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昏話
歐陽修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蘇東坡稱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而已;胡竹峰說先秦無文章,惟莊子《逍遙游》而已;前賢妙論,后人昏話而已,不知天高地厚,果然今不如昔。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居家太久,許久未登高,許久未臨深,可憐哉,可憐胡竹峰不知天高地厚。
小說中有混人云:原是小時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說。書上寫那混人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卻是草莽。故家鄉(xiāng)間常見稻草人,站在莊稼地,終日渾渾噩噩,有風吹過,方才將身子隨風胡亂搖動幾回。
魯迅私信云,周啟明頗昏,不知外事。人生清醒,偶爾說些昏話也好,頗昏之徒古已有之。一眨眼,時序中年,閑翻拙作,通篇自言自語,全是昏話,也好,也罷。真希望人生全是昏話,文章全是昏話,且等老眼昏花。
《人間詞話》上,王國維論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三境界外,為人為藝還有三風味:混話風味,葷話風味,昏話風味。
混元神巧本無形,匠出西湖作畫屏。
此混話風味。黃河邊,巨浪滔滔,轟然耳畔,水自高處砸下,鼻底隱約有泥腥氣,讓人如處混話境地。湖邊小居,水色天光相接,幾只大山雀繞樹梢亂飛,菜園里青菜蔥蒜氣息透過窗戶,稻麥香和蟲鳥聲隱約在焉。
歌風臺畔水沄沄,地面官人饋酒葷。
此葷話風味。推窗,見人家屋檐下掛著咸貨,是臘肉,還有腌制的雞鴨鵝,倒掛在那里。剖開的魚肚子用幾根寸長的竹枝撐著,陽光照過,肉質(zhì)冒著油光。
昏花病眼已經(jīng)年,世味甘酸總澹然。
此昏話風味。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路過小巷人家,有老者在樹蔭下執(zhí)書翻讀,鼻尖幾觸紙頁,一個老嫗面色恬靜,偶爾和老翁閑聊。言語不通,不知他們說了些什么,如聽昏話。站在巷口,仿佛看見了我的明天。明天,全是昏話,全是昏話而已。
前夜做夢,幻境里依稀故家小河,戲水玩樂。三五村民扛著鋤頭從拱橋上走過,彼此鄉(xiāng)音問答,一邊濯足不止,水近膝蓋,卻也清涼。真真切切,一時卻醒了,才知是夢。開燈疑惑著回想夢境,對面白墻空無,一只小蟲子彳亍橫行,惜無題壁人耳,任它恣意。不獨昏話,還作夢話。二〇二三年三月十二日的昏話與夢話。
我睡覺是不說夢話的。
惜字亭記
惜字有儒風,不只惜字,實乃惜心,又有佛家心思。
亭子建于光緒八年,童年每次從亭下路過,常有一番懷古??鬃拥翘┥叫√煜?,王璨登樓而傷客心,我因惜字亭而知古為之古,今為之今。今日以字為業(yè)為生,或許皆是亭子間文氣賞賜。
惜字亭邊有小河,不知道流了多少年。水通財也通才,財源滾滾,才源滾滾,這是吉祥的亭子。有年清早,從亭邊經(jīng)過,晨光淡黃,淡黃中有嫩綠,舊亭子越發(fā)如少女,情不自禁地懷古了。古也古得不遠,少年時光——
有年傍晚,從惜字亭邊經(jīng)過,河水被染過色了,泛黃,流動的黃,晃得人恍惚。一抹陽光從刺槐樹葉隙縫射過來,照在古亭上,亭身仿佛火爐中的巨劍。頂端方天畫戟遙遙而立,在夕陽下光芒四射,照亮了我的眼睛?;蛘哌@么說,夕陽將古老的亭塔鍍上一層金黃色,迷幻而輝煌。一只小花貓爬上了亭尖,仰天嘶叫,天空如發(fā)黃的紙冊,狗尾草勾勒其中,做著一天最后的眺望。
亭下如林下,日子蒸騰,有幾分林下心緒最好。惜字亭下的林下心緒更好。
