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蘇揚州槐泗鎮(zhèn)唐莊墓地M41發(fā)掘簡報

2024-02-09 00:00:00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春秋 2024年6期

【關鍵詞】江蘇揚州;唐莊墓地M41;木槨墓;西漢晚期

【摘要】唐莊墓地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槐泗鎮(zhèn)沈營村東南,為配合城市建設,2023年2月至5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fā)掘,共清理西漢、六朝、隋代、明清時期墓葬70座。其中西漢墓葬共5座集中分布,均為土坑豎穴木槨墓,推測為一處家族墓地。位于西漢墓群東南的M41規(guī)模較大,棺槨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出土了一批陶器、漆木器,根據墓葬結構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斷其時代為西漢晚期。M41槨室設置可開合墓門,為揚州地區(qū)常見做法,但墓門外又有豎穴墓道,較為少見,為研究江淮地區(qū)漢代墓葬結構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

唐莊墓地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北郊的槐泗鎮(zhèn)沈營村唐莊組(圖一,1),地處蜀岡之后,周邊區(qū)域曾有過零星發(fā)掘工作。2023年2月至5月,為配合城市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地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清理西漢、六朝、隋代、明清時期墓葬70座。西漢墓葬共5座,集中分布,均為土坑豎穴木槨墓,分別編號為M37—39、M41、M42(圖一,2)。其中M41規(guī)模最大,棺槨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出土陶、銅、鐵、漆木、琉璃及石器等隨葬品50余件(套)?,F將M41的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墓葬形制

M41位于西漢墓群的東南角,因長期水土流失及人類活動,上部已無封土,墓壙開口于現代耕土層下,向下直接打破生土。為土坑豎穴木槨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組成(圖二、三)。墓壙東西長7.14米,殘深3.34米,方向266°,周壁直立光滑,墓底平整。

墓道位于墓葬西側,豎穴式,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8米,南北寬2.1米,殘深3米。填土為黃灰色五花土,分層明顯,質地較緊實,不見夯窩。

墓室墓壙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3米,南北寬3.4米,底部比墓道底低0.34米。木槨居中放置,以杉木板拼合,保存較為完整,東西長3.8米,南北寬2.88米,高1.56米,板厚0.24米。木槨蓋原由4塊木板南北向并排平鋪組成,糟朽嚴重,已成6塊大小不一、彼此分隔的條形板,板間縫隙寬窄不一,南北兩端與壁板外側平齊。蓋板下方原有一層天花板,已塌落,僅存兩橫兩縱4塊作梁架的木板,南北側槨板相應處存有榫槽痕跡。天花板中部厚5厘米,多殘缺。木槨四壁高1米,保存較好,其中南、東、北三面各由兩塊木板橫向拼接而成,用高低榫連接,轉角處用燕尾榫連接。西面由3塊木板豎向拼合成木門。中間一塊最寬,為門板,可開合,上部朽爛嚴重,南側上下各凸出一圓柱形門軸分別插入槨蓋板與槨底板,兩端有榫槽嵌入亞腰形木榫以防止門板開裂。兩側木板較窄,為門框,底部以地釘與槨底板榫卯連接,頂部因朽爛結構不清,推測與底部結構相同。木門外另有兩塊一面弧形一面平直的木板斜靠其上,底部發(fā)現散落的木楔2件(M41∶53、54),推測為封門。槨底板由4塊木板東西向并排平鋪,用高低榫扣合。底板下方墊有兩根南北向半圓形祍木。

槨室可分為頭廂、足廂和棺室三部分(圖四),各部分間以木板、欞窗為隔斷。

頭廂居西,平面呈長方形,長2.4米,寬0.38米。廂內隨葬品受水淤等影響多移位殘朽,僅清理出8件,主要為漆器,有幾1件、案1件、耳杯2件、盤1件,另有銅盆、灰陶罐、灰陶勺各1件。

