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物喪志”中的“物”原來指什么?
A.馬匹? ? ?B.獵狗
C.麻將? ? ?D.仙鶴
2.“兩袖清風(fēng)”原本指的是誰的“兩袖”?
A.于謙? ? ?B.鄭板橋
C.寇準(zhǔn)? ? ?D.王振
3.“背井離鄉(xiāng)”中的“井”是什么意思呢?
A.水井? ? ?B.家鄉(xiāng)
C.房屋? ? ?D.國家
4.“耳邊風(fēng)”原指什么“風(fēng)”呢?
A.春風(fēng)? ? ?B.夏風(fēng)
C.秋風(fēng)? ? ?D.冬風(fēng)
答案1:D.仙鶴
春秋時期,衛(wèi)懿公是衛(wèi)國的第十四代君主。衛(wèi)懿公特別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如癡如醉,喪失了進(jìn)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問民情。
答案2:A.于謙
答案3:B.家鄉(xiāng)
答案4:C.秋風(fēng)
出自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fēng)之過耳?!?/p>
yōngyōnglùlù
庸庸碌碌
【釋義】
形容一個人平庸,沒有志氣,也沒有什么作為。
【辨析】
“碌”容易誤寫為“錄”或“祿”。“碌”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為“石貌,從石錄聲”?!奥德怠痹负芏嗍^的樣子,所以有石字旁。后來引申出繁忙勞苦以及平庸無能的意思,也用作勞碌、忙碌。而“錄”主要是記載和抄寫的意思,用于抄錄、記錄。“祿”本義則是福氣,后常用于指官吏的俸給,用作瓏祿、高官厚祿等。
【起源與演變】
“庸”本義是用的意思?!墩f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庸,用也”。后來引申出平常的、日常的、平凡的意思?!稜栄拧方忉屨f:“庸,常也”,“庸”就是平平常常,常用于“平庸”“庸人自擾”等?!稇?zhàn)國策·魏策》中有“此庸夫之怒也”,是說這是平庸的人的憤怒。
【例句】
我同他們?nèi)?,或居天朝,或回本國,無非庸庸碌碌,虛度一生。
李汝珍《鏡花緣》
【字里字外】
可能沒有幾個字,可以像“庸”字一樣,在中國儒家文化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將中庸看作君子的德行。《論語·雍也》中就寫著“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最高的德行,現(xiàn)在已經(jīng)缺失很久了。
那孔子感慨缺失的中庸是什么呢?
孔子認(rèn)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意思是說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小人違背中庸。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為君子能夠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違背中庸,因為他們做事肆無忌憚,總走極端。
有人將中庸理解為做事沒有鋒芒,沒有原則地進(jìn)行折中,當(dāng)個圓滑的好好先生。但其實這與孔子的本意相去甚遠(yuǎn)。在孔子看來,中庸講究要有原則,要在“不偏不倚”的基礎(chǔ)上,做到收放自如,進(jìn)退有度,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