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珺
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很多表達母愛的文章,甚至自己也寫過這樣的文字。那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先民是如何寫母愛的嗎?
《詩經(jīng)·邶風·凱風》(節(jié)選)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情感與“風”共鳴,是中國人特殊的情愫。位于東亞大陸,東臨太平洋,這里四季分明:春天,吹著來自海洋上的東風,一切充滿希望,“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秋天,吹著來自西邊內(nèi)陸的西風,萬物蕭瑟,“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冬天,吹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北風,風雪瑟瑟,“北風卷地白草折”。那么,夏天呢?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一位先民,在夏日吹著來自南方暖流里和煦的風時,深覺溫暖。這溫暖像什么呢?哦,像母親的愛一樣。于是“他”唱出了一曲《凱風》?!皠P風”,也就是南風,溫暖的風。
這幾句詩的意思很簡單:來自南方和煦的風啊,吹拂著我這棵小樹苗成長。樹苗長得壯,都是因為母親的辛勞。母親這么善良與慈祥,我輩卻未成材成器以盡孝,很慚愧?!秳P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贊頌母親的詩歌,后世文人時時以此為傳承。千百年來,在中國文人心中,這股南風毫無疑問,成了真真切切的“母愛”的意象。
一如宋代時,蘇東坡為好友的母親寫下《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詞》。詩中極力稱贊周夫人言傳身教、持家育兒、慈母風范。一句“回首悲涼便陳跡,凱風吹盡棘成薪”便道出了母愛的真誠懇切與不求回報?!皠P風”是最深沉的母愛,也是最打動人心的挽詞核心。
時間到元代。愛畫墨梅的詩人王冕游歷而作《墨萱圖·其一》(節(jié)選):
粲粲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作為游子,最放不下的莫過于倚門等待的母親吧!一個人什么時間最思念母親?是遠離家鄉(xiāng)、路途艱辛之時?!澳巷L”在此處是不可或缺的溫暖,是表達母愛的寄托。
毫無疑問,蘇東坡與王冕都用好了這個意象。用好意象,是點睛,更是精髓?!对娊?jīng)》于后世文人的創(chuàng)作的影響,更多的就是文化。這文化在意象中,也在人始終相通的情感中。
(摘自《世界博覽》2023 年第22 期,張云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