龜鶴延年
亳州花戲樓一方名勝,正對著大關帝廟,清朝時候是山陜會館所在?;☉驑怯腥^:旗桿也,磚雕也,木刻也。三絕雖好,我卻有別戀,心心念念那一只康熙五十三年四月間鐵鑄的龜鶴延年——仙鶴足蹬神龜,高三米,據(jù)說重達千余斤。鶴身有銘文記事。
古人說天圓地方,龜背隆起似天,腹甲平坦又像大地,一龜負有天地。龜壽千年,所謂千歲而靈,先賢用龜甲占卜辨吉兇。鶴更是仙家之物,古畫中的仙境,離不開白鶴繞翔。書上筆繪天人居所,不必說階砌下流水潺湲,不必說墻院后云霧繚繞,有幾只鶴悠游自在,足以引得人神馳向往了。
鐵龜果然高壽,幾百年風雨侵蝕,完好無缺,立鶴卻殘了,只剩下了半截身子??傄尚哪衬昴吃履橙沼邢杉铱瓷狭四巧裎?,想帶走它們,叵奈鶴鳥留戀人間,法力竟也枉然,強拽之下,僅得其首而已。
去過幾次花戲樓,手撫龜鶴,每每嘆息古人匠心,嘆息舊日鑼鼓聲遠遠走了。人生無常,明明延年的仙鶴,偏偏折壞了身子。到底世上不多如意事。
二〇二二年深秋,友人丹崖饋贈我龜鶴延年香爐,銅鑄花戲樓前舊物,模樣縮小了,不及一尺,格外多了風雅多了精細,更好在鶴首完整,像從古畫里翩然飛出。那只聽過戲的龜鶴來我家延年了,燃起一盤香,輕煙若有若無自鶴足裊起,人有些飄然的意蘊了,這是大吉祥的事情啊。
天柱山看雪
春日,節(jié)令近雨水,閑訪天柱山,相遇大雪。山里多野逸,下過雪后,又多了靜氣,鳥跡遽然,偶有山風搖樹。和友人喝茶閑話,鍋碗瓢盆話,酸甜苦辣話,懷古話,憧新話,村林話,塵味話,文章話,書法話,乃至丹青話,窗外果然如一卷水墨。
夜宿煉丹湖畔,賓客散去,各自安歇。獨坐燈下,不舍得早睡,出門,一個人走進天柱山的夜色,走進天柱山的春雪。幾縷燈光灑過飄起的細白,像棉絮像揚塵,又明亮又迷蒙。雪花顏色潔白,昏黃的光暈下,仿佛琥珀細碎切切,越發(fā)溫柔。樓閣溫暖,開窗留出半寸縫隙,一線雪意涌進來,擁被而眠,莫名美感。半夜得夢:
站在池塘邊,友人跳下去游泳,不多時起身上岸,說水里有大黑龍。撩得我一陣驚異好奇,心想何不去會會黑龍。潛水過去,果然在水底看見一條龍搖頭擺尾,通身黑色鱗甲,燦燦有澤。
醒來睜眼,天光早已大亮。雪后初霽,冰雪作良光,好個晴天。良光耀天,良光耀地,良光耀山,良光耀我,心里不獨歡喜,更覺得吉祥。幾人相約去東關看看,路上人跡罕至,兩行獸印點點往前,在一個石壩旁,獸印突突躍下山了,隱入密林。明知尋不出個結果,一時也不禁心生悵然。
步行良久,經(jīng)過一處坡地,忽聞人聲,大喜山中有此妙人,他問我路,我問他路。他所來處,我之所往;我所來處,他之所向。世間眾生來來往往,人人各自福地各有妙處。
人在山中走著,左右前后都是松樹,或粗或細,身披白雪。枝干糙皮干裂如同鱗甲,樹不高,枝干多平長,東西南北不一。有樹枝伸張且曲折,生出虬枝,如臥龍像飛龍似亢龍若潛龍,更有白雪皚皚纏樹,可謂白龍歡舞。群龍各有姿態(tài)神通,龍引來了鳳,龍鳳呈祥。
古人說松是君子,枝干就是手了。那些君子可謂雙手過膝的大人,一時生出無限敬意?!度龂萘x》說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古人以雙手過膝為異相,貴不可言。
光照下,白霧瓊枝,晶瑩剔透,樹林雪凇閃爍著銀輝,與天空的瓦藍映襯,所謂仙境,大抵如此吧。登到高處,山下春光燦爛,草木翠綠,覺得這滿眼白雪是為我等而生。
光照漸漸暖和,向陽地方的薄雪化了,一點蹤跡也無,雪景如露如電,最是此岸留不住。雪化了還有再來的時候,人老了卻無再少。今日童顏燦爛,明日白發(fā)雪光,人生須臾過隙,真大沉痛事也。歲月中年,別無他念,所戀無非:
讀書作文看草對花,聽雨賞雪吃飯喝茶。
觀天柱山中雪,偷浮生半日閑??煸铡?/p>
沙漠夜行
進塔克拉瑪干沙漠,過塔里木,夜宿塔中。晚飯后,友人提議,眼前如此好月,何不步行而歸?眼前何止好月,也有好風好沙,腹中還有好酒好肉,有好心腸,好肝膽。眼前更曾見過好文章,好器物,好詩詞,好筆墨丹青,好山水風物,好風月談……我見萬物美好如斯,料萬物見我亦如是。
