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圖繪體育:晚清西方體育的視覺建構與修辭
——基于對《點石齋畫報》中西方體育圖像的報道探析

2024-01-10 05:48:22俞鵬飛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畫報國人意象

俞鵬飛

清季國門尚未打開之前,我國的體育活動以民族傳統(tǒng)體育占據主導。晚清以降,外國商人和傳教士紛紛在華創(chuàng)辦報刊與學校,興辦體育賽事,開始了西方體育在中國的現代傳播,開啟了“西體東漸”的合法化建設旅程。著名歷史學家徐國琦在其著作《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一書里認為基督教會是最早來中國傳播奧運會和西方體育觀念和知識的組織,報刊則是具體發(fā)揮作用的載體[1]。這就引出一個話題:漫長的“西體東漸”傳播歷程是如何讓西方體育文化遍布中華大地?西方體育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如何進行合法性建構?在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土壤里如何培育西方體育的觀念?使國人逐漸由陌生、排斥到熟悉和認同西方體育的觀念,這些問題便構成了本研究的初衷。早期西方體育的傳播,逐漸迎合了國人的“強國強種”和“師夷長技”的渴望。然而,過去的研究偏向尋找西方體育在華傳播的教育和政治的緣由,忽視了傳教士在華辦報傳播西方體育文化的重要作用。

1 圖繪體育的觀念:一種西方體育合法化的視覺考察

建立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的媒介是人類文化思想活動交流和記憶的載體,能表征社會結構和象征觀念。無疑,晚清報刊的興起開啟了近代新的知識生產與傳播體系,傳播了新的觀念思潮。因此,報刊一直是理解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重要器物。梁啟超先生曾在《飲冰室自由書》里言:“學堂、報章、演說乃傳播文明之三利器也。[2]”黃旦先生認為:“晚清‘書’與‘刊’給予我們的提示是,一種新的媒介制度化過程并最終形成‘制度性媒介’的新格局,乃是思想知識和社會變遷的重要動力。于是,‘書’與‘刊’的變革也就可以成為理解中國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新視角。[3]”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到西方體育的盛行,報刊亦是理解近代中國體育社會變遷的重要載體。

近代體育新聞傳播史的研究注重從文字史料中探究西方體育傳播實踐,而缺少視覺資料的分析。實際上,西方體育合法化的實踐過程,就報刊啟蒙和晚清民眾識字率而言,難以繞開視覺傳播實踐之于國人的觀念滲透?!饵c石齋畫報》里就曾報道李鴻章的一段逸事: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洲時,在某酒樓上看見一位穿戴華麗的西方女子,正騎著自行車在街道上飛馳。李鴻章大為驚奇,命人邀少女至酒樓相聚。二人暢談甚歡,并互留書信方式。李鴻章回國后追憶此事,還命人寫外文書信一封,并附上慈禧皇太后所贈的錦囊。此段舊事,畫報通過視覺語言生動展現了李鴻章與騎自行車女子的相遇場景,引發(fā)國人好奇心理。因此,視覺話語更具有直觀性與情感性。鑒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西體東漸”的背景,依循視覺話語繪制的西方體育的“觀念”邏輯,考察早期西方體育在視覺實踐上如何生產、傳播、表征西方體育的觀念,簡言之,如何利用視覺資料建構西方體育的合法性,進而瞥見西方體育早期在華傳播的新方法。