棺室居中,南北向并排擺放三副棺木,均為直接放置在槨底板上,未見墊木。

北棺楠木質,糟朽較重,位置略偏東。平面呈長方形,平頂,長2.28米,寬0.77米,內高0.48米,棺板厚0.14米。外髹黑褐色漆,內髹朱色漆,漆面光潤。棺蓋板兩側端部各有兩個圓形孔,直徑8厘米,進深8厘米。蓋板內側四周內收出方形榫槽,與棺側板、前后擋板扣合。側板、擋板及底板保存稍好,以榫卯連成整體,榫多朽失。棺內原有天花板,厚0.8厘米,出土時已塌落,保存較完整。天花板外髹黑漆,漆面光滑,內側髹漆脫落。棺底部殘存部分人骨渣,人骨下殘留草席痕跡。棺內出土器物7件(組),除中部南、北兩側分別出土一組數十枚五銖錢外,其余均出土于西部:包括琉璃琀1件、琉璃塞1對、木枕1件、木梳1把、木篦1把及銅鏡1件,其中銅鏡出土時背面朝上。木梳、木篦及銅鏡集中分布于一方形漆痕上,似原裝于漆奩當中。

中棺楠木質,保存稍好,位置略偏西。平面為長方形,平頂,長2.34米,寬0.77米,內高0.5米,板厚0.14米,北側緊貼北棺,南側與南棺相距0.23米。外髹黑漆,內髹紅漆,漆面光滑。蓋板兩端亦有朽缺,內側有方形榫槽,與側板、擋板扣合,側板、檔板及底板以榫卯連成整體。棺內亦有天花板,殘厚0.8厘米,保存較差,已脫漆、變形。棺底有人骨殘渣,人骨下方殘存草席痕跡。棺內隨葬品計13件(組):中部南側有五銖錢一組數十枚,旁有銅帶鉤1件、鐵環(huán)首刀1把,刀尖朝東北;中部偏西有木握1對,北側有帶鞘鐵劍1把,劍首朝西,劍尖朝東;西側有殘木枕1件,附近有琉璃琀1件、琉璃塞1對;西南角殘存方形漆痕,似為漆奩,上有木梳2把、木篦1把和背面朝上的銅鏡1件,漆痕東側出土紗質織物殘件1件。

南棺杉木質,保存較差。平面為長方形,平頂,比北棺、中棺略短,長2.1米,寬0.65米,高0.65米,板厚0.1米。漆色不清。棺蓋殘破成兩塊,一塊斜置在棺上方淤泥之中,另一塊落入棺內。棺蓋板內側長邊兩端各有一個長方形榫孔,側板相應處亦有大小相同的榫孔,推測由木塊相連,用于固定棺蓋,除此外棺蓋與側板上均未見其他榫卯結構。南北側板與底板以榫卯連成整體。棺內未見人骨,出土器物2件:西部南側發(fā)現銅鏡1面,出土時背面朝上;中部略偏北側出土五銖銅錢一組十余枚。棺外東側出土釉陶罐1個。

足廂居東,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4米,東西寬0.45米。廂內隨葬器物較多,計20件,以釉陶器和陶器居多,有釉陶壺5件、釉陶瓿3件、釉陶罐2件、灰陶罐1件、紅陶罐1件、灰陶灶1件、陶井1套2件、陶碗2件,另有石磨1件、木俑1件、漆幾1件。

棺室東西兩側隔斷均為杉木質(圖五)。東側隔斷保存略好(M41∶50),通長240厘米,厚4厘米,殘高88厘米。由上而下可分為3層:上層為一塊橫板,頂部及兩側糟朽較重,下部出榫眼,朝向棺室一側表面原有淺浮雕斗拱、閣樓、穿璧紋,現已朽爛不清;中部由7塊木板構成的板壁及兩個欞窗組成,欞窗由3根下寬上窄、斷面呈梯形的欞條豎立而成,與上下部分以榫卯相連,欞條寬5~6.5厘米,厚3~4.5厘米,朝向棺室的一面刻出橫紋;底部為條形地栿,上部有方形榫槽(圖五,1)。西側隔斷為彼此獨立的兩架欞窗(M41∶49),分別豎立于南棺和北棺前。北側(M41∶49-1)殘高72厘米,寬72厘米,厚4厘米(圖五,2);南側(M41∶49-2)殘高75厘米,寬70厘米,厚4厘米(圖五,3)。欞窗現存豎立的4根欞條、底部的地栿和作為窗框的豎板,以榫卯接合。欞條朝向棺室的一面刻出橫紋,窗框底部向內的一側出向下的榫頭,直接套接在槨底板上。

