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涌
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黃承天德——明清御窯黃釉瓷器出土與傳世對比珍品展”暨“明清御窯黃釉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成功舉辦,于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轟動一時。時隔六年后,同名的展覽圖錄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為此專門舉辦新書發(fā)布會及相關的學術報告會,來自國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充分肯定了展覽舉辦及新書出版所產生的良好的社會效應和重要的學術價值,一致評價如此豐碩的成果注定要在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研究領域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次展覽是官方和民間共同宣傳推廣明清御窯陶瓷文化的成功案例,是“讓文物活起來”的具體表現(xiàn)。展品分別由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和自得堂三家機構提供,共展出黃釉瓷84件(套),其中自得堂堂主、著名收藏家馮瑋瑜提供了她從中國嘉德等拍賣公司拍得的完整器58件(套)。多年來,馮瑋瑜以一己之力,集明清歷代御窯黃釉瓷器之大成,時代可靠、來源合法、流傳有序,而且朝代序列基本齊全、質量優(yōu)良,不僅彰顯了黃釉瓷器淳和至美的藝術魅力,還詮釋了器物背后的宮廷制度和皇家文化。特別是這些年,馮瑋瑜通過舉辦展覽、出版著作等方式反映明清各時期黃釉瓷器的真實面貌和發(fā)展歷程,又從陶瓷工藝史、文化藝術史等多角度發(fā)掘其意義,為學術界、收藏界提供了一份珍貴的鑒研資料,起到嘉惠學林的效果。為此,本刊記者日前與馮瑋瑜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以饗讀者,望有所裨益。
記者:“黃承天德——明清御窯黃釉瓷器出土與傳世對比珍品展”是國內首次由國有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和民間收藏家共同舉辦的展品數(shù)量最多、質量最高的明清御窯黃釉瓷器專題展覽,在中國陶瓷界可謂首開先河。對于民間收藏家來說,個人藏品能夠與國有文博單位藏品進行同臺相互對比、相互印證,其意義不言而喻。能否先請您大致講述一下本次展覽的緣起、策劃、實施過程以及展覽的盛況?
馮瑋瑜:《通典》中注云:“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在中國古代,黃釉是代表至尊皇權的顏色,象征皇權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成為明清時期皇家嚴格控制的釉色,為帝后御用,或為皇家祭祀專用,體現(xiàn)對皇權的膜拜和尊崇。明初開始,黃釉瓷器就被以法典的形式確定為御用瓷器,后成為各朝例制,不論燒造工藝還是釉料配方都屬于御窯廠秘方。明清御用黃釉瓷器如今市場流通量不多,收藏尤為不易,自得堂的相關藏品多為整器,它們能夠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殊為難得,每一件都彌足珍貴。
2016年5月,由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自得堂在北京共同主辦的“皇家氣象——自得堂藏明清御窯黃釉瓷器展”,引起了文博界的強烈關注和收藏界的巨大轟動,因為那是國內外首次有民間收藏家對中國明清各朝代皇家御窯黃釉瓷器成系列地展出。而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跟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出土和傳世御窯瓷器對比展已經有很多年,在文博界和收藏界享有盛名。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作為國有博物館,因有御窯產地的便利,收藏了不少御窯精品,而且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了一大批御窯瓷器來充實館藏,所以藏品豐富精美。2017年中國景德鎮(zhèn)國際陶瓷博覽會舉辦期間,應景德鎮(zhèn)市人民政府邀請,自得堂欣然參與到“黃承天德——明清御窯黃釉瓷器出土與傳世對比珍品展”系列活動的策劃、實施等工作當中,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為此感到十分榮幸。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自得堂三家機構分別代表著國有、學術和市場,此次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有博物館、國有考古研究機構和私人收藏機構聯(lián)合舉辦的專題展覽,這是首次;此外,集三家之力而成的明清御窯黃釉瓷器,朝代序列基本齊全,時代從明代早期至清代末期,這也是首次。首次的意義非常重大,既是開拓視野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是引領學術研究的新方向。
本次展覽為觀眾提供了較為全面欣賞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機會,展品來源清晰、流傳有序,真、精、美、雅俱全,很多重器也是難得一見。通過實物和標本的參照對比,也為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例證。通過參觀展覽和閱讀新書,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清各個朝代御窯黃釉瓷器的生產工藝和燒制水平,以及明清御窯廠的生產發(fā)展史。
本次展覽非常成功,國內文博界、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專業(yè)人士和收藏團體,以及美國、歐洲的學者、專家、藏家都到場觀展,并參加學術研討會。時至今日,仍不時有人提起這個展覽,念念不忘。
記者:重回御窯故里舉辦這樣的珍品對比展,做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相信事先您是有很大壓力的,畢竟在網(wǎng)絡時代,所有的東西都會被置于放大鏡下觀看。民間收藏也不乏高手,稍有不慎或者存在瑕疵,都有可能對相關單位以及您個人和這些藏品的聲譽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但最終取得的成果還是皆大歡喜的,殊為不易。因此,我們想聽聽您在那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馮瑋瑜:其實我是沒什么壓力的,因為我的藏品都是千挑百選才入藏的,藏品的質量在入藏時就已經把握好,所以對參展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也正是因為自得堂在收藏界具有良好的聲譽,才促使景德鎮(zhèn)市人民政府關注到自得堂,邀請我到景德鎮(zhèn)舉辦展覽。我想,更大的壓力在于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和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特別是他們的時任領導。因為外界很擔心國有機構與一個民間機構合作舉辦展覽,民間機構的藏品會不會有什么貓膩? 會不會混進贗品? 會不會出現(xiàn)某些展覽的“國寶幫”現(xiàn)象? 相信他們承受更大的壓力。但事實證明,這場三方聯(lián)合的展覽非常成功,而且自得堂的藏品是經得起考驗的。這充分證明了景德鎮(zhèn)市人民政府領導的高瞻遠矚和開拓有為,體現(xiàn)了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和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領導的魄力和擔當,他們有這樣的胸襟真是難能可貴的,我非常感謝和敬佩他們!