《說文解字》說,好,善也,美也。善是去惡的良方,美是醫(yī)俗的好藥。為人可俗,不可不善,俗可耐,惡不可耐。
眾人脫去鞋襪,望月前行,沙細如粉似塵,婉轉(zhuǎn)在足底腳尖,幾近詞令風味。只是紅牙小板涼州管,不在我家,不賣我家。
徐徐上得一個沙丘,更有一個沙丘。以為眼前沙丘最高,走上前,還有更高的沙丘。不知過了幾座沙丘,索性跌倒坐下,暫時做了看景人。人看景,景也看人,人看景讓流沙變了風貌,景看人被流年老了容顏。
月色越發(fā)大亮,露霧和地氣經(jīng)月色照過,天地為之一白,如薄霜覆瓦,有些黯然,有些冷淡。李賀詩里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偢杏X不如今夜這碩大的圓月遼闊。月如此厚愛我輩,也該有詩,于是心占四句:
星光多隱逸,明月照山丘。
夏夜問心事,涼風散客愁。
四野寂靜,眾人或作歌或吹曲或看天或俯地,亦有人學狼嚎、發(fā)長嘯。
終于登上高處沙丘,燈火斑斕在望,回首沙漠如海,起伏連綿,不知何處是首尾,不知何處是盡頭。前后是沙,左右是沙,入眼沙沙沙。古人說,山高月小,水少沙見。
行進一個時辰,方才到達宿處,開門人呵欠與笑臉相迎,笑而不語,笑我輩癡人,笑我輩好興乎?一只白色兔子忽從防沙林中竄出,與眾人對望,無半點怯色。一時圓月懸天,玉兔在前。圓月下,白兔毛發(fā)越發(fā)如玉,眾人皆笑道,此乃月兔,來尋嫦娥。彼此歡喜散去安寢。
這是二〇二三年七月的最后一天,昨夜微雨,今日天空晴朗。同行者,蘇州荊歌,溫州周吉敏,耀州石春燕,楚人周聰,湘人李晁、胡嵐,黔人陳丹玲,皖人張揚、魏振強與我。
游記
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前慢,車、馬、人都慢,讀萬卷書難,行萬里路更難。先賢才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路上多煙霞之氣,紙頁以此鋪染,書香里會多些欣欣生機。鳥跡蟲痕花影亦有學得處,更有清風雨露洗去胸中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
明朝時,江陰有一徐姓巨富,高隱好義,性喜蕭散,耽于園亭水木,常常帶著三五家童,乘舟坐轎騎馬,流連湖光山色,品評甘泉新茗,悠然自得。凡有達官貴人來訪,則躲進叢竹,扁舟入太湖,飄然遁矣。富戶生子三人,次子心性隨他,少年時好搜羅奇書,尤其喜歡堪輿地理方志之類,悄悄藏在經(jīng)書下,偷讀為樂,稍長,也喜歡出游,朝霞出而晚霞歸,說丈夫志在四方,不能束縛一隅之地,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那人生來異相,綠睛炯炯,有大名士見其眉宇煙霞氣縈繞,稱他為徐霞客。
二十二歲那年,徐霞客戴上母親縫制的遠游冠,離鄉(xiāng)遠行。自此足跡千里,心系一文,納山河大地于筆墨紙硯中,錄人文地理,風土民情兼及草木蟲魚,積三十余年,得六十萬言,是為《徐霞客游記》。有明一朝,小品盛行,公安、臨川、竟陵……徐霞客風神氣度高出時人數(shù)尺,一筆橫掃千軍,獨行于荒野大澤,文章有山石的嶙峋,也有流水的清潤,通了漢唐風骨,也可謂之無韻離騷、詩家絕唱。
喜歡古人游記。《水經(jīng)注》俏麗驚險,不獨是地理志,其中華章燦爛,更有絕妙好辭。酈道元筆談水道流向,記中國山川名勝及其歷史沿革,博取眾書以證,民俗風情、歷史、神話、歌諺依水引出,文簡意美,韻味悠長。《永州八記》上承魏晉風度,下啟明清小品。柳宗元將身世之感入了山水草木情思,得屈子楚辭血脈,哀怨之詞豐饒多姿,或蜿蜒清麗或沉郁深刻,如龍馬躍澗,筋骨毫發(fā)間都是曲張變化也有精神縱橫。地方志、風俗談不論,行旅書寫大抵不離博物求異與言志抒情兩類。酈道元有注經(jīng)之志,柳宗元是小品之心,明清不少人則見碑帖性情。今時讀來,是紙上游,更見了先賢心相。
