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庭瑤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 201620)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教育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國際經濟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月1日,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多個領域的《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正式生效。
以此為契機,中國與區(qū)域內其他國家將共同打造一個跨區(qū)域、寬領域、多元化的貿易和投資平臺,推動市場準入、國民待遇以及最惠國待遇等規(guī)則在不同服務貿易部門的適用性,大幅度提高區(qū)域內服務貿易開放水平,推動中國與東盟的服務貿易朝著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方向發(fā)展。
其中,中泰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水平不斷提升。自2013年以來,中國連續(xù)10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1],兩國經貿合作成果持續(xù)增長。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泰兩國教育服務貿易也出現明顯增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年全國來華留學生簡明統(tǒng)計報告》,我國2019年約有4.24萬名學生赴泰國留學。與此同時,在華的泰國留學生約3.94萬人。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chuàng)新發(fā)展,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如今,距離RCEP正式生效已近兩年。RCEP到底對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fā)展帶來什么影響、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進行解決?對此,本文將逐一進行探討。
RCEP協(xié)議的實施,為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些機遇和挑戰(zhàn)既包含已經實現的,也包括未來潛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1.市場開放
RCEP協(xié)議的實施,進一步開放了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市場,吸引了更多的國際學生和教師來華或來泰學習、工作。隨著RCEP協(xié)議的實施,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市場更加開放和透明,國際學生和教師更容易獲得在這兩個國家學習和工作的機會。2016 年中國派往泰國漢語教師 269人,截至2019年總人數翻3倍,達到715人[2]。
由于市場的開放,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有了更多與其他國家的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的機會,能夠開展聯(lián)合研究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這將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提升中泰兩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除此之外,市場開放也為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據統(tǒng)計,2016年中泰教育服務貿易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102.56億美元,2016-2019年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翻1倍,截至2019年底為國內經濟增長貢獻達到201.64億美元[2]。
2.服務貿易便利化
RCEP協(xié)議將簡化中泰兩國在高等教育服務貿易中的程序和手續(xù),提高服務貿易的效率。RCEP協(xié)議下,各國均在服務貿易領域做出了遠超各自“10+1”自貿協(xié)定的承諾,開放水平整體達到15方各自自貿協(xié)定的最高水平。一些限制性措施如簽證要求、學歷認證等將被取消或降低,以方便中泰兩國的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加便利地互相交流和合作,從而促進兩國高等教育機構的互學互鑒,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
RCEP協(xié)議的另外一項規(guī)定是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服務貿易的成本,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和競爭力。這就為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促進雙方的教育資源共享和互補。
與此相關的內容還有建立一套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和標準,確保服務貿易的公平和透明;加強監(jiān)管合作,打擊不正當競爭和侵權行為,保護知識產權和商業(yè)秘密。這些規(guī)定將為中泰兩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更加穩(wěn)定和可靠的營商環(huán)境。
3.教育質量提升
RCEP協(xié)議的實施,將促使中泰兩國在高等教育服務貿易中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以滿足更高的市場需求。RCEP協(xié)議的實施將促進中泰兩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通過建立更加便利的教育合作機制,中泰兩國高??梢约訌妿熧Y培訓、學生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這將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通過建立更加便捷的教育服務貿易渠道,中泰兩國高??梢愿玫亻_展跨國教育項目和合作辦學。同時,推動中泰兩國高等教育課程的國際化。兩國高校需要根據國際標準和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提供更加符合國際要求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
RCEP協(xié)議的實施還將推動中泰兩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建設。通過建立統(tǒng)一的教育質量評估標準和機制,中泰兩國高??梢韵嗷ソ梃b經驗,提高教育質量管理水平。這將有助于提升中泰兩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RCEP協(xié)議對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可能帶來一些挑戰(zhàn)或不利影響。
1.RCEP協(xié)議的簽署可能導致中泰兩國之間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格局發(fā)生變化
由于協(xié)議的開放性,來自其他成員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可能會進入中泰市場,與本地高校競爭學生和教師資源。這可能對中泰高等教育機構造成一定的壓力,需要提高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以保持競爭力??偟膩砜?我國與RCEP區(qū)域內各國服務貿易既有競爭性也有互補性,但競爭性不明顯,互補性比較明顯[3]。此外,不同成員國的教育體系和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成員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這可能導致中泰高等教育機構在吸引國際學生和教師方面面臨困難,從而影響其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機會。
2.RCEP協(xié)議的實施可能導致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不平衡
這種不平衡性首先是由中泰兩國在留學生數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根據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中國在高等教育領域擁有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泰國學生前往中國留學。這些留學生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也促進了中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然而,相對而言,泰國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相對較低,中國學生赴泰留學的數量相對較少。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可能導致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不平衡。其次,中泰兩國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面存在差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許多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相比之下,泰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較低。這種質量差異可能導致泰國學生更傾向于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從而加劇了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不平衡。最后,中泰兩國在高等教育政策和資源投入方面存在差異。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通過加大投入和改革政策來吸引國際學生。相比之下,泰國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投入和發(fā)展相對有限。這種政策和資源差異可能導致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不平衡。
3.RCEP協(xié)議的簽署還可能引發(fā)一些法律和監(jiān)管方面的挑戰(zhàn)
由于不同成員國的法律和監(jiān)管體系存在差異,中泰高等教育機構在跨境合作和交流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法律和監(jiān)管障礙。這可能需要中泰兩國政府加強合作,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guī)來促進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fā)展。
根據《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的規(guī)定,國際服務貿易包括四種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yè)存在和自然人流動。
在跨境交付方面,中國的一些知名高校已經與泰國的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網絡課程、在線學位等方式,為泰國學生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2016年中國教育機構前往泰國辦分校數量為21所,2017-2018年數量翻2倍,由38所增加到69所,截至 2019年底數量累積達到76所[3]。