當然,具體到展覽籌備工作,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和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都非常嚴謹細致,派出專家團隊到自得堂鑒定和甄選展品。各位專家學者嚴格把關,單獨出具鑒定意見,采用一票否決制。而在展覽期間,他們亦忙前忙后,接待文博界、考古界的同行以及海外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并舉辦學術研討會,盡心盡意地做好大量的相關工作,才使得展覽如此成功。
記者:據(jù)我所知,您的藏品幾乎都是從拍賣市場而來,如此規(guī)模跟質量的明清兩朝御窯黃釉瓷器收藏,在這么多年各類公開的展覽、研究中幾乎未聞對于其中任何藏品的質疑之聲,這就算不是絕無僅有,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在拍賣行歷來并不保真的前提下,您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馮瑋瑜:自得堂是在從事書畫收藏多年后轉入古瓷收藏的,對收藏活動的了解和經驗并不陌生。我在剛開始進入古瓷收藏領域時就牢牢樹立精品意識,并不是從低而高、拾級而上,而是高屋建瓴、一覽眾山小。在選擇藏品種類時,我就堅定地選擇了明清兩朝最為尊貴、等級最高的御窯黃釉瓷器,因為那是只能皇家使用的瓷器,甚至在清代還只能是皇帝、皇后和皇太后專用。
具體到在拍賣行購藏時,我尤為注重器物的來源和傳承,關注器物的代表性和稀缺性,并且關注器物的品相、品質,堅持以來源清晰和精品意識來進行購藏,盡量從大藏家的舊藏里甄選精品。與此同時,站在自得堂的后面還有一支強大的專家團隊,他們都是學術界的知名專家、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卓有名望的業(yè)界精英。每一件拍品入藏前,我一般都會咨詢專家團隊的意見,經過他們對拍品的分析鑒定后,我才會入藏,所以這么多年來,自得堂的藏品一直被業(yè)界肯定和贊賞。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黃承天德》這本新書的基本概況,以及它的主要亮點。
馮瑋瑜:這是一部集國有博物館館藏的文物、國有考古研究所在御窯遺址出土的器物標本和私人收藏機構的傳世藏品于一體的圖錄,是前所未見的一種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各方互不相通的藩籬,使得本書所載錄的品類非常豐富、學術論點更加綜合全面。本書文字介紹詳細、印制精美、圖片豐富,書中的圖片包括以往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到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珍稀御窯黃釉瓷器圖片、過往從未曝光過的考古出土黃釉御窯瓷器圖片和難得一見的傳世黃釉瓷器圖片,而且書中還附有多篇學術論文,分別由在古陶瓷界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曹建文、肖鵬、李偉信、李峰諸位先生撰寫,有很多新穎的觀點,代表著近年學術界對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學術價值高,對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鑒賞和欣賞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一部專門研究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參考書、工具書、學術書。
記者:這本書的出版前后歷時六年,可謂殊為不易。之前您特別提到有些學術觀點要等待新的考古發(fā)掘來確認,那么,最終出版的著作是否有出現(xiàn)修正當初展覽資料的內容?
馮瑋瑜:有的,如明代御窯黃釉瓷器究竟起源于洪武時期還是永樂時期,甚至有學者認為起源于宣德時期,這些觀點在學術上一直存在爭議,但通過近年來在御窯廠考古發(fā)掘和自得堂藏品的實物舉證,基本可以確定明代黃釉瓷器在洪武時期已經開始燒造。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近年在御窯廠遺址發(fā)掘了一片明洪武時期的黃釉瓷片,而自得堂通過公開拍賣入藏有數(shù)件明洪武時期黃釉瓷器實物,這些實物也經過眾多專家、行家和大藏家的上手鑒賞,確鑿無疑,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原所長江建新老師也專門為此撰寫論文予以確認。因此經大家商議,共同決定在本書中加入明洪武時期黃釉瓷器。
記者:相信《黃承天德》的出版,將推動學術界和藝術市場關于明清兩朝御窯黃釉瓷器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那么,接下來您還有什么規(guī)劃?
馮瑋瑜:正像你所說的,每一部學術專著都會推動研究更加深入,《黃承天德》也是如此。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為后來者壘起一個臺階,并為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學術研究撐起一個高度。
今后,自得堂將一往無前地繼續(xù)在收藏道路上堅持走下去,也會陸續(xù)出版相關的圖錄和學術著作,積極推動學習研究的持續(xù)深入,努力為中國陶瓷史的研究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