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張振玉
第六章 神、鬼、人
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熠,在仕途上他仍須由低級而上升。在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權連署奏折公文。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權之制,形成藩鎮(zhèn)割據,國家頗蒙其害,最后釀成叛亂,陷國家于危亡,而藩鎮(zhèn)大員每為皇親國戚、朝廷諸王。宋代力矯其弊,采用中央集權,武力環(huán)駐于國都四周,并創(chuàng)行新制,對各省長官,嚴予考核節(jié)制,其任期通常為三年,因此時常輪調。每省設有副長官連署公文奏議,即為此新制度中之一部分。蘇子由也被任為商州軍事通官,但是父親則在京為官,兄弟二人必須有一人與父親同住京師,因為無論如何,總不可使鰥居的老父一人過活。于是子由辭謝外職不就。子由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離開封四十里外的鄭州,兄弟二人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隨后回京。在此后三年之內,東坡在外,子由一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東坡在鄭州西門外,望著弟弟在雪地上騎瘦馬而返,頭在低陷的古道上隱現起伏,直到后來再不能望見,才趕程前進。他寄弟弟的第一首詩寫的是: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fā)。
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隴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風雨對床”之思,在唐人寄弟詩中有之,此種想法成了兄弟二人團聚之樂的愿望,也是辭官退隱后的理想生活。后來有兩次弟兄二人又在官場相遇,彼此提醒在詩中曾有此“風雨對床”之約。
由京都到鳳翔的函件,要走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經?;ゼ脑娨皇?。由那些詩函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初登宦途時,蘇東坡是多么心神不安。兄弟二人?;ハ喑汀T诔椭畷r,要用同韻同字,所以是磨煉寫詩技巧的很好的考驗。在中國過去,此種寫詩方法,是文人必須具備的成就。在這類詩中,可以找到令人驚喜的清新思想,用固定韻腳的字,各行要有自然的層次。猶如在玩縱橫字謎一樣,韻用得輕松自然時,其困難正足以增加樂趣。在寫給弟弟最早的和詩之中,東坡已經顯示出他那完美的詩才。他按規(guī)定用“泥”和“西”兩字做韻腳,寫出了下列的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這首七絕成了東坡詩的佳作。此處“飛鴻”一詞是人心靈的象征。實際上,本書中提到東坡的行動事故,也只是一個偉大心靈偶然留下的足跡,真正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心靈,如同一只虛幻的鳥,這只鳥也許直到今天還夢游于太空星斗之間呢。
鳳翔位于陜西的西部,離渭水不遠。因為陜西為中國文化的發(fā)源地,整個渭水流域富有古跡名勝,其名稱都與古代歷史相關。強鄰西夏,位于今之甘肅,時常為患北宋,陜西省因而人力財力消耗甚大,故人民生活甚為困苦。蘇東坡到任后第一年內,建了一棟庭園,作為官舍,前有水池,后有亭子,另有一上好花園,種花三十一種。
蘇東坡既已安定下來,判官之職又無繁重公務,他遂得出外遨游,到南部東部山中游歷,動輒數日。有一次,他因公須到鄰近各地視察,急需結束些懸而未決的罪案,并要盡其可能地將甚多囚犯釋放。這件差事對他再適合無比,他于是暢游太白山和黑水谷一帶的寺院,以及周文王的故里。有時清閑無事,他到西安附近有名的終南山去,去看珍奇的手稿,或是一個朋友珍藏的吳道子畫像。
