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很多事物等著我們去觀察,去探究。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勤于探究,就一定能發(fā)現許多不易察覺的美好,寫出特別有生活味兒的習作。
法國雕塑家羅丹認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钡拇_如此,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仍然有某些特點還沒被人發(fā)現,還沒被人寫過。留心周圍的事物,才會有新的發(fā)現。只有寫新發(fā)現,才能讓文章與眾不同,使讀者眼前一亮,給讀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張浩同學寫的《墻角下的朋友》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這群螞蟻搬了半天,饅頭還是紋絲不動。這塊饅頭只有火柴盒那么大,但是在螞蟻面前卻是一座大山啊!這時,另一群螞蟻又沖到饅頭旁,其中還有五六只大螞蟻。螞蟻們齊心協(xié)力,終于把饅頭慢慢移到了蟻洞旁。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饅頭太大,洞口太小,進不去。螞蟻可真有辦法,它們各自用武器——“大夾子”把饅頭夾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運進洞里……
螞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它們似乎總是閑不下來,要么匆匆忙忙地趕路,要么團結一致地運輸食物,絕大多數人對螞蟻的印象僅此而已。張浩同學通過觀察,意外地發(fā)現了螞蟻把饅頭搬進洞里的過程,寫出了螞蟻的智慧,刷新了讀者對螞蟻的認知。這類有新意的素材,應當受到偏愛。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植物在變化,動物在變化,場景在變化,正是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世間萬物的奇妙。觀察時,要調動各種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有些事物甚至還可以嘗一嘗。只有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才能把事物形狀、大小、顏色、位置、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寫清楚,寫精彩。
在《獵獵》這篇習作中,李晶同學寫自己教小狗“獵獵”握手,可它不肯學,于是有了這樣的一幕——
它好像明白了我是在生它的氣,于是就蹣跚地跑過來,懂事地趴在我的腿上,溫順地蹭著,還一邊“嗚嗚嗯嗯”地叫,好像是在請求我原諒它。這時,我又重新立起身,拍拍獵獵的腦袋說:“獵獵,好獵獵,我不生你的氣了,我教你學握手好嗎?來,試試,就這樣!”我說著,連著做了幾次示范動作。我向它伸出手去,他圓睜著一雙明亮的黑眼睛瞅了瞅,又歪著小腦袋瞧瞧我,終于會意地將它的前肢放在了我手里。我高興地一邊叫著“好獵獵”,一邊把它抱起來。獵獵毛茸茸的小腦袋緊貼在我的臉上,是那樣的柔軟……
小作者借助視覺、聽覺、觸覺觀察“獵獵”,收獲了不少感人的細節(jié),比如“獵獵”用“嗚嗚嗯嗯”的叫聲表達歉意,用小腦袋緊貼“我”的臉表示親昵。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小作者通過對比的方法描寫“獵獵”的變化——從不肯學握手到主動學,表現了“獵獵”的善解人意、聰明可愛,同時也表達了小作者對它的滿心喜愛。
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事物的變化會讓我們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比如好奇、喜悅、驚訝、擔心、同情、感動……不管是寫動植物,還是寫生活場景,都應該穿插描寫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感想。主動分享自己觀察時的所想,不僅可以從側面襯托事物的特點,還能有效帶動讀者的情思。
請看季羨林先生《神奇的絲瓜》中的片段:
最初長出的那一個小瓜竟把瓜秧墜下來了一點,直挺挺地懸垂在空中,隨風搖擺。我真替它擔心,生怕它經不住這份重量,會從樓上墜下來,落到地上。
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在上面,在三樓的窗外,卻長出來了兩個瓜。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這兩個瓜加起來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受得了呢?
看到小瓜隨風搖擺,“我”擔心它墜落;看到小瓜停止生長,“我”想象它仿佛得到了停止生長的命令,懸著的心才放下;看到三樓窗外新出現的兩個瓜正瘋長,“我”不禁再次擔心起來。作者結合絲瓜的神奇變化,穿插自己的感受,寫得一波三折,讓人忍不住跟著擔心,迫不及待地往下讀。
請你拿起筆,將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