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惠欣(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500)
中風患者往往會在某一方面有明顯的功能異常,并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質量[1]。其中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是吞咽障礙,患者出現這種癥狀之后會伴隨構音障礙及攝食困難一系列不良癥狀發(fā)生,病情進展嚴重時還會導致吸入性肺炎及營養(yǎng)不良等嚴重癥狀出現,進而對整體預后效果造成極大干擾。既往臨床上常采用長期針灸治療,但其恢復效果并不理想。據有關研究證實,針灸、康復療法能使患者吞咽困難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加快其恢復進程。為了進一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使患者神經及吞咽功能盡快恢復,本研究探討針灸聯合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8-71歲,平均(57.8±1.7)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9-70歲,平均(57.7±1.6)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僅單獨給予針灸治療。引導患者選擇俯臥位,銀針規(guī)格:0.35mm×40mm;穴位:太溪穴、廉泉穴、風池穴、天柱穴、內關穴、人中穴及通里穴。其中有肝腎陰虛癥狀表現的患者需加刺三陰交穴;有肝陽暴亢癥狀表現的患者加刺太沖穴;有氣虛血瘀癥狀表現的患者加刺足三里穴;有痰熱腑實癥狀表現的患者加刺支溝穴;有風痰阻絡癥狀表現的患者加刺豐隆穴。相關操作者開始針灸前,應當先對患者進針穴位做適當按摩處理,然后于下頜處對風池穴進行扎針治療,進針深度為2.5cm,同時進針天柱穴,其深度在2.0cm,得氣之后,使用平補平瀉針法(6次慢按緊提后接著9次緊提慢按,確?;颊哳i部、下頜處感受到明顯的酸脹感),并將患者體質狀況作為依據,對進針深度及角度進行精確調節(jié),以有腫脹感為宜,留針時間在20min。之后引導患者選擇仰臥位,直刺廉泉穴,深度在25mm,其中內經中的“合谷刺”法為此次所用針法,即針刺得氣以后做退針處理,至皮下而向左直接刺入,之后對此手法反復進行操作,并向右刺入,最后刺進患者肌肉深處。然后利用同風池穴一致的手法直刺通里穴,深度在10mm,留針時間在30min,在此次過程中共行針2次。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訓練:①患者進食之前,需引導患者選擇坐直位,讓其頭部輕微前屈,并告知患者在進食期間將下頜處縮緊,以免支氣管內嗆進去食物,進食食物一定要從開始的膠狀及糊狀逐漸過渡為普通食物。同時,告知患者對飲食速度及攝入量進行科學控制。②告知患者對舌身回縮、上挑、伸前及打卷等動作進行訓練,同時有序推拿兩側頰肌。借助壓舌板對患者舌身進行按壓及摩擦處理,引導患舌完成抗阻活動。如果患者咽反射存在明顯異常,借助壓舌板將軟腭弓及其附近部位抵住,交替按壓左右兩側位置,1次/d,不間斷治療2周。③改良振動棒訓練:讓患者張開嘴巴發(fā)持續(xù)的“啊”音,用改良振動棒刺激患者的舌頭、軟腭以及咽后壁,共5min。④冰、酸刺激:冰(酸)棉簽刺激軟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應大范圍(上下、前后)、長時間地接觸刺激部位,并慢慢移動棉簽前端,左右交替,10-20min/次,然后做一次空吞咽。如出現嘔吐反射,則應終止。⑤神經肌肉電刺激:運用神經肌肉低頻電刺激,電極片一前一后放置,20min/次,1次/天,5天/周。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進食食物沒有阻礙,也未引起嗆咳等不良事件;有效:患者進食食物時比較暢通,嗆咳狀況偶有出現;無效:患者治療后仍舊難以正常進食,吞咽功能并未發(fā)生變化,噎食及嗆咳等狀況時常出現[2]??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生活質量。應用健康狀況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實施評估,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受疾病影響的程度越輕微[3]。③觀察分析兩組SSA及NIHSS評分。通過吞咽功能障礙評估表(SSA)評估患者吞咽功能情況,評分越低則證明患者吞咽功能越理想;應用NIHSS評分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實施評估,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程度就越差[4]。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2.1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效果好(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
2.3 治療前兩組SSA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并未有顯著差異性(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SA評分、NIHSS評分均較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SSA及NIHS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SSA及NIHSS評分比較(,分)
?