東坡年富力強,無法安靜下來,這時是他生平第一次獨自生活,只與嬌妻稚子在一起。如今他已然嘗到做官生活的味道,但并不如他夢想的那么美妙。遠離開京都的騷擾雜亂,在外縣充任判官,副署公文,審問案件,頗使他感覺厭煩無味。有時難免感覺寂寞,但也有時舉杯在手,月影婆娑,又感覺欣喜振奮。
在他還不夠成熟老練之時,他需要妻子的忠言箴勸。蘇夫人在務實際、明利害方面,似乎遠勝過丈夫。她對丈夫非常佩服,知道自己嫁的是個年輕英俊的詩人。才華過人的詩人和一個平實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時,往往是顯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個詩人丈夫,而是那個平實精明的妻子。在婚姻上所表現的,仍然是男女相輔相成。蘇夫人知道丈夫那坦白直爽甚至有時急躁火爆的性格之后,她覺得倒不需急于向他表示什么佩服崇拜,還是要多悉心照顧他,才是盡自己身為賢妻的本分。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涂,但是構成人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大事則少而經久不見,所以蘇東坡則事事多聽從妻子。夫人提醒他說他現在是初次獨自生活,而沒有父親照管。蘇東坡把人人當好人,但是太太則有知人之明。蘇東坡與來訪的客人談話之時,太太總是躲在屏風后屏息靜聽。一天,客人走后,她問丈夫:“你費那么多功夫跟他說話干什么?他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么,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p>
她又警告丈夫要提防那些過于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要提防丈夫認為“天下無壞人”的大前提之下所照顧的那些朋友??傊?,蘇東坡的麻煩就在看不出別人的短處。妻子對他說:“提防那些人,速成的交情靠不住?!睎|坡承認妻子的忠言很對。我想蘇夫人的這種智慧是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得來的——水沒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遠不會對之生厭。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特別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為既是對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誰也不需要寫什么。一年分別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有的人不忙不快樂,蘇東坡就是這一型。那時陜西旱象出現,已經好久不雨,農人為莊稼憂心如焚,除去向神靈求雨,別無他法,而求雨是為民父母官者的職責。蘇東坡突然活動起來,心想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不然神不會發(fā)怒。現在若不立刻下雨,黎民百姓就要身蒙其害了。蘇東坡現在要寫一份很好的狀子,向神明呈遞。在這方面,他是萬無一失的。他現在準備立即在神明之前,以他那雄辯滔滔的奇才,為老百姓祈求普降甘霖。
在渭水以南,有一道高大的山脈,通常稱之為秦嶺,而秦嶺上最為人所知、最高、最雄偉的山峰,叫太白峰。太白山上一個道士廟前面,有一個小池塘,雨神龍王就住在其中,這個龍王可以化身為各種小魚。蘇東坡就要到那個道士廟里去求雨。他為農人求雨,但是也像一個高明的律師一樣,他想辦法叫龍王明白天旱對龍王也沒有好處。在奉承了幾句話之后,他在那篇祈雨文里說:“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為生者,麥禾而已。今旬不雨,即為兇歲;民食不繼,盜賊且起。豈惟守土之臣所任以為憂,亦非神之所當安坐而熟視也。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懷柔之禮,莫不備至。下至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豈有他哉?凡皆以為今日也。神其盍亦鑒之?上以無負圣天子之意,下亦無失愚夫小民之望?!?/p>