陶弘景沉醉楠溪江奇山異水,蘇軾癡迷承天寺月光,張宗子湖心亭看雪。斯人有幸,得目睹山水奇觀。山水有幸,得一知己千古斯文矣。明清人記游成風,或許緣由在此。
人生快意事,讀書晤先賢之學而登明堂,悅?cè)惶幦牍湃肷?。人生快意事,問道名山大川,心凝形釋,融于自然,與萬物合,有天有地有古有今有我,無天無地無古無今無我。
少年時,讀完《西游記》又讀《封神演義》,夏天夜里乘涼,總往星空上張望,企圖能看到風車云輦。故家水多,常有河灘水潭,總遺憾那不是洛水,沒有一曼妙的女子在波浪上縹緲。當年山居小園,足跡不出村口,于是常做飛翔的夢,不知身處何地,恍恍惚惚,御風而行,在一片丹青水墨或金碧山巒間飄游。
在旅途,有一日仰望高空流云,片片潔白如雪片大糕,幾欲騰空擷食。有一日掬捧山泉在手,像拾得一塊水晶。身疲力倦時,清風徐來,一陣通透,得了自然之力,精神一振。塵俗凈盡,一心剔透如澄澈的溪流。平原得平曠陽氣,峽谷又有幽靜的柔情。高處開胸襟,低凹處聚地氣。
有兩回山行,石路陡峭如懸梯,不及一尺寬,兩旁山崖壁立卻有百丈之高。人過時,浮石滾落如泥牛入海,聽不見谷底回聲。風又大又疾,鼓蕩衣衫,心下大駭,不敢俯視,伏身而行,手足并用,雖然步步生奇,卻也時時驚心,生怕跌下崖壑,粉身碎骨。上得峰頂,坐在巨石上,山風吹過,肌膚微涼,心際微涼,通體自內(nèi)而外無不爽然透徹。下山,又是一番歷險,周身俱濕,想想也后怕,但自有一番心歷,快意如杜詩“會當凌絕頂”。
走入自然,雙目皆前人所見亦為后世所見,世事更替無休無止,風景不變。與古人后人同觀奇峰云海,同觀江河湖泊,流水依舊游魚依舊,彼此同處一地,一時見了先前者見了后來人。
在南國游歷,江淮一帶正是梅雨季,躲開那些潮濕,躲開了水淋淋天氣。島上常常晴朗著,空中靜靜團著一朵朵云,有白色的,有灰色的,有黃色、紅色、青色、褐色的,各有形態(tài),過去從來沒有見過那么多那么美的云。
看看山看看水,寫寫山寫寫水,看看花看看草,寫寫花寫寫草……憶舊或者憧憬。舊時月色瀟湘,今朝風日大好。一路上多少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瓜果花木讓人驚奇,那是我完全陌生的一個環(huán)境。尤其在海上,與世隔絕,思緒游離。相對海洋之大,人是渺小的,時常為過去心頭的妄念而慚愧,更輕視起俗世的叵測。面對茫茫水天一色,名利都淡了,悲歡離合、雞零狗碎被海浪卷起,丟入水深處,胸際海天一色。
見過一幅《海游圖》的畫,人半倚車上,車如藤椅,拉車的卻是魚,頭尾崢嶸。那是書生的海上“逍遙游”。
我不好游,但好作游記,每日有所行,每行有所見,朝夕行走,夜問心事,筆錄所見所聞所思,每日一記。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山水心事山水情懷,下筆之際,卻也希望能得古人日記文體之筆墨閑散,胸襟張開。
看罷萬卷書,走過萬里路,能認識一己之微。讀書與行走,讓我安心平常安心渺小。讀書成文,行走記游,是著作人的積習,積習難改,索性不改。
過日壇記
近來閉門不出,常常居家。居家只能看屋里家什:
看紫砂壺,見到一群能工巧匠竹劈木棰;看線裝書,見到幾個長袍馬褂的書生奮筆疾書;看菖蒲,見到青石溪流潺潺晃晃;看筆筒,見到一肚子辭章心事;看沉香,見到縹緲的前朝夢幻泡影;看古玉,見到先秦至民國人的頭面與掌紋;看綠茶,見到鳥語花香的江南人家;看紅茶,見到老徽州馬頭墻外的山丘;看杯盤壇罐,葷素日常。
居家只是看,看忙,看閑,看忙里偷閑,看閑中尋忙,看靈璧石、看斗笠盞、看筆擱、看牌匾、看字畫、看插花、看瓷器、看舊墨、看香囊,看肉身臃腫,看衣帶漸寬,看心緒蒼涼,看精神飽滿,也看窗外的樹,樟,桂,楓,松,看天上的云和碧空。偶爾還看酒,四杯忘我,今世何世,今夕何夕……誰是陽關青驄的過客,誰是渭城楊柳依依?更看見神在高處告誡:這甘醇的月光,不可多飲(舒寒冰詩作《七飲》)。