然而,要想比較清晰地展示西方體育在華傳播的視覺話語實踐,則需要選取視覺研究對象。晚清時期,上海等開埠城市中洋人的現代體育生活方式的出現,便成為一種有意思的“游戲”和“新知”進入人們的視野,而相關報刊也給予了大肆報道。有鑒于此,本研究選取享有畫報鼻祖之美名,并在晚清中國傳播西方體育的典型畫報——晚清第一大畫報《點石齋畫報》作為文本對象,搜集并分析其中關于西方體育報道的94幅圖像新聞?!饵c石齋畫報》為 《申報》的副刊,創(chuàng)刊于1884年5月,終刊于1898年8月,由英國傳教士美查(Ernest Major)創(chuàng)辦,由吳友如等國人負責圖像新聞制作與文字撰寫。作為近代中國最早的、最有影響力的旬刊石印新聞畫報,主要發(fā)行于上海、北京、廈門、廣州、蘇州、寧波、福州等城市,因傳播新知而聞名遐邇。其中,有大量當時西方體育報道,以圖像為主、文字為注解的敘事風格,開啟視覺體育新聞報道之先河,清晰地留下了晚清“西體東漸”的印記,建構了圖像傳播西方體育文化的先鋒模式,實現了西方體育文化在華傳播的現代性啟蒙。因此,本研究嘗試通過對《點石齋畫報》的視覺材料,運用話語和視覺修辭理論透視晚清西體東漸的合法性建構問題,以回應近代中國體育變遷之原因。

2 作為新知的呈現:西方體育議題的視覺建構

在西體東漸的合法性建設的視覺圖景里,首先就是對視覺形式的分析,即《點石齋畫報》的圖像體育元素有哪些?畫報如何命名、描繪體育項目?又有哪些西方體育項目進入了視覺議題的視野?而這些也建構了西體東漸合法性的“出場”實踐。國門打開之初,國人對洋人及其生活方式比較陌生,因此,體育則是洋人在華身份建構的重要元素,而視覺媒介生動更能展現體育,喚起國人的直觀認知,建構文化認同。《點石齋畫報》作為最早的圖像新聞報刊,不僅刻畫了直觀的體育,而且建構了新的體育名稱。

相較于畫報里西方文化體系里的醫(yī)術和建筑等科普,體育更能喚起國人的好奇心?!饵c石齋畫報》里的賽跑、賽船、賽馬、騎腳踏車、曲棍球、棒球以及女性舞蹈等體育一改我國的運動形式,對國人來說無疑是陌生的和有趣的。據統(tǒng)計,《點石齋畫報》里關于西方體育的圖像報道共94幅,其中畫報較多報道氣球、雜技以及馬戲等西方游樂活動,同時也報道了擲球、賽馬、賽跑、賽船和賽腳踏車等體育活動。這些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表現形式和運動場地都已接近現代體育的形式,賽馬和賽跑都有專門的跑道和規(guī)則,而且參與者都身穿正式的運動服飾,經過巧妙的線條描繪,西方體育在畫報里顯得十分新穎。此外,每一幅圖像上面,都有一個醒目的新聞標題和一段文字的描述(見表1),比如:《賽馬制勝》《西人跑紙》《西女蹴鞠》《西戲東來》《賽腳踏車》,諸如此類,相關文字注解圖像新聞,生動而精彩地詮釋了當時體育比賽的情形。

表1 《點石齋畫報》中的西方體育活動報道主題

由于體育本身的趣味性,導致西方體育話語一出場,就弱化了國人的防備心理,使人們更加輕松、愉快地接受西方文明。畫報里有一則《賽馬志盛》 (見圖1)的報道,記載了西人在上海的賽馬盛況:“西人于春秋佳日,例行賽馬三天。設重金以為孤注,捷足者奪標焉。其地設圍闌三匝。開跑時,人則錦衣,馬則金勒;入闌而后,相約并轡;洎乎紅旗一飐,真有所謂‘風入四蹄輕’者。圍角有樓,西人登之以瞭望。一人獲雋,夾道歡呼。[4]”短短數行字生動地描述出賽馬的情景,并運用遠景的畫法,生動展現了西方圓形賽道的全景,刻畫了洋人身穿“奇裝異服”,正在比賽的激烈場面。此外,圖片展示了成百上千的觀眾正簇擁在圍欄外邊觀看比賽的情形,有的擠在圍欄外張望,有的坐在人力車上居高臨下的看著,一派熱鬧景象,以至于畫報如此描繪到:“環(huán)而觀者如堵墻,無勝負之攖心,較之個中人,尤覺興高采烈云。[4]”

