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僑,陳淑芬,羅仕萍,王為實
深圳市龍崗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科(中國深圳 518172)
6歲前兒童常見的發(fā)育性問題主要有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智力發(fā)育遲緩(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delay, IDD)、語言發(fā)育遲緩(language delay, LD)。其中ASD是以語言及非語言交流障礙、重復刻板行為異常、狹隘興趣及感知覺異常為主要特征;IDD是以6歲前智力發(fā)育明顯落后于同齡正常水平并伴有社會適應行為缺陷為主要特征;LD以發(fā)育過程中兒童語言發(fā)育遵循正常順序,但未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為主要特征[1]。因ASD具有高致殘性,其父母的親職壓力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而其與IDD、LD父母親職壓力的差異研究相對較少[2]。親職壓力(parenting stress)是指父母在其親子系統(tǒng)內所感受到的壓力,即父母親在履行其角色和任務時,受個人人格特質、子女特質、親子互動關系或家庭及其他情境因素的影響,而感受到的壓力[3]。本文旨在探討ASD兒童父母與IDD、LD兒童父母親職壓力的差異,并分析親職壓力的影響因素,為減輕ASD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提供線索。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2年1至6月于深圳市龍崗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科首次確診的ASD、IDD、LD兒童157例,分別納入ASD組(n=61)、IDD組(n=45)和LD組(n=51)。納入標準:①ASD、IDD、LD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中的診斷標準[1];②ASD、IDD、LD由從事發(fā)育行為專業(yè)5年以上的主治醫(yī)師以上職稱的醫(yī)師確診;③兒童父母(主要照料者)的年齡>18歲,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和精神疾病史。
研究者向兒童父母簡述調查意義、內容,取得知情同意后,以自填量表的方式收集資料。
為確保問卷的完整、準確,調查前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每份問卷完成后與家長逐一核對,及時補充遺漏項目。
1.2.1 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 調查內容包括父母親的年齡、文化水平及兒童的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女、出生排序等。
1.2.2 親職壓力簡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PSI-SF) 該量表包括親職愁苦、親子互動關系失調、困難兒童3個維度,每個維度12個問題,按照Likert5級進行評分(1分=完全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總分越高,說明親職壓力越大。親職壓力可分為4個等級:總分≤85分為正常水平,86~90分為臨界高水平,91~98分為高水平,≥99分為非常高水平。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0.90以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4-5]。
1.2.3 兒童神經心理行為檢查量表2016版(簡稱兒心量表2016版)[6]該量表信度可靠,各年齡組Cronbachα系數均在0.8以上;內容效度可靠,包含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適應能力和社會行為五大智力維度。測評人員經過專業(yè)培訓,獲得該量表的測評資質。
1.2.4 孤獨癥行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7]該量表共 57 個條目,分為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和生活自理 5 個因子,適用于18個月到35歲ASD患者的篩查和輔助診斷,總分越高提示孤獨癥癥狀越嚴重。
采用SPSS 16.00對所有資料進行處理。3組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Dunnett檢驗;3組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研究采用多自變量的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檢驗水準a=0.05。
ASD、IDD、LD組兒童的中位年齡分別為31、31、24個月。3組兒童的性別比、是否獨生子女、出生排序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SD、IDD、LD組兒童父親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5.21±5.85)歲、(35.07±6.25)歲、(34.84±5.48)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056,P=0.946);母親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3.06±5.88)歲、(32.57±4.89)歲、(32.61±4.84)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149,P=0.861) 。3組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參與調查者性別比例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1。
表1 3組兒童父母一般情況比較 n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3組兒童父母的PSI-SF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Dunnett檢驗結果顯示:ASD組兒童父母的PSI-SF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IDD組和LD組兒童的父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詳見表2。
