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泳丹
1.對不起,我天生反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眲⒂礤a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人,獨立于世。
劉禹錫好像集主角光環(huán)于一身,21歲考中進士,23歲授太子校書,青年時代一帆風順、平步青云,可謂前途無量。
劉禹錫同大多數(shù)年輕人一樣,少不了兼濟天下的一腔熱血。這份獨有的清澈吸引了想要發(fā)起變革的王叔文,他三言兩語便把劉禹錫拉入變革隊伍。這場變革史稱“永貞革新”??墒牵滋椎膭”驹俅紊涎?,革新失敗,理想化的愿望與殘酷的現(xiàn)實錯位,裂成一道深淵,把年輕氣盛的劉禹錫推了進去。從中央落至朗州司馬,現(xiàn)實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怎不讓人悲憤高歌幾句?
唐朝,是一個量產(chǎn)狂人的時代。劉禹錫一身反骨,既沒大哭大鬧,也不郁郁寡歡。他安靜了,沉默了,于激流之中抽身,化身成局外之人,好像一切都與他無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如此小難打敗不了劉禹錫,他與命運的拉鋸戰(zhàn)就此展開。
2.一生被放逐,
卻從未放逐過自己
劉禹錫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23年來,他被貶了太多次:朗州、連州、夔州、和州……恍惚間,“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被貶10年后,劉禹錫接到了回京的詔令。他一定是開心的,但又十分冷靜。朝廷真的是看中他的才華嗎?此番回京,不過是因為他有利用價值,說到底,歸來仍是棋子。
左右逢源、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如此“明哲保身”或許才是動蕩年代的明智之舉。10年的冷落,應足以讓劉禹錫清醒。
玄都觀的百畝桃花開得正茂盛,不食肉糜的人們正享受著此番閑情逸致。黎民百姓處于水深火熱,有志之士被打壓,始終郁郁不得志。
劉禹錫不禁覺得好笑,提筆一揮,幾句詩在馥郁芬芳的桃花中冒出了嗆人的槍火味兒:“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意思是“你們欣賞的這千萬朵桃花,可是我老劉種的”。
詩是上午寫的,官是下午丟的,幾句頗有譏諷意味的詩徹底激怒了唐憲宗。公元816年,劉禹錫被貶到多毒蛇猛獸出沒的播州(今貴州遵義)。又過了10年,劉禹錫被調(diào)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這下總該學乖了吧,結(jié)果老劉又游玄都觀,大筆一揮:“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13年過去,他還是那個他,但這次“放縱”把他徹底推入深淵,此后他不斷被流放。
劉禹錫明白,只要他不放逐自己,終究是要被別人放逐的。歲月蹉跎了賢士之軀,卻未能折彎他筆下正直的靈魂。如此斗士情懷,成就了劉禹錫自成一家的豪邁詩情,也撼動了余后千年的人們——在任何境遇中,人性的自由是不可被剝奪的。
時代對劉禹錫有些刻薄,但是沒關系,他在陋室里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把自己哄得開開心心,于是歷史上又多了一個有趣的靈魂。
3.其實,我也很寂寞
劉禹錫把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寂寞醞釀成深沉渾厚的吶喊?!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于黑暗之中點燃燭火,驅(qū)散了人們心頭的絕望。
可又有誰為劉禹錫的人生燃起燭光呢?那個一襲長衫的青年怎會不迷茫。
劉禹錫堅信,事物總是前進發(fā)展的。他“狂”而進取,也會“狷”而自守,一張一弛于進守之間辯證。如若考察劉禹錫的生平創(chuàng)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蹉跎與斗志的矛盾,形成其詩沉浮得失之間的張力。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眲⒂礤a始終心懷朝堂,也有許多放不下、求不得的無奈。
焦慮也好,迷茫也罷,但為百姓辦的實事他一件沒落下?;蛟S是看得開、活得久,熬到了70歲,劉禹錫得以重返朝廷,在公元841年,他加檢校禮部尚書銜,次年病卒于洛陽,追贈為戶部尚書,名垂千古。他的智慧就在于不被長衫所拘束,心中打開境界,能夠與自己和解。
迷茫的時候,不妨通過詩書與劉禹錫對話,雖相隔千年,但歷史總有一些“驚人的相似”?;蛟S我們可以從他的詩詞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如他那般,心中有夢,人生處處是風景,即使歷盡千山,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