許是居家太久,赴京幾日,居然疲憊不堪。酬應酒食,車流雜沓,人得其樂,我不堪其苦,于是倦容可狀,精神萎靡,筋骨疲憊,只得偷閑做文章。文字是我的清涼茶,是退燒貼,是壯骨劑,是止痛膏,是生津散,是金瘡藥,是消食片,是益氣丸,是止渴飲,是大補湯,是千金方,也是虛妄業(yè),是路邊草,是耳旁風,是碎瓦礫,是黃粱夢。挑燈兩夜,腹中三五千字落到紙上,心緒平復。
甫得平復,即生悠情。午后喜無事,天色搖悠情。一抬頭,看見了日壇。日壇,原名朝日壇,是當年皇帝春分時祭日的場所。
北方春來晚,雨水驚蟄之間,地氣潛伏未發(fā),樹頭皆空,草地蒼黃,入眼冬日景象。入得園子,是紅墻,是綠瓦,是古木。遠遠地,總感覺有一隊明朝衣冠的人迤然而來,總感覺有一隊馬褂長袍的人迤然而來,耳畔依稀聲樂做伴。
走進壇壝,四周有圓形磚墻,繞墻緩步,陽光正好,幾次忍不住停下來,讓光照直直灑滿全身。日壇中感受日光,好像能多得些日色之力,一時心頭大明大亮。故鄉(xiāng)往事,冬天早晨常常追日,背陰人家一大清早逐光而坐,坐到周身俱暖,坐到滿面紅光,方才各自端著椅子凳子回家。
日頭在天上,肉眼可見,到底可逐。逐日比追風實在,風不知從何而起,不知從何處終。人追風,常常落個兩手空空,落個雙目茫茫。
路過一株桃樹,突然想起夸父,那個逐日的遠古人,一路追趕太陽,汗作暴雨,喝干了黃河、渭水,未能解渴,于是北去大湖,半路缺水而死,手杖化作桃林。許是因為夸父所化,古人說桃木能降龍、令鬼怖,辟一切邪祟。
二〇二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在北京日壇走了半個時辰。走著走著,身子骨日光充滿,正大光明,太陽神在焉。空中鳥鳴不絕,有烏鴉有喜鵲,喜鵲報喜,烏鴉報憂,人生本就喜憂參半。知人知面不知心,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心喜;知我者,謂我心喜;不知我者,謂我心憂。
憂喜剎那,人生也是剎那,只有這日色悠悠,一年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萬年乃至十萬年百萬年千萬年萬萬年……茫茫寰宇,黑暗永恒,光照亦永恒,可憐我輩世人白駒過隙,如草芥若塵埃似露珠。草芥渺小,塵埃微細,露珠驟然,也好,也罷,如此喜憂究無著落。
謝朓樓記
南齊謝朓守宣城,后世多稱他為謝宣城。宣者,大也,又有寬舒的意思。在宣城,但覺云氣舒卷自如,每每通透,入目多清新,胸襟也為之一新。
當日謝朓自建一室名曰“高齋”,在此理事起居,吟嘯自若,州郡亦安治。唐人懷念他,舊址建樓追慕一段魏晉風度。李白多次登臨,餞別友人,所謂: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謝朓樓兩層建制,高兩丈有余,精巧若涼亭,遠看儼然青銅酒器。陽光照過,有幾縷幽香清清淡淡裊起,滋味如小謝文章 。謝朓詩文綺靡軟糯像是變體的楚辭漢賦,如同香草美人,淡梳輕妝,徘徊東陌上。
走進謝朓東陌,月出行人稀,突然看見“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一句,高格如星辰懸天,無有古人,不見來者。小謝清麗柔骨忽發(fā)慷慨壯詞,越發(fā)懇切動人。正如微寒料峭,冷意揉進骨縫,轉(zhuǎn)眼又抽身離去。
不知道是不是寫過《高松賦》的緣故,樓邊嶺坡栽植有松。樓不高而樹漸長,慢慢圍住了樓,一時又多了自然疏野。樹無古意,卻有強韌之氣,像小謝的賦詞。暮春之際,樓畔零星開著野花,司馬光說得好:“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
