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艷
案例:
小西上小學六年級,其父母因感情不和向法院起訴離婚。母親請求判決孩子由父親撫養(yǎng),父親認為孩子與母親的感情更深厚,應跟隨小西母親生活。法院向雙方發(fā)出《家庭教育令》,責令小西父母在分居期間互相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
律師解讀:
在判決孩子的撫養(yǎng)權時,法院會考慮多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意愿、父母的經濟狀況、撫養(yǎng)能力、以往的撫養(yǎng)情況、孩子的年齡和性別、父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等,根據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則來作出判決。本案中,小西的父母都希望由對方來撫養(yǎng)孩子,為避免互相推諉、孩子監(jiān)護缺失,法院發(fā)出《家庭教育令》,確保在離婚過程中,父母雙方仍然共同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和撫養(yǎng)責任,避免因為父母的分居而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小西父母應配合履行《家庭教育令》,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不得阻礙另一方實施家庭教育。第三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應當對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雙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案例:
小陳14歲,某日騎著電動車由西向東行駛,因未關注到紅綠燈,與另一輛電動車側面相撞,造成小陳受傷及兩車受損。經交警認定,小陳負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另一車主負次要責任。
律師解讀:
法律規(guī)定,駕駛自行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必須年滿16周歲,未成年人如違規(guī)駕駛釀成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責任。本案小陳未滿16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是不合法的;由于小陳系未成年,造成的對方車輛損失費用由小陳父母向另一車主支付。未成年人是駕駛電動車的危險群體,他們尚處于生理、心理發(fā)育階段,自我控制能力差,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父母要對孩子的出行安全嚴格監(jiān)督,慎重為孩子選擇代步工具,切勿盲目為孩子購買電動車、摩托車;學校也應該完善規(guī)章制度,約束學生不要再騎電動車,為孩子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沒有交通標志、標線控制的,在進入路口前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第七十二條: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應當遵守下列規(guī)定:(一)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二)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
(作者系江蘇省巨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