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鋒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公轉(zhuǎn)運動反映在星空上,會看到每天天上的恒星(包括星座)都在向西移動(一年360度,每天約移1度)。如圖1所示,當(dāng)?shù)厍蚬D(zhuǎn)在1位置時會看到一顆五角星在視線東邊,當(dāng)?shù)厍蚬D(zhuǎn)到2位置時會看到同一顆五角星在視線南邊,當(dāng)?shù)厍蚬D(zhuǎn)到3位置時會看到同一顆五角星就在視線西邊啦。
我們跟隨地球公轉(zhuǎn),雖然感覺不到地球轉(zhuǎn)動,但看到滿天繁星每天的西移,就會反推出地球在天空轉(zhuǎn)圈,這是幾千年來科學(xué)家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總結(jié)出的地球公轉(zhuǎn)的運動規(guī)律。
獵戶座是北半球冬季最顯著的星座,它與中國古代的參宿星基本吻合,每年12月的傍晚,就會出現(xiàn)在東方地平線上。隨著地球公轉(zhuǎn),獵戶座(參宿星)也在慢慢西移,到每年1~2月的傍晚時分,則會出現(xiàn)在正南。中國北方民居一般都是門朝南開,1~2月又是農(nóng)歷新年季節(jié),所以獵戶座(特別是腰帶三星,即參宿一、二、三)便成為家喻戶曉吉祥星象的征兆。民間有“三星高照,新年來到”的說法。過了正南,獵戶座繼續(xù)西移,到每年4月傍晚則出現(xiàn)在西邊,之后,它漸漸移動到西邊地平線下,人們也就看不到它了。
同理,天蝎座是夏季最顯著的星座之一,它與中國古代的心宿、房宿、尾宿基本吻合,每年從5月開始,傍晚時分會出現(xiàn)在東邊地平線上。隨著地球公轉(zhuǎn),天蝎座(心、房、尾宿)也慢慢西移,到每年7月的傍晚時分,則會出現(xiàn)在正南。特別是心宿三星(即心宿一、二、三),夏季在地平線上不高的位置,古時候人們推開門便能看見,民間也有關(guān)于“心宿三星”的說法。過了正南,天蝎座(心、房、尾宿)繼續(xù)西移,到每年8~9月的傍晚則會出現(xiàn)在西邊,之后,它漸漸移動到西邊地平線下,人們就看不到它了。
請注意圖1,我們在冬季是看不到夏季星座的,因為夏季星座在太陽背后;同樣,夏季也看不到冬季星座,春季看不到秋季星座,秋季看不到春季星座。也就是說,在空間上相差180度的星座是不能同時看見的。
我們經(jīng)常引用詩圣杜甫的詩曰:“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說的就是“參”(參宿)與“商”(心宿),在天空中是不能同時看到的。因為參宿與商(心)宿在方位上差不多相差180度,在中國中緯度地區(qū)是看不到它們同時在天上的,而是一個升起來,另一個就落下去了。
杜甫詩里的“參與商”是個典故,出于《左傳·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意思是說,中國“三皇五帝”時代的高辛氏(就是帝嚳kù),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唐堯、虞舜)之一。司馬遷說他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侄子,后因輔佐顓頊有功,被封于高辛,是商、周兩朝的先祖。高辛氏有個兒子,大的叫閼(yān)伯,小的叫實沈。他們原先一起住在曠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高辛氏沒辦法,只好把他們徹底分開。于是就把閼伯遷移到商丘(在東方),讓他管理東方的大火星(即心宿二,也叫辰星),做了商人的祖先,所以大火星所在的心宿也叫商宿,大火星也成了商星;把實沈遷移到大夏(在西方,今山西地區(qū)),去管理參星。唐指古唐國(今山西地區(qū)),所以實沈是唐人的祖先。古時候東方的商丘與西方的大夏相距算是非常遠的,從此他們二兄弟再也沒能相見,成了商人和唐人(大夏)的祖先。
參星與商星,兩星不同時在天空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常被古人用來比喻親友分隔兩地不得相見,也比喻兄弟感情不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