謝朓詩文,亦如群花錦繡也。杜甫說謝朓每篇堪諷味,我意還是錦繡群花多一些??蓢@好作雅言的人,最后卻遭構陷,屈死獄中。人生須臾,斯文永恒流動,文字更壽于金石。
見過謝朓樓的四季。春日新鮮,江南綿綿細雨平添古艷,風拂過樹條,吹起綠意。夏時蓬勃,陽光照耀著青蒼的屋脊,清簡明艷,雖不是千年古物,抬頭看著也無端有親近心。秋日藍天下,小樓古意長風萬里。冬日樓庭一卷雪白,像線裝的宋版書。
謝朓樓頭四處眺望,目光悠遠,心緒悠遠。飛檐掛滿詩文,斗拱流過晨曦暮色,走過曲徑回廊,光風霽月,一時無二。透過迷蒙的樹影,今時人家如風俗畫,工筆有之,寫意有之,繁華有之,樸素有之,有一段世俗,又有遠離世俗的詩文之夢。深陷世俗,肉身沉重,拽得人靈性消散。遠離世俗,過于清玄無塵,一陣風吹過,淪為虛空。
一陣風吹過,縹緲悠蕩,吹走了先秦,吹走了魏晉,吹走了謝朓,吹得草木青黃,吹得游人紛紛,吹不走的是幾卷詩文,吹不走的是一座樓臺。
生氣聚此
春天生氣興盛,草木萌發(fā)。草木依地氣而生,地氣有生氣,我鄉(xiāng)俗選屋場以生氣為主。風水中的生氣實則是地氣。舊小說中,狐吸納得人的生氣采補修道。人的生氣是精氣神氣,人無生氣則精神頹靡。寫作要有生氣,好生氣是生機。人不可生氣渙散,故請長安高建群先生書“生氣聚此”四字自勉。生氣聚此,抱元守一。
以散聲色氣也
春月夜宴,有歌有酒,光影迷離,歡飲至凌晨方歸。夜里草徑花間樹下水榭石邊徐行兩圈,以散聲色氣也。聲色氣不可無,以存俗世心;草木氣不可無,永葆自然心。
故有此記
窯洞前栽有柳,樹下木桌子木板凳上坐著三五閑漢。有人穿短袖有人打赤膊,有人在大聲說話,喝大碗的酒,吃大塊的肉。蟬鳴寂寥,太陽漸漸西斜向山,風吹著墻邊的旌旗。這一幕可入《隋唐演義》,可入《水滸傳》,未入得胡竹峰的筆下,故有此記。
茶書舍記
茶里有書氣。綠茶可入子部,紅茶如經(jīng)書,黑茶是史,白茶仿佛詩詞匯編。茶里安詳,書間如意。造一所房子,喝茶讀書,可抵人生蹉跎。
舍,人也舌也,飲食男女。古人筑舍歇息,作放下意。舍可止,引申為凡止之稱。飲茶致虛極,讀書守靜篤。
此地可看山看水看風雷看雨雪,可觀心觀世觀自在觀天地。此地有花有草,不論何名,清賞其美。
茶書舍里有大千。
人的影在水底浮動
季節(jié)是初冬了,不那么冷,還是秋爽宜人的感覺。明潔的天氣,沒有風沒有云,晴好朗日。池中有殘荷,岸邊堆滿凌亂的石頭,蒼耳子開始衰老了,頭面崢嶸。疏林秋草,野逸無華。黃菊、青松、翠竹、紫蘇,超然物外,仿佛閑云野鵝。野鶴很多年沒見了,閑云一黑,壓在山頭。
池塘淺了,湖水退下去,舊痕里有新愁。
水邊很多人,男人女人,年老的年幼的。清澈澄瑩的一灣水,天上的白云在水底浮動,人的影在水底浮動。
前世一天夜里
月亮上來了,人在山腳,月在山頭。人在樹下,月在枝丫。人走月也走,人停月也停,朗朗的。幾個人在山村夜行,一間草房子寂寂獨在。青油燈的光透過窗戶,昏黃亦如月光,遠村有犬吠,再無別音。
草房外有樹,屋頂隱隱可見落葉。橘子干枯掛著,香櫞依舊飽滿,不辨其色,累累垂垂不知幾何。草間蟲起,愁煩俱消,濁氣盡去。將馬系在樹上,仰天長嘯,嘯聲直達云霄。宿鳥驚飛,月下輕影流離。
雞湯菜苗記
夏日傍晚,暑氣沸騰,沒個清涼去處。腹中空虛,耐得住熱,耐不住饑腸轆轆。隨意進得路旁食肆,不管炒煮烤蒸,不管煎炸燜燉。只一葷一素,葷者,鱖魚也,素者,菜苗也。菜苗極小,綠葉如星,放在竹箕里,青蔥可愛,以雞湯燙熟,香氣撲鼻,顏色格外青碧,忍不住大嚼。其味得菜苗之清靈,又得雞湯之華美,可謂福有雙至。鱖魚紅燒,雖有大鮮,席終三余其一,雞湯菜苗一葉不剩。看空飯碗空湯盆空竹箕,與同食者顧而大樂,歸而記之。
文章吃飯
吃了三十年飯,有人吃硬飯,有人吃軟飯,有人吃稀飯,有人吃干飯。有人權謀吃飯,有人老實吃飯,有人陰損吃飯,有人苦力吃飯,有人書畫吃飯,我文章吃飯。吃文章飯的時候,想起一個農(nóng)婦,蓬頭垢面,蹲在鍋灶下,一會朝灶膛里塞進一根柴火,一會舉起斧頭劈開一根木頭。