西方體育進入中國,一出場便得到國人的喜愛和信任,西方體育透著一種時尚生活的表現方式,這使得國人不是“被迫無奈”地選擇西方體育,而是主動地選擇與接受。從修辭學來說,《點石齋畫報》所展現的西方體育視覺圖景或多或少地站在了中國傳統(tǒng)體育的對立語境里,進而凸出西方體育的高語境姿態(tài)。簡言之,西方體育之所以受到國人的青睞,是因為其有悖于我國傳統(tǒng)體育的理念和運動形式。首先,強調從事體育理念的正當性。傳統(tǒng)體育在重文輕武的風氣影響下,游戲者被視為不學無術的。因此,西方凸出體育的登堂入室以及參與體育的正當性,視覺上凸出參與的人數之多,場面之宏偉,而在語言修辭上映射體育的價值不亞于工作勞動,不僅描述體育比賽常在節(jié)日時候進行,而且是洋人集體停工參與。在《西人賽技》開篇就說:“西人之賽事多矣,跑馬為盛舉,三日內停辨公事,午后之逐隊往觀。[5]”

其次,畫報突出西方體育獨特的運動形式,強調賽跑和賽船等體育活動一改我國體育運動的形式。例如,西方賽跑就體現出與近代中國跑步的不同之處,在《力士賽行》(見圖2)中記錄到:“擇西人之善走者,八人共之,賭賽度地于泥城外,某姓園中畫成一圈議定享閣,獨走四英里之遙,而以八人者各走半里迭為徽,逐一如。在香港時,則見追風逐電矯捷異常,費長房縮地之術,不是過也。[6]”競賽者在圓形的柵欄跑道里,賦有現代競技體育的跑步姿勢,身體前傾,擺動雙臂,互相角逐。此外,也描述了西方獨特的運動項目,像早期在華開展的曲棍球運動。在《西人賽技》里描述了當時的曲棍球比賽:“二十四日,又有所謂賽技者仍在跑馬圈花樣翻新,……各人持一杓,不知其質之鐵與木,約長尺余,杓中置一球,如雞卵,舉足齊行,標界為限,務使兩物不相離,而捷足先至者為勝。[5]”從視覺修辭學角度看,畫報通過雇傭中國繪畫者,運用中西結合的畫法表現出別開生面的西方體育,展開與我國傳統(tǒng)體育的沖突框架,建構出西方體育話語體系,進而俘獲體育在國人心理的地位,實現合法性建構。

圖2 《點石齋畫報》之力士賽行

視覺修辭的語境生成,往往著眼于描繪某些特定的體育項目。《點石齋畫報》的視覺符號體系里,結合國人的好奇心,較多著眼于賽跑、賽船、賽馬和腳踏車等新鮮的體育活動。相較于其他體育項目而言,畫報選擇這四類體育項目,是因為在上海開埠后就廣泛存在于中國,具有廣泛的國人參與度,同時其運動方式和規(guī)則等又遠異于中國的賽跑與賽馬,十分新奇。從符號修辭角度來說,此過程可理解成反諷。反諷卻是符號對象的排斥沖突……,反諷以非誠意求取超越傳達的效果,使傳達過程變得困難,因此反諷充滿了表達與解釋之間的張力[7]。西方體育的視覺出場,在陌生與沖突的語境里,解決了西方體育的“出場”問題,并賦予西方體育幾分趣味性,打造出西方體育的娛樂方式。

