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睿
我看到一片銀杏葉緩緩飄在半空中舞蹈。讓我詫異的是:眼前明明是動態(tài)場景,卻給人一種沉靜之美。藍(lán)天下這抹明艷的黃,沒有絲毫的不安與局促,坦然脫離了對樹的依傍;而穿著黃金甲的樹,并不顯哀傷與頹唐,依然昂揚,仿佛葉落只是一個“減負(fù)”的過程。在陽光投照的光線中,自己恍若長街夢里人。一陣風(fēng)過,葉子飛羽般紛紛飄散,落地?zé)o聲。
孩子們大把揚起形態(tài)各異的落葉,紅撲撲的小臉上蕩漾起幸福的微笑,還有的一定要將心儀的那片樹葉獻(xiàn)給自己的媽媽;而大人們則在落葉景觀帶上留影。站在時光外細(xì)數(shù)流年,一切令人如同置身曼妙的童話世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落葉達(dá)到了心靈深處的皈依。
環(huán)顧四周,只有平時貌不驚人的松柏、女貞顏色愈發(fā)明快、身形格外挺拔,它們似乎參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妙處,倒叫我相形見絀了;但仔細(xì)想來,人終究修煉不成一棵樹的姿態(tài),而樹同樣不可能具有人豐富的情感。
會晤冬天,屋內(nèi)清爽的綠茶味道逐漸被氤氳著的紅茶醇香所代替,父親練習(xí)書法的字體也開始由大楷變成了蠅頭小楷,“如果夏天寫字需外放,現(xiàn)在就要注意內(nèi)斂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人要循四時而動”。父親的話若禪語,品味天氣微涼,冬天的冷靜更像是一種暗示,或是一種隱喻,它又仿佛是春、夏、秋季節(jié)的留白,提醒我們卸下沉重與心痛,放下燥氣與虛榮,將擠壓了一段時日的情緒垃圾及時清理出去。
日子飄蕩煙火的芬芳,生活依然是平淡而瑣碎的繼續(xù)。在群花散盡,木棉獨自開放的冬季,我們自然而然心手相連,共同目睹時光老去,共同體驗“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待木棉落后,還在外打拼的游子會情不自禁想家。印象中,燈次第亮了,柔和的光暈里,炊煙裊裊,家在冬夜顯得尤其寧靜而又充滿了溫度,念及母親包的湯圓、煮的餃子,再和著成長的傳說,所以“冬藏”的內(nèi)容里一定含有思念的種子。
思念衍生出希望,希望再衍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我們像越冬的植物,開始等待會晤過程中冬日的友好回應(yīng):順其自然的一場豐年瑞雪。雪花飄飛的日子,絲絲甜里既有“白頭相伴”的浪漫;又有“風(fēng)雪夜歸人”的平實安穩(wěn)。
會晤冬天,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及蟄伏于光陰深處的另一個自己,我們逐漸學(xué)會了總結(jié)生活,懂得了反芻歲月,明白了抱團取暖的重要性。想來,每次與冬會晤都有驚喜,那么,未來一定美好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