表2 3組兒童父母的PSI-SF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表2 3組兒童父母的PSI-SF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項目ASD組(n=61)IDD組(n=45)LD組(n=51)F值P值親職愁苦39.66±7.3833.42±8.0131.65±8.4915.853<0.001親子互動失調39.10±6.7528.40±5.5926.22±6.6329.508<0.001困難兒童37.74±7.7030.60±7.2529.04±7.1722.123<0.001總分112.49±18.6792.42±18.1686.90±18.6429.813<0.001
χ2檢驗結果顯示:3組父母的親職壓力等級分布不全一致,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011,P<0.001)。進一步的兩兩比較提示,ASD組兒童父母中親職壓力處于高及非常高水平的比例顯著高于IDD組和LD組兒童的父母(均P<0.001)。詳見表3。
表3 ASD組與IDD組、LD組親職壓力等級分布 n
以PSI-SF總分為二分類因變量(賦值:總分≥91為1;≤90為0),分別以兒童性別(賦值:男=1,女=2)、年齡、出生排序(賦值:獨生子女=1,非獨生子女排行第一=2,非獨生子女排行第二=3,非獨生子女排行第三、四=4)、ABC總分、兒心量表2016版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父親文化程度(賦值:小學及初中=1,高中/中專=2,本科/大專=3,研究生=4)、母親文化程度(賦值:小學及初中=1,高中/中專=2,本科/大專=3,研究生=4)、母親年齡、父親年齡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非條件的Logistics回歸分析(enter法),最終得到的Logistic模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834,P=0.013),模型提示ABC總分高是親職壓力高的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4。
表4 ASD親職壓力高的多因素非條件的Logistics回歸分析(enter法)
本研究中ASD兒童父母的PSI-SF總分為(112.49±18.67)分,且88.5%的ASD兒童父母親職壓力的等級處于高及非常高范圍。本研究中PSISF總分高于國內既往研究中的(108.59±16.09)分[8]和(107.00±19.41)分[6],分析原因主要為研究對象的年齡差異。既往兩項研究中的ASD兒童中位年齡分別為3.83歲和6.40歲,而本研究中ASD兒童的中位年齡為31個月(約2.58歲)。本研究中ASD兒童的確診年齡較小,推測癥狀較明顯,使父母更早察覺到兒童發(fā)育異常的線索,而ASD兒童的癥狀越嚴重,其父母的親職壓力越大[3]。此外,既往研究中的ASD兒童大多接受康復干預,而康復干預能緩解家長的養(yǎng)育壓力[9];相對于康復時間短于1年的兒童,康復1~2年的ASD兒童父母親職壓力中的親子互動失調得分較低[10]。本研究的ASD兒童均為首次確診,尚未進行康復訓練,其父母應對ASD兒童各種問題的能力和經驗不如已進行康復訓練的父母;隨著年齡增長,ASD兒童自身能力有所改善,逐漸適應困境。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兒童一旦確診為ASD,應盡早接受康復訓練。
國外研究提示ASD兒童父母親職壓力水平高于唐氏綜合征、腦性癱瘓、智力障礙等其他神經發(fā)育障礙類疾病兒童父母[2,11-12];國內研究主要以健康人群為對照,以其他神經發(fā)育障礙為對照的研究比較少。本文分別以IDD、LD兒童為對照組,發(fā)現ASD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除總分及親職愁苦、困難兒童、親子互動失調維度得分高于IDD、LD組外,壓力等級高的比率也高于IDD、LD組。ASD兒童父母與IDD、LD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差異除了來自其核心特質外,還可能來自情緒行為問題和睡眠問題[2]。相對IDD、LD而言,ASD兒童更容易出現情緒行為問題。情緒行為問題的檢出率,智力障礙者約為20%[13],語言障礙者在35%以上[14],而ASD兒童在60%以上[15]。由于ASD兒童本身具有情緒調節(jié)困難的特點,使得親子互動長期處于不良情緒之中,引發(fā)親子互動失調。兒童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穩(wěn)、磨牙、尿床等。睡眠問題檢出率,LD兒童約為50%[16],IDD兒童為16%~42%[17],而ASD兒童為50%~80%[18]。因此,ASD兒童父母除了干預ASD的核心癥狀外,還要比其他發(fā)育問題兒童的父母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解決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睡眠問題甚至更多領域的困難,他們承受著更大的親職壓力。
以親職壓力總分為結局變量,以兒童的性別、年齡、出生排序、ABC總分、父母年齡和文化程度以及兒心量表2016版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提示ABC總分高是ASD兒童父母高親職壓力水平的危險因素。既往研究[3]亦提示,ABC得分與父母親職壓力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即ASD兒童癥狀越嚴重,其父母承受的壓力越大。
有學者[2,10]認為,父母的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是親職壓力高的危險因素,而本調查發(fā)現兩者與父母親職壓力高低無相關性。分析原因: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蓬勃發(fā)展,父母可通過網頁搜索或在微信、抖音等平臺上便捷獲取ASD科普信息,而不再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等的制約[19]。
有研究者[2]認為,子女多會分散照養(yǎng)精力,使父母承受更大的親職壓力;也有學者[10]認為是否獨生及子女數目與親職壓力無關。本次調查結果與后者觀點一致。分析原因:本次調查中父母的年齡為33~35歲,職業(yè)、體力處于相對穩(wěn)定階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親職壓力。
ASD兒童的兒心量表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越高,提示其智力狀況較好,原預期其應與ASD父母親職壓力水平呈負相關,而實際調查結果并非如此。分析原因:ASD兒童在測試過程中合作欠佳,測試結果與其真實能力有差距,存在一定的偏倚[1]。
綜上所述,ASD兒童父母親親職壓力處于較高水平且高于IDD、LD兒童父母,ABC總分高是其高水平親職壓力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的局限:所納入的樣本量較小且均為首次確診,未納入既往確診現處于康復干預階段的ASD兒童進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量,納入不同康復階段兒童,進一步探討ASD兒童父母親親職壓力變化規(guī)律及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