二、出土遺物

出土器物較豐富,計51件(套),根據材質可分為釉陶器、陶器、金屬器、銅錢、漆木器、琉璃及石器等。

(一)釉陶器

共11件,包括壺、瓿、罐等。皆為灰胎,胎質堅硬細密??谘貎燃捌鞅砩喜渴┣嘤?,下部無釉,露胎處多泛紅。釉色泛黃或泛綠,釉面較薄,多脫釉。

壺5件。器形相近,均高束頸,溜肩,肩帶雙耳,鼓腹,腹部輪制劃痕明顯。按口沿形制可分為A、B兩型。

A型撇口,4件。M41∶27,保存完整。最大徑位于腹中上部,下腹斜收,矮圈足。外沿下及頸部分別刻劃一周細密波浪紋帶,頸部波浪紋帶上下有弦紋相隔,肩飾三周重圈弦紋。耳中部有縱向淺槽,槽邊壓印斜線紋,耳上堆羊角形飾。近底部有燒制時殘留的火炙痕跡??趶?6.8厘米,腹徑30厘米,底徑15.2厘米,高39.6厘米(圖六,1;圖七,1)。M41∶23,保存完整。最大徑位于腹中上部,下腹斜收,平底。頸部刻劃細密波浪紋帶,肩飾三周重圈弦紋,雙耳形制與M41∶27基本相同,唯耳上貼橫S形飾??趶?3.2厘米,腹徑23.6厘米,底徑13.4厘米,高32.6厘米(圖六,4)。M41∶24,保存完整。最大徑位于腹中上部,下腹斜收,平底。頸部刻劃細密波浪紋帶,肩飾三周重圈弦紋,耳上堆羊角形飾。口徑14.2厘米,腹徑24厘米,底徑11.4厘米,高33.6厘米(圖六,2;圖七,2)。M41∶38,口沿殘。器形小而渾圓,最大徑位于腹中部,矮圈足。頸部刻劃細密波浪紋帶,耳上無堆塑。口徑9.6厘米,腹徑15.4厘米,底徑8.6厘米,高20.6厘米(圖六,9)。

B型直口微外侈,1件。M41∶37,保存完整。器形較小,方唇,高束頸,圓腹,最大腹徑在中部,下腹斜收,矮圈足。頸部間飾有兩周凹弦紋,肩部刻劃兩道重圈弦紋,并施對稱雙耳,耳中部有淺槽,槽邊壓印斜線紋。近底部尚存火炙痕跡??趶?.2厘米,腹徑13.4厘米,底徑7.3厘米,高18.2厘米(圖六,10;圖七,3)。

瓿3件,保存完整。器形、大小基本相同,釉色與耳部形制不同。皆為小斂口,尖唇,溜肩,鼓腹,最大徑位于腹中部偏上。肩貼對稱寬扁耳,耳面飾獸面紋,上腹刻劃三道重圈弦紋。M41∶25,平底略內凹。釉色呈墨綠色,雙耳上貼橫S形飾,獸面雙眼及鼻部刻畫明顯??趶?.7厘米,腹徑31.6厘米,底徑13厘米,高31.5厘米(圖六,7)。M41∶26,平底。釉色呈墨綠色,雙耳上貼橫S形飾,獸面雙眼及鼻部刻畫較模糊??趶?.4厘米,腹徑30.2厘米,底徑15.1厘米,高29.8厘米(圖六,3;圖七,4)。M41∶28,平底略內凹。釉色呈深綠色,雙耳上貼羊角形飾,獸面雙眼及鼻部基本不見??趶?.5厘米,腹徑29.9厘米,底徑15.2厘米,高28.7厘米(圖六,11)。