3 視覺表達與敘事:西方體育的視覺修辭語言實踐

羅蘭·巴特在《圖像修辭學》一文里認為視覺修辭的核心就是將意義融入視覺修辭語言之中,而意義生產則依據視覺語言實踐,即視覺文本里的視覺元素構成符號意義上的修辭敘事。加拿大符號學者馬塞爾·德尼西(Marcel Danesi)認為,視覺修辭所關注的修辭意義,主要來源于視覺語言與構成層面的一個裝置系統(tǒng)——修辭結構(rhetorical structure)[8]。晚清西方體育話語包含著西方體育文化與意義的殖民,而如何讓國人認可西方娛樂方式的意義,《點石齋畫報》則將視覺實踐轉向了視覺修辭語言,制造并挪用視覺符號和圖像敘事技巧來建構中西方體育文化想象的共同體。

3.1 故事化圖像敘事方式

德國著名漢學家瓦格納認為:“《點石齋畫報》上故事與圖畫相結合的實踐表明了一種深刻的變革,其影響我們今天還可以見到,即將新聞包裝成‘故事’,將其中強烈的觀念得以傳達,新聞與評論的分離被拋棄,而這些故事與圖像的結合則成為它們最主要的引人之處。[9]”《點石齋畫報》一改往昔中國傳統(tǒng)“以圖配文”的詩畫風格,率先開創(chuàng)以圖言事,圖像獨立敘事的新聞格調,從中國日常體育實踐以及國外發(fā)生的趣聞趣事的體育事件中取材,尋找體育本身內在故事情節(jié),運用人工圖繪的方式進行圖像敘事,表征西方體育文化形態(tài)與精神。

《點石齋畫報》里的故事題材既有中國的西方體育故事,又涉及國外軼事,諸如《西人賽船》《西人會操》《西人跑馬》等,圖像生動詮釋了上海等開埠城市里的洋人體育生活,其內容偏重于荒誕不經且奇聞異事的體育事件,像賽馬、賽船等集體性體育活動深受報紙和讀者的普遍關注。在《車塾宏開》里,采用遠景繪畫方式,將圓形柵欄、跑道里數、十名運動員奔跑的場景置于畫中間,旁邊眾多洋人與國人爭相觀看,均表現出驚慌失措的表情,進而烘托出一種滑稽的氣氛。此外,畫報對西方游樂活動采用連篇報道方式,整版報道西方雜技來華演出的熱鬧場面,如在《西戲東來》《觀西戲述廖》《西戲捕遺》等系列報道里,畫者用線條勾勒出斗象、斗獅、走鋼絲和舞蹈等精彩場面。同時,畫報的《夷七圖》新聞里整版報道西方體育活動,諸如在英租界舉辦賽船,招致無數國人前去觀看。就敘事策略而言,《點石齋畫報》采用了嵌套敘事與主題敘事相結合的方式,彰顯畫報體育內容的趣味性。如在《打彈招親》里,作者運用嵌套敘事結構表現眾人玩桌球的體育場面,實則穿插著以玩桌球之名,行招親之事的另一故事情節(jié)。此外,《舟涉重洋》《海外奇談》《氣球破敵》等圖像新聞均使用此敘事方式。同時,畫報最擅長采用主題敘事方式,以某一主題為中心多番報道,常見的賽馬、劃船、舞蹈以及腳踏車等。畫報的多元敘事策略,加上荒誕不經的題材,進一步增強戲劇性和故事性,形成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頗受歡迎。

3.2 標出性的體育符號運用

《點石齋畫報》作為西方早期在華辦報的典范,體育視覺修辭的激活與征用,目的在于識別與凸顯西方體育的意識形態(tài)與權力意義,實現符號修辭學意義上的 “標出”,表征西方體育在我國的合法性地位。所謂“標出項”(the marked)是指當對立的兩項之間不對稱時,出現次數較少的那一項,所謂“非標出項”(the unmarked)就是對立的使用較多的那一項,因此,非標出項即為正常項[7]。作為西方社會的西方體育,在中國一出場就伴隨著“被標出”的命運,但《點石齋畫報》為消除西方體育陌生文化帶給華人的排斥感,刻意運用“標出性”語意敘事手法,將西方體育物質符號以及運動人物等進行視覺符號標出,賦予高雅文化的符號意義,試圖建構高姿態(tài)的體育文化話語意義。

