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喜生
壯族,廣西桂林人。廣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臨桂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文學作品散見《人民日報》《星星》《草堂》《詩歌月刊》《綠風》《廣西文學》等報刊,曾在多家報紙開設專欄。有詩文被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合著《桂北民族叢書·臨桂縣少數(shù)民族概況》《中國傳統(tǒng)村落》等。
今夜,以木樨之名
新石器時代有你童年的足跡
屈原《九歌》里記載你風華正茂
漓江之水是你不竭的營養(yǎng)液
桂冠金秋,何懼秋寒
青春痘從大小腿攀爬,腰身
臂膀,指關節(jié)也在劫難逃
更有甚者還陪伴你壽終正寢
村夫野老和你志趣相投
烈日山洪,風餐露宿。飽受
時間擊打、踩踏、搖曳和白色恐怖
只為金秋十月一場盛大的花事
木樨,天地造化的幽香
與花期無關
與沉魚落雁無關
與徒有虛名無關
今夜以木樨之名懷念黎明前
捐軀救國的李征鳳,易鳳英,陳光
今夜,以木樨之名追想
今夕、過往、神靈
盛世的幽香,常開不敗
界首之光
見證并收藏
堅硬的頭顱軀殼
和挺拔的脊梁
以至于后人慕名而來
找尋骨頭鈣化和腰肌
勞損、斷裂的秘方
但是界首骨科臨床中卻
發(fā)現(xiàn)有的人無論怎么救治
其頭顱永不開竅;腳根軟綿
就連脊梁骨也佝僂彎曲
而那些稚嫩的筋骨
雖然被彈雨擊穿
斷裂成碎片,浸泡湘江
但他們依然如鋼似鐵
成為共和國永恒之光柱
割疳積
左掌一刀,右掌多一刀
和天花痢疾腦膜炎一樣,疳積
在幾十年前算不上疑難雜癥
但曾是50、60后幼年生命的小溝坎
患上疳積的我們面黃肌瘦手腳細小
肚子似皮球白天昏睡半夜反無眠
不必去大醫(yī)院求診買藥
村醫(yī)左掌一刀,右掌兩刀
鍋底灰止血。最銘心的
是疳積草蒸豬肉連吃三兩天
后來,我多次夢到仙逝的父親
我想再患幾次疳積病,不怕左右三刀
父親皺巴巴的手掌輕輕地扇了兩下我屁股
義江源
山羊駐停于懸崖峭壁
蹦跳覓食;在天地間生兒育女
飛流千年
是巖石的匆匆過客
出入大瑤山的路彎急坡陡
獨木橋和曾高大的我們甘愿
屈身變成古金桂米粒大的花瓣
為流水東去芳香百里
茅針村穿梭義江源頭
亙古不變的日子
趙姓一家人攜高山流水
主宰風情萬種的桃園
鐵路菜市
繁雜的攤位和門面里
擺滿興奮和沮喪
吆喝聲,煙火氣,人聲鼎沸
蒜頭、韭菜、芫荽
散發(fā)野性芳香
臘肉、鮮魚、米粉
構建虛空的味蕾
老舊火車頭沾惹了市井氣息
停在這里很久很久
新的動車則不理會一切
從背后呼嘯而過
(編輯 何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