罐3件,完整。器形相近,卷沿,短頸,溜肩,鼓腹,平底或略內凹,上腹飾對稱雙耳。器表輪制弦紋明顯。M41∶39,圓唇,雙窄小耳,耳外印條“八”字形紋,雙耳上貼橫S形飾,底部有燒制時殘留的火炙痕跡??趶?0.4厘米,腹徑15.6厘米,底徑8.8厘米,高12.8厘米(圖六,5;圖七,5)。M41∶40,寬沿,沿端略上揚,雙寬扁耳,耳中部有淺槽。口徑11.8厘米,腹徑19厘米,底徑10.4厘米,高17.5厘米(圖六,6)。M41∶52,斜折沿,雙寬扁耳,耳中部有淺槽??趶?0.6厘米,底徑7.8厘米,腹徑14厘米,高14厘米(圖六,8)。

(二)陶器

共8件。多殘,器型有罐、碗、井、缽、灶(帶釜甑)、勺,陶質均為泥質,陶色包括紅陶和灰陶。

罐2件。M41∶43,紅陶,內夾雜砂礫等羼合料,基本完整。撇沿,圓唇,矮頸,溜肩,最大徑位于腹中部偏上,下腹斜收,大平底。上腹飾對稱雙耳,器表輪制弦紋明顯??趶?0.8厘米,腹徑10.4厘米,底徑7.6厘米,高10.6厘米(圖八,9;圖七,6)。M41∶36,灰陶,口微殘。卷沿,圓唇矮頸,頸部有對稱雙穿孔,圓鼓腹,腹部刮削痕明顯,平底內凹。下腹印粗繩紋。通體灰黑,似加陶衣??趶?2.6厘米,腹徑19厘米,底徑7厘米,高13厘米(圖八,1)。

碗2件。M41∶46,紅陶,保存完整。敞口,斜壁,腹部微折,平底,內底略凹??趶?0.2厘米,底徑6.8厘米,高3.4厘米(圖八,6)。M41∶45,灰陶,保存完整。敞口,圓唇,腹部微折,平底。外壁出一道凸棱,底部有輪制弦紋??趶?.8厘米,底徑5.2厘米,高2.7厘米(圖八,4)。

缽1件,M41∶48,灰陶,殘。斂口,圓唇,鼓腹微折,平底,內底不平??趶?.2厘米,底徑6厘米,高7.6厘米(圖八,7)。

井1套2件,內放一小罐,皆為灰白胎,保存完整。M41∶41,直口微外撇,寬折沿,折腹,大平底??趶?.8厘米,底徑6厘米,高5.7厘米(圖八,2)。小罐編號M41∶55,直口,尖唇,折腹,平底??趶?.8厘米,底徑3厘米,高4.5厘米(圖八,3)。

勺1件。M41∶35,灰陶,殘。勺身為盤形,一側帶扁圓形短柄。勺身直口,圓唇,淺腹微鼓,大平底。柄尖部微垂。勺口徑13.4厘米,底徑7厘米;柄長4.5厘米,寬2.5厘米,厚0.8厘米;通長17.5厘米,高6厘米(圖八,8)。

灶1套。M41∶44,灰陶,灰黑色,殘。橄欖形灶身、方首,兩邊略弧,內腔中空。前后端面有凸起的擋火墻,灶面刻淺方格紋。前立面中部有圓形灶門,后端出小圓形煙囪。灶面上有一大兩小三個圓形火眼,火眼上分別置兩釜一甑。前為一釜,碗形,侈口、斜壁、大平底,底部外凸出??趶?厘米,底徑3.6厘米,高2.1厘米。中為甑,殘,器形稍大,敞口,斜壁,平底,底有5個小穿孔??趶?4.5厘米,底徑6.2厘米,高7.5厘米。后端為一小釜,缽形,斂口,鼓腹,大平底??趶?.2厘米,底徑4.6厘米,高2厘米。灶長39厘米,寬24厘米,壁厚1厘米,通高14~16厘米(圖八,5)。