生活中衣衫整潔,寫作常常讓人蓬頭垢面。蓬頭垢面不禁想起農(nóng)婦,可惜我的文字沒有農(nóng)婦樸素。佳麗的美艷固好,讓人賞心悅目。但洗衣的農(nóng)婦,燒水的農(nóng)婦,炒菜的農(nóng)婦,卷起褲腳下田除草的農(nóng)婦,捋起袖子上山采茶的農(nóng)婦,卻有一段世俗生活讓人觸摸。
銀耳記
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銀耳,姑且聽之。
雨前雨中雨后,有霧氣從地下冉冉升起,也有霧氣自天上徐徐而降,地氣和霧氣交接,是一絲絲是一縷縷,化為團團滾滾。白霧在峰巒、山林、田畈間彌漫,云收雨霽,日光照霧,凝為露珠。鄉(xiāng)農(nóng)說露是銀耳的玉液瓊漿。
在四川通江遇見好銀耳,化在白瓷小碗里,乍冷還熱之際,凝脂醇厚,幽靜的清甜,細細咽下,身體似乎幽靜了。窗外的燈火、街巷、青山似乎也越發(fā)幽靜,霧氣淡淡停在那里,夜色有蜜意。碗口隱隱裊過霧氣的色澤,又有露水的剔透,果然是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
霧者,露者,屬于天地,通江銀耳之好,怕是離不開人和——
冬至后,上山砍來青岡樹,將其鋸成一米長的木段,是為“耳棒”。耳棒呈井字形擺放,曬兩個月左右,隔小半月上下翻調(diào)一次。架曬后的耳棒上鉆孔,放入菌種,靜候發(fā)菌。當銀耳呼之欲出,即可將耳棒移入蔭棚里,噴水、出耳、采耳、淘洗、修剪、烘干……
青岡木質(zhì)地堅硬細致,青岡,青崗,青鋼。我見青岡木上的銀耳,如觀石上花,如睹鐵菱角。也恰恰只有青岡木之質(zhì)才能長出上品銀耳的一唱三嘆與纏纏綿綿吧。
銀耳的格比木耳高。風物也分格乎?沈從文說茨菇格比土豆高。
銀耳的格比木耳高,高在絲滑,高在溫潤,高在一片冰心在玉壺。
以詩詞論,銀耳是白雪凝酥點額黃,木耳則是黑云黯黯如翻鴉;銀耳是玉山之堂風日好,木耳則是灰塵滿面日勞勞。當然也有例外,忘了哪一年的事了,客居津門,一日午時,饑腸轆轆,在路邊飯館吃得一盤木須肉,豬肉片與雞蛋、木耳等混炒而成,雞蛋色黃而碎,肉片滑嫩,木耳肥厚爽口,連吃了兩碗米飯。
離開蜀地前夜,在止一堂擁書飲茶,友人拿來拙作,欣然作《蜀中贈曉亮》四句:
碗頭青峪紅燒肉,又食通江銀耳羹。
杯底茗眉鋪錦繡,匆匆三日見高情。
祖母喜歡銀耳羹,每年夏日,隔三岔五總會用冰糖燉上一些。祖母去世十多年了,她愛吃銀耳,卻沒能吃到青岡木上的銀耳。悲夫。
白色城堡
去桐城,朋友惠贈兩塊豐糕,碩大圓潤,有村野的富貴。王府的富貴不稀罕,村野的富貴貴在真實,又富麗堂皇。
豐糕盤踞桌子上,像白色城堡,圓頂建筑,圓頂弧度圓潤仿佛屋頂,四周是高而挺的墻。舍不得吃,吃掉一個白色城堡!又不是紈绔子弟,還沒奢侈到那般程度。只好擺放在那里,當餐桌清供。豐糕煢煢孑立,卻也富態(tài)逼人,一身稻米的清香、蔗糖的甜香。清早看到豐糕,寓意很好,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大塊的白色是她無邊的心事,大塊的白色是她干凈的想法。
豐糕的豐是豐收的豐。秋天了,稻米入倉,做一點豐糕,瑞雪兆豐年呵,豐糕之白像大地的瑞雪。
豐糕的豐是豐滿的豐,財主獨生的丫頭,養(yǎng)得白白胖胖,待字閨中,愛上了長工的兒子。
深夜,燭光跳動,紙窗兩個剪影,一個蒼老的女聲:“這丫頭心眼實得很?!苯又鴩@了口氣:“跟了他以后日子怎么過?”一個蒼老的男聲道:“慌么事?丫頭眼光不錯,那后生勤勞,嫁他不虧。老婆子莫管,我心里有數(shù)?!?/p>
豐糕有字,“新春大吉、壽比南山、萬事如意、富貴吉祥”之類。我的豐糕是無字豐糕,上面撒有紅絲,紅得樸素,紅得不動聲色。
豐糕以米粉、白糖蒸制而成,可烤可煎可炸,不一而足。有幸吃過剛出鍋的豐糕,蓬松香軟,鮮糯細潤回甘。米的彈性在唇齒收放自如,入口即化繞指柔又分明飽滿豐沛。