由太白山下來之后,他繼續(xù)游歷各處,特別是上次漏過的名勝。在當月十一日,他曾求過雨,回到城里,十六日,曾下小雨,但是對莊稼則嫌不足,農民也不滿意。他研求原因,人告訴他在太白山的祈求并不是無效,但是神由宋朝一個皇帝封為侯爵之后,再去祈求便不再靈驗。蘇東坡在唐書上一查,發(fā)現太白山神在唐朝原是封為公爵的。山神實際上是降低了爵位,大概因此頗不高興。蘇東坡立刻為縣官向皇上草擬了一個奏本,請恢復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后他又與太守齋戒沐浴,派特使敬告神靈,說他們已為神求得更高的封號,又從廟前的池塘里取回一盆“龍水”。
十九日,蘇東坡出城去迎“龍水”。全鄉(xiāng)下人人振奮,因為這次的成功是他們極為關心的事。鄉(xiāng)間早已來了好幾千人,當地十分熱鬧,在“龍水”未到時,已然陰云密布,天空昏黑。老百姓等了好久,雨硬是不肯下。蘇東坡又進城去,陪同宋太守到真興寺去禱告。在路上,他看見一團烏云在地面低低飄過,在他面前展開。他從農夫手里借了個籃子,用手抓了幾把烏云,緊緊藏在籃子之中。到了城里,他禱告烏云的詩里有:“府主舍人,存心為國,俯念輿民,燃香靄以禱祈,對龍湫而懇望,伏愿明靈敷感?!倍\告已畢,他又和宋太守出城去。他倆走到郊區(qū),忽然來了一陣冷風,旗幟和長槍上的纓子都在風中猛烈飄動。天上烏云下降,猶如一群野馬。遠處雷聲隆隆。正在此時,一盆“龍水”到來。蘇東坡和宋太守前去迎接“龍水”,把“龍水”放在臨時搭建的祭臺上,隨即念了一篇祈雨文,這篇祈雨文和其他的祭文至今還保存于他的文集里。仿佛是有求必應,暴雨降落,鄉(xiāng)間各地,普沾恩澤。兩天之后,又下大雨,接連三日,小麥、玉蜀黍枯萎的秸莖又挺了起來。
現在歡聲遍野,但是最快樂的人卻是詩人蘇東坡。為紀念這次喜事,他把后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寫了一篇《喜雨亭記》,刻在亭子上。這篇文章是選蘇東坡文章給學生讀時,常選的一篇,因為文筆簡練,很能代表蘇文的特性,又足以代表他與民同樂的精神。
這件事之后,太白山的山神也升了官,又由皇帝封為公爵。蘇東坡和宋太守為此事再度上太白山,向神致謝,又向神道賀。次年七月,又有大旱,這次求雨,卻不靈驗。蘇東坡失望之余,到蟠溪求姜太公的神靈。姜太公的神靈直到今天還是受老百姓信仰的。姜太公在周文王時是個賢德有智慧的隱士,據稗官野史上說,他用直鉤在水面三尺之上垂著釣魚。據傳說他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常說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便是此意。
蘇東坡此次向姜太公求雨是否應驗,并無記載。但是不管信仰什么神,信佛也罷,信一棵得道的老樹樁子也罷,這并不是懷疑禱告不靈的理由。禱告不靈永遠無法證明,因為根據佛經,若出什么毛病,總是禱告的人不對,普通是他的信心不足,所謂“誠則靈”,便是此意。所有的神都必須要顯出靈驗,否則便無人肯信了。再者,禱告也是人根深蒂固的天性。禱告,或是具有禱告的那種虔誠態(tài)度,畢竟是很重要的,至于是否靈驗,那倒在其次。
無論如何,后來蘇東坡做其他各縣的太守,只要事有必要,他還是繼續(xù)禱告。他知道他的此種行動是正當無疑的,他也就相信神明必然會竭其所能為人消災造福。因為,倘若明理是人性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然是明理的,也會聽從勸告,也會服理。但是在蘇東坡幾篇論到天災的奏折里,他也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指出來,朝廷若不廢除暴政以紓民困,向神明禱告也無用處。這就是中國憑常識形成的宗教,這種看法就使中國古籍上有“盡人事,聽天命”的說法。在知道了中國人所有的愚蠢行為之后,這種諺語又讓我重新相信中國人畢竟是偉大的思想家。