(三)金屬器

計11件(組),按材質可分為銅、鐵器,多銹蝕殘損。

1.銅器

9件(組)。包括盆、鏡、帶鉤及劍璏。

盆1件。M41∶34,一耳圓環(huán)缺失,壁有銹蝕孔,有變形。侈口,寬折沿,直壁微鼓,大平底,矮圈足。上腹飾三道凸棱,并施對稱簡化獸首銜環(huán)耳。足邊有三個小圓餅形澆鑄支點,底部有一道寬條形澆鑄痕。口徑27厘米,底徑15.4厘米,壁厚0.1厘米,通高13.5厘米(圖九,4)。

帶鉤1件。M41∶19,殘。圓鈕,平頂柱,鉤體尖部似蛇首。長2.9厘米,寬1.8厘米(圖九,5)。

劍璏1件。M41∶11,保存完整。寬條形,兩短邊微折,側面呈“巨”字形,中出一方形穿帶孔,孔外壁施方格紋。長9.9厘米,寬2.4厘米,厚0.4厘米(圖九,3)。

鏡3件。均較小,圓形,圓鈕,圓形鈕座,保存完整。M41∶7,昭明鏡,大圓鈕。鈕座飾八組放射線紋,座外在兩周寬斜線紋內飾一周銘文帶,銘文為“內而清而以而昭而明光而日而象而月而”,素寬緣。直徑9.2厘米,緣厚0.2厘米(圖九,8)。M41∶21,圈帶銘文鏡。鈕座內飾八組短線紋及凸弦紋帶,座外在兩周細弦紋間飾銘文帶“見日月心勿夫□□”,各字間以e形符號間隔,窄緣。直徑6.7厘米,緣厚0.2厘米(圖九,6)。M41∶18,四乳四虺紋鏡,銹蝕較重,主紋為四乳與四虺相間環(huán)繞,四虺軀體呈S形,體內側似有羽鳥。直徑6.2厘米,緣厚0.2厘米(圖九,7)。

2.鐵器

2件,為劍和環(huán)首刀。

劍1件。M41∶9,略殘,尚存部分劍鞘。劍柄扁圓形,端部嵌圓形銅柄。劍身銹蝕稍輕,嵌三角形銅格,扁莖、折肩,菱形銅格,雙開刃,劍身棱脊近柄側凸起明顯。劍鞘木胎,外髹黑漆,漆色光潔。鞘一側中部偏劍柄處凸起兩道條形棱,中部飾細密針刻圓圈紋,尖部套接三瓣式梢。通長110厘米,寬3.5~4厘米,厚0.7~1.5厘米(圖九,1)。

環(huán)首刀1件。M41∶10,尖缺失。環(huán)首,直身,單面開刃。殘長27.8厘米,刃寬1.7厘米(圖九,2)。

(四)銅錢

銅錢,3組,數量較多,銹蝕較重,多殘。錢文均為篆書陽文“五銖”,錢文字體、版本多有差異。M41∶1-1,略殘。闊穿,窄邊郭,光背。錢文筆畫清晰,“五”字交股彎曲較大,“銖”字“金”頭似箭鏃呈等腰三角形,較“朱”旁略低。錢背內、外郭略高于錢肉。錢徑2.5厘米,穿徑1厘米,郭厚0.2厘米(圖九,9)。M41∶8-1,亦略殘。磨郭五銖,錢文特征基本與M41∶1-1相似,僅無郭、較輕。錢徑2.2厘米,穿徑1厘米,厚0.1厘米(圖九,10)。

(五)漆木器

15件(組)。多殘朽。漆器皆為木胎,個別可辨有紋飾,器類有幾、案、耳杯、盤等。木器為楠木質,有俑、梳、篦、枕、握等。

漆幾2件。長條形幾面,下帶足。杉木胎,通體髹褐漆。M41∶30,幾面長方形,兩短邊各有4個長方形榫孔,背面置兩根橫托,下接兩排8條細長蹄足,每排足端接波浪形座。漆面較厚,通體晶亮。面長92.9厘米,寬18.7厘米,厚1.6厘米,通高25.8厘米(圖一〇,1)。M41∶29,足殘失。幾面長方形,兩短邊各出3個長方形榫孔,原應有6條足。漆面較薄,多露胎。面長73厘米,寬17厘米,厚1.2厘米(圖一〇,3)。

