關于誠信觀念的記載,殷商、西周的傳世文獻均有所提及?!渡袝摹酚涊d,商湯征討夏桀時進行的一次誓師動員:“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強調(diào)奉天之命,懲治夏朝,達到取信于天的效果,同時命令眾人聽信于他,遵守誓言,完成對夏桀的討伐。《尚書》周書篇章,多次出現(xiàn)“信”字。諸如“是信是使”“信。懿!公命我勿敢言”“信之”“天不可信”“厎至齊信”“罔中于信”。涉及誠信之意有,“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與“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前者表示先君周文王、周武王公平仁厚而不濫用刑罰,致力于實行中正與誠信之道;后者表示由于政令與法律失去效力,于是苗民互相欺詐作亂,沒有中正與誠信之道,以致背叛誓約?!吨芤住纺承┴载侈o里面亦含有誠信思想,《中孚》卦記載:“中孚:豚魚,吉。利渉大川,利貞。”《周易正義》解釋其卦名,“信發(fā)于中,謂之中孚”[12]。該卦大致講,人只要懷有誠信之心,便可以感化小豬和小魚,從而獲得祥瑞。有助于自身跨越大河大川,有助于踐行中正與誠信之道。《詩·小雅·巷伯》記載:“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這句是作詩者對譖人者的告誡之辭,“信”為誠信意。鄭箋“女誠心而后言,王將謂女不信而不受欲其誠者,惡其不誠也?!笨追f達疏曰,“若言不誠實,則所言不巧,王將謂汝言為不信而不受也。故須誠實言之”[13]。

綜上可見,誠信觀念早在春秋時期前,就有相關文獻記載。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肩負文化傳播的重任,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社會制度和思想意識的體現(xiàn)。誠信觀念在殷商和西周分別扮演著什么角色,將在下文中進一步探討。

二、誠信觀念的演變

(一)人與鬼神之信

商朝時期,誠信觀念尚處于萌芽階段,主要體現(xiàn)在時人對鬼神虔誠敬意之心,以及祭祀占卜過程中的“不欺騙”?!皣笫?,在祀與戎”。在當時崇尚占卜的環(huán)境下,世人對上天懷有敬畏之心,而巫作為人與神交流的“媒介”,擁有著無上的權(quán)力。一方面借助龜甲占卜等方式,向世人傳遞上天的神意,另一方面通過祭祀向上天表達訴求,請求神靈指示。卜辭作為上天下達神旨的載體,分為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四部分,其中驗辭是記錄占卜結(jié)果是否應驗。商王作為群巫之長,必然會參加占卜,商王能否準確地表達出神靈的意圖,代表著商王是否取信于天,將直接影響到群巫對其信任的高低與否,進而影響到王權(quán)的統(tǒng)治力。

“允”的甲骨文為,多在驗辭、命辭中出現(xiàn)?!稜栄拧め屧b》記載:“允、孚、亶、展、誠、亮、詢,信也。”邢疏釋曰,“皆謂誠實不欺也”[14]?!墩f文·兒部》認為“允”字“從兒聲”,為形聲字。另一種認為“允”應為象形字,眾說紛紜。羅振玉認為,“卜辭允字象人回顧形,殆言行相顧之意與”[15]。徐中舒釋允:“象人頭頂有標志之形,所象何意不明?!盵16]沒有明確指出含義。趙平安提出,“允就是手被反剪的側(cè)面人形”[17],并且認為“允”的本義為順從。杜清雨認為其字形是從側(cè)面來表示一人負手而行,即“夋”之本字,“允”的本義應為閑適舒緩之意,后世典籍中提到的“誠”“信”等應該為假借義。趙誠提出與前人不同的觀點,認為“允”字是“象人鞠躬低頭雙手向后下垂,以表示恭敬,誠信的樣子,本義為恭敬、誠信”[18]。

綜合各家所述,再結(jié)合甲骨文構(gòu)形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允”應為象形字,本義為“恭敬、誠信”,但不能由此斷定甲骨文中的“允”是用其本義,需要結(jié)合語境來判斷。允與其、弗等字同屬于助動詞,其甲骨文為,《說文·箕部》:“,簸也。從竹象形,下其丌也?!北玖x為簸箕,而在甲骨文中作為語氣副詞,表示強調(diào)句中語氣的意思。弗,《說文·丿部》:“撟也。從丿從乀,從韋省?!痹诩坠俏闹凶鳛榉穸ㄔ~語出現(xiàn),甲骨文中存在沒有使用其本義的字。驗辭中有關“允”字的記載:

王占曰:其雨。九日丁亥允雨。(《合集》9717反)

王占曰:癸其雨。癸丑允雨。(《合集》12972反)

乙未卜:翌丙申王田獲。允獲鹿九。(《合集》10309)

壬午卜:今日雨。允雨。(《屯南》100)

丁丑卜:翌戊寅不雨。允不雨。(《合集》12974)

可以看出,當占卜結(jié)果與實際發(fā)生情況相符時,“允”往往出現(xiàn)在驗辭的事實語句前。馮時指出,“當命龜之辭、王占之辭與占驗的結(jié)果一致的時候,貞人于驗辭記以‘允字”[19]。張光直也認為,“在一些甲骨卜辭中,不僅刻有商王的預測,而且還有相應的驗辭結(jié)果,如卜某日是否降雨,及‘既雨之后,則于此卜辭之后,隨記某日允雨”[20]。目前學界普遍將甲骨文中的“允”視為副詞,即“果然、確實”之意,加之前文提到“允”字的本義,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甲骨文中的“允”實際使用引申義,作為副詞表示“果然、確實”之意。當占卜結(jié)果與實際發(fā)生情況不相符時,“允”字亦出現(xiàn)在個別驗辭。如卜辭記載:

丙辰卜:王狩寉,擒。允不擒。(《拼三》648)

貞:今夕雨。之夕允不雨。(《合集》24771)

第一條卜辭大致敘述,丙辰日這天占卜,商王可以狩獵到鶴嗎?占卜顯示王可以擒獲,結(jié)果等到王狩獵那天卻沒有擒獲。第二條卜辭講述,預言今天傍晚會下雨,實際傍晚沒有下雨。以上兩例卜辭,均顯示預言與事實不符,李靜麗認為,“這是語言類推作用的結(jié)果,開始可能是‘允只用于肯定義驗辭中,受這種語言現(xiàn)象的影響,表示否定義的驗辭也開始加‘允字”[21]。即受驗辭形式的影響,不論占卜之辭是否與事實結(jié)果相一致,都可以使用“允”字。實際上,表示否定義的驗辭中出現(xiàn)“允”字,并不影響其含義。貞人如實反映記錄結(jié)果“的確沒有發(fā)生”,恰恰彰顯商人虔誠敬神,講求實事求是,顯示出人與鬼神之信。“允”字在命辭中也多有出現(xiàn),同樣作為副詞,表示“果真、確實”之意。卜辭記載:

貞:今乙卯允其雨(《合集》1106正)

貞:不允出。(《合集》1799)

甲午卜,貞:大方允出。十二月。(《合集》10223)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睆哪撤N程度上,“允”字在甲骨文中的使用,表達了商人對鬼神的虔誠之心。若是沒有做到誠心誠意,勢必會引起鬼神不滿,不僅得不到鬼神的正確指示,還會受到鬼神的降罪處罰?!蹲髠鳌ふ压辍逢套觿裰G齊景公,提到“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其蓋失數(shù)美,是矯誣也。進退無辭,則虛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饗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祝史如果不能向鬼神如實闡述事實,鬼神將會降罪于國家,祝史本人也將受到懲罰。

西周時期延續(xù)了商人遇事必占卜的傳統(tǒng),“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渡袝ぢ逭a》記載,周公在營建成周前,曾進行占卜,詢問鬼神可否在洛邑建造新都,卜辭顯示為吉兆,周公特稟告成王占卜結(jié)果?!爸芄菔只祝唬骸栉┮颐?,朝至于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伻來以圖,及獻卜?!背赏醪挥筛袊@:“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貞,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边@就意味著選址符合天意,得到了鬼神保佑。西周蓍草占卜之術(shù)多體現(xiàn)在《周易》一書中,里面的《蒙卦》提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22]。大意是講貞人占卜應該對上天保持虔誠之心,不該再三向上天詢問指示,對卜辭結(jié)果抱有懷疑態(tài)度,這種做法是褻瀆上天,對上天不敬。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對鬼神的崇拜依然存在?!蹲髠鳌烦霈F(xiàn)多次有關祭祀占卜的記載,《左傳·莊公十年》記載:“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濒斍f公在位時期,齊國率軍攻打魯國,曹劌拜見莊公,詢問魯國與之對抗的條件。莊公回復道,祭祀時不敢任意增減牛羊玉帛的數(shù)量。祝史即掌握祭祀之官向鬼神禱告時,不敢有所隱瞞,一定反映真實情況?!抖Y記·祭統(tǒng)》記載了賢者之祭,“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言下之意,莊公認為,只要做到“弗敢加”,奉之以物就可以獲得神靈的庇佑,戰(zhàn)勝齊國。