我簡直不由得要說蘇東坡是火命,因為他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旱,不管身在何處,不是憂愁全城鎮(zhèn)的用水,就是擔心運河和水井的開鑿。說他是火性并無不當,因為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簡單說來,他的氣質,他的生活,就猶如跳動飛舞的火焰,不管到何處,都能給人生命溫暖,但同時也會把東西毀滅。
這個跳動飛舞的火苗,據說曾經兩度和邪魔外祟爭辯。因為他深信,不但是神靈,即使是妖魔鬼怪,也得對他那義正詞嚴的攻擊順服,所以他有所恃而無恐。他痛恨一切悖乎情理的事,甚至妖魔鬼怪也得對他的所作所為,要能判別何者為是何者為非。妖魔等物也許有時會遺忘或分辨不清,可是在蘇東坡的雄辯口才之下,他們就會自見其行為的愚蠢,也得立即罷手。
有一次,他在從鳳翔回京都的路上,正順著一條山路行走,經過白華山。侍從之中一個人忽然中邪,在路上就把衣裳一件一件脫下來,直到脫了個精光。蘇東坡吩咐人勉強給他穿上,把他縛起來,但是衣裳又掉了下來。大家都說一定觸怒了山神,那個兵才中了邪。蘇東坡走到廟里,向山神說道:
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也無禱。特以道出祠而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發(fā)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其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蟻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哉??v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人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兵鎮(zhèn)之重,所隸甚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于彼示其威靈,而乃加怒于一卒,無乃不可乎?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愿恕之可乎?非某愚,其諒神不聞此言。
禱告完畢,蘇東坡剛一離開那座山神廟,一陣山風猛向他臉上撲來,轉眼間,風勢愈狂,竟而飛沙走石,行人無法睜眼。蘇東坡對侍從說:“難道神還余怒未息?我不怕他。”他繼續(xù)向前走,狂風越發(fā)厲害。這時只有一個侍從攜帶他隨身的行李在后面跟隨,別人和馬匹都正在想法避風,因為覺得實在無法前進。有人告訴他回廟去向山神求饒。蘇東坡回答說:“吾命由天帝掌握,山神一定要發(fā)怒,只好由他。我要照舊往前走,山神他能奈我何?”然后,風逐漸減弱,終于刮完,并無事故發(fā)生,那個兵也清醒過來。
蘇東坡對自己有急智和看不見的精靈相斗,堅具信心。有一次,他和一個邪魔力爭不讓。那是此后數年,他在京師身為高官之時,他的二兒媳婦(歐陽修的孫女)一天晚上也中了邪,是在產后。年輕的兒媳婦以一老嫗的聲音向周圍的人說:“我名清,姓王,因為陰魂不散,在這一帶做鬼多年。”蘇東坡對兒媳婦說:“我不怕鬼。再說,京都有好多驅鬼除妖的道士,他們也會把你趕跑的。不要不識相。顯然是你糊涂愚蠢才送了命,現在既然已死,還想鬧事!”然后他向女鬼講了些佛教對陰魂的道理,又告訴她說:“你給我老老實實地走開,明天傍晚我向佛爺替你禱告?!迸砟撕险频溃骸岸嘀x大人?!眱合眿D于是霍然而愈。第二天日落后,他給佛爺寫了一篇祈禱文,焚香,供上酒肉,把女鬼送走。
此后不久,他次子的小兒子說看見一個賊在屋里跑,看來又黑又瘦,穿著黑衣裳。蘇東坡吩咐仆人搜查,結果一無所獲。后來奶媽又忽然倒在地板上,尖聲嘶喊。蘇東坡過去看她,她向東坡喊道:“我就是那個又黑又瘦穿黑裳的!我不是賊,我是這家的鬼。你若想讓我離開奶媽的身上,你得請個仙婆來。”
蘇東坡對鬼斬釘截鐵地說:“不,我不請?!?/p>
鬼的聲音緩和了點兒說:“大人若一定不肯請,我也不堅持。大人能不能給我寫一篇禱告文,為我祈禱?”