神經內科臨床上發(fā)生率較高的癥狀之一就是吞咽障礙,這也是中風患者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并發(fā)癥類型,會使患者后續(xù)生活質量大幅降低,病情嚴重時還會導致其死亡。吞咽障礙康復難度較大,且整體效果較差。中醫(yī)學指出,吞咽障礙需歸于“喉痹”“中風”范圍內,表象通常在患者喉部,但是具體的病因卻出現在腦部位置。針灸、康復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不會產生較高的費用,且實際操作并不是特別難,醫(yī)護人員能較快地掌握要領,對于部分單位沒有條件購買生物反饋治療儀及電刺激治療儀器等相關設備的缺陷可進行有效彌補,由此也對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的優(yōu)點有更全面了解。
針灸期間所選穴位為患者頸咽部,能直接刺激腦部到咽部的所有經絡,其作用在于通竅利咽及通經活絡等[5]。但僅單獨運用一種方式對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治療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康復訓練的運用能使患者神經系統興奮性大幅提升,并對一些異常神經反射起到抑制效果,還能在極大程度上增強與吞咽有關肌肉的運動協調性,以免咽下肌群肌肉萎縮等不良癥狀出現。研究顯示,精準針刺風池、天柱穴,能讓患者的動脈血循環(huán)得到顯著改善,對于腦供氧也有極大的優(yōu)化效用。而精準針刺通里穴、廉泉穴,能讓患者面部神經末梢得到顯著改善,保證機體血液循環(huán)盡快恢復正常,還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病灶部位細胞的修復能力,使面部肌張力及肌力恢復速度有效加快。針灸及康復療法在臨床治療期間能彼此配合,發(fā)揮出雙重效用。研究發(fā)現,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效果好(P<0.05),這說明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接受針灸、康復療法治療可以有效增強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及臨床癥狀改善,并加快患者康復。
研究發(fā)現,治療前兩組SSA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并未有顯著差異性(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SA評分、NIHSS評分均較低(P<0.05),這說明臨床治療期間選用針灸、康復療法能發(fā)揮出理想作用,促進患者吞咽及神經功能改善,使患者盡快恢復。分析原因為:針灸能對舌咽、舌下神經及面神經等諸多神經末梢產生一定刺激,其功效在于理氣通絡、化痰利咽等,可以進一步擴張患者的腦血管,在極大程度上刺激機體迷走神經,保證其咽部肌肉張力盡快恢復正常,疾病恢復率也能顯著提升。因而,針灸能有效舒筋通絡及調節(jié)氣血??祻童煼苁够颊呱窠浵到y性顯著提升,對于異常反射具有良好的抑制性,避免肌群萎縮等不良癥狀出現。針灸、康復療法在臨床中的有效運用,能使神經沖動更理想地釋放,從而使神經反射進一步增強,在極大程度上鍛煉患者口、唇、舌、上下頜等處的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肌肉協調及靈活性,其吞咽功能也能明顯增強。同時,該療法還能有效刺激大腦本身感覺,使患者身體各機能改善進程顯著加快,進而促使患者生活能力顯著增強。
針灸操作并不是特別復雜,且治療費用相對較低,對天柱及風池等相關穴位進行針灸,能促進患者動脈血液循環(huán)改善,使人體腦供養(yǎng)程度顯著增強。同時,對通里穴做針灸處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末梢神經,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速度,并在短時間內修復患者組織細胞、面部肌肉,使患者恢復效率大幅提升。從神經系統通路角度分析可知,針灸治療能進一步調節(jié)、刺激咽部神經功能,加快患者吞咽反射弧修復、重建速度。此外,針灸治療還能對喉返及吞咽神經等與吞咽功能有關的神經產生極大刺激,對神經元麻痹癥狀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從而使患者吞咽肌群的整體運動能力顯著提升。研究發(fā)現,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更高(P<0.05),這說明選擇針灸、康復療法對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治療具有理想作用,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分析原因在于:針灸、康復療法中,借助科學的鍛煉使患者神經興奮性顯著增強,而針灸所產生的刺激性可以大幅提升神經肌肉間的聯系,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速度有效加快。但單一治療期間,兩種方式都有一定限制,在患者病情及臨床癥狀改善方面并不理想,這兩種方式共同運用能有效協同及調節(jié),進而使整體療效顯著增強,并進一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
綜上所述,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接受針灸、康復療法治療可以有效增強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吞咽功能改善,還能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