西方體育在視覺修辭語境里攜帶著多種能指——科學、時尚、新奇與強健等。在晚清救亡圖存以及師夷長技的社會思潮中,西方體育扮演著先進科技與強族強種的符號隱喻,而《點石齋畫報》通過器物和人物標出完美凸出了西方體育的強勢文化體系。諸如,在《西貢賽馬》《賽馬制勝》《一蹶不振》等圖像新聞里,將環(huán)形的跑道置于圖像中央,并且指出賽馬、賽跑以及球類等大型體育比賽都在此舉行,通過場地的規(guī)定性表征西方體育正當性與儀式性。同時,像自行車、蹴鞠和船只等典型符號出現,時常迥異于我國體育器物,產生較大的圖像差異,但卻在人群參與和觀看的沖突語境下,展示出這種陌生體育形態(tài)與圍觀行為帶來的“標出性”?!饵c石齋畫報》似乎通過視覺符號標出來美化西方體育,弱化作為被動式且陌生的客體文化身份,進而獲得一種沖擊力,強化國人對標出符號理解與認同。然而,西方體育在與晚清國人的話語實踐與集體記憶中也總與“反倫理”相串聯,既形成了優(yōu)越性的社會資本,也貼有“奇技淫巧”的庸俗標簽,意味著標出性出現翻轉,非主流的意義向正常意義轉移,這使得西方體育并不是作為異物性的存在,而是迎合了中國主流體育話語,轉化為國人認可的文化形態(tài)。類似像《氣球炸裂》《球升忽裂》《緬僧治兵》《力能制象》《跳舞結親》《賽燈盛會》《踏車軍隊》等圖像敘事,將體育事件轉變成詼諧荒誕的日常生活事件,讓西方體育在國人的笑談里消解對陌生文化的抵觸心理,轉為自然而然地接受。

3.3 圖像敘事的多元時空表達

視覺修辭語言符號里呈現特殊的時空表達方式,也是視覺修辭的重要方面。簡言之,《點石齋畫報》的圖像敘事中的時間與空間表達,表現出不同于文字報道式的現代性的圖像新聞時空觀念,深刻影響國人對西方體育的想象與認知。視覺媒介建構現實體育事件是再現某一時間段的時空特征,而《點石齋畫報》采用的是手繪圖像,則不可避免地人為選取或構想體育事件發(fā)生的某一時段的時空想象。由于繪畫圖像是靜態(tài)的鏡像呈現,因而只能展現事件的某一瞬間,所以德國美學家萊辛認為:“繪畫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把它的全部模仿局限于某一頂刻……繪畫在它的同時并列的構圖里,只能運用動作的某一頃刻,所以就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從這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10]”

無疑,繪畫描繪的“某一頃刻”則是指其對事件的時空性把握,然而《點石齋畫報》擅長運用這種“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的體育圖像時空表達,繪制出最具張力的體育事件發(fā)生的時刻,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體育事件的發(fā)生與高潮,增強敘事的效果和體育的感染力。例如在《力士賽行》里,圖像利用運動者、洋人觀眾、裁判員、跑道、周圍的中式建筑物和西方式正在冒煙的工廠等視覺元素,生動描繪了正在競相追逐的六名運動員,細化了運動員的跑步姿勢和擺臂動作,且刻畫運動員的神態(tài)和動作都十分飽滿,烘托出體育的“速度”“力量”和“美感”,而這種時空感營造,增強受眾的視覺切身感。這種典型的事件決定性頃間時空表達也在《勇力絕倫》《氣球破敵》《善泅可觀》《西女蹴鞠》《圍擒水手》和《賽腳踏車》等皆有體現。事實上,手繪圖像并不似攝像一樣能定格事件發(fā)生的某一時空,而是繪畫者對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事物進行合并與重組,故而重組是有一定的符號意義,正如德布雷在《圖像的生與死》里說的:“圖像的好處在于具有象征性;用同義語來表達,那就是起到合并和重建的作用。建立聯系者能起好的作用,不過圖像必須有能力指向別處、遠方、指向象征性的他者時,才能與觀者建立聯系,并進而在不同的觀眾之間建立聯系。[11]”因此,就《點石齋畫報》的圖像敘事時空表達而言,都是繪畫者根據一定的目的,繪制出多元的時空表達,既涉及國內地域的體育事件,又或道聽途說的國外體育事件,進一步對事件的時間與場景進行并置和組合,凸出故事情節(jié)的時空感和真實感,旨在增強讀者的興趣和信任。