漆案1件。M41∶31,足部殘失。案面長方形,起唇邊,背面置兩根橫托,四角各置高獸蹄足。案面施褐漆,中部施“回”字形朱漆。面長55.7,寬37.2厘米,通高13.8厘米(圖一〇,2)。

漆耳杯2件,皆殘損較重。標本M41∶51,一耳及半壁殘失。橢圓形,翹耳,弧腹,平底。內髹紅漆,外髹褐漆,脫漆嚴重。殘長15.3厘米,殘寬13厘米,殘高4.8厘米(圖一一,6)。

木俑1件。M41∶42,殘,楠木質,整體雕鑿而成。為半身像。背面平,面容較模糊,似束高髻,頸斷開,著長袍,雙手拱于胸前。通高17厘米,寬5.5~6.8厘米,厚2~2.7厘米(圖一一,7)。

漆盤1件。M41∶32,殘。方唇,斜弧腹,平底。實木刻制,器表髹褐漆,內底髹雙圈朱色漆??趶?3.5厘米,底徑8厘米,高3厘米(圖一一,8)。

木梳3件。形制相同,楠木質,馬蹄形,素面,縱截面呈三角形,齒較粗。長7.6厘米,寬7厘米,厚0.2~0.5厘米。M41∶15-2,保存完整(圖一一,3)。標本M41∶15-1,2根梳齒殘斷(圖一一,2)。M41∶5,8根梳齒殘斷(圖一一,1)。

木篦2件。器形基本同梳,僅齒較細密。通高7厘米,寬6.5厘米,厚0.2~0.4厘米。M41∶6,保存完整(圖一一,4)。M41∶17,齒有殘缺(圖一一,5)。

木枕2件。楠木質,色灰黃。枕面已朽爛不存,僅存散開的枕架,包括側板和底板。底板長方形,側板呈半橢圓形,以木釘連接;側板中部有穿孔,推測原兩側板間有絲線相連接。M41∶4,側板中部有三孔,面長39厘米,寬9厘米,厚0.6厘米,殘高9.4厘米(圖一〇,4)。M41∶16,僅有一側板,側板中部有兩孔。面長44厘米,寬9.6厘米,厚0.6厘米,通高10.5厘米(圖一〇,5)。

木握1對。形制、大小相似。M41∶12,條形,截面呈橢圓形,楠木質,通體髹黑漆,多脫漆。長11厘米,徑1.5~2厘米(圖一一,9)。

(六)琉璃及石器

僅見5件(組),均略殘。質地可分為琉璃質和石質,前者有琀、塞等,后者僅見石磨。

琉璃琀2件。M41∶2,保存較完整,色青灰。蟬形,體扁薄,背扁平,正面凸起,雙目斜外凸,雙翼貼體。長5.4厘米,寬2.8厘米,厚0.3~0.7厘米(圖一二,3)。M41∶13,色青灰。存蟬形下部。殘長1.8厘米,殘寬1.9厘米,存厚0.3厘米(圖一二,2)。

琉璃塞2組。色烏黑,有砂孔。圓臺形,頂、底面不平。M41∶14,2枚。通長1.9厘米,徑0.5~0.7厘米(圖一二,1)。M41∶3,原為2枚。其中1枚長2.2厘米,徑0.5~0.9厘米(圖一二,4)。另一枚風化嚴重,不成形。

石磨1合。M41∶47,基本完整。砂石質,質粗疏,色灰白。平面呈圓形,由上下兩扇組成。上扇中部有凹弦紋,中出兩長方形貫穿孔;下扇上側鏨刻出不規(guī)則條形淺槽。徑15厘米,通高6.3厘米(圖一二,5)。

(七)絲織品

1件。M41∶20,殘損嚴重。色烏黑,腐蝕嚴重,已粘連。平紋網格紗質,質地薄,孔眼較大??赡転轭^巾類(圖一三)。

結語

唐莊墓地位于揚州市區(qū)正北,南距漢廣陵城約5公里,處于揚州市政府公布的“甘泉—楊廟戰(zhàn)國至五代墓葬埋藏區(qū)”范圍的邊緣,所屬原酒甸鄉(xiāng)境內曾出土少量漢至明清時期墓葬。此次發(fā)掘僅發(fā)現這一組5座漢墓,墓葬排列較為規(guī)則,隨葬器物時代差距不大,可能為家族墓地。其中M41墓葬規(guī)模較大,形制規(guī)整,殘存隨葬品較多,是此次發(fā)掘的5座漢代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墓內棺槨雖有朽爛,但基本可復原。因未發(fā)現明確紀年信息,只能根據墓葬結構與隨葬器物大體判斷其時代。