東坡說:“不行?!?/p>
鬼的條件越來越低,用更為溫和的聲音請求可否吃點兒肉喝點兒酒,但是蘇東坡越發(fā)堅強。鬼被這個不怕鬼的人懾服了,只請求為他燒點兒紙錢便心滿意足,東坡仍不答應。最后,鬼只要求喝一碗水。東坡吩咐:“給他?!焙韧晁?,奶媽跌倒在地上,不久恢復了知覺,但從此斷了奶。
蘇東坡在鳳翔那一段,發(fā)生了一件事,使他有點兒不光彩,在他后來的日子里不愿提起。到那時為止,他和上司宋太守處得很融洽,宋太守與他家是世交。此后,來了一位新太守,情形就有了變化。新太守姓陳,是武人出身,嚴厲刻板,面黑體壯,兩眼炯炯有神。他與蘇東坡同鄉(xiāng),認為蘇東坡少年得意,頗把他看作暴發(fā)戶。陳太守為官以來,頗負美譽。曾在長沙捕獲一惡僧,此一僧人頗與權要交往,他仍將此僧交與有司法辦,全境之人,無不驚異。又有一次,他捕獲七十余男巫,這些男巫平素皆魚肉鄉(xiāng)民,他將他們強行遣返故鄉(xiāng),耕田為農。那時有些寺廟暗中干些邪污敗德之事,他拆除了幾座廟。據說他的兵卒奉命站定不動時,敵人的箭從天上稠密飛來,兵卒們仍然屹立不動。
現在蘇東坡新來的上司卻是這樣的一個人。所有的文武官員都向他俯首致敬,但是對蘇東坡而言,我們都不難猜測,現在是兩個不妥協通融的硬漢碰了面。二人之間遇有爭論,便唇槍舌劍,惡語相加。蘇東坡年少多才,有才自負的年輕人而要向外在的權威俯首拜服,實在難之又難。也許令蘇東坡感到最大的不快是陳太守往往改動擬妥的上奏文稿。陳太守往往在蘇東坡造訪時不予接見,有時使他久候,久到足夠讓他睡個午覺的工夫,用以表示不悅之意。二人的齟齬不合,后來竟鬧到陳太守向京師上公文,陳明蘇東坡的抗命情形。
蘇東坡的報復機會不久到來。陳太守在太守公館里建造了一座“凌虛臺”,以便公務之暇,登臺觀望四野景物之勝。不知何故,陳太守吩咐蘇東坡寫一篇文字,預備刻在凌虛臺的石碑上,作為興建此臺的紀念。這個誘惑對年輕多才的蘇東坡,是欲拒不能了:他必得借此機會來玩笑一番。做文章刻石留念,自然是為傳之久遠,必須莊重典雅,甚至富有詩情畫意方為得體。顯然是他不得直接攻擊陳太守,但是知道向老頭子放支玩笑的小箭,總無傷于人,亦無害于己。今天我們還可以讀到那篇《凌虛臺記》: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刂?,未嘗知有山焉?!仃惞葘斟羞b于其下,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筑臺,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虛?!币愿嫫鋸氖绿K軾,而求文以為記。
軾復于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于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倘若蘇東坡年齡再大些,文字之間的語調兒會更溫和些,諷刺的箭也許隱藏得更巧妙些。這篇記敘文,本為慶祝而作,卻在沉靜中沉思其將來坍塌毀壞之狀,并含有太守不知所住之城外有山之諷刺,在中國志記文中尚屬罕見。但是陳太守這個老頭子確實肚量夠大,竟不以為忤。這一次他對此文一字未予更動,照原作刻在石碑上。
由此可見,陳太守為人心地并不壞。在二人分手之后,東坡也看出此種情形,因而有修好之舉。成了名的作家常有的應酬,就是應子侄輩之請為其先人寫墓志銘。墓志文字必須贊美亡故者,但多為陳詞濫調,而且言不由衷,故無文學價值。寫此等文字古人每稱之為諂媚死者,但是此等事仍為作家極難避免之社交應酬。在這一方面,蘇東坡自己應有極嚴格的規(guī)定,而且確實做到了。他絕不寫一篇此種文章,即使王公貴人相求,也是不寫。在他一生之中,他只寫了七篇墓志銘,皆有特別的理由,他的確有話要說才寫的。幾年之后,他也為陳太守寫了一篇。除去他為司馬光寫的那篇之外,這篇算是最長的。因為東坡和那位陳太守,最后彼此都對對方十分敬仰。