4 認同構建:西方體育的視覺修辭意象生產

圖像以其獨特的視覺修辭方式建構西方體育的話語體系,將西方體育以視覺方式送入國人的視野。然而,畫報又通過雇傭國人繪畫師巧妙繪制中西結合的體育圖像新聞,轉而設置“修辭意象”,將西方體育塑造成一種新的時尚形式和娛樂方式,進而讓國人從情感上真正認同西方體育的文化意義。意象是一種特殊的 “視覺形式”,那里駐扎著鮮活的文化內容,其生產過程往往揭示了一個時代普遍共享的某種文化心理與文化實踐[12]。從視覺敘事符號到視覺意向的變遷,再到價值認同的建構,視覺意象起到了很重要的連接和紐帶作用?!靶揶o意象”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視覺勸服活動更傾向于建構或生產一定的心理意象(mental image),二是視覺實踐中的心理意象,往往是修辭建構的結果[13]??偟膩碚f,《點石齋畫報》建構出西方體育的三種意象,即圍觀意象、身體意象與奇觀意象。

4.1 圍觀意象的挪用

在西方體育的視覺景觀中,圍觀幾乎成為《點石齋畫報》中關于體育報道最普遍運用的意象形式,不管是在賽跑賽船類報道,諸如《西人跑紙》《力士賽行》《西貢賽馬》,還是雜技或者舞蹈等,像《西劇二則》《西戲東來》《蹴鞠神技》《賽燈盛會》等圖像新聞里,圍觀意象都廣泛存在其中。在《賽腳踏車》中報道賽腳踏車道:“本屆慶賀英皇之日,各西商喜腳踏車之多,而乘坐者之眾也,于是豪情霞舉、逸興云騫,共集于泥城橋迤西之賽馬場。車則鋼絲如雪,輪則機括維靈,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鶻之飛,如鷹之集,瞬息數里,操縱在兩足之間。而東洋車不能方斯迅疾,馬車亦無此輕揚,由其駕馭之熟而練習之深也,以視跑馬之專借馬力,跑人之專用人力者,迥乎不同矣。[14]”在上海泥城橋西賽馬場上,英國商人正在為慶祝英皇生日而舉行自行車賽,洋人觀眾于內圈里漫不經心地近距離觀看比賽,而國人則是在外圈人頭攢動,遠距離爭相觀看。這種沖突圍觀意象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映射國人的弱勢地位,襯托西方體育的高貴。

國人圍觀西方體育活動,透著一種獵奇與從眾的心理,將西方體育看作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娛樂方式。晚清開埠以后,西方體育作為一種新鮮有趣的公共事件,呈現在公共的視野,不僅形式多樣,而且表現方式多元,且參與人數之多,打破國人的想象,引人注目。因此,《點石齋畫報》里的西方體育敘述直接挪用了圍觀意象,強調體育作為一種“奇技”和“新知”之于國人休閑生活方式的重要價值。點石齋畫報采用圍觀意象的修辭手法,通過這種公共話語構建,彰顯圍觀意象在建西方體育時尚認同的重要作用。此外,在《點石齋畫報》的圍觀意象話語實踐中,普遍使用聚焦式敘事方式,始終將西方運動者和觀眾置于畫面的核心位置,同時增加了建筑、花草樹木,工廠或河流等視覺元素,進一步引導讀者的目光轉移到西方體育事件之上。同時,在畫法上,中國觀眾幾乎都是細線條勾勒出群體圍觀者的簇擁形象,而運動者和西方觀眾則被畫報運用粗線條展示其整個輪廓、服飾以及表情的全貌形象。在這種諸多視覺元素符號以及敘事方式中,國人觀眾居于圖像的弱勢位置,明顯他們的出場是為了標出西方體育的合法地位,表征出西方體育作為一種時尚運動。