人與鬼神之“信”來源于鬼神崇拜,這種虔誠敬畏的心態(tài),給“誠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相較于殷商實行神權(quán)政治,一味地崇尚鬼神,西周更加重視道德教化的功能,“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以刑輔德。上文提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認為莊公的所作所為只是一種小信,不足以獲得鬼神的眷顧,恰恰反映了周人轉(zhuǎn)變對鬼神一味崇拜的心態(tài),從“以神為本位”逐漸過渡到“以人為本位”。

(二)人與人之信

西周時期,伴隨著禮樂制度確立,神權(quán)色彩日漸消退,人們對“誠信”的認識從單純的敬鬼神向更為復雜的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轉(zhuǎn)變。此時誠信主要通過誓約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作為一個道德觀念,應運而生。《詩·小雅·巧言》記載,“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倍嘞嗝嗽{,是不講信用的行為,所以導致禍亂不斷?!抖Y記·曲禮下》提到,“約信曰誓”,孔穎達疏曰:“約信曰誓者,亦諸侯事也,約信,以其不能自和好,故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為信也。若用言相約束以相見,則用誓禮,故曰誓也。”鄭注司寇云,“約言語之約束也。”[23]此時誠信觀念并不是單純指人們宣誓時,對鬼神的虔誠敬意,而是指自覺履行誓言內(nèi)容,做到言而有信。通過宣誓行為,自發(fā)形成一種道德準則,不再虛無縹緲,使誠信觀念落到實處。

1.西周前期的分封冊命

西周建立政權(quán)以前,“誓”多出現(xiàn)在戰(zhàn)前軍事動員中,《尚書·牧誓》記載: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zhàn)于牧野,作《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蓖踉唬骸班?!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牧誓》是周武王征伐商紂前,進行的一次誓師活動,參加者有友邦冢君、各級官員和盟國成員。戰(zhàn)前宣誓,除了神靈力量的約束,無形間還給參與者束上道德枷鎖,一旦他們違背誓言,將會面臨懲罰。通過這種集體性的宣誓活動,有利于強化聯(lián)盟關系,激發(fā)戰(zhàn)斗熱情。

西周早期,為了鞏固周王室統(tǒng)治,實行宗法和分封制,通過分封冊命等方式,明確周王和諸侯雙方的權(quán)利與義務,分封冊命中亦有“誓”的存在??低鯐r期的邢侯簋(《集成》4241),記錄康王封周公之子為邢侯時的冊命誓言[24]:

隹(唯)三月,王令(命)(榮)眔(暨)內(nèi)史,曰:“(匄)井(邢)侯服。易(錫)賜臣三品:州人、重人、(鄘)人?!?E:\24年學報\哲社2期\2010.tif>(拜)(稽)首,魯天子。(周)(厥)瀕(頻)福,克奔徒(走)上下帝,(撫)令(命)于有周。追考(孝),對,不敢彖(墜)。邵(昭)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典)王令(命),乍(作)周公彝。

分封盟誓一般先宣讀周王的冊命之辭,然后由受封諸侯祭神并對神靈宣誓[25]。銘文記載:三月,榮和內(nèi)史奉康王之命到邢國分封邢侯,邢侯接受任職,對神靈宣誓,不違王命,效忠周王室?!罢央薷C恕笔侵感虾罱邮軆悦?,舉行福祭儀式向鬼神立誓以求福佑,不敢違背誓言。很顯然,王與臣之間達成一種默契,臣子應謹遵王上之命,做到誠實不欺,周王憑借立誓的方式來命令臣子,達到統(tǒng)治的目的。在不知不覺中,誠信觀念融入冊命制度。

2.西周中晚期的訴訟案件

西周中晚期,隨著周王室衰落,井田制遭到破壞,貴族、家臣之間的土地、財產(chǎn)等方面的糾紛不斷,社會矛盾尖銳。曶鼎(《集成》2838)、五祀衛(wèi)鼎(《集成》2832)、鬲攸從鼎(《集成》2818)、散氏盤(《集成》10176)、匜(《集成》10285)、氣盉等青銅器記載的訴訟事件,均不同程度上體現(xiàn)誠信觀念。曶鼎提到兩次訴訟案件,以五夫案為例,銘文記載[26]:

舀吏厥小子以限訟于井弔:我既賣女五夫,效父用匹馬束絲。

此句銘文講述了上訴方訴訟的原因。大意說,曾經(jīng)我方與對方達成口頭協(xié)議,用匹馬束絲向?qū)Ψ降男Ц纲徺I五個奴隸。言下之意,雙方就該項買賣達成口頭協(xié)議,但對方并未履行,所以申請上訴,請求裁決。實際上,口頭協(xié)議是靠雙方自覺維護,其前提是默認雙方信守承諾,當一方違反協(xié)議,則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笆摹钡墓δ芫褪怯脕砑s束立誓人信守承諾,并不是簡單依靠鬼神力量和王權(quán)權(quán)威,而是得益于道德的教化功能。五祀衛(wèi)鼎、鬲攸從鼎和氣盉等青銅銘文中均有“誓”一字的記錄,本文把討論相對較少的氣盉銘文迻錄于此[27]:

氣誓曰:“余某弗(稱)公命!余自無,則(鞭),身笰(弗-廢),傳出!”報氒(厥)誓曰:“余既曰余(稱)公命,壤(倘)余亦改朕辭,出棄!”對公命,用乍(作)寶般(盤)盉,孫子其邁(萬)年用。

氣盉銘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宣誓人立的“誓辭”,宣誓自己不敢違背公命,否則就會受到鞭刑,對失信行為進行處罰。第二部分是“報誓”之辭,宣誓人曾經(jīng)有過違誓的行為,如今他要做到信守誓言。第三部分是對揚公命,敘述作器目的及子孫永寶。

關于第二部分的銘文“報厥誓”,白軍鵬論證“報”可讀為“孚”。沈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匜銘文的“孚其誓”中的“孚”有“信”的意思,“孚其誓”應該是確保自己誓言真實可信。氣盉中的“報厥誓”應該是立誓人對所立誓言進行進一步的保證[28]?!版凇痹谙惹貍魇牢墨I多作“信”義,《詩·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薄渡袝ぞ龏]》:“厥基永孚于休。”而“孚”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為俘虜意。

貞我用孚(俘)。(《合集》903正)

克孚(俘)二人。(《甲編》3933)

簋:孚(俘)車馬五乘。(《集成2799》)

師同鼎:寽(捋)戎孚(俘)人百又十又四人。(《集成》4322)

這里的孚指的就是戰(zhàn)爭中被俘的人口,即俘虜。尚久孝提出,“孚”的信義來自神靈饋贈的俘虜抽象而來。“但神所饋報的抽象的信,是要通過戰(zhàn)勝獲敵這外在的具體直感的事物來體現(xiàn)的,而從爪從子的孚字正能既具俘人的義項,又含有信義于其中”[29]。“孚”,《說文·爪部》記載:“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标P于“孚”的信義,段玉裁注曰,“此即卵即孚引伸之義也”?!读信畟鳌つ竷x傳·周室三母》記載:“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捌溆猩铮坎灰晲荷?,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盵30]文王之母在妊娠時期,極其注重自身言行舉止,希望通過言傳身教來教育腹中胎兒。后世文獻《顏氏家訓》亦有所提及胎教,大意胎兒未出生時,就在母親胎中聽取道德信義,這樣,一出生就可掌握禮儀的規(guī)矩。徐鍇認為,“鳥之乳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31]。鳥如期孵卵,孕婦進行胎教,均抽象化表達了“孚”的信之意。裘錫圭根據(jù)黃組卜辭出現(xiàn)的“茲”,提出孚辭的概念。他將“”釋為“厄”,讀為“果”,后又將“厄”改稱“孚”[32]。姚萱基于此,把“孚”訓為“信”,有應驗意[33],孚辭中的“孚”與驗辭中的“允”有類似之處,皆有應驗之意。

由此,可以將氣盉的“報厥誓”解讀為宣誓人通過再次宣誓的方式來保證原始誓約的可靠性。立誓人反復宣誓,可以聯(lián)想到后世信符等儀式化的產(chǎn)物,當雙方達成口頭協(xié)議后,舉行誓儀再次確認誓言可靠性??梢钥闯?,立誓人一旦違背誓言,則會受到刑罰處置,如氣盉提到的鞭刑、匜的墨刑等,通過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強化人們的誠信觀念。西周時期的誠信觀念,不再局限于對鬼神的虔誠,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中的守信,成為孔子口中贊譽的“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三、結(jié)語