陳太守的兒子陳慥,后來成了蘇東坡畢生的友人,此子不可不在此一提。陳慥喜歡飲酒騎馬,擊劍打獵,并且慷慨大度,揮金如土。一天,陳慥正在山中騎馬打獵,有兩個兵卒相隨。他前面忽然有一只喜鵲飛起,他的隨員沒有將此喜鵲擊落。這位年輕的獵人咒罵了一聲,從叢林中隱藏處一馬沖出,嗖的一箭射去,喜鵲應聲落地。這個青年的臉上,似乎有什么特別之處吸引住蘇東坡。后來有人傳言,說陳慥的父親在他處做官之時曾有納賄之事,被判處死刑。傳聞是這樣的,蘇東坡正要遭受貶謫之時,陳慥正隱居在黃州,蘇東坡的仇人想起蘇東坡當年與陳慥的父親交惡,就把他貶謫到黃州來,好使陳慥對付蘇東坡。也許陳慥要為父報仇,這樣蘇東坡的敵人就可以借刀殺人了。但是事實上,蘇東坡與陳慥父親之死毫無關系,陳慥反成了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最好的朋友。
蘇東坡又遇見了一位“朋友”——章惇,章惇命定是蘇東坡后半生宦途上的克星。章惇后來成了一個極為狠毒的政客,現在官居太守之職,所治縣份距此不遠,也在湖北省境。我們手下沒有資料可以證明是否蘇夫人曾經警告過丈夫要提防章惇,但是章惇確是富有才華,豪爽大方,正是蘇東坡所喜愛的那等人。蘇東坡曾經預測過章惇的前途,這個故事是人常說起的。是在往蘆關旅行的途中,蘇章二人進入深山,再往前就到黑水谷了,這時來到一條深澗邊,上面架著一條窄木板,下面距有百尺光景,有深流滾翻傾瀉,兩側巨石陡峭。章惇是極有勇氣之人,向蘇東坡提出從木板上走過去,在對面巖石的峭壁上題一行字,一般游客是常在名勝之地題詞的。蘇東坡不肯過去,章惇以無動于衷的定力,獨自走過那條深澗,然后把長袍塞在腰間,抓住一根懸掛的繩索,墜下懸崖,到對面小溪的岸上,在巖石上題了“蘇軾章惇游此”六個大字。隨后又輕松自如若無其事般由獨木橋上走回來。蘇東坡用手拍他這位朋友的肩膀說:“終有一天你會殺人的?!闭聬獑枺骸盀槭裁矗俊碧K東坡回答說:“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的性命?!碧K東坡的預測是否可靠,且看后文分解。
仁宗駕崩后,蘇東坡受命督察自陜西西部山中運輸木材供修建陵寢之用的工事。這時他又忙碌了一陣子,此外平時他并不十分快樂,他頗為想家。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他寫信向子由說:
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但知今當為,敢問向所由。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脫,暫憩得一漱。我欲走南澗,春禽始嚶呦。鞅掌久不決,爾來已徂秋。橋山日月迫,府縣煩差抽。王事誰敢愬,民勞吏宜羞……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對之食不飽,余事更遑求……劬勞幸已過,朽鈍不任鎪。秋風迫吹帽,西阜可縱游。聊為一日樂,慰此百日愁。
仁宗嘉祐九年(一○六四),他解除官職,內兄自四川來與同居,次年正月,舉家遷返京都。當時,凡地方官做官三年之后,朝廷就要考察他政績如何,叫作“磨勘”。依據考察的結果,再經推薦,另授新職。東坡既然回京,子由獲得了自由,不久就外放到北方的大名府去做官,當時大名府也叫“北京”,在今日的北京南方一百里。
新主英宗,早聞蘇東坡的名氣,要破格拔擢,任以翰林之職,為皇帝司草詔等事。宰相韓琦反對,建議皇帝為蘇東坡計,應俟其才干老練,不宜于突然予以如此高位?;实塾址Q擬授命他掌管宮中公務之記載。宰相又提出反對,說此一職位與“制詔”性質相近。他推薦蘇東坡到文化教育部門去任職,并且蘇東坡要經過此等職位所需之正??荚?。皇帝說:“在不知一人之才干時,方予以考試?,F在為何要考蘇東坡?”但是終于按照宰相的意見,蘇東坡依法考試,考試及格,于是他在史館任職。在史館任職的官員,要輪流在宮中圖書館工作,而蘇東坡正以有此良機飽讀珍本書籍、名人手稿、名家繪畫為樂。