4.2 身體意象的征用

西方體育合法化實踐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如何表征出西方體育的時尚風格。從合法文化到高雅文化的邏輯轉變,西方體育的視覺修辭將其轉向了身體的考察與修辭。體育的核心對象是運動中的身體,西方體育的話語實踐試圖在中國“強國強種”的背景下,重構一種強健的、健美的與競爭的身體運動觀念。《點石齋畫報》中的西方體育視覺話語調用了身體文化中的“競爭”的美學意蘊,展現西方人健壯的身體,隱喻沒有被規(guī)訓的且欲望化的身體,通過身體的權力來表征自由的身體觀,以滿足國人對體育無盡的身體空間想象。其次,畫報征用體育器物符號,以延伸身體的時空表達,諸如《西人跑紙》里洋人手握的擊球棍、《西女蹴鞠》中舞者用來表演的球、《舞刀卻敵》中的日式刀、《同軌蒙羞》中的自行車等,畫報形象地勾勒出整個運動者身體與體育器物之間的關系,以此建立一種科學的體育器物認知。

此外,就特殊身體符號的使用而言,為了更好地打破國人對體育的認知,畫報使用了女性身體符號,一改往昔近代壓抑的女性身體。諸多西洋女性運動者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之中,極有力地沖擊國人的體育性別觀念?!段髋砭稀分兄v述了一位歐洲女性,正站在圓球上表演,而球置于蹺蹺板之間,地上則安放了數十個酒瓶,場面十分驚險。而且,在《丐婦大力》中塑造了西方強壯的女性形象,用木棍技藝打翻男性在地的場景。畫報將西方女性形象推向了“力量”的美學圖景,加強了體育促進女性健與美的視覺處理。同時,畫報建構的女性體育身體形象挑戰(zhàn)傳統(tǒng)兩性禮教觀,在《跳舞結親》的圖像文本里則直接描繪西方男男女女擁抱跳舞的場景,改寫了中國體育文化意義上的身體觀念與倫理意象。但是,西方體育的視覺修辭為何不選擇迎合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身體觀,而反其道行之,其主要目的在破除中國傳統(tǒng)體育觀念的基礎上,重新解放國人受壓抑的身體,以滿足國人的強國強種的欲望,進而獲得一種心理的認同感。因此,圖像敘事也報道了中國婦女騎射等體育事件,在二元對立的沖突框架里,尋找共同的價值追求。

4.3 體育奇觀意象的營造

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曾認為體育作為大型的公共話語體系,是一個競爭性與表演性強的奇觀現象,具有典型的符號學意義。因此,畫報的另外一個修辭目的是,迫使國人喜歡西方體育。在畫報的西方體育圖景中,也會將故事性的視覺敘事轉化為快感敘事,努力通過視覺修辭策略生產出奇觀意象,即在畫面中打造出觀賞性之強、場面之壯觀、技藝性之高與影響度之廣的體育奇觀,以此強化讀者的感性思維。