溯源誠信觀念,不難看出,商周時期,誠信觀念已經(jīng)產(chǎn)生,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誠信的萌芽階段,重視人與神之間的信任機制,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商朝崇尚祭祀龜卜,人們對鬼神虔誠膜拜以求上天福佑,通過借助神的至高無上性,利用時人懼怕神靈懲罰的心理,促使“人與鬼神之信”產(chǎn)生。第二個階段是誠信觀念的產(chǎn)生階段,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重視德治,推崇道德禮法,注重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誠信觀念延伸到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中。諸如早期的戰(zhàn)前軍事動員、王室分封冊命,晚期貴族間的訴訟契約,均能捕捉到誠信觀念的身影。殷商、西周時期的誠信轉(zhuǎn)型,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從依附鬼神,缺乏自我反思到實現(xiàn)自我意識覺醒的人本位,實現(xiàn)了誠信觀念人格化的轉(zhuǎn)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盟誓興起,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備受推崇,先秦儒家學說引經(jīng)據(jù)典,宣揚道德觀念,對后世影響巨大。

——————————

參考文獻:

〔1〕閻步克.春秋戰(zhàn)國時“信”觀念的演變及其社會原因[J].歷史研究,1981(06):3-12.

〔2〕徐難于.試論春秋時期的信觀念[J].中國史研究,1995(04):39-48.

〔3〕唐賢秋.誠信道德探源[J].道德與文明,2003(06):22-25.

〔4〕〔19〕馮時.儒家道德思想淵源考[J].中國文化研究,2003(03):77-93.

〔5〕陳文祺.試論“信”的詞義引申[J].漢字文化,2018(16):48-52.

〔6〕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第二冊)[M].上海:上海書店,1985.

〔7〕張亞初.商周金文姓氏統(tǒng)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6.

〔8〕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9〕〔23〕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4.

〔11〕顏之推.顏氏家訓譯注[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

〔12〕王弼,魏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3〕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郭璞注,邢昺疏.爾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6.

〔17〕趙平安.“允”“眾”形義考[J].古漢語研究,1996(02):12-13+20.

〔18〕趙誠.甲骨文虛詞探索[A].古文字研究第15輯[C].北京:中華書局,1986.

〔20〕張光直.商文明[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

〔21〕李靜麗.甲骨文副詞研究綜論[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2〕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新修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24〕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6.

〔25〕雒有倉.論西周的盟誓制度[J].考古與文物,2007(02):42-47.

〔26〕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7〕〔28〕沈培.試論西周金文否定詞“某”的性質(zhì)[J].歷史語言學研究,2014(01):45-58.

〔29〕尚久孝.說“沈”與“孚”——主論孚字的“信”義之源[J].邯鄲大學學報,1996(03):1-4.

〔30〕劉向.古列女傳[M].北京:中華書店,2018.

〔31〕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2〕裘錫圭.說“厄”[A].王宇信,宋鎮(zhèn)豪.紀念殷墟甲骨文發(fā)現(xiàn)一百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3〕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06.

(責任編輯 王大奎)

On the Concept of Honesty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ZHUANG Wen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China)

Abstract: Honesty,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al cultivation,social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and has been respected by all ages.Throughout the previous discussions, most of them focused on the Confucian "honesty"though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ignoring the"honesty"concept that existed before.In fact,the prosperity of the "honesty"though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enefited from the warmth of the"honesty"concept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In the Shang Dynasty,people worshipped sacrifice and divination,revered ghosts and gods,and the concept of honesty was still in its infancy.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the society respected morality,and emphasized that virtue should be used to match heaven,respect morality and protect the people.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tual and music system,the concept of honesty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extended to social activities,from God centered to people-oriented.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honesty"is helpful to trace back and sort out the ethical and moral thoughts of the Pre-Qin Dynast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unity of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Keywords: Honesty; Morality; Oath; Allow

收稿日期:2023-11-02

作者簡介:莊雯(1998-),女,遼寧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史。

猜你喜歡
鬼神誠信學報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與“明”字的含義
致敬學報40年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淺談先秦諸子的鬼神觀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鬼神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格尔木市| 阿巴嘎旗| 巴马| 古蔺县| 静乐县| 辽阳市| 天峻县| 高安市| 马鞍山市| 南皮县| 无锡市| 石林| 舒兰市| 昌邑市| 永定县| 西平县| 塔城市| 沁阳市| 新干县| 汤原县| 沙湾县| 若尔盖县| 红原县| 广昌县| 广宗县| 赞皇县| 昭平县| 襄垣县| 都匀市| 东阳市| 沾益县| 勃利县| 安乡县| 景宁| 武义县| 独山县| 西青区| 长岭县| 门源| 红河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