對于境外消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泰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以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就業(yè)機會。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共接收了來自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9.8萬名外國留學生,其中,泰國留學生數量位居前列。
同時,中泰兩國在商業(yè)存在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斷加強。一些中國的高校已經在泰國設立了分校或合作辦學機構,如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利昂國際學院等。這些機構為泰國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專業(yè)選擇和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為中國高校拓展了國際市場。隨著高等教育朝著服務貿易發(fā)展并引入市場機制,高等教育機構逐漸成為留學教育服務貿易發(fā)展的主體,而政府則主要通過立法、政策體制等途徑對其進行宏觀指導,導致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效率較低且反應不及時。
至于自然人流動方面,許多中國教師和學者赴泰國進行訪問、交流和合作研究,為泰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支持。同時,泰國的教師和學者也積極參與到中國的教育研究和教學活動中,為中泰兩國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貢獻。以2017 年為例,以自然人流動形式的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6萬美元,占教育服務貿易總出口額的0.34%[2]。
第一,教育服務貿易主要由中泰兩國政府主導,而民間交流的頻率較低。數據顯示,2016年中泰民間教育合作只有11次,其中有2次是民間教育服務貿易,這與兩國正式合作的數目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渠道非常有限。2017年,民間教育合作數量有所減少,降到了8次。2017-2018年度,泰國政局不穩(wěn),合辦學院的數目并未增加,截至2019年底,雙方的合作項目增至14個[2],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以官方為主、民間文化交流為輔的格局。
第二,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在中國境內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和毗鄰泰國的西南地區(qū)。據調查,中泰開展的教育服務貿易和教育服務業(yè)的合作,三分之二的教育服務貿易和教育服務合作均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以2019年為例,中泰教育服務貿易在該地區(qū)的占比達到了81.69%,而在內陸一線城市的占比僅為18.39%[2]。基礎設施較好,經濟發(fā)展較快,開放水平較高,這些因素都是吸引泰國留學生到東南沿海城市求學的主要因素。這種地區(qū)間的不平衡問題,必然會對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帶來負面的影響。
第三,中泰之間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兩國合作辦學,交換學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但他們的教育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國際先進水平,離市場上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統(tǒng)計和分析,2016年中秦合作院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維持在27.69%,2019年的就業(yè)率維持在31.09%,增長幅度不大。說明中泰之間的教育服務貿易,在現階段還沒有真正適應我國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兩國間的教育服務貿易行業(yè)是否能夠可持續(xù)地發(fā)展,其主要的內部驅動力還是在于質量[3]。
盡管RCEP協(xié)議為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帶來了機遇,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和不利影響。中泰高等教育機構需要積極應對這些挑戰(zhàn),提高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適應新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同時,中泰兩國政府也需要加強合作,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guī),為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
第一,在RCEP協(xié)議下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制度,調整來華留學生學費的定價方法,給予大學更大的定價空間,以此來鼓勵他們多招收國外學生[4]。第二,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質量保障制度是關鍵。這包括制定嚴格的教育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對參與服務貿易的教育機構和項目進行定期的質量評估和監(jiān)測。第三,推動中泰兩國在學分學歷上的互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fā)展機會。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也有利于促進兩國之間的人才流動和文化交流。第四,對于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yè)存在和自然人流動這四種形式的教育服務貿易,應分別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制度進行規(guī)范和管理。例如,對于跨境交付,可以制定相關的網絡教育服務管理規(guī)定;對于境外消費,可以推出相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政策等。
政府層面,一是制定有利于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制度變遷的政策,為創(chuàng)新主體提供優(yōu)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例如,設立專項資金鼓勵雙方的高校和企業(yè)開展合作研究,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二是積極推動中泰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在教育資源共享、課程設置、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整體水平。三是完善與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為創(chuàng)新主體提供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例如,完善來華留學生的獎學金和兼職工作相關制度政策,完善留學生的相關保險政策,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和保障[5]。
高校層面,一是根據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制度變遷的需求,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開展雙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為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制度變遷提供技術支持。例如,設立科研基金,支持教師和學生申報科研項目;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泰國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制度變遷。例如,開展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促進雙方師生的交流與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推動雙方在教育領域的研究與合作。
社會層面,一是關注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制度變遷的發(fā)展,提高社會對創(chuàng)新主體的認知度和支持度。例如,通過媒體宣傳,讓更多人了解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重要性;舉辦相關論壇和活動,推動社會各界對創(chuàng)新主體的關注和支持。二是完善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交流平臺,為創(chuàng)新主體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例如,進一步發(fā)揮中泰校企聯(lián)盟的作用,促進雙方在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每年定期舉辦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展覽會,展示雙方在教育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技術[6]。
第一,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理念方面,在推動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積極倡導和推廣以合作、交流、互利共贏為核心的貿易理念,通過增強雙方的交流與理解,提升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活躍度和效率。第二,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加強中泰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彼此的文化認同,為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例如,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藝術節(jié)等活動,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同時,泰國的教育質量也在持續(xù)提高,這有助于增強中國學生對泰國高等教育的認知和接受度。第三,文化認同方面,在推動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fā)展過程中,應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建立基于文化認同的合作關系。這不僅有利于消除貿易中的文化障礙,也有助于增強雙方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
總的來說,營造中泰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fā)展的非正式制度環(huán)境,需要我們從理念、文化等多方面進行努力,以實現真正的合作、交流和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