那年五月,蘇東坡的妻子以二十六歲之年病逝,遺有一子,年方六歲。蘇洵對東坡說:“汝妻嫁后隨汝至今,未及見汝有成,共享安樂。汝當于汝母墳塋旁葬之?!痹谄匏篮蟮牡谑苣辏K東坡寫了《江城子》以寄情思,兩首小詞頗離奇凄艷,其令人迷惘的音樂之美,可惜今日不能唱出了。其詞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父病逝,時為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蘇洵已完成了《大常因革禮》一百卷。自然如一般預料,兄弟二人立即辭去官職,經過迢迢的旱路水路,把父親和東坡妻子的靈柩運回四川眉州故里,在祖塋埋葬。朋友們紛紛饋送葬儀。
運送靈柩,他們必須雇船自安徽走水路,然后再順長江逆流而上。兩兄弟不惜多費時日,用以滿足沿途暢游之愿,所以到次年四月才安抵故里。父親的墳墓早在父親自己營建之下完成,只要將父親的靈柩安放在母親墓穴之旁,便算完事。不過蘇東坡好大喜功,他在山上種了三千棵松樹,希望將來長成一帶松林。
現在又要過一段蟄居的生活,要到兩年零三個月才居喪期滿(神宗熙寧元年七月,一○六八)。在他們回京之前,必須做兩件事。蘇東坡要師法父親為紀念母親而立兩尊佛像的往例,必須立一座廟,以紀念父親。在廟內,他懸有父親遺像,另外四張極寶貴的吳道子畫的佛像,是他在鳳翔時物色到的。廟的建造費要白銀一千兩,蘇氏兄弟共出一半,其余由和尚籌募。
居喪期滿后,蘇東坡要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續(xù)弦。新娘是前妻的堂妹,王杰的女兒。十年前,為母親的葬禮,蘇東坡曾經返回故里奔喪,常到妻家青神去。閏之當年只有十歲或是十一歲,多次在她家看見東坡。在大家一同出外游玩野餐之時,她看見東坡那么年輕就在科舉考試中得了魁元,心里驚奇贊賞?,F在她是二十歲的小姐了,因為東坡父母雙亡,他自然可憑自己的意思擇偶,而覺得她正合心意。這件婚事大概要歸功于閏之哥哥的張羅,因為他已經對東坡感情很深厚。閏之因為比丈夫小十一歲,早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似乎是什么事都聽從丈夫的心愿。她一直無法叫丈夫節(jié)省花費,一直到他在世最后那些年。她不如前妻能干,秉性也比較柔和,遇事順隨,容易滿足。在丈夫生活最活躍的那些年,她一直與他相伴,撫養(yǎng)堂姐的遺孤和自己的兒子,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難言的驚險變化,所以女人只要聰明解事,規(guī)矩正常,由她身上時時使男人聯想到美麗、健康、善良,也就足夠了。男人的頭腦會馳騁于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況,為千千萬萬的念頭想法而難得清閑,時而欣喜雀躍,時而有隱憂劇痛,因此覺得女人的寧靜穩(wěn)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歲月之中進展運行而不息,感到納悶難解。
在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臘月,在把照顧父母的墳塋等事交托給堂兄子安和一個鄰人楊某之后,蘇氏兄弟乃攜眷自陸路返回京都。此后兄弟二人誰也沒再返歸鄉(xiāng)里,因為抵達京都之后,二人都卷入政壇的旋渦之中。后來雖然宦游四方,但迄未得返里一行。
本輯責任編輯:馬洪滔 魏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