《點石齋畫報》中的西方體育視覺圖像,竭力構建高語境的西方體育話語“出場”體系,從人物、場景、觀眾以及運動方式等元語言元素中,搭建一個奇觀意象,連接國人的認同邏輯。在《賽馬制勝》《力士賽行》《演放氣球》《水底行船》等二十多處圖像新聞里,全景拉出運動中的人,將空間視角著重聚焦在洋人身上,烘托出屬于洋人體育的獨特性效果,同時將場景擴大至數以千計的圍觀人群,表現出精彩的運動場景。無疑,人與物圖像符號的共同堆積,營造出一個巨大的奇觀體育景象,刺激讀者的視覺感官,以達到勸服的效果。而且,《點石齋畫報》側重描繪在中國前所未見的運動者的高超技藝奇觀,諸如:在《西人賽船》中比賽劃船,五名洋人一隊正使用長木槳有節(jié)奏地劃船,身體動作整齊劃一,船隊競相爭奪角逐;《西人賽技》中八九名洋人身材魁梧,臀部飽滿且肌肉曲線明顯,身體都略微前傾,正在聚精會神等待一旁發(fā)令槍的信號;《蹴鞠神技》里表現了日本伶人小澤秀野單腿穩(wěn)穩(wěn)地站在蹺蹺板上,而蹺蹺板另一邊上是一個重六十斤的鐵球,其精彩表演令人嘆為觀止。然而,高超的身體技藝奇觀莫過于洋人的雜技演出,在《西戲東來》《泰西諸戲劇路記》《觀西戲述畧》和《西戲捕遺》等報道中,圖像描述了運動者或穿小丑服飾熟練馴象馴獅之姿勢、或單腿側身走鋼絲、或洋女士單腿腳尖站在花瓶上舞動等。此外,畫報也塑造了器物奇觀現象,像《賽腳踏車》和《踏車軍隊》等圖像新聞里,建構出數十輛自行車共同比賽的宏大場景,這些圖像新聞編織了西方體育的奇觀意象,無不驚世駭俗,為國人所未見之,在視覺文化意義上建構了人們對西方體育的視覺想象空間,成為中國最早的體育思想啟蒙。

5 結語

葛兆光指出,思想史的研究應該重視圖像資料,因為圖像往往是某種有意識的選擇和構想,其背后蘊藏著歷史、價值和觀念[15]。無疑,透過《點石齋畫報》里的西方體育視覺實踐,圖繪西方體育的觀念,開啟西方體育在華傳播與文化啟蒙成為了可能。在中國從封建國家向現代民族國家邁進的過程中,清末民初報刊漫畫以視覺修辭啟蒙話語建構讀者特別是底層民眾的近代民族國家觀念和國民主體意識,實現了圖像的“高調啟蒙”,構成了中國視覺現代性的獨特軌跡[16]。無疑,《點石齋畫報》等晚清圖像報刊中關于體育的視覺敘事與修辭,在不同角度揭示了視覺報刊在傳播西方體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贅言,視覺媒介的直觀性與視覺沖擊性,完美地契合晚清不識字的普通民眾閱讀需求,其視覺話語和修辭建構現代性的思想啟蒙,喚醒了國人體育觀念的覺醒,同時圖像報刊的宣傳也成為了推動中國體育滄桑巨變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歡
畫報國人意象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與幼兒畫報一起讀繪本
家教世界(2020年35期)2021-01-07 09:08:06
與幼兒畫報一起讀繪本
家教世界(2020年32期)2020-12-01 02:12:00
國人休閑支出:更多了
小康(2019年28期)2019-10-18 01:23:17
口腔健康,為何不被國人重視
被嫌棄的宋國人
趣味(語文)(2018年3期)2018-06-15 09:58:18
陜西畫報航拍
陜西畫報(2017年1期)2017-02-11 05:49:48
國人赴日“搶蓋”引反思
福建輕紡(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巴青县| 定日县| 东港市| 铜陵市| 嵩明县| 嘉荫县| 连州市| 吐鲁番市| 宣恩县| 米林县| 永济市| 绍兴县| 宁都县| 河南省| 通城县| 钟祥市| 彭山县| 什邡市| 山东省| 明光市| 稷山县| 大同市| 镇沅| 江永县| 南汇区| 新龙县| 黄浦区| 德令哈市| 雷波县| 古交市| 呼和浩特市| 东城区| 利津县| 渭源县| 湖州市| 临武县| 江安县| 娄底市| 通许县| 南康市| 肥城市|