桐城豐糕像桐城文章。桐城文章,被人奉若圭臬,也曾視如草芥。
桐城文章不可不讀,不可多讀。不讀難得法,多讀入了巷。人生最怕入巷,除非是六尺巷。桐城有六尺巷,多年前游過。史料記載,宰相張英老屋旁有空地,鄰人吳氏越界蓋房。家人馳書京城,得回詩: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鄰人大慚,也讓了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
追名爭利,猶存禮讓。
謙恭悠悠,明哲煌煌。
豆渣
準備寫一篇豆渣的新作。好久沒寫新作了,寫要精力,新要創(chuàng)意,作要腦力。最近太辛苦,歲末年關,日子飛快,人格外疲倦。累起來,只想昏睡三天三夜,管他豆渣人渣煤渣飯渣菜渣……
豆渣,十幾年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見也是十幾年前的舊事。所謂豆渣,是指黃豆打成豆?jié){過濾后的渣滓。豆渣是貧賤之物,鄉(xiāng)下日子艱難,豆渣舍不得丟,放上油鹽,添點青菜炒炒,做碗下飯菜。
小時候不喜歡豆渣,在餐桌上碰到,總是繞筷而行。每頓飯后,豆渣依舊在,青菜不見蹤。祖父和祖母愛吃豆渣,不覺得味惡難以下咽,到底勞作了一輩子饑苦過一輩子。祖父故去快二十年,祖母也離開近十年。時間真快,過去的日子散落成一地豆渣,攏也攏不到一起了。
《板橋家書》上說:“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暖老溫貧”四個字實在,讓我想起豆渣。豆渣也是暖老溫貧之具,說不上有什么好吃,菜荒之際不至于吃寡飯罷了。
故鄉(xiāng)風俗,春節(jié)前,家家都會做幾筐豆腐正月待客。臘月里,豆渣成了常見的菜肴,鄉(xiāng)人節(jié)約,炒豆渣舍不得放油。日子過得格外寡淡,就盼著趕快過年,放開肚皮吃喝。
記憶中吃過一次美味的豆渣,是用回鍋肉做成的,鮮美清香,有粉蒸肉味道。
張愛玲寫過豆渣,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一文中說:“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累累結成細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少摻上一點牛肉,至少是‘花素漢堡?!钡降资菧喜排P下豆渣也寫得如此漂亮、豐腴、有趣。倘或換成周作人,想必又是另一路文風了。張愛玲不喜歡周作人飲食談,說寫來寫去都是他故鄉(xiāng)紹興的幾樣最節(jié)儉清淡的菜,除了當?shù)爻龉S,似乎沒有什么特色。炒冷飯的次數(shù)多了,未免使人感到厭倦。
有人將豆渣和雞蛋打一起,攪勻,撒上蔥花后煎一下。雞蛋金黃,豆渣瑩白,蔥花碧綠,真正賞心悅目……入嘴松松軟軟,雖不濃烈卻淡而有味。吃法頗具風情。
友人將新鮮豆渣捏成餅,放瓦上晾曬,發(fā)霉后收起來,春天時切成片燒青菜薹,類似豆腐乳發(fā)酵,滋味甚佳。據(jù)說這種霉豆渣一定要等到春天后才能吃,再放一點豬油渣,口感更好。有潔癖者或不敢問津。
早些年,見皖南鄉(xiāng)下人將豆渣捏成團狀,放在墊有稻草的竹編筲箕上,發(fā)霉后,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放在日光下曬,干得呈灰色。有人說那豆渣可與腌菜放在鍋內(nèi)同煮,然后放在瓦鍋內(nèi)用炭火燉上一燉,有奇味。我沒吃過。
如今,豆渣幾乎在餐桌絕跡,偶爾在塵世出沒。
組稿:塞 壬
責編:胡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