M41為帶豎穴式墓道的土坑豎穴木槨墓,墓室內有槨,由棺室與頭廂、足廂三部分組成,棺室內三棺并葬。廂與棺室間以木欞窗分隔,木槨頭端以三塊木板組成墓門,這類形制的墓葬在長江流域主要流行于西漢時期,下限可至東漢前期。此墓為夫婦三人合葬,屬西漢后期流行的夫婦同穴合葬。近墓道處槨板設可開合木門、槨內以木欞窗為隔斷的做法與揚州東風磚瓦廠M1、M6、M7[1],平山養(yǎng)殖場M3等基本相似[2],有學者將此類墓葬的流行時代定在西漢晚期之后[3]。

隨葬品亦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陶器以瓿、罐、壺等為主,部分壺口為盤口,并有模型明器陶灶,不見西漢早、中期墓葬中常見的鼎,已趨于隨葬生活用具類的喪葬風格。出土的圈帶銘文鏡與儀征市新集鎮(zhèn)國慶村李莊磚瓦廠2號墓[4]47出土銅鏡相似,四乳四虺紋鏡與儀征市新集鎮(zhèn)國慶村前莊組3號墓[4]61、儀征市新城鎮(zhèn)凌橋村東云組3號墓[4]63出土銅鏡紋飾基本相同,其時代推測為西漢時期。出土銅錢均為五銖錢。其中普通五銖郭較寬,形制整齊,肉面光潔平滑,內外郭略高于錢肉部,薄厚基本一致,可能屬昭宣時期的五銖,磨郭五銖可能為成、哀帝時期鑄造[5],但不見新莽時期的錢幣,據此可推測此墓葬時間或在西漢晚期的成、哀帝時期。棺內隨葬品數量較少,推測墓主為具有一定財富的地主。

西漢晚期墓葬槨室設置可開合墓門的結構在揚州地區(qū)較為常見,有學者稱其為單玄室型木室墓[6],但M41墓門外又有豎穴墓道,較為少見,或為揚州地區(qū)中小型墓從西漢豎穴土坑式向東漢帶長斜坡墓道土坑式的過渡形制。

附記∶本次發(fā)掘的領隊為周赟,參與發(fā)掘的人員有向其華、李鐵蛋、沈剛、秦宗林、魏旭等。器物修復、繪圖、拍照等工作由李曉麗(揚州博物館)、沈剛、向其華、周赟、秦宗林等完成。

執(zhí)筆:秦宗林、李曉麗、周赟

————————

[1]揚州博物館.揚州東風磚瓦廠漢代木槨墓群[J].考古,1980(5):417-425.

[2]揚州博物館.揚州市郊發(fā)現兩座新莽時期墓[J].考古,1986(11):987-993.

[3]周俊.揚州地區(qū)漢代木槨墓初探[J].東南文化,2004(5):32-36.

[4]儀征市博物館.儀征館藏銅鏡[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63.

[5]唐石父.中國古錢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9,92.

[6]黃曉芬.漢墓的考古學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3:23.

〔編輯:劉恒佳;責任編輯:張曉虹〕

十堰市| 仙桃市| 邮箱| 闽清县| 闻喜县| 巫溪县| 湛江市| 卓资县| 汶川县| 二手房| 永安市| 汨罗市| 武定县| 精河县| 客服| 微博| 五台县| 盖州市| 衢州市| 阿城市| 祁阳县| 肥城市| 江都市| 清原| 施甸县| 高陵县| 株洲市| 文水县| 安康市| 广宁县| 塘沽区| 涡阳县| 那曲县| 如东县| 蒙山县| 墨玉县| 铜山县| 曲松县| 江川县| 化州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