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寫信已經變成了一件有儀式感的事,而這也意味著繁瑣和非日常。但是,仍然有人堅持著“寫一封信”,只因它包容了我們的緩慢講述,也承載著我們想要表達卻又內向沉重的心。
本期“后窗”誠邀大家分享自己那封“特別的信”,可以是別人寫給你的信,可以是你寫給別人的信,也可以是寫給自己的信……
今年夏天畢業(yè)寫給大學老師的。和昱老師的相遇是大學一件幸事,有很多建議和指引不僅讓我渡過了當下的困難,而且成為我很久以后內心深處的力量?,F在還有二十幾天即將考研,我正是靠著老師的陪伴和共同的回憶度過這段時間的,希望可以有好消息告訴老師。
曌曌
2021年寫給一年后的自己的信。2022年覺得自己沒資格打開它,所以在信封上留言講希望下一年可以拆開它。2023年,好像終于有資格打開它了,但我不想拆了。所以我又給自己留了言,希望自己在某個想要拆開的時刻打開它,這次沒有資格限制。寫信,我一直喜歡,覺得是“過時”的浪漫,甚至是不需要寄出的浪漫。
我是一棵樹
謝謝“愈見”后窗讓我在初冬的周末遇見青澀的自己。仍然記得當年寫下“我要吻你”時的激動,一路想象著郵遞員從郵筒里拿出,從燕趙輾轉到嶺南,她從宿管阿姨值班窗口拿到時,困惑然后驚喜的表情。
沒錯,命運的齒輪是從這里開始轉動的,當然,我和她一起走過了整個青春,happy ending。
脈絡
寄給朋友的明信片。他回答:希望我們能夠相互“慫”于對方,慫于你。我的答案是“您”。
期間吵了一架,現在兩個人都處于冷靜期,我現在唯一重要的事情是修煉自己。
之前對他說了很難聽的話,他也沒有遷怒于我,但我對他造成的傷害已經成了既定事實。對不起,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能減輕對你的傷害,所以我尊重你的決定—暫時不聯系了。
你照顧好自己,有任何需要可以隨時找我。我,沒走。
我會好好修